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7
0

文字

分享

0
7
0

G點傳說-《臉紅心跳的醫學》

貓頭鷹出版社_96
・2014/01/27 ・2495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 封面 - 複製 - 複製 - 複製是的,今天的主題是「G點」。

在Google裡搜尋「G點」會有一百八十四萬筆資料,如果用英文「G spot」來搜尋,那會有一千七百五十萬筆資料;相較之下,搜尋「相對論」會出現一百三十八萬筆資料,若用英文「Theory of relativity」僅會出現四百四十六萬筆資料。

毫無疑問的,G點是個相當熱門的話題,甚至遠比宇宙的真理還要教人類著迷。如果硬要拗成「人體奧祕浩瀚如宇宙」,嗯……也是說得通啦!

究竟G點存不存在,是否為一個真確解剖構造的爭論從未停過。有時我們會看到新聞說,科學家宣稱:「G點不存在。」但有時,又會有科學家宣稱:「找到G點了!」甚至,更多更多的飲食男女,在午夜夢迴之際也會仰天長嘯:「哇哈哈,我找到G點啦。」

G點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構造?是個按鈕,按下去就能像打開水龍頭、或啟動電動馬達一樣嗎?還是,G點是一些腺體或導管,會膨脹變大,能夠流出液體?

目前,G點大多被描述為位於陰道前壁約二.五至七.六公分的範圍,是女性的性感帶。據稱G點受到直接刺激時,會引起女性性高潮及潮吹。

為什麼叫「G點」?

G點這個名稱是從哪兒來的呢?為什麼不是X、Y,或Z點呢?

G點這個名稱是在一九八一年時,由阿迪哥 1等學者提出。他們在一個案例裡發現,刺激女性陰道內的某個部分,會引起女性極大的歡愉及高潮。

但是,他們沒有把這個發現當成自己的新主張,而是提到了距離當時三十年前由葛雷芬柏格(Ernst Gräfenberg)所發表的一篇論文。當時這個葛雷芬柏格醫師在論文裡曾提到,陰道的前壁有部分神經存在 2,因此他被尊稱為開發此神祕地點的始祖。而這個部位也被稱為Gräfenberg Spot,簡稱「G spot」,中文就是「G點」。

我們稍微提一下葛雷芬柏格醫師,他是德國頗負盛名的婦產科醫師,「子宮內避孕器」也是由他發明,所以當時稱「子宮內避孕器」為「Gräfenberg ring」。因為他是猶太人,在納粹主政年代曾經被逮捕入獄,之後輾轉到美國定居行醫。發現傳說中G點的論文就是在美國時所完成,實際上這篇論文題目是「尿道在女性高潮裡的角色」,內容並沒有提供任何G點存在的證據,而是講到一些女性病人的自述,有患者表示若用物品塞入尿道會較有性快感。所以整篇論文從頭到尾只有蜻蜓點水地提到「陰道的前壁有部分的神經存在」,卻因此被後世稱為G點,意外開啟了G點的傳說。

將G點發揚光大

一九八一年提到G點的論文屬於個案報告,自然不足以引起話題。但一九八二年《G點與其他近期人類性學發現》3這本書的出版,成功地將G點的觀念發揚光大,無論是媒體、男人,或女人,幾乎都相信了G點的存在。在G點問世的三十多年後讓我們一起來瞧瞧,目前科學界對G點的研究。

一九八三年,有個研究請婦產科醫師按順時針方向依序觸診檢查十一名女性的陰道 4。發現有四名女性在接受陰道前壁的碰觸時,會有欣快感,似乎暗示著G點存在的可能性。然而接下來能佐證G點位置的論文,案例依然是非常非常地少,大概都是個位數,或十幾個、二十幾個病人的研究,實在很難令人信服。後來,學者們連古印度的性學書籍《kama astra》 5都搬出來了,據說,十一世紀、十三世紀和十六世紀都各有印度性學書籍,描述許多G點和女性潮吹的觀念。

問題是,近代學者做了大體解剖,研究了組織、生理、病理,及神經等等各領域,還是沒有辦法確切地看到G點的存在。如果說,G點只存在幻想裡,根本只是個充滿魅惑的誤會,一定會讓大家很失望。

女性可以在陰蒂受到刺激後引發高潮,這個大家應該都同意。但,G點能引發高潮,許多人就不同意啦。有人說,上帝是公平的。既然男性只能由陰莖引發高潮,那女性應該也只能由一個器官──陰蒂──引發高潮,不該跑出一個莫名的G點來。

傳統的陰蒂組織在教科書上只會露出個小頭。二○○五年時學者利用核磁共振及過往的文獻研究 6,重新探討陰蒂的組織構造,發現陰蒂組織可能有延伸至尿道及陰道的前壁。只要陰蒂的組織及神經延展的愈廣,女性就可以不只在直接刺激「看得到的」陰蒂小頭時引起高潮,還可以藉著刺激所謂的G點(也是陰蒂的延伸組織)而引起高潮。因此,大家開始朝著「G點─陰蒂本一家」的觀念前進。

二○○八年時,義大利的科學家利用超音波檢查二十名女性的陰道 7。接受檢查的二十名女性裡,有九位自述有陰道性高潮的經驗,有十一位沒有。義大利的科學家發現,有過陰道性高潮經驗的女性,超音波測量到的陰道尿道組織較厚;相反的,沒有陰道性高潮的女性其組織較薄。因此他們認為可以用超音波預測女性會不會有陰道性高潮。

二○○九年時,法國的團隊利用超音波檢查五個自願的女性受試者,在她們剛結束性愛後用超音波檢查其會陰的收縮。研究者認為,所謂的G點,應該是陰蒂富含神經的根部,因此在刺激後會引起快感,再度強調「G點─陰蒂本一家」。

在G點的觀念快要變成歷史名詞時,有個波蘭學者於二○一一年解剖了一具離死亡不久的八十三歲女性屍體。發現在陰道壁的第五第六層之間有個像葡萄般群聚的組織。他認為這算是女性的海綿體,如同男性陰莖海綿體般受到性刺激會硬起來,應該就是所謂的G點。此篇論文題目為「G點的構造:一個全新發現」 8,登在二○一二年的性學雜誌期刊《Journal of Sex Medicine》。不過呢,因為他沒有提供組織學上的特性,無法證明這個組織含有神經成分,因而受到批評。大部分的人還是認為,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波蘭學者找到的這一團東西就是G點。

(全文未完)

註:

  1. Addiego F, Belzer EG, Comolli J, Moger W, Perry JD, Whipple B. Female ejaculation: a case study. J Sex Res 1981;17:1-13.
  2. Gräfenberg E. The role of the urethra in female orgasm. Int J Sexology 1950;3:145-8.
  3. Ladas AK, Whipple B, Perry JD. The G spot and other discoveries about human sexualit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82.
  4. Goldberg DC, Whipple B, Fishkin RE, et al. The Gräfenberg spot and female ejaculation: a review of initial hypotheses. J Sex Marital Ther. 1983 Spring;9(1):27-37.
  5. Syed R. [Knowledge of the “Gräfenberg zone” and female ejaculation in ancient Indian sexual science. A medical history contribution]. Sudhoffs Arch. 1999;83(2):171-90.
  6. O’Connell HE, Sanjeevan KV, Hutson JM. Anatomy of the clitoris. J Urol. 2005 Oct;174(4 Pt 1) :1189-95.
  7. Gravina GL, Brandetti F, Martini P, et al. Measurement of the thickness of the urethrovaginal space in women with or without vaginal orgasm. J Sex Med. 2008 Mar;5(3):610-8.
  8. Ostrzenski A. G-spot anatomy: a new discovery. J Sex Med. 2012 May;9(5):1355-9.

 

摘自《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作者:劉育志、白映俞。貓頭鷹出版。

陰蒂位置在哪裡?絕對難不倒你!

文章難易度
貓頭鷹出版社_96
65 篇文章 ・ 26 位粉絲
貓頭鷹自 1992 年創立,初期以單卷式主題工具書為出版重心,逐步成為各類知識的展演舞台,尤其著力於科學科技、歷史人文與整理台灣物種等非虛構主題。以下分四項簡介:一、引介國際知名經典作品如西蒙.德.波娃《第二性》(法文譯家邱瑞鑾全文翻譯)、達爾文傳世經典《物種源始》、國際科技趨勢大師KK凱文.凱利《科技想要什麼》《必然》與《釋控》、法國史學大師巴森《從黎明到衰頹》、瑞典漢學家林西莉《漢字的故事》等。二、開發優秀中文創作品如腦科學家謝伯讓《大腦簡史》、羅一鈞《心之谷》、張隆志組織新生代未來史家撰寫《跨越世紀的信號》大系、婦運先驅顧燕翎《女性主義經典選讀》、翁佳音暨曹銘宗合著《吃的台灣史》等。三、也售出版權及翻譯稿至全世界。四、同時長期投入資源整理台灣物種,並以圖鑑形式陸續出版,如《台灣原生植物全圖鑑》計八卷九巨冊、《台灣蛇類圖鑑》、《台灣行道樹圖鑑》等,叫好又叫座。冀望讀者在愉悅中閱讀並感受知識的美好是貓頭鷹永續經營的宗旨。

0

3
3

文字

分享

0
3
3
圖形處理單元與人工智慧
賴昭正_96
・2024/06/24 ・6944字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 作者/賴昭正|前清大化學系教授、系主任、所長;合創科學月刊

我擔心人工智慧可能會完全取代人類。如果人們能設計電腦病毒,那麼就會有人設計出能夠自我改進和複製的人工智慧。 這將是一種超越人類的新生命形式。

——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 英國理論物理學家

大約在八十年前,當第一台數位計算機出現時,一些電腦科學家便一直致力於讓機器具有像人類一樣的智慧;但七十年後,還是沒有機器能夠可靠地提供人類程度的語言或影像辨識功能。誰又想到「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t,簡稱 AI)的能力最近十年突然起飛,在許多(所有?)領域的測試中擊敗了人類,正在改變各個領域——包括假新聞的製造與散佈——的生態。

圖形處理單元(graphic process unit,簡稱 GPU)是這場「人工智慧」革命中的最大助手。它的興起使得九年前還是個小公司的 Nvidia(英偉達)股票從每股不到 $5,上升到今天(5 月 24 日)每股超過 $1000(註一)的全世界第三大公司,其創辦人(之一)兼首席執行官、出生於台南的黃仁勳(Jenson Huang)也一躍成為全世界排名 20 內的大富豪、台灣家喻戶曉的名人!可是多少人了解圖形處理單元是什麼嗎?到底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

黃仁勳出席2016年台北國際電腦展
Nvidia 的崛起究竟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圖/wikimedia

在回答這問題之前,筆者得先聲明筆者不是學電腦的,因此在這裡所能談的只是與電腦設計細節無關的基本原理。筆者認為將原理轉成實用工具是專家的事,不是我們外行人需要了解的;但作為一位現在的知識分子或公民,了解基本原理則是必備的條件:例如了解「能量不滅定律」就可以不用仔細分析,即可判斷永動機是騙人的;又如現在可攜帶型冷氣機充斥市面上,它們不用往室外排廢熱氣,就可以提供屋內冷氣,讀者買嗎?

CPU 與 GPU

不管是大型電腦或個人電腦都需具有「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 unit,簡稱 CPU)。CPU 是電腦的「腦」,其電子電路負責處理所有軟體正確運作所需的所有任務,如算術、邏輯、控制、輸入和輸出操作等等。雖然早期的設計即可以讓一個指令同時做兩、三件不同的工作;但為了簡單化,我們在這裡所談的工作將只是執行算術和邏輯運算的工作(arithmetic and logic unit,簡稱 ALU),如將兩個數加在一起。在這一簡化的定義下,CPU 在任何一個時刻均只能執行一件工作而已。

在個人電腦剛出現只能用於一般事物的處理時,CPU 均能非常勝任地完成任務。但電腦圖形和動畫的出現帶來了第一批運算密集型工作負載後,CPU 開始顯示心有餘而力不足:例如電玩動畫需要應用程式處理數以萬計的像素(pixel),每個像素都有自己的顏色、光強度、和運動等, 使得 CPU 根本沒辦法在短時間內完成這些工作。於是出現了主機板上之「顯示插卡」來支援補助 CPU。

1999 年,英偉達將其一「具有集成變換、照明、三角形設定/裁剪、和透過應用程式從模型產生二維或三維影像的單晶片處理器」(註二)定位為「世界上第一款 GPU」,「GPU」這一名詞於焉誕生。不像 CPU,GPU 可以在同一個時刻執行許多算術和邏輯運算的工作,快速地完成圖形和動畫的變化。

依序計算和平行計算

一部電腦 CPU 如何計算 7×5+6/3 呢?因每一時刻只能做一件事,所以其步驟為:

  • 計算 7×5;
  • 計算 6/3;
  • 將結果相加。

總共需要 3 個運算時間。但如果我們有兩個 CPU 呢?很多工作便可以同時(平行)進行:

  • 同時計算 7×5 及 6/3;
  • 將結果相加。

只需要 2 個運算時間,比單獨的 CPU 減少了一個。這看起來好像沒節省多少時間,但如果我們有 16 對 a×b 要相加呢?單獨的 CPU 需要 31 個運算的時間(16 個 × 的運算時間及 15 個 + 的運算時間),而有 16 個小 CPU 的 GPU 則只需要 5 個運算的時間(1 個 × 的運算時間及 4 個 + 的運算時間)!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為什麼稱 GPU 為「圖形」處理單元。圖一左圖《我愛科學》一書擺斜了,如何將它擺正成右圖呢? 一句話:「將整個圖逆時針方向旋轉 θ 即可」。但因為左圖是由上百萬個像素點(座標 x, y)組成的,所以這句簡單的話可讓 CPU 忙得不亦樂乎了:每一點的座標都必須做如下的轉換

x’ = x cosθ + y sinθ

y’ = -x sinθ+ y cosθ

即每一點均需要做四個 × 及兩個 + 的運算!如果每一運算需要 10-6 秒,那麼讓《我愛科學》一書做個簡單的角度旋轉,便需要 6 秒,這豈是電動玩具畫面變化所能接受的?

圖形處理的例子

人類的許多發明都是基於需要的關係,因此電腦硬件設計家便開始思考:這些點轉換都是獨立的,為什麼我們不讓它們同時進行(平行運算,parallel processing)呢?於是專門用來處理「圖形」的處理單元出現了——就是我們現在所知的 GPU。如果一個 GPU 可以同時處理 106 運算,那上圖的轉換只需 10-6 秒鐘!

GPU 的興起

GPU 可分成兩種:

  • 整合式圖形「卡」(integrated graphics)是內建於 CPU 中的 GPU,所以不是插卡,它與 CPU 共享系統記憶體,沒有單獨的記憶體組來儲存圖形/視訊,主要用於大部分的個人電腦及筆記型電腦上;早期英特爾(Intel)因為不讓插卡 GPU 侵蝕主機的地盤,在這方面的研發佔領先的地位,約佔 68% 的市場。
  • 獨立顯示卡(discrete graphics)有不與 CPU 共享的自己專用內存;由於與處理器晶片分離,它會消耗更多電量並產生大量熱量;然而,也正是因為有自己的記憶體來源和電源,它可以比整合式顯示卡提供更高的效能。

2007 年,英偉達發布了可以在獨立 GPU 上進行平行處理的軟體層後,科學家發現獨立 GPU 不但能夠快速處理圖形變化,在需要大量計算才能實現特定結果的任務上也非常有效,因此開啟了為計算密集型的實用題目編寫 GPU 程式的領域。如今獨立 GPU 的應用範圍已遠遠超出當初圖形處理,不但擴大到醫學影像和地震成像等之複雜圖像和影片編輯及視覺化,也應用於駕駛、導航、天氣預報、大資料庫分析、機器學習、人工智慧、加密貨幣挖礦、及分子動力學模擬(註三)等其它領域。獨立 GPU 已成為人工智慧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及許多行業的遊戲規則。英特爾在這方面發展較遲,遠遠落在英偉達(80%)及超微半導體公司(Advance Micro Devices Inc.,19%,註四)之後,大約只有 1% 的市場。

典型的CPU與GPU架構

事實上現在的中央處理單元也不再是真正的「單元」,而是如圖二可含有多個可以同時處理運算的核心(core)單元。GPU 犧牲大量快取和控制單元以獲得更多的處理核心,因此其核心功能不如 CPU 核心強大,但它們能同時高速執行大量相同的指令,在平行運算中發揮強大作用。現在電腦通常具有 2 到 64 個核心;GPU 則具有上千、甚至上萬的核心。

結論

我們一看到《我愛科學》這本書,不需要一點一點地從左上到右下慢慢掃描,即可瞬間知道它上面有書名、出版社等,也知道它擺斜了。這種「平行運作」的能力不僅限於視覺,它也延伸到其它感官和認知功能。例如筆者在清華大學授課時常犯的一個毛病是:嘴巴在講,腦筋思考已經不知往前跑了多少公里,常常為了追趕而越講越快,將不少學生拋到腦後!這不表示筆者聰明,因為研究人員發現我們的大腦具有同時處理和解釋大量感官輸入的能力。

人工智慧是一種讓電腦或機器能夠模擬人類智慧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科技,因此必須如人腦一樣能同時並行地處理許多資料。學過矩陣(matrix)的讀者應該知道,如果用矩陣和向量(vector)表達,上面所談到之座標轉換將是非常簡潔的(註五)。而矩陣和向量計算正是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演算法的基礎!也正是獨立圖形處理單元最強大的功能所在!因此我們可以了解為什麼 GPU 會成為人工智慧開發的基石:它們的架構就是充分利用並行處理,來快速執行多個操作,進行訓練電腦或機器以人腦之思考與學習的方式處理資料——稱為「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

黃仁勳在 5 月 22 日的發布業績新聞上謂:「下一次工業革命已經開始了:企業界和各國正與英偉達合作,將價值數萬億美元的傳統資料中心轉變為加速運算及新型資料中心——人工智慧工廠——以生產新商品『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將為每個產業帶來顯著的生產力提升,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和提高能源效率,同時擴大收入機會。」

附錄

人工智慧的實用例子:下面一段是微軟的「copilot」代書、谷歌的「translate」代譯之「one paragraph summary of GPU and AI」。讀完後,讀者是不是認為筆者該退休了?

GPU(圖形處理單元)和 AI(人工智慧)之間的協同作用徹底改變了高效能運算領域。GPU 具有平行處理能力,特別適合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所需的複雜資料密集運算。這導致了影像和視訊處理等領域的重大進步,使自動駕駛和臉部辨識等技術變得更加高效和可靠。NVIDIA 開發的平行運算平台 CUDA 進一步提高了 GPU 的效率,使開發人員能夠透過將人工智慧問題分解為更小的、可管理的、可同時處理的任務來解決這些問題。這不僅加快了人工智慧研究的步伐,而且使其更具成本效益,因為 GPU 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執行與多個 CPU 相同的任務。隨著人工智慧的不斷發展,GPU 的角色可能會變得更加不可或缺,推動各產業的創新和新的可能性。大腦透過神經元網路實現這一目標,這些神經元網路可以獨立但有凝聚力地工作,使我們能夠執行複雜的任務,例如駕駛、導航、觀察交通信號、聽音樂並同時規劃我們的路線。此外,研究表明,與非人類動物相比,人類大腦具有更多平行通路,這表明我們的神經處理具有更高的複雜性。這個複雜的系統證明了我們認知功能的卓越適應性和效率。我們可以一邊和朋友聊天一邊走在街上,一邊聽音樂一邊做飯,或一邊聽講座一邊做筆記。人工智慧是模擬人類腦神經網路的科技,因此必須能同時並行地來處理許多資料。研究人員發現了人腦通訊網路具有一個在獼猴或小鼠中未觀察獨特特徵:透過多個並行路徑傳輸訊息,因此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多任務處理能力。

註解

(註一)當讀者看到此篇文章時,其股票已一股換十股,現在每一股約在 $100 左右。

(註二)組裝或升級過個人電腦的讀者或許還記得「英偉達精視 256」(GeForce 256)插卡吧?

(註三)筆者於 1984 年離開清華大學到 IBM 時,就是參加了被認為全世界使用電腦時間最多的量子化學家、IBM「院士(fellow)」Enrico Clementi 的團隊:因為當時英偉達還未有可以在 GPU 上進行平行處理的軟體層,我們只能自己寫軟體將 8 台中型電腦(非 IBM 品牌!)與一大型電腦連接來做平行運算,進行分子動力學模擬等的科學研究。如果晚生 30 年或許就不會那麼辛苦了?

(註四)補助個人電腦用的 GPU 品牌到 2000 年時只剩下兩大主導廠商:英偉達及 ATI(Array Technology Inc.)。後者是出生於香港之四位中國人於 1985 年在加拿大安大略省成立,2006 年被超微半導體公司收購,品牌於 2010 年被淘汰。超微半導體公司於 2014 年 10 月提升台南出生之蘇姿豐(Lisa Tzwu-Fang Su)博士為執行長後,股票從每股 $4 左右,上升到今天每股超過 $160,其市值已經是英特爾的兩倍,完全擺脫了在後者陰影下求生存的小眾玩家角色,正在挑戰英偉達的 GPU 市場。順便一題:超微半導體公司現任總裁(兼 AI 策略負責人)為出生於台北的彭明博(Victor Peng);與黃仁勳及蘇姿豐一樣,也是小時候就隨父母親移居到美國。

(註五)

延伸閱讀

  • 熱力學與能源利用」,《科學月刊》,1982 年 3 月號;收集於《我愛科學》(華騰文化有限公司,2017 年 12 月出版),轉載於「嘉義市政府全球資訊網」。
  • 網路安全技術與比特幣」,《科學月刊》,2020 年 11 月號;轉載於「善科教育基金會」的《科技大補帖》專欄。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賴昭正_96
43 篇文章 ・ 56 位粉絲
成功大學化學工程系學士,芝加哥大學化學物理博士。在芝大時與一群留學生合創「科學月刊」。一直想回國貢獻所學,因此畢業後不久即回清大化學系任教。自認平易近人,但教學嚴謹,因此穫有「賴大刀」之惡名!於1982年時當選爲 清大化學系新一代的年青首任系主任兼所長;但壯志難酬,兩年後即辭職到美留浪。晚期曾回台蓋工廠及創業,均應「水土不服」而鎩羽而歸。正式退休後,除了開始又爲科學月刊寫文章外,全職帶小孫女(半歲起);現已成七歲之小孫女的BFF(2015)。首先接觸到泛科學是因爲科學月刊將我的一篇文章「愛因斯坦的最大的錯誤一宇宙論常數」推薦到泛科學重登。

3

15
6

文字

分享

3
15
6
潮吹、高潮不斷、口嫌體正直,以上何者為真?A片中的女性身體迷思
阿咏_96
・2020/11/11 ・4304字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y編按:A片中的迷思數不勝數,對女性身體在性愛時反應的誇飾,更不在少數。「潮吹」到底是什麼?女性的性高潮和男性有何不同?嘴上說不要身體卻有反應真的是種「欲拒還迎」嗎?明明是重量級要角卻常常被忽略的「陰蒂」究竟是怎樣的性器官呢?

 

看A片學性教育是否搞錯了什麼?》專題邀你一起聊色長姿勢,就讓我們先從 A片中那些看似好康實則母湯的女性身體迷思開始吧!

「啊啊啊!不要寶貝我快去了!」

呻吟、喘氣、抖動,以及愉悅得不可言喻的表情,色情片裡女性的高潮畫面,不論在視覺或聽覺上,都充滿著刺激又奇妙的感官體驗,令全身都酥麻了起來。但真實世界中的性愛真的長成這樣嗎?

A片裡的「潮吹噴射水柱」咁係金欸?嘴巴說不要但身體很誠實?性器官有反應就代表想要嗎?高潮真的會讓人如此舒爽嗎?

當你沉迷於讓人情慾高漲、血脈賁張的 A 片時,請務必小心,別落入表現手法的陷阱!圖/Pixabay

今天,就讓我們帶上「性」研究者的有色眼鏡,一同解開色情片留下的疑惑吧!

「迎面而來的噴射水柱」——潮吹的真相

在許多色情片中,特別是女生高潮時,會有大量無色透明的液體從「女性下體」產生,有時甚至會出現噴射的水柱、濕了大半片的床單,畫面既激情又戲劇化。

但是,這麼大量的液體是從什麼位置「射」出來的呢?

首先,如果要讓床單濕一大片,大概需要幾百毫升的液體才有可能,從女性的身體構造來看,膀胱是唯一可以儲存大量液體的「容器」,所以「量很大的潮吹」,其實就是尿液

為什麼色情片女優的體液可以像水柱一樣噴出來?圖/Unsplash

什麼?難道潮吹只是色情片的一派胡言嗎? 其實也不盡然。

17 世紀時,即有解剖學家指出,女性的尿道旁有腺體存在,且這個腺體裡有管道通入尿道裡,他認為這些腺體與男人的攝護腺於胚胎發育時是同樣來源,並稱其為「女性攝護腺」,後來的人們把這個腺體命名為「斯基恩氏腺(Skene’s gland)」

當女生性興奮時,女性攝護腺亦會分泌液體潤滑外陰部,也就是俗稱的「愛液」,但女性攝護腺尺寸較小,液體有限,實際量測到的量大多只有一至數毫升,並不會大量噴出喔!

相反地,如果女性每次高潮時,都出現大量潮吹,排出大約五十到數百毫升的尿液,則稱為「性交尿失禁」,也就是在達到性高潮時,因為尿道口放鬆,尿液從膀胱滲出的現象,有學者認為性交尿失禁與應力性尿失禁或逼尿肌過動有關,這時候可能就需要尋求醫師的協助囉!

因此,色情片裡「噴水池般」的潮吹,只是浮誇的表現手法,可千萬別當真!

絕頂升天!高潮到底怎麼回事?

打開網頁,想找部好片時,結果發現好幾部 A 片的封面或 hashtag 大大標註著「中出OO連續高潮」、「OO高潮痙攣不斷」這時心中是否冒出一些疑問:

女生的身體真的可以連續高潮嗎?

高潮後身體會不斷抽動?這到底是戲劇效果,還是實際會發生的反應呢?

首先,人體的性反應通常分為四個階段:興奮期、高原期、高潮期和不反應期。

「想要」的慾望一旦被挑起,大腦這位總司令便開始傳令,讓血液流向生殖器,心跳和呼吸開始加快,中樞神經系統啟動,再把「舒服」的訊號送至大腦報償系統;數千個神經末梢不斷傳遞快感至大腦,進而引發高潮。

當我們進入高潮時,身體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圖/Pixabay

這時候,最忙的其實是你的大腦!科學家利用功能性磁振造影 (fMRI) ,觀察到高潮的時候,大腦有超過三十個不同區域都出現活動,此時大腦充滿了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帶著「衝上雲端,到達人間仙境」的快感,讓人渴望一而再、再而三地體驗「寶貝我還要~」。

但並非大腦的所有「部門」都在忙碌,高潮的同時,有些是呈現「關機」狀態的,例如掌管自我評估、推理與控制力的外側眼眶額葉皮質,也就是把恐懼及焦慮感都關閉。

此時,女性的杏仁核和海馬迴會放鬆,情緒反應因此減少,產生有如神遊的狀態。

而跟男生相比,女生沒有「不反應期」,所以能夠有連續且好幾次高潮。平均來說,這些高潮持續約 20 秒,但是有時候更久,而且子宮、陰道、肛門和骨盆肌肉也會伴隨著高潮規律收縮。

下次看到標註「連續高潮」、「痙攣」關鍵字的色情片,記得回想一下性反應四階段喔!

口嫌體正直?性器官反應不代表很享受!

嘴巴說不要,身體倒是挺誠實的嘛~

這一段話是色情片中常出現的台詞,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句話有什麼問題!

這句話裡有個嚴重的錯誤是:把女性的生殖器反應當作性興奮的「唯一指標」。認為女生明明很有感覺,卻不想承認、說謊喊不要。

最常見的錯誤觀念在於:女生在過往的社會氛圍感染下,會拒絕承認自己「很想要」,所以當女生回應「不想要」、「不要這樣」時,一定是謊話,只是害羞所以拒絕承認自己的慾望而已。畢竟身體已經「有反應」了嘛!

把身體反應當作性興奮的唯一判斷基準是一種認知謬誤。圖/pixabay

修但幾勒!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當醫生做身體檢查時,輕敲你的膝蓋骨下方,結果你的小腿自動往前踢,就代表你是很想踹醫生一腳。被這麼說是不是覺得很冤旺呢?我們都知道這只是身體的反射反應,是一種自動的生理歷程,並非發自內心地想這麼做,因此絕對不能當作正確的判斷依據

信任自己的身體絕對不會錯,只是詮釋身體信號的方法要正確。

性器官反應是發生在雙腿之間的反應,是期望機制;而性興奮是發生在大腦內的反應,其中包括享受的情緒

說了那麼多,來認識陰蒂本人吧!

除情慾的流動、劇情的推進外,陰蒂算是色情片中的重量級角色,先不論有碼或是步兵,你對陰蒂(也就是俗稱的「痘痘」)知道多少呢?今天,一起來了解陰蒂這位大明星吧!

陰蒂構造圖。圖/Wikimedia common

首先,摸陰蒂真的會「爽」嗎?事實上是會的,陰蒂唯一的功能就是性興奮,但需要一些觀念與技巧。接著,我們來認識陰蒂在解剖上的其他小知識:

每個人的陰蒂大小都不一樣,尺寸差異非常大,小至一顆幾乎看不見的豆子,大至一條小黃瓜,或介於兩者之間,都是十分正常且美麗的。

上圖中比較不明顯的線條是我們平常認知的陰蒂外型,後面彩色的圖才是整個陰蒂,也就是說,屬於陰蒂外顯部位的「陰蒂頭」只是陰蒂的頂部。陰蒂整體範圍很大,但大部分在體內,只有頂部從外陰部頂端冒出體外。

陰蒂比龜頭還要敏感!拜託請溫柔!

陰蒂如同性慾感知城市中的台北車站,不只三鐵共構還有轉運站,是密集分布最多神經末梢的外生殖器官,雖然平均大小只有陰莖的八分之一,但神經末梢的分布數量幾乎是兩倍

換句話說,陰蒂比男性的龜頭還要敏感很多,觸摸它時請務必溫柔,請勿太粗暴、大力刺激它!而因為陰蒂頭十分敏感脆弱,因此需要覆蓋在上面的「陰蒂包皮」來保護,避免受到過度刺激或傷害,這和包覆男性陰莖頂部的包皮是同源體。

除了陰蒂頭,下面是幾個你應該認識的陰蒂構造:

  • 陰蒂腳:一對從外陰組織深處向外延伸的「雙腳」,在陰蒂頭興奮時,陰蒂腳也會充血。
  • 前庭球:是男性的尿道海綿體加上陰莖球的同源體,所謂「前庭」指的就是陰道口,所以前庭球就是從位於外陰深處的陰蒂頂部向外延伸,跨越尿道及陰道兩側。在陰蒂頭興奮時,前庭球也會跟著充血膨脹。
  • 陰唇繫帶:這個呈現弧度的組織在陰道的下緣,是男性的陰莖繫帶(包皮連接陰莖體的位置)的同源體,在法文稱作「 fourchette 」 ,意思是「叉子」,是人體中極為敏感但價值被低估的珍貴資產。

了解陰蒂的位置非常重要,而了解自己的陰蒂位於何處,更是一種權力。

從科學出發重新檢視色情片,會有不一樣的收穫。圖/Pxfuel

別讓 A 片成為自卑感、性愛迷思的亂源

色情片在生活裡扮演許多不同的角色,是情慾抒發的良伴、生活的調劑或是與伴侶的情趣。而著重感官體驗的畫面呈現,或誇張吸睛的劇情安排,有時會讓我們懷疑「這是演的還是真的?」、「我這樣是不是不正常?」、「那邊跟別人長得不太一樣,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無意間,我們的內心積藏了不敢明說的自卑感,甚至形成性生活中的無聲壓力。

從科學的角度看色情片,不僅可以擦掉心中的一個個問號,打破對於性愛的各種迷思,享受無壓力、獨一無二的性愛快感,最重要的是,脫下「什麼是正常」的眼鏡,更認識、尊重自己的身體。

如果你對其他「色色」的知識很有興趣的話,可以點開下面的延伸閱讀了解更多喔!

延伸閱讀:

女性為何會有性高潮?性高潮之謎有新解

「那裡」很有感覺能代表人也很「性」奮嗎?淺談性興奮不一致——《性愛好科學》

所有討論 3
阿咏_96
12 篇文章 ・ 701 位粉絲
You can 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

1

8
1

文字

分享

1
8
1
撥開迷霧,來好好認識「陰蒂」吧!——《性愛好科學》
PanSci_96
・2017/06/20 ・3617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 【科科愛讀書】「我的身材不夠完美,能性福嗎?」「我總是想要,這樣很糟嗎?」「我愛另一半,但越來越不想上床,是不是不應該?」2017年6月泛科學選書《性愛好科學》要帶你破除性愛的各種迷思,打造無壓力的氛圍!無論性慾高或低,每個人都能用獨一無二的方式體會性愛快感,一起來了解自己的身體,跳脫「正常」的框架吧!

同源體(Homologues)指的是不同器官在特徵上具有相同的生物起源,儘管未必有相同的功能。而外生殖器的每個部位在另一個性別上都有相對的同源體,前文已經提到兩項特徵:男性與女性的外生殖器都有圓頭狀、極度敏感、且具多腔室的器官,在性興奮時會充血,在女性身上稱作陰蒂,在男性身上則是陰莖;而兩性的外生殖器也都有柔軟、可延展、並在青春期後長有粗長體毛的器官,在女性身上稱作外陰唇(大陰唇),在男性身上則是陰囊。

這些部位不僅外觀類似,更是從相同的胎兒組織發展而成,如果仔細觀察陰囊,會發現一條貫穿中間的隙縫—陰囊縫,如果這名胎兒當初是發展出雌性生殖器,這個部位便會從陰囊縫分開形成陰唇。

同源體指的是不同器官在特徵上具有相同的生物起源,儘管未必有相同的功能。而外生殖器的每個部位在另一個性別上都有相對的同源體,前文已經提到兩項特徵:男性與女性的外生殖器都有圓頭狀、極度敏感、且具多腔室的器官,在性興奮時會充血,在女性身上稱作陰蒂,在男性身上則是陰莖。圖/By Vesalius, Andreas, Public Domain, wikimedia commons

同源性也可以解釋為何男性與女性都有乳頭。對於所有哺乳類動物而言,雌性身上的乳頭都是攸關生存的關鍵,人類也不例外(雖然有些古老的哺乳類動物如鴨嘴獸沒有乳頭,而是從腹部直接流出乳汁),因此演化結果便是胎兒在發展的最初階段就形成乳頭;而且直接保留下來比起主動抑制生長來得更有效率—基本上演化就是追求效率的過程—所以男性和女性都生來就有乳頭。這就是所謂的生物起源相同、功能相異。

關於陰蒂,我只說事實、句句屬實、絕無半點謊言

Giorgione, Sleeping Venus (c. 1510), also known as the Dresden Venus
source:wikipedia

陰蒂和陰莖是密集分布最多神經末梢的外生殖器官,屬於陰蒂外顯部位的陰蒂頭就位在生殖器的最頂端,離陰道還有一段距離。所謂陰蒂就是:

深藏不露的把戲-不識廬山真面目。
兩台轉盤一支麥克風-不偏不倚正在中心。
一張 Visa 信用卡-四處暢行無阻。

陰蒂就如同性慾感知的大中央車站,雖然平均大小只有陰莖的八分之一,但神經末梢的分布數量幾乎是兩倍,而陰蒂的尺寸差異極大,從幾乎看不見的豆粒到一般小黃瓜的大小,或是落在兩者之間都有可能,全都正常又美麗。

和陰莖不同的是,陰蒂的唯一功能就是性興奮,而陰莖則有四大功能:勃起、插入、射精以及排尿。又是兩種相異功能,一種共通生物起源的實例。

屬於陰蒂外顯部位的陰蒂頭基本上只是陰蒂的頂部,就像男性的龜頭(即位於陰莖體尾端、形狀類似橡實的蓋狀部位)一樣,只是性器官的頂部。而這個部位的整體範圍可不只如此。陰莖體是多數人比較熟悉的部位,由三個腔室組成:一對陰莖海綿體(corpora cavernosa)以及一個尿道海綿體(corpus spongiosum),後者就是尿道通過的部位,這三個腔室都深入延伸至人體內,尿道海綿體止於骨盆深處的陰莖球,陰莖海綿體則漸漸變窄並分別連接到兩側髖骨(見下圖 1、2)。

圖 1,點擊看大圖。陰蒂解剖學:「陰蒂」的文化意涵通常只限於外顯部位的陰蒂頭,但以生物學而言,陰蒂其實包含大範圍的體內勃起組織,一直延伸到陰道口。圖/《性愛好科學
圖 2,點擊看大圖。陰莖解剖學:和陰蒂的情況一樣,「陰莖」的文化意涵通常只限於外顯部位的龜頭與陰莖體,不過同樣的道理,陰莖也有體內勃起組織。又一次:組成部位相同,組成方式相異。圖/《性愛好科學

從文化觀點來看,陰蒂是「外陰部頂端的小小核心」;但以生物學來看,陰蒂更接近是「整體範圍很大但多半位於體內的解剖構造,僅有頂部從外陰部頂端冒出」。和陰莖一樣,陰蒂也由三個腔室組成:一對從外陰組織深處向外延伸的雙腳(下肢),屬於陰莖海綿體的同源體;以及前庭球,屬於尿道海綿體加上陰莖球的同源體。所謂的前庭就是陰道口,而前庭球則從位於外陰組織深處的陰蒂頂部向外延伸,接著分別橫跨尿道與陰道兩側。沒錯,陰蒂的範圍就是一路延伸到陰道口。

陰蒂包皮覆蓋於陰蒂頭之上,和覆蓋陰莖頂部的包皮是同源體。而男性的陰莖繫帶—接近龜頭的 Y 點,即包皮連接陰莖體的位置—的同源體則是女性的陰唇繫帶(fourchette,這個法文詞意指「叉子」),這種呈現弧度的組織位在陰道下緣,是人體中極為敏感但價值被低估的珍貴資產。

來認識陰蒂吧!

如果你從來沒有「面對面」見過自己的陰蒂,現在就是最佳時機(就算你和陰蒂已是舊識,也不妨趁著這次機會重新認識彼此)。用眼或是動手都能輕易找到這個部位,因此在讀完以下兩個段落後,請放下書本親自嘗試兩種方法。

用眼觀察時,先準備好鏡子,接著打開陰唇(外陰部柔軟、長有體毛的外陰唇),再仔細觀察這個部位,就會看見外陰部頂端有個小突起。

或者你也可以用手指幫忙,首先將中指放在外陰唇分開的隙縫,接著輕輕向下壓,前後擺動手指,再將指尖緩慢沿著陰唇之間往下挪,直到感受到皮膚下有個彈性十足的小圈狀物。用另一隻手將陰阜往上拉,也許會有助於繃緊周圍皮膚;潤滑手指可能也有幫助,例如用唾液、市售潤滑劑、不含過敏原的護手霜,甚至一點橄欖油也行得通。

我之所以請你仔細觀察自己的陰蒂,是因為某個特別的原因:

一天晚上課程結束後,一位學生告訴我她和母親視訊時,會談到這學期選修的課程,當然也包括我的課「女性性慾」。學生告訴母親,我的課程投影片含有女性外陰部的真實圖片,並且搭配一些圖表及插圖,結果母親竟然告訴她令人震驚不已的事,學生母親說:「我不知道陰蒂在哪裡。」

這名母親現年五十四歲。之後我的學生把課程投影片用電子郵件寄給母親。

這則故事就是為何本書第一章是關於解剖學的原因。也因為如此,我想印製一款 T 恤,印上外陰部和標示出陰蒂位置的箭頭,最後再加上文字:就是這裡;我也因此有股衝動想站在街角,發送解說如何找到陰蒂的小冊子;我還希望可以在網路上瘋傳一名女性指著陰蒂的 GIF 動畫檔;我甚至想在時代廣場租一塊廣告看板。我真的希望每一個人都知道陰蒂在哪裡。

Clitoris T-Shirt. source:Moxieg

甚至,這件事讓我希望每一個讀到這段文字的女性,都立刻停止閱讀,直接看看自己的陰蒂。了解陰蒂的位置非常重要,而了解自己的陰蒂位於何處,更是一種權力。為了紀念這位學生和她勇敢又可愛的母親,現在就拿起鏡子、觀察自己的陰蒂吧。

當我剛開始接受性教育學者訓練,第一次看見自己的陰蒂時,我真的哭了出來。當時我十八歲,處於一段很糟糕的關係,而且迫切想要尋求答案,而我的指導老師說:「今天晚上回家之後,拿一面鏡子然後找找看你的陰蒂在哪。」我照做後,震驚地淚留滿面,因為這一點也不噁心或奇怪,這就是我身體的一部分,屬於我的一部分。

這一刻為我之後十年的探索和再次探索奠定基礎,在認識自我性慾的過程中,最佳的知識泉源就是我自己的身體。

所以去看看你的陰蒂吧。如果你的手還停留在附近,不妨順道觀察外陰部的其他部分。

La maja desnuda, Francisco Goya, c. 1797–1800. Museo del Prado, Madrid.
source:wikipedia

陰蒂位置在哪裡?絕對難不倒你!


本文摘自泛科學2017年6月選書《性愛好科學:掙脫迷思、用自己的方式高潮》,行人出版

所有討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