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生科生技相關科系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在進入職場前可能都對未來充滿了徬徨,究竟該走上什麼樣的道路?有什麼地方是可以應用到自己的專業呢?藥商業務代表?智慧財產權顧問?泛科學在這場「M.I.C.科學人生:生技藥不藥」講座中,請到了業界人士親自現身說法,分享職場經驗,並且具體地介紹他們的工作內容。
藥廠行不行:從醫藥代表到產品行銷
講者:簡國任|荷商葛蘭素史克藥廠(GlaxoSmithKline, GSK)產品經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K9DOqNxKmU&list=UUuHHKbwC0TWjeqxbqdO-N_g&index=15
從醫藥業務代表做起,一路走到產品行銷,當中認知到了許多挑戰,不論是知識上、觀念上或是在手段技術上,只有確信自己的目標,抱著「把好產品帶給客戶,幫助病人」的想法,才能克服失落,做「自己想要成為的業務代表」!
醫藥業務代表到底在幹嘛?
對於業務代表這個稱呼,大家常常存有幻想,像是要接送醫師上下班、陪醫生吃飯,甚至擁有如同電影情節般花天酒地的生活;而在現實中,這個行業是需要極大的專業知識與更多的心力付出來完成。醫藥業務代表和醫師的關係,就像是共同完成一部電影的導演與演員,醫藥代表平時需要經常與醫師接觸,了解臨床知識,到底有哪些醫療器材或藥物的需求,再根據這些需求,建議醫師使用新藥物或是新器材,同時,也要教育醫療人員其產品用法、舉辦醫學研討會介紹產品並調查市場需求。 為了能獲取更多醫學知識,還有使新產品能更打入市場,業務代表往往需要學習強力的社交手段,除了培養與醫師間的人際關係,其角色也肩負該負責區域內醫生間的人脈連結,善用社交技巧才能讓自己的產品被需要的人所了解,也才能真正貢獻到病人身上。作ㄧ個業務代表,ㄧ開始或許辛苦,但那是真正親身去貼近需求的一方,站在醫生與病人的角度去了解,才可能洞悉市場。 從醫藥業務到產品經理
產品經理負責的是整個大區域的行銷策略,要針對市場對產品的反應,定出未來的銷售計劃。在這個職位上,強調的是要有好的「溝通能力」,因為他需要與業務代表做緊密地配合,彼此合作才能獲得市場資源,從而擬定好的策略方針。除了和業務代表的合作,與醫生的溝通仍是不可忽略的,和醫生走在一起,不能跳脫連結,才有可能跑在市場的前端,甚至創造新的市場。 進到這個行業,最重要的,仍是自己對自己的定位,「要做什麼樣的業務代表?」、「要做什麼樣的產品經理?」,總是會遇到挫折,但保持著理念,以120%的心力去完成負責的工作,便能突破瓶頸繼續向前。
Q & A
Q:請問如果是非相關領域的人想跨入行業,能夠適應嗎?
A:可以。不同科系的人跨入ㄧ個專業領域總是需要時間,當然過去有相關背景的人可以學習的較快,不過也無法說不同科系的人就無法走入這個行業。
Q:當業務代表時最容易遇到的困境?
A:包括很多,像是眼高手低、單打獨鬥、遇到做挫折放棄、不想承擔責任、不知如何找資源、和老闆不合等都有可能;而這個職位的離職率高,當然也包含了各種原因,像是結婚、藥商指標沒達到、自尊心受損等等。
Q:外商藥廠常會開儲備幹部職缺,其訓練和一般應徵人員的差別?
A:儲備幹部的訓練要求的是要在短時間內讓經驗少的人員能夠熟悉各種業務,所以訓練的期間工作量會很大,學習週期不長,往往剛熟悉一項業務就會轉往其他單位。儲備幹部能在短時間內學習到更多技能,陞遷的機會也較大(但相對面對的壓力也大)。
The Science of being an IP consultant
講者:Eric Wu|科技顧問公司
智慧財產權,就像是政府給予的一種「合法壟斷」,能夠使發明者的產品技術受到法律保護,公司也能利用其擁有的專利權來謀取商業利益。大部份人不知道的是,台灣過去在美國擁有的專利申請數目是全球Top5,但我們透過這些專利收取到的權利金卻是不成比例的少!這凸顯了台灣專利權在質量上的缺陷,也反映出這些專利在商業用途上的無力,這樣的現況,既是危機,也是轉機。
關於這份工作
目前與智慧財產權有關的工作主要由律師、科技顧問和專利師所組成:律師負責智財訴訟、智財交易、商業談判…等;顧問要對商品與技術有深入了解,在研發產銷的流程上策劃如何避免侵犯他人專利,找出既有專利的不足以進行產品設計的突破點並進行專利佈局,同時對專利的品質做控管,另外也負責專利無效作業、智財行銷交易、智財風險分析等等工作;專利師則像要以筆攻擊的藝術家,透過字字雕琢、精心設計的專利文件來保護智慧財產,工作項目包含技術分析、專利稿件撰寫、專利無效分析、申請程序控管等等。
作為智財顧問的人事時地物
作為科技顧問,最常接觸的,就是研發技術的團隊,因為他需要真正深入了解這份技術,透過分析過去文獻,找出ㄧ個技術的專利價值所在,同時也避免侵犯到既有的專利,除此之外,他也必須和僱主公司的CEO、銷售團隊有所連結,思考如何將技術轉化為商品的價值。工作上,他需要研究專利的獨特性和其應用性,幫助公司在研發及產銷上做風險分析(預防踩到別人專利),要了解一項專利並非只是單純的獨立事件,它更牽動著上下游廠商的研究、開發、生產、銷售與利益。至於工作地點和時間,根據上述工作內容,並不是那麼固定,往往會需要到學校、研發單位進行專利技術的了解,到僱主公司進行商業策略上的分析討論也絕對是必要的。
用智慧避免窒慧
這份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對客戶的商品技術有深刻了解,因此,具有專業的技術背景可以幫助新人更快熟悉工作內容,當然,基本的商業知識也需要透過學習來建立培養,才能將專利的功能及效益發揮到最大,用「智慧」避免「窒慧」!
Q & A
Q:像是藥商開發一顆新藥,往往需要15年以上的長時間研發,那要在什麼時間點提出專利申請,才能避免專利太快過期呢?
A:針對藥品,若是太早提出申請,確實很容易造成法律保護期限在藥物上市不久後就到期的窘境,但太晚申請,又很容易被別人搶先申請前端技術專利因而失去新穎性。一般來說,在藥品初步進入動物實驗或是進入人體實驗階段之前即會提出申請。除此之外,目前尚有些法規針對藥品相關專利,給予延長專利期間的機制。
Q:顧問的工作似乎沒有直接和生科系所相關,新鮮人在畢業之後還需要多念研究所嗎?
A:其實顧問的工作是密切和生科生技科系相關的!它需要很多技術面向的知識,來幫助自己了解客戶的產品,因此如果是技術類型的研究所是建議去念的,可以幫助自己在往後工作上,更快速更深入的了解一項技術;若是過去就讀商學院的科系,則可選擇適合的公司,來培養技術相關知識。
Q:同樣是作為科技顧問,任職於科技公司內部和在外部事務所的差異?
A:在公司內部的人,自然會對自己公司的技術有更加精確的了解,和產品的行銷也會連結的更密切,此外亦會投入較多時間在公司內部技術轉化智財的流程控管中;在外部事務所工作的科技顧問,則是能以更客觀的角度與高度來分析市場、研究策略,進而延伸到管理流程上。
【關於 M. I. C.】
M. I. C.(Micro Idea Collider,M. I. C.)微型點子對撞機是 PanSci 定期舉辦的小規模科學聚會,約一個月一場,為便於交流討論,人數設定於三十人上下,活動的主要形式是找兩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講者,針對同一主題,各自在 14 分鐘內與大家分享相關科學知識或有趣的想法,並讓所有人都能參與討論,加速對撞激盪出好點子。請務必認知:參加者被(推入火坑)邀請成為之後場次講者的機率非常的高! 本場演講由科技部「科普資源整合運用推廣計畫」支持,PanSci泛科學與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共同舉辦。歡迎大家到科技大觀園閱讀更多科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