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你的電腦比朋友更懂你

吳易軒
・2015/01/14 ・1702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525 ・七年級

credit:pixabay.com
credit:pixabay.com

你是一個害羞的悶騷鬼嗎?你或許有辦法對朋友隱藏真實的一面,但是可瞞不過你的電腦,一項關於臉書(Facabook)資料的研究顯示,我們身邊的電子產品比我們最親近的朋友還能夠挖掘出我們最真實的個性。

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的心理學家吳悠悠(Youyou Wu)及資訊工程學家麥卡爾庫辛斯基(Michal Kosinski)對於此項研究的靈感來自於電影《雲端情人》(劇情是關於一個男子人與工智慧系統女聲之間的浪漫關係),「透過分析電腦中的使用紀錄,電腦能夠更了解使用者的需要進而做出貼心的回應,這甚至是交往許久的男女朋友也不一定能做到的事。」吳悠悠表示,她及庫辛斯基忍不住想道:這在真實生活中有可能實現嗎?

在2007年他們的同事大衛史迪威(David Stillwell)-另一位劍橋心理學家,設計了一個臉書APP稱為myPersonality,在經過同意後用戶會提供豐富的個人資料,不僅有臉書上的資訊如按讚內容及朋友名單,他們還會經過標準的心理測驗並回答調查問題。而使用者的回報就是心理測驗結果及與其他myPersonality使用者比較分析的概要資料。研究人員因此獲得了完美的數據讓他們有辦法將想法付諸實驗。

在庫辛斯基的幫助之下,myPersonality成為非常熱門的APP,目前大概有超過四百萬的用戶註冊及使用,它也隨之成為科學研究的金礦,2013年一項對於myPersonality的資料分析研究刊載在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由庫辛斯基帶領的研究團隊表示,人們在臉書上所按的讚就足以預測個人特質,如性別、種族、政治傾向甚至是性能力,這篇研究也成為當年非常熱門的文獻之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credit:www.privateschoolreview.com
credit:www.privateschoolreview.com

話說回來,用臉書按讚內容判定使用者是同性戀或異性戀可能不難,但要更精確的判斷一個人的個性就又另當別論了,吳悠悠表示:「實驗結果顯示朋友之間互相判斷彼此的個性還蠻準確的。」。

研究團隊使用一種學界公認的方法來推估一個人的個性特質,研究人員通常稱之為Big Five,其方法是讓受測者填寫一份一百題的問卷,並根據「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去解析其答案,用五個主要因素去劃分不同的人格特質:開放性(openness)、責任心(conscientiousness)、外向性(extraversion)、隨和性(agreeableness)、神經質(neuroticism)。實驗結果發現朋友之間可以推測對方可能會怎樣回答問題,「像是在這個測驗中我的外向性得到4.5分(滿分5分),而我的朋友推測我會怎樣回答問題後得到的外向性是4.4分。」吳悠悠表示。

研究團隊聚焦在86,220名使用者,累積過去兩年透過myPersonality APP所完成的Big Five測驗,研究人員使用這些測驗結果加上臉書資料設計一個統計模式,並以此透過臉書按讚內容預測一個人的人格特質。為了比較電腦判斷與人為判斷的準確性,團隊又請來參與者的朋友共17,622位,讓他們假想朋友會如何填寫BIG FIVE問卷,然後分析這些資料。

目前的電腦系統還無法像電影《雲端情人》中的一般聰明撩人,不過透過你臉書中的資料數據,它能夠很快了解你的人格特質及喜好,在比較過參與者的朋友之預測後,電腦預測的準確度平均高出15%,只有配偶預測的準確度高出電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以我們給臉書留下的印象到底是什麼樣子?若以「開放性」這個因素來說,它能評估一個人崇尚自由主義或是趨於保守傳統,而從此特徵可以稍微窺探其政治傾向,偏向自由的人大多喜歡大衛鮑伊(David Bowie,英國搖滾音樂家)並且是無神論者;而偏向保守的人比較喜歡福斯新聞(FOX NEWS)和林伯(Rush Limbaugh,美國保守派)。其他人格預測比較異常,在「隨和性」的範圍中,比較樂於合作的人大多喜歡電影《神鬼認證》(The Bourne Identity,而偏好競爭的人比較喜歡《燕麥粥》(the Oatmeal),一個有關科學、極客(geek)文化等議題的網路卡通。

柏克萊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心理學家黛娜卡尼(Dana Carney)並未參與研究,但她表示「這是一個對於臉書數據資料很好的利用。」,此研究除了讓我們了解人格特質如何影響我們在生活中做出選擇,黛娜卡尼也提到這對於網路線上行銷也是很好的應用,因為你越了解網路使用者的特質,你越有機會去影響他們。未來的下一步是增加電腦預測的準確性,黛娜卡尼:「可以收集其他網路行為並與臉書按讚做結合,如網頁瀏覽行為,已經有許多企業進行收集。」

參考資料:

Your computer knows you better than your friends do [Science.12.01.2015]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吳易軒
7 篇文章 ・ 0 位粉絲
Pansci實習編輯,喜歡接觸各種新鮮有趣的人事物,相信這世界沒有什麼不可能,最喜歡的一句話是「每個時間都要很穩定、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0

3
3

文字

分享

0
3
3
圖形處理單元與人工智慧
賴昭正_96
・2024/06/24 ・6944字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 作者/賴昭正|前清大化學系教授、系主任、所長;合創科學月刊

我擔心人工智慧可能會完全取代人類。如果人們能設計電腦病毒,那麼就會有人設計出能夠自我改進和複製的人工智慧。 這將是一種超越人類的新生命形式。

——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 英國理論物理學家

大約在八十年前,當第一台數位計算機出現時,一些電腦科學家便一直致力於讓機器具有像人類一樣的智慧;但七十年後,還是沒有機器能夠可靠地提供人類程度的語言或影像辨識功能。誰又想到「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t,簡稱 AI)的能力最近十年突然起飛,在許多(所有?)領域的測試中擊敗了人類,正在改變各個領域——包括假新聞的製造與散佈——的生態。

圖形處理單元(graphic process unit,簡稱 GPU)是這場「人工智慧」革命中的最大助手。它的興起使得九年前還是個小公司的 Nvidia(英偉達)股票從每股不到 $5,上升到今天(5 月 24 日)每股超過 $1000(註一)的全世界第三大公司,其創辦人(之一)兼首席執行官、出生於台南的黃仁勳(Jenson Huang)也一躍成為全世界排名 20 內的大富豪、台灣家喻戶曉的名人!可是多少人了解圖形處理單元是什麼嗎?到底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

黃仁勳出席2016年台北國際電腦展
Nvidia 的崛起究竟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圖/wikimedia

在回答這問題之前,筆者得先聲明筆者不是學電腦的,因此在這裡所能談的只是與電腦設計細節無關的基本原理。筆者認為將原理轉成實用工具是專家的事,不是我們外行人需要了解的;但作為一位現在的知識分子或公民,了解基本原理則是必備的條件:例如了解「能量不滅定律」就可以不用仔細分析,即可判斷永動機是騙人的;又如現在可攜帶型冷氣機充斥市面上,它們不用往室外排廢熱氣,就可以提供屋內冷氣,讀者買嗎?

CPU 與 GPU

不管是大型電腦或個人電腦都需具有「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 unit,簡稱 CPU)。CPU 是電腦的「腦」,其電子電路負責處理所有軟體正確運作所需的所有任務,如算術、邏輯、控制、輸入和輸出操作等等。雖然早期的設計即可以讓一個指令同時做兩、三件不同的工作;但為了簡單化,我們在這裡所談的工作將只是執行算術和邏輯運算的工作(arithmetic and logic unit,簡稱 ALU),如將兩個數加在一起。在這一簡化的定義下,CPU 在任何一個時刻均只能執行一件工作而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個人電腦剛出現只能用於一般事物的處理時,CPU 均能非常勝任地完成任務。但電腦圖形和動畫的出現帶來了第一批運算密集型工作負載後,CPU 開始顯示心有餘而力不足:例如電玩動畫需要應用程式處理數以萬計的像素(pixel),每個像素都有自己的顏色、光強度、和運動等, 使得 CPU 根本沒辦法在短時間內完成這些工作。於是出現了主機板上之「顯示插卡」來支援補助 CPU。

1999 年,英偉達將其一「具有集成變換、照明、三角形設定/裁剪、和透過應用程式從模型產生二維或三維影像的單晶片處理器」(註二)定位為「世界上第一款 GPU」,「GPU」這一名詞於焉誕生。不像 CPU,GPU 可以在同一個時刻執行許多算術和邏輯運算的工作,快速地完成圖形和動畫的變化。

依序計算和平行計算

一部電腦 CPU 如何計算 7×5+6/3 呢?因每一時刻只能做一件事,所以其步驟為:

  • 計算 7×5;
  • 計算 6/3;
  • 將結果相加。

總共需要 3 個運算時間。但如果我們有兩個 CPU 呢?很多工作便可以同時(平行)進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同時計算 7×5 及 6/3;
  • 將結果相加。

只需要 2 個運算時間,比單獨的 CPU 減少了一個。這看起來好像沒節省多少時間,但如果我們有 16 對 a×b 要相加呢?單獨的 CPU 需要 31 個運算的時間(16 個 × 的運算時間及 15 個 + 的運算時間),而有 16 個小 CPU 的 GPU 則只需要 5 個運算的時間(1 個 × 的運算時間及 4 個 + 的運算時間)!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為什麼稱 GPU 為「圖形」處理單元。圖一左圖《我愛科學》一書擺斜了,如何將它擺正成右圖呢? 一句話:「將整個圖逆時針方向旋轉 θ 即可」。但因為左圖是由上百萬個像素點(座標 x, y)組成的,所以這句簡單的話可讓 CPU 忙得不亦樂乎了:每一點的座標都必須做如下的轉換

x’ = x cosθ + y sinθ

y’ = -x sinθ+ y cos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即每一點均需要做四個 × 及兩個 + 的運算!如果每一運算需要 10-6 秒,那麼讓《我愛科學》一書做個簡單的角度旋轉,便需要 6 秒,這豈是電動玩具畫面變化所能接受的?

圖形處理的例子

人類的許多發明都是基於需要的關係,因此電腦硬件設計家便開始思考:這些點轉換都是獨立的,為什麼我們不讓它們同時進行(平行運算,parallel processing)呢?於是專門用來處理「圖形」的處理單元出現了——就是我們現在所知的 GPU。如果一個 GPU 可以同時處理 106 運算,那上圖的轉換只需 10-6 秒鐘!

GPU 的興起

GPU 可分成兩種:

  • 整合式圖形「卡」(integrated graphics)是內建於 CPU 中的 GPU,所以不是插卡,它與 CPU 共享系統記憶體,沒有單獨的記憶體組來儲存圖形/視訊,主要用於大部分的個人電腦及筆記型電腦上;早期英特爾(Intel)因為不讓插卡 GPU 侵蝕主機的地盤,在這方面的研發佔領先的地位,約佔 68% 的市場。
  • 獨立顯示卡(discrete graphics)有不與 CPU 共享的自己專用內存;由於與處理器晶片分離,它會消耗更多電量並產生大量熱量;然而,也正是因為有自己的記憶體來源和電源,它可以比整合式顯示卡提供更高的效能。

2007 年,英偉達發布了可以在獨立 GPU 上進行平行處理的軟體層後,科學家發現獨立 GPU 不但能夠快速處理圖形變化,在需要大量計算才能實現特定結果的任務上也非常有效,因此開啟了為計算密集型的實用題目編寫 GPU 程式的領域。如今獨立 GPU 的應用範圍已遠遠超出當初圖形處理,不但擴大到醫學影像和地震成像等之複雜圖像和影片編輯及視覺化,也應用於駕駛、導航、天氣預報、大資料庫分析、機器學習、人工智慧、加密貨幣挖礦、及分子動力學模擬(註三)等其它領域。獨立 GPU 已成為人工智慧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及許多行業的遊戲規則。英特爾在這方面發展較遲,遠遠落在英偉達(80%)及超微半導體公司(Advance Micro Devices Inc.,19%,註四)之後,大約只有 1% 的市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典型的CPU與GPU架構

事實上現在的中央處理單元也不再是真正的「單元」,而是如圖二可含有多個可以同時處理運算的核心(core)單元。GPU 犧牲大量快取和控制單元以獲得更多的處理核心,因此其核心功能不如 CPU 核心強大,但它們能同時高速執行大量相同的指令,在平行運算中發揮強大作用。現在電腦通常具有 2 到 64 個核心;GPU 則具有上千、甚至上萬的核心。

結論

我們一看到《我愛科學》這本書,不需要一點一點地從左上到右下慢慢掃描,即可瞬間知道它上面有書名、出版社等,也知道它擺斜了。這種「平行運作」的能力不僅限於視覺,它也延伸到其它感官和認知功能。例如筆者在清華大學授課時常犯的一個毛病是:嘴巴在講,腦筋思考已經不知往前跑了多少公里,常常為了追趕而越講越快,將不少學生拋到腦後!這不表示筆者聰明,因為研究人員發現我們的大腦具有同時處理和解釋大量感官輸入的能力。

人工智慧是一種讓電腦或機器能夠模擬人類智慧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科技,因此必須如人腦一樣能同時並行地處理許多資料。學過矩陣(matrix)的讀者應該知道,如果用矩陣和向量(vector)表達,上面所談到之座標轉換將是非常簡潔的(註五)。而矩陣和向量計算正是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演算法的基礎!也正是獨立圖形處理單元最強大的功能所在!因此我們可以了解為什麼 GPU 會成為人工智慧開發的基石:它們的架構就是充分利用並行處理,來快速執行多個操作,進行訓練電腦或機器以人腦之思考與學習的方式處理資料——稱為「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

黃仁勳在 5 月 22 日的發布業績新聞上謂:「下一次工業革命已經開始了:企業界和各國正與英偉達合作,將價值數萬億美元的傳統資料中心轉變為加速運算及新型資料中心——人工智慧工廠——以生產新商品『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將為每個產業帶來顯著的生產力提升,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和提高能源效率,同時擴大收入機會。」

附錄

人工智慧的實用例子:下面一段是微軟的「copilot」代書、谷歌的「translate」代譯之「one paragraph summary of GPU and AI」。讀完後,讀者是不是認為筆者該退休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GPU(圖形處理單元)和 AI(人工智慧)之間的協同作用徹底改變了高效能運算領域。GPU 具有平行處理能力,特別適合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所需的複雜資料密集運算。這導致了影像和視訊處理等領域的重大進步,使自動駕駛和臉部辨識等技術變得更加高效和可靠。NVIDIA 開發的平行運算平台 CUDA 進一步提高了 GPU 的效率,使開發人員能夠透過將人工智慧問題分解為更小的、可管理的、可同時處理的任務來解決這些問題。這不僅加快了人工智慧研究的步伐,而且使其更具成本效益,因為 GPU 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執行與多個 CPU 相同的任務。隨著人工智慧的不斷發展,GPU 的角色可能會變得更加不可或缺,推動各產業的創新和新的可能性。大腦透過神經元網路實現這一目標,這些神經元網路可以獨立但有凝聚力地工作,使我們能夠執行複雜的任務,例如駕駛、導航、觀察交通信號、聽音樂並同時規劃我們的路線。此外,研究表明,與非人類動物相比,人類大腦具有更多平行通路,這表明我們的神經處理具有更高的複雜性。這個複雜的系統證明了我們認知功能的卓越適應性和效率。我們可以一邊和朋友聊天一邊走在街上,一邊聽音樂一邊做飯,或一邊聽講座一邊做筆記。人工智慧是模擬人類腦神經網路的科技,因此必須能同時並行地來處理許多資料。研究人員發現了人腦通訊網路具有一個在獼猴或小鼠中未觀察獨特特徵:透過多個並行路徑傳輸訊息,因此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多任務處理能力。

註解

(註一)當讀者看到此篇文章時,其股票已一股換十股,現在每一股約在 $100 左右。

(註二)組裝或升級過個人電腦的讀者或許還記得「英偉達精視 256」(GeForce 256)插卡吧?

(註三)筆者於 1984 年離開清華大學到 IBM 時,就是參加了被認為全世界使用電腦時間最多的量子化學家、IBM「院士(fellow)」Enrico Clementi 的團隊:因為當時英偉達還未有可以在 GPU 上進行平行處理的軟體層,我們只能自己寫軟體將 8 台中型電腦(非 IBM 品牌!)與一大型電腦連接來做平行運算,進行分子動力學模擬等的科學研究。如果晚生 30 年或許就不會那麼辛苦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註四)補助個人電腦用的 GPU 品牌到 2000 年時只剩下兩大主導廠商:英偉達及 ATI(Array Technology Inc.)。後者是出生於香港之四位中國人於 1985 年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成立,2006 年被超微半導體公司收購,品牌於 2010 年被淘汰。超微半導體公司於 2014 年 10 月提升台南出生之蘇姿豐(Lisa Tzwu-Fang Su)博士為執行長後,股票從每股 $4 左右,上升到今天每股超過 $160,其市值已經是英特爾的兩倍,完全擺脫了在後者陰影下求生存的小眾玩家角色,正在挑戰英偉達的 GPU 市場。順便一題:超微半導體公司現任總裁(兼 AI 策略負責人)為出生於台北的彭明博(Victor Peng);與黃仁勳及蘇姿豐一樣,也是小時候就隨父母親移居到美國。

(註五)

延伸閱讀

  • 熱力學與能源利用」,《科學月刊》,1982 年 3 月號;收集於《我愛科學》(華騰文化有限公司,2017 年 12 月出版),轉載於「嘉義市政府全球資訊網」。
  • 網路安全技術與比特幣」,《科學月刊》,2020 年 11 月號;轉載於「善科教育基金會」的《科技大補帖》專欄。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賴昭正_96
43 篇文章 ・ 56 位粉絲
成功大學化學工程系學士,芝加哥大學化學物理博士。在芝大時與一群留學生合創「科學月刊」。一直想回國貢獻所學,因此畢業後不久即回清大化學系任教。自認平易近人,但教學嚴謹,因此穫有「賴大刀」之惡名!於1982年時當選爲 清大化學系新一代的年青首任系主任兼所長;但壯志難酬,兩年後即辭職到美留浪。晚期曾回台蓋工廠及創業,均應「水土不服」而鎩羽而歸。正式退休後,除了開始又爲科學月刊寫文章外,全職帶小孫女(半歲起);現已成七歲之小孫女的BFF(2015)。首先接觸到泛科學是因爲科學月刊將我的一篇文章「愛因斯坦的最大的錯誤一宇宙論常數」推薦到泛科學重登。

16

1
0

文字

分享

16
1
0
如何漫遊元宇宙?Metaverse 專文 3 選 1:第二屆「泛糰策題高峰會」文章票選
stage_96
・2021/11/10 ・1689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全球知名社群網站 Facebook 日前宣佈將母公司改名為「Meta」,相信各位求知慾旺盛的泛糰們,已被各種「Meta文」洗版一波!事實上,任何英文中掛有Meta字首的詞,都有形容後綴構詞「超越」、「後設」或「變質」等等含義,在每個學門及語境中都有不同的用法。關於「Meta」字首的用法,可以參考泛科學之前的這篇文章

回過頭來說,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如此大動作爲公司更名,無疑是一種宣示公司發展方向的野心之舉,究竟「Metaverse」有何魅力?讓各個業界大佬紛紛在近日喊出口號,為人們指向這個不知所謂的未來情境?

為了回答這個大哉問,泛科學第二屆「泛糰策題高峰會」就將主題鎖定在「Metaverse」,並挑選出以下 3 個題目,歡迎各位泛糰在留言區投下寶貴的一票,讓我們知道你想增加什麼樣的「妹塔宇宙」知識吧!

如果各位泛糰們有其他想看的題目想法,也歡迎在下方留言唷,若未來編輯部採用您提供的想法來生產文章的話,我們會把您的名字放在文章上面唷!本次投票將持續到 11/21 日截止,並於 22 日公布投票結果,最後獲選文章就會在 12月3日發布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 元宇宙是什麼酷東西?淺談Metaverse的概念及框架

先說重點!「元宇宙」目前還只是個概念構想,因業界及學界都還沒有普同而精確的定義。但隨著VR(虛擬實境)/AR(增擴實境)及區塊鏈技術等等構築元宇宙的基礎技術逐漸發展,這個最早源自美國科幻作家 Neal Stephenson 的作品《潰雪》中的概念,成為科技巨頭們下一波掏金的應許之地。

是的!你沒看錯,元宇宙的概念最初是先源自科幻小說的構想。在原著中,它是一個與現實世界平行的虛擬世界,未來的人類可以使用虛擬替身(avatar)的形式交流,人們可以在虛擬世界中,進行任何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事務,並且藉此與真實世界互動——換言之,元宇宙不單純是架空的虛擬世界(例:Minecraft),而是強調「虛實整合」的沈浸式網路體驗。

如果這樣說明還不夠清楚,可以票投本文唷!若本題中選,除了將說明元宇宙目前在業界及學界的概念形塑為何,也會說明文學作品中的概念想像,是如何從1950年代至今,為元宇宙的概念形塑打下基礎。

2. 從電影中辯證什麼是元宇宙!

科幻作品之所以迷人,在於它提出了某種「What if」的情境,透過世界觀的構築,體現了人類對科技的想像!你覺得「元宇宙」這個概念很難想像嗎?事實上,Metaverse的概念在眾多科幻作品中都有出現過。例如2018年的《一級玩家》,抑或是2009年的日本動畫《夏日大作戰》,都是很好的元宇宙範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其實,元宇宙(Metaverse)的概念很容易跟虛擬世界(Virtual world)或其他類似的概念混淆。本文將比較眾多經典科幻電影/動畫作品中的世界觀差異,來藉此辯證什麼是元宇宙,什麼不是元宇宙!

想知道《駭客任務》或迪士尼的《創:光速戰記》及《無敵破壞王》等等作品是否算是元宇宙嗎,歡迎票投本文!一起來研究研究吧~

3. 元宇宙經濟學:什麼是 NFT?

NFT 是「非同質代幣」的英文縮寫(Non-Fungible Token),是一種區塊鏈(Blockchain)數位帳本上的數據單位,每個代幣可以代表一個獨特的數位資料。由於NFT利用了區塊鏈的加密技術,具備了去中心化特質,而讓交易具有公信力,也因此,每個 NFT 作品都具有不可替代與複製的特點。購買者是購買藝術品,例如音樂或數位圖片的「所有權」,而非作品本身。

 NFT 的價值,在於擁有所有權的「稀缺性」。舉例來說,一名年僅 12 歲的英國男孩艾哈邁德(Benyamin Ahmed),透過自寫程式,生成了3,350 隻配色及特徵不同的像素鯨魚圖案,並依此賺進價值約 40 萬美元(約 1,100 萬新台幣)的加密貨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言而總之,NFT 的種種特性,讓人對數位資料有了「所有物」的概念,使得許多投資者開始將真實世界中的經濟活動轉入 NFT。但 NFT 為何被視為元宇宙的經濟基礎呢?想瞭解更多的話歡迎投票,讓泛科學的文章來回答你心中對知識的渴望吧!

簡單投票三步驟

Step 1:登入/註冊泛科學會員
Step 2:選好 1個 你想看的文章,在本篇文章底下留言。(即日起至 11/21 午夜票選截止)
Step 3:獲選的文章將於 12/3 在泛科官網發布

所有討論 16
stage_96
26 篇文章 ・ 50 位粉絲
此為「科科齊打交」系列討論專用帳號!希望能藉由大家的討論,一起打造屬於我們的魔幻舞台! PanSci編輯部將會盡力蒐集資料,提供可以協助討論的科學內容。 想邀請科夥伴們在閱讀完相關內容後,藉由留言的方式,與我們分享你的想法! 「霹靂卡霹靂拉拉波波麗娜貝貝魯多。」

0

6
0

文字

分享

0
6
0
當盜腎傳說進入臺灣與中國,故事也要來個大變身——《特搜!臺灣都市傳說》下
PanSci_96
・2020/06/19 ・3837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SR值 503 ・六年級

若問問臺灣讀者,他們聽到的盜腎傳說背景為哪個國家?近一半的人會回答中國,一半以上的人會回答美國。

這部分得益於《獨角獸查理》的流行,另一部分則是因為,德州大學版本在臺灣流傳得實在太廣了。它流行時間主要集中於 1997 至 2002 年(之後當然還有流傳,2002 年只是以「網路追追追」的闢謠為界),這段時間正是臺灣網路使用者快速增加的時期。

當時接觸網路的一代用戶,最小的可能是國小生,也都受過這傳說的洗禮。如今,他們也已經長成二十七、八歲的年輕人了,還記得小的時候在網路上瀏覽過的「盜腎傳說」。他們當初看到的,應該就是德州大學版。

除了盜腎傳說,肯 X 基的基因雞傳說,也是翻譯來的。(怒吃一波)圖/giphy

除此之外,2000 年前後,似乎是臺灣迅速接受美國都市傳說的一個時期。不少翻譯的傳說在臺灣流傳。2000 年左右的「肯德基基因雞」傳說,也是從英文翻譯而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化」的盜腎傳說,更強調「性」的版本

德州大學版被臺灣人被翻成中文後,傳至中國,並且在中國本地開始「中國化」,雖然中國化得相當不徹底。

2004 年左右,盜腎傳說出現了廣州大學版。這個版本現在可以在論壇裡找到轉貼。轉貼文章以「特級警告!不要和陌生人喝酒」開頭,在 2005 至 2007 年間廣泛傳播。雖然少數接觸到的讀者表示,他們兩年前看過美國版,但多數人還是相信了這則翻譯的傳說。

這個最早出現的廣州大學版,有幾個改動:

  1. 將德州大學改成廣州大學,但保留原文,包括「廣州大學慶祝期中考結束是個傳統」,但實際上根本沒有這個傳統。以及把「德州大學正與拜爾大學醫學中心合作,在尋找這個大四學生的腎臟」改成「中山大學與廣州大學醫學中心」。改編者至少對於廣州有基本的了解,雖然他編造了廣州大學的傳統,但還知道廣州的著名大學是中山大學。
  2. 將美國的「911」改成中國的「110」,這是中國的報警專線。
  3. 德州大學版的完整版原有一句「這犯罪行為正發生在絕大多數的主要城市,最近尤其是在新奧爾蘭」,中國版則改成了「廣州」這個快速興起的南方城市。
  4. 提到男生去女孩們的公寓,是「坐出租車去(有車喔)」(中國稱計程車為「出租車」)

除此之外,全文照搬,一字不差。中國改編版襲用了臺灣的翻譯。

只是,為什麼要強調「有車喔」?圖/pixabay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若將兩段文字放在一起比對,會發現字句根本一模一樣,只有上述四處不同。但地點、電話這些,都是因地制宜的合理改動,唯有「坐出租車」是多餘的,為什麼要強調出租車,還說「有車喔」?

計程車給予人昂貴的印象,但其實和臺灣相比,中國的出租車相當便宜。廣州現在的收費標準是 2.3 公里以下 10 元人民幣,此外每多一公里多收 2.6 元。多便宜呢?這表示 2.3 公里只要花臺幣 47 元,同樣距離臺灣要花 95 元。

在中國,計程車連學生都坐得起。不過廣州改編版主要流傳在非廣州的外地,對於這些地方的人來說,「坐出租車」可能仍是件相當奢侈的事,值得強調。

廣州大學版在流傳中改變。例如「廣州大學」變成廈門大學等中國其他南方大學,或是增加了更為艷情的描寫。

嘣!你的腎臟我要了!圖/giphy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例如一個出現於 2007 年左右的版本,刪去公寓派對一段,而讓男生「在女孩的百般調情挑逗下」,去「酒店」開了「一間雙人間」。因為這版本中,「性」的主題更明顯,因此這版本的警示往往是「千萬不能嫖妓」、「大家以後千萬不要嫖娼啊」。

警告!大學女生不要輕易發生一夜情

2007 年版還改了一個細節,讓男孩醒來時,發現在他旁邊的並不是電話,而是手機——在德州大學版開始流傳的 1996 年,手機還不夠普遍,但在 2007 年的變體中,保留飯店電話而不使用手機,才是不自然的。

2008 年,大學男生版又變成了大學女生版,這回主角換成了四川的大學女生,誘惑者變成一位年輕帥哥。同年,「網路追追追」在〈十年不衰盜腎傳奇話從頭〉裡,新增了這個四川女大生版。經過中國本地化改編的大學生版,也來到了臺灣。

父母總是擔心自己的孩子不小心就被拐走了(?)圖/giphy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都市傳說都含有某種警告,從德州大學版到廣州大學男生版、四川女大生版,相同的故事,卻攜帶不同的寓意。

德州大學男生在派對上遇害,因此傳說常以「Reason to not party anymore」(不要再參加派對的理由)開頭,但派對文化在中國並不興盛,因此中國版警告的是「不要和陌生人喝酒」(或是不要嫖娼),四川女大生版所代表的寓意,或許是警告年輕女孩們「不要輕易發生一夜情」。

2008、2009 年,剛好就是第一批「90 後」上大學的年紀。經過改革開放、經濟成長,這些新一代的年輕女孩,在感情、性方面的態度已經和上一輩不同了。而在廣大的中國,女孩們又往往到外地求學,「上大學」意味著脫離父母的掌控,這足以引發父母輩的焦慮,擔憂「90 後女孩」會因為誘惑而出事。

但無論是何種警告,這些都是中國本地才有的寓意。廣州大學版和四川女大生版都曾來到臺灣。一旦脫離中國,來到臺灣人眼前,傳說所代表的主要意涵就改變了。兩個傳說版本,都只說明了一件事。

那就是,中國很危險。

對臺灣人而言,盜腎傳說展現「中國很恐怖」

2000 年後的十年,是兩岸經貿交流的成長期。2000 年赴陸旅遊人數為 310 萬人,此後逐年成長(只有 2003 年因 SARS 下跌),2010 年,赴中國旅遊的臺灣人有 514 萬。較十年前成長了 200 萬人。而這段時間,也因為中國加入 WTO 的影響,而使得臺商紛紛投資中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是不是想要偷走我的腎臟?圖/giphy

我們不難想像,在中國的盜腎傳說傳播的 2000 年代,臺灣已經有許多人前往中國工作、貿易、旅遊。但同時,也有許多對中國的惡劣印象在臺灣人之間流傳著:在中國容易被搶劫、中國人上廁所不關門、中國治安衛生狀況非常可怕、在中國容易失蹤……

「盜腎」是發生在中國的恐怖故事,那麼對臺灣人而言,它就是顯示「中國有多恐怖」的故事。

這些警訊跟隨著盜腎傳說流傳。若你在網路上搜尋傳說的轉貼,你可能會發現以下標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出國旅遊中國不要去!可怕!」
  • 「去大陸旅遊的人要注意了」

2009 年,PTT NetRumor 板轉貼的四川女大生版,以這樣一段文字開頭:

「如果您自己或有親戚朋友常往來大陸請一定要認真看完以下的內容」

接著敘述四川的大學女生腎臟被偷的故事,文章最後結束在:

「這種犯罪行為正發生在很多主要城市,最近尤其是在山東、廣州、深圳、佛山、東莞、廈門、泉州、北京、上海、四川、重慶、全國各地酒吧!!發給你關心的任何一個朋友,不要吝嗇區區的十秒,也不要煩。」(見文章開頭所附傳說的第二個版本)

文末列舉的這串城市,不乏臺商聚集處。例如東莞、深圳、廣州、廈門,都是臺商註冊前幾名的都市。但臺商可能更早就注意到這些傳說。廣州大學版出現時,他們就已經在論壇上討論過了。四川女大生版的傳播範圍可能更廣,更及於那些只是想到中國旅遊、探親的臺灣人,或是臺商的親人朋友,所以才以「如果你有親友往來大陸」開頭。

2009 年,一位想到中國旅遊的男生上網發問:我怕大陸很危險,我身上的器官可以賣錢,我擔心會被分解拿去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時已經是 2000 年代後半,但「盜腎傳說」似乎回到了它 1990 年在歐洲流傳時的樣貌:負責告訴旅客,某些外國很危險。無論這些傳說在中國時夾帶的寓意是「不要嫖娼」或「不要喝陌生人給的酒」,到了臺灣,都成了「不要去中國」的警告。

經由臺灣翻譯的傳說,來到中國並獲得了中國化的版本,又回到臺灣,成了象徵中國危險的故事。

傳說不死:切合人心的都市傳說,繼續廣流傳

2008 年,臺灣又經過一輪政黨輪替。在那之後,親中的馬英九就任,和中國的關係轉好。臺灣商人和旅客繼續往來中國,中國沿海城市繼續發展,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文化品味趨於精緻。中國 GDP 總量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

臺灣人已經不再熱衷轉寄郵件和論壇,臉書成為主要的社交媒介。2012 年,臺灣擁有了 LINE,接下來,它將成為幾乎每個臺灣人都會使用的通訊軟體。你以為經過這些改變,臺灣已經離上一個十年,很遠、很遠了。

一切都結束了嗎?
並沒有。

Facebook 的出現讓盜腎傳說再度廣為流傳。圖/giphy

2012、2013 年間,四川女大生版又在臉書上擴散,有一篇文章甚至被轉發了將近 4800 次。

國際村臉書上的居民有很多,不只臺灣人,除了臺灣人以外,香港人、馬來西亞等中文使用者,也有部分人對中國懷抱負面觀感,因此看待這個故事的方式依然是:「如果發生在中國,一點也不足為奇。」、「中國人多,犯罪手法無奇不有。」「到中國旅遊要注意。黑心事很多」……

都市傳說之所以能夠廣泛傳播,是因為它反映了人們內心的焦慮與恐懼。其實在臺灣,盜腎傳說也曾有過泰國版,但它並未能成為臺灣「盜腎傳說」的主流版本。讀者、傳播者自己選擇了他們想要的故事,其結果就是,中國版被保留了下來,並且持續傳播。

那麼你現在知道盜腎傳說流傳許久的原因了。

——本文摘自《特搜!臺灣都市傳說》,2020 年 3 月,蓋亞出版

PanSci_96
1226 篇文章 ・ 2337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