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C
今天,我想要和大家分享自己求學生涯的一點小心得,也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讓更多對於升大學選填志願仍舊迷惘的高中生們有一些些幫助。
身為一個過來人,我知道當高中生在面對升大學這件事時,苦惱的人還真是不少;成績好的人,似乎能選填的科系無非就是那幾個,又或是對於某些科系很感興趣,卻又不知骨子裡是賣什麼葫蘆,更別說還要考慮在長輩壓力下,慎重思考未來的工作出路了。
那麼地球科學系呢?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科系?
那年還是高中生的我,僅憑著高中堂數不多的地科課,以及一廂情願想拯救地球的使命感,便毅然決然在學測放榜後以推甄的方式,來到了國立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看到科系名稱有「地球」兩個字,便一股腦地覺得和拯救地球一定相關)。「拯救地球」這想法,還真不是開玩笑!當年因為氣候變遷的議題愈來愈受各方重視,小小年紀的我滿腔熱血,覺得應該要為這個環境付出什麼,於是就這樣一腳踏入了地球科學系。
然而,不諱言的說,地球科學是一個冷門科系。還記得高中那年選填志願時,生物老師曾說,別忘了想想以後出路,想法變了你就會後悔了。而在高中升大學的那年暑假,去補習班應徵打工,也曾被裏面老師調侃地科系到底能有什麼用。碰到類似這些事情,心情固然沮喪,但我運氣也很好,至少爸媽是支持我的,只因為我說喜歡自然,想多關心地球環境。而在往後含研究所的六年地球科學求學生涯,終於有了一些心得,可以回饋給對地球科學有興趣,卻又因種種緣由仍舊迷惘的高中生們。
首先,地球科學這門學問一點都不小,相反的,它非常的大。舉凡大氣、地質、海洋、太空甚至各自之間的影響等等都是一門學問。地震發生了,和地球科學有關;聖嬰現象來了,和地球科學有關;磅礡的山巒層疊與美麗的礦物們和地球科學有關;甚至那些我們人類乃至整個生命演化的歷史,無一處不和地球科學息息相關,如影隨形。
念地球科學相關的人,首先觀察力會慢慢變得特別的敏銳。
記得我們大學時期,有別於其他科系,我們的特色之一便是常常到處遊山玩水!(真的是有山有水不誇張)而真實原因是在於,地球科學很重視觀察這件事情。那些書本上教的學問,遠不如你一次到野外好好認識來得痛快。野外課通常會去哪些地方呢?其實只要是大自然的環境,都有可能!例如我們會去某些根本渺無人跡的地方攀岩,或是某座水庫上做水質調查,也有可能正在溯溪,甚至跑到離島或是國外(如美國大峽谷)。只要你走的是地球科學相關的科系,這類的神奇經驗只會多不會少(出海、雷達觀測等等也有),有時自己回過神來,猛然發現自己身處在一個陌生的蠻荒之地上,都有種我是叢林冒險王藤岡弘的錯覺。
通常這帶來的附加價值是,別人系上是快畢業才來一次畢業旅行,我們則是三不五時就像畢業旅行,一次野外一天兩天一個禮拜甚至更久都有,那些在大自然環境裡與同學們產生的革命情感,是一輩子都忘不了的珍貴回憶。而透過這些直接面對大自然的過程,我們也漸漸從一些微小的事物,開始懂得如何推論背後的脈絡與始末。
後來我才了解,這其實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訓練過程;誠如正身為高中生的你,可能也有些感觸,現在的台灣教育太習於將滿滿的知識一次塞給學生,而其實知識,尤其是自然領域的知識,往往多數都是建立在最基礎的「觀察」而來。有了觀察,心中有了想法,於是有了假設,開始想要去驗證。如此反覆,才慢慢構成了現今的知識體系。每一步走來,都是多麼的不容易。
面對未來,我們都會徬徨,因為沒有人能夠預知下一步會發生什麼事情。如果你覺得你會喜歡地球科學,那麼卻仍猶豫不決是否就讀相關科系的原因會在哪呢?我想根據過去的經驗,大致可以先初分以下幾種可能:
1. 未來的出路好嗎?有錢途嗎?
這真是一個值得引戰且重量級的問題。依我目前初略的認知,首先要取決於你的眼界有多高,企圖心有多強,心中的理想有多遠。其實我想說的是,在現在這個全球化時代,「出路」這件事,早已不再侷限台灣小小本島,更何況地球科學這門學問;但提及至此,你必須先了解自己對於地球科學的喜歡是哪一個層次?
舉例來說,有的人喜歡地球科學,是因為他喜歡接觸大自然,那麼或許他可以朝野外工作邁進;有的人則是喜歡將地球科學分享給更多人了解,那麼當教師或是其他教育推廣者都是不錯選擇;又或是其實你想研究更深層次的背後理論,那麼遁入學術巨塔絕對是值得你考慮的一個方向。但話先說在前面,不同的工作類型都有他的困難處與進入門檻,這裡就先不細說,只是先有一個初步的輪廓。
以上是約略說明「出路」的部份,那麼錢途呢?
從這裡開始,引戰指數開始飆升。首先這要看你從什麼角度切入。如果你想要賺大錢,自然比對的對象就會是台灣一些比較熱門的行業,並依他們平均薪資作為參考。但不瞞你說,如果你的心中真的著重於「賺大錢」,那麼確實在目前情況下,念地球科學方面的科系在台灣相對能有的平均薪資比不上那些熱門行業。
可是這裡有3點值得注意的地方:
第一,如果你的眼界不只在台灣,那麼自然就另當別論。地球科學在別的國家,重視的程度與給予薪資依據國家政策與本身擁有資源,當然也就有所不同。舉例來說,澳洲就是一個相對適合依靠海洋潮汐或波浪提供能源的國家,再加上相關能源政策,需要擁有海洋方面背景的人自然會更多,薪資也因需求而相對優渥;又或是因應氣候變遷,國外早已有多個相關顧問公司,幫助企業提供解決方案,這些都是地球科學領域者可以努力的方向。
第二,既然想要「賺大錢」,那麼其實大多數的行業都可能無法滿足你的要求,如果你同時又很有想法與野心,或許在你人生規劃裡再放上一個創業;在台灣,既然地球科學相對冷門,意味著創業所面臨的競爭數量低(但不代表市場大),至於該如何塑造,就還是得依靠自己的敏略度與積累的經驗甚至資金才行。
第三則是趨勢。縱使現在地球科學相對冷門,但未來呢?隨著氣候變遷與能源議題愈來愈受重視,將會需要更多地球科學領域人才。舉例來說,面對氣候變遷,目前主要手段一個在於減緩(mitigation),一個在於調適(adaptation)。這兩者的不同在於,前者直接透過某些原既有措施的降低或停止而達到效果(例如要求排碳大戶將排碳量降低等等),而後者則是著重於面對未來氣候演變,我們該如何規劃與因應。後者就非常需要地球科學領域的人才,因為唯有我們投入研究背後機制,才能有更多相對應的對策。
所以你問未來的出路好嗎?有錢途嗎?依目前即將升大學的你來說,極有機會趕上這波趨勢,但這也取決於你的眼界與理想有多遠,危機就是轉機,能不能掌握轉機就還是得靠你自己了。
2. 進去後都在學一些什麼?會不會其實我根本沒興趣?
解決的方法就是多問學長姐,或是很多網路資源可以搜尋。這裡提供一個最簡單也最容易深入了解的方法,那就是參加「系展」。以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來說,每年都會固定舉辦一次系展,內容自然著重於地球科學的不同領域介紹。而透過參與系展,你除了能更認識地球科學本身外,對於該校該科系的風氣與學習方向,也可以問現場的很多大哥哥大姊姊解說員們(甚至教授有時會在現場),他們一定都會很樂意為你解惑的。
3. 出野外會不會很危險?一定要出野外嗎?
對於地球科學相關領域來說,野外其實是一門必修課,也就是在大學 4 年期間,你一定有機會參與野外的!至於會不會很危險,在大多數的情況下,老師和助教絕對比你還擔心這個問題,所以至少在大學時期不用想太多。不過如果之後想再深入就讀研究所的話,依據所選領域的不同,野外有時確實也會有其危險的地方。研究所訓練的是如何解決問題,而如果到博士階段更是要懂得尋找問題。於是野外地點可能往往變成是一些渺無人跡但卻又只有你需要去的地方(因為其他人研究方向與你不同),危險性自然也就更高了。但是透過這樣的訓練,你將會懂得如何在野外有更安全的生存方式,而多找伙伴一同參與也是一個好的選擇(同時也比較不無聊);其實只要你是一個具有冒險熱忱的人來說,這樣的生活反而還是一種享受呢!
所以啦~如果你已經對地球科學產生了興趣,卻仍有些迷惘,希望透過這篇文章可以讓你有更進一步的了解;當然囉,如果你仍有相關的問題想詢問,也非常歡迎你來信至 geostorycontactus@gmail.com,又或者到我們網站投稿自己對地球科學的一些想法,便有機會在平台上與大家一同分享了!
本文轉載自 GEOSTORY聽聽地球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