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記錄】M.I.C. XIII 之「迎戰」:是凱旋而歸,或鎩羽而回?在能源與疾病的戰場,科學人挺立迎戰!

Peggy Lo
・2013/09/03 ・8279字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SR值 618 ・十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

文 / 羅佩琪、廖英凱

窗外斜雨飄搖、疾風颯颯,窗內戰聲隆隆、烽火連天,甫滿週歲的PanSci M.I.C.在第XIII場迎來了潭美颱風相伴,也迎來一場科學人在能源、疾病戰場上,科技與人心的終極對戰。而率領著雙方陣營,舞動軍旗、指揮若定的陣前大將,分別是:

廖永綜,立凱電能公司檢驗中心經理,財團法人農業工程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羅一鈞,現任疾病管制局防疫醫師、 台大醫院內科兼任主治醫師──披上綠能電池及防疫機制的金黃戰袍,兩位講者分別用二十分鐘為我們深入剖析戰場上的戰策精華。

值得矚目的是,這場《迎戰》註定將在PanSci M.I.C.的史冊上,留下特別的印記:亂世造英雄,新一代的M.I.C.主持人廖英凱(江湖上諢號「公館劉寶傑」),在戰火蔓延中順勢登基,榮膺PanSci M.I.C.史上第一位從「觀眾」被拔擢為「講者」,又被賜封為「主持人」的殊榮。(編按:事實上還要兼任這篇紀錄文的筆者二……與其說是殊榮不如說是「被推坑推的最徹底」吧XD)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話不多說,馬上進入兩位講者為我們帶來的科學戰役吧!

廖永綜經理:運籌電極材料,決算能源之戰

11

「想像一下,在公車站等車時,不用再摀著口鼻閃躲車子離站時留下的烏煙瘴氣;公車加油時,不再需要仰賴油罐車倒入動輒上百升的汽油,而是進入充換電站,六分鐘內迅速更換電池模組即可繼續上路……」

眼神中閃爍著企盼與希望,第一位講者,立凱電能的廖永綜經理為我們刻畫了一個用綠能科技構築的未來世界;而且,這個未來,其實已逐步在發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yBpoMzhmbs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戰況綜覽:石化能源造成的汙染及危機

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後人類開始大量使用石化能源,為我們迎來充滿各種可能的工業時代,卻也註定了人類終有一天要為石化能源的副產物憂愁。

以八月中引起爭議的北極熊活活餓死事件為例,廖經理認為大量使用石化能源導致的氣候變遷,使極圈冰層融化消失,北極熊沒有足夠的空間、食物存活,因而踏上長達250km的遷徙,路途中脂肪消耗過度,終致死亡;這,正是氣候變遷加速死亡的具體案例。(編按:多看不同觀點有益身心健康,PanSci上還有其他不同於氣候變遷導致北極熊餓死的論點,請參考這篇文章。)

從空氣污染的角度來看,廖經理也提及,不抽菸的單國璽神父、陳定南部長皆死於肺癌,我國環保署於2012年5月將PM2.5(粒徑小於等於2.5微米之細懸浮微粒)納入空氣品質標準的管制範圍,世界衛生組織(WHO)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也於2012年6月將柴油內燃機產生的廢棄物列為第一類致癌物質……這些事實在在說明石油對空氣汙染正步步進逼;同時,廖經理指出「石油消耗量每十年增一倍」,四十年後石油將被耗盡的危機我們已無法不面對。

終結戰爭的一線希望:磷酸鐵鋰與綠能科技

在氣候變遷、空氣汙染、石油耗竭的夾殺下,「綠能科技」或許是人類的出路之一。廖經理以其所服務的立凱電能為例,以「磷酸鐵鋰」這種正極材料為核心技術,跨足電動巴士的租賃及充換電服務供應,廖經理認為此種經營模式將是改變上述人類所面臨困境的一種可能解套。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磷酸鐵鋰的競爭優勢

做為電池材料,磷酸鐵鋰被認為比一般鋰電池、鉛酸電池更具競爭力的原因有二:

2

第一,循環壽命較長:充電電池的總壽命與「電量」及「循環壽命」正相關,當累積放電量超過總壽命,充電、儲電功能將明顯減退;相較於一般鋰電池、鉛酸電池的循環壽命約為400~600,磷酸鐵鋰的循環壽命約為2000,在相同電量下將可提供較長的總壽命[1]。第二,安全性較佳,對照常出現爆炸事件的手機三元電池,磷酸鐵鋰電池正極材料的分子結構呈現有別於其他鋰電池的橄欖石結構[2],在各種意外情境下,仍不易因為短路而產生燃燒爆炸。[3]

磷酸鐵鋰的應用與效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磷酸鐵鋰主要的用途,一是搭配太陽能,作為儲能系統或進一步開發為智慧電網;二是以其低耗能、低噪音、零排放污染的優勢作為電動載具的電池,「而『電動巴士』,正是目前電動載具中最佳的應用代表」廖經理強調。

就環保效益而言,現行柴油巴士本身的汙染排放量約等於四十台小轎車的排放量,換算為貨幣,每輛柴油公車的外部成本約為三十三萬台幣,乘上平均使用年限十二年,每台柴油公車將產生近四百萬的外部成本;若以電動公車替代之,各項節省效果如下:[4]

3

就經濟效益而言,以「產業發展策略」的觀點分析,巴士因路程短且起步煞車頻繁,使用電池馬達較柴油引擎的經濟效益高,又因屬於固定路線的大眾運輸網,使用充換電站的經濟效益亦高,會是推廣電動載具良好的首要標的;若能藉由電動巴士的普及帶動充換電站的增設,後續將可推廣至距離較長、路線為固定區域的物流業貨車、公務車、環保車,最終再將電動車普及至數量最多的一般轎車。

4

磷酸鐵鋰目前的發展限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電動轎車會落在推廣的最後排序,也與磷酸鐵鋰現階段的發展限制有關,在維持高安全性的前提下,磷酸鐵鋰能組裝出的電池模組相對體積較大,較難安裝在一般轎車中。另外,由於電池模組、充電換電站的成本相對高昂,目前的電動轎車的造價高昂,明顯高於一般民眾的經濟負擔能力。(編按:提供已上市的電動車價目供參,Tesla Model S官方售價為$63,570美金、Nissan Leaf官方售價為$21,300美金。)

戰果檢視:從製造商到服務商,上下游整合的商業模式

2005年投入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研發、2009年投入電動巴士的充換電系統,如立凱電能這樣的綠能科技廠商,對自己的定位兼含「動力鋰電池材料製造商」、「電動巴士充換電服務供應商」,在電動巴士的商場上從「產品販賣」如銷售電動巴士裸車、替換用的電池正極材料,到「服務提供」如電池模組租賃、充換電站服務,皆可一條龍式的承包。

至於大家比較陌生的「充換電站模式」,廖經理也進一步說明,目前一台電動巴士換電一次約可行駛90~120km(雖然沒有透露確切價格,但廖經理強調換算每公里充電價格,與使用柴油的價格是差不多的),電量接近用罄時進入充換電站,利用機械手臂更換電池組,每一次的換電時間約可控制為6~10分鐘,完成後即可繼續上路。

這種電動巴士的經營模式在台灣正逐漸成形中,2012年全國第一個免費接駁電動巴士推廣計畫已在桃園上路,由縣政府補助經費,將電動巴士結合中壢客運、桃園客運的路線,進行縣府與火車站間的免費接駁;而根據各環保局的統計,截至2013年7月,在交通部的補助下,新北市、新竹市、桃園縣、台北市、金門縣、高雄市也皆有電動巴士在境內進行日常載客,並有擴大汰換柴油巴士為電動巴士的計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科技帶來的問題,終究要由科技來解決,過度仰賴石化能源帶來的這一役,廖經理嘗試從產業界的角度,以綠能科技為我們驅散因能源危機而密佈的烏雲及憂慮。


羅一鈞醫師:看不見的敵人最恐怖──傳染病之戰


10

「準備好武器(疫苗),不能再有更多犧牲者(鼬獾、錢鼠),不能讓無辜的民眾被戰火波及(感染)……我們一定要打贏狂犬病這場硬仗!」

傳染病的意象總與戰爭緊密相連,但除了防疫、戰爭都需要運籌帷幄外,兩者更大的雷同其實是「恐懼」。當戰火點燃、當逾軌的性行為發生,生存者被迫走上一條名為恐慌的路,並且無法回頭──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你是否仍能幸運躲過子彈的攻擊、是否依然能維持HIV陰性的檢驗結果。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CcCD3rgwiY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戰況概覽:趁火打劫屢見不鮮,情資蒐集艱苦難行

所以,該如何處理傳染病戰爭中的「恐懼」?

要拆解這個大哉問,我們必須先釐清與恐懼息息相關的「傳染病資訊」現況。多數人碰到性病等較無法啟齒的傳染病時,會以網路為資訊蒐集媒介,而不幸的,這個途徑勢必面臨偽科學充斥的問題。

以梅毒為例,檢驗時應採用的是「篩檢用指數:RPR、VDRL」,若結果呈陽性則確診為感染過梅毒;但,針對某些易有「偽陽性」的特殊族群(如八十歲以上的老人家[5]),則會進一步檢驗「確認用指數:TPHA」,若RPR、VDRL為陽性但TPHA為陰性,則仍可排除梅毒感染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就像皮膚受傷會留下疤痕,梅毒就算治療成功,仍會在血清中留下血清疤,導致TPHA指數在梅毒治癒後仍然呈現陽性。

血清疤與TPHA的特性,賦予了無心或故意的錯誤資訊發展基礎:有孕婦單單因為TPHA陽性(未檢驗RPR、VDRL)而被經驗不足的醫師建議人工流產;也有不肖的醫師,會以「施打盤尼西林後TPHA數值未下降」聲稱病人需更長的療程,藉此要求病人持續回診自費施打更多盤尼西林,從中賺取高昂的醫藥費──趁火打劫,在傳染病戰爭中,也是常態。

部分NPO嘗試透過匿名發問平台,試圖解決資訊集散的問題,例如露德協會的帕斯堤論壇,但由於回答者非屬專業人士,依然無法在資訊正確性上有顯著改善。

戰略擬定:先安內、後壤外,迎戰「傳播、恐懼、汙名化」三大敵人

鑒於上述「正確的傳染病資訊」平台的缺乏,羅醫師自2008年起架設心之谷部落格,撰寫科普文章、答客問,協助上萬名讀者釐清HIV、梅毒等問題,並正面迎擊傳染病戰場的三大敵人:

敵人之一:資訊傳播的難度、話術的拿捏

心之谷經營初期,羅醫師以純科學、醫學為主要撰寫素材,卻常接到病人反應:「看不懂」、「醫師你講的那麼理性,你不懂我們病人的感覺啦」;這些回饋讓羅醫師發現「話術」在傳染病知識傳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例如:

5

  • 真實口白:擺明就是健康食品,怎麼可能有效!
  • 話術包裝:顧及病人吃健康食品買安心的心態,「如果有人送,你可以吃」強調醫師未限制病人不應吃,再用「但自己花錢的話,買護身符較有效」暗示功效低落。這種回應比「沒有任何科學證據顯示此健康食品可提升免疫系統」更易讓病人接受。

在另一則詢問停藥的留言中,感染HIV的學生為準備考試自行終止影響專注力的西寧,只服用卡貝滋,這在科學面是不可接受的。結合多重藥物的治療源自何大一博士的雞尾酒療法[6],單方面停止其中一種藥物將增加病毒突變、產生抗藥性的機會。為解釋這個科學概念,羅醫師回覆如下:

讀者回覆3

  • 真實口白:只停一種藥是最危險的啊!
  • 話術包裝:先用話家常的「謝謝你Post在這裡」拉近與病人的距離,提出科學解釋「只靠卡貝茲作戰不產生抗藥性也難」之後,建議具體解決方法「不吃回希寧」、「儘早去看感染科醫生」。提供解法,是許多科普平台經常遺漏的,若僅在「這就是科學,你自己消化吧」軋然急收,病人不知道下一步何去何從,將依然無法化解焦慮。

敵人之二:恐懼,追溯最根本的心理因素

未命名 - 1

哄堂大笑,是這兩則留言引起的現場反應。諷刺而沉重的是,我們的每一聲笑,正代表著性病可能傳染者心中,一絲絲最真實的恐懼。

細究這些看似「荒謬」、「想像力太豐富」的提問,羅醫師認為多是假命題,即使誠懇回覆不會導致感染,多會引來「醫師的專業在哪裡?」、「你應該要作一個實驗說服我!」、「醫師你不要安慰我!」等更多不合理的追問。這類以科學為外裡的假命題,需一步步、抽絲剝繭出包裹在深層的心理因素,方能為病人的恐懼解套。

 

深度剖析後,就會發現許多心理層面的根源是「愧疚」,例如在泰國按摩店與店員發生性關係,回台後開始擔心:我會不會感染HIV?會不會被女友發現?更慘的是,會不會又得病、又被女友發現、還傳染給女友?

基於道德感,要確保不會禍延親人就得先確認自己是否感染,但HIV要等十二週空窗期後才能檢驗HIV抗體、確認是否感染,無法忍受長期的待定狀態,許多人會提前自費檢驗昂貴的PCR(係以病毒量為量測基準,故無空窗期問題)。但,就算驗出陰性結果,因為PCR會受限於儀器偵測下限而有誤診的可能,檢測者依然會處於感染的恐懼下,進行不必要、多次的檢驗,或不斷詢問「我十一週驗是陰性,十二週會變陽性嗎」等要醫師扮演算命仙的問題──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心理因素,理解他們罹病後想要孤立於世界之外,卻迫於會感染給親人的擔心而無法離開,以同理心、耐心與之互動,才能減緩他們心中不必要的惶恐。

敵人之三:汙名化,被媒體過度誇大的犧牲

「家屬聽到是移植到愛滋患者的心臟,當場情緒潰堤、憤怒痛哭」、「那些被植入器官的患者深受打擊,本來以為又有重生的機會,卻又被判死刑,再度受傷」──這是2011年8月28日台大愛滋器捐案時,蘋果日報的報導民眾的留言回應

當我們以戰爭口吻形容傳染病,犧牲常被過度誇大,傳染病的汙名化於焉產生。為了導正媒體與民眾對接受愛滋器捐者「從天堂掉到地獄」、「被判死刑」的理解偏誤,羅醫師撰文「HIV感染者的器官移植成功率–理性版」、「器官移植感染HIV–國外案例整理」,嘗試用數據讓大眾了解,接受HIV感染者的器官捐贈不代表人生走到盡頭,其移植者的存活率幾乎不亞於一般器官捐贈,而HIV指數,也可透過雞尾酒療法等進行控制。愛滋器捐案的確是一起醫療上的重大疏失,但藉此將愛滋病與絕症畫上等號,就有汙名化之嫌了。

那,我們該如何當一個理性的資訊閱聽者,避免陷入汙名化的圈套?

看看這個例子:2011年蘋果日報報導「溫泉魚咬腳,恐散播愛滋」,當時心之谷部落格湧進大量宜蘭地區的阿公、阿嬤,深恐自己感染愛滋。當時,羅醫師找出新聞原始出處:英國衛生單位的建議報告新聞稿,發現使用的文句其實都是「溫泉魚足療造成感染的可能性很低(Fish pedicures unlikely to cause infection)」,但在擅長造謠的每日郵報太陽報渲染下,「unlikely」被解釋為「機率不等於零」、「有可能」,蘋果日報轉譯後則進一步被扭曲為溫泉魚「恐」傳播愛滋的偽科學新聞。──區辨國外媒體的可信度、比對翻譯內容及原始資料,是我們面對不確定資訊時,可以進行的兩大檢驗方式。

戰果檢視:傳染病的戰場上,除了科學,也需要科普的奧援

五年逾的心之谷部落格經營,累計近七十萬的訪客、每日數千次的瀏覽量,羅醫師的文章漸漸在許多傳染病病人、愛滋相關協會間流轉。把自己定位為一位科學傳播者,羅醫師在演講的最後為自己的長年抗戰經驗下了總結:

在傳染病的殺戮戰場中,要迎戰蔓延的恐慌,以及伺機而動、以偽科學頻作突襲的媒體,「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工具,可以阻卻對疾病無知產生的惶恐,但,這個工具可以如何有效為一般大眾運用,終究,需要仰賴更多傳播上話術、口語以及「科普」的實戰策略。

8

9

兩位講者各自在能源、疾病的戰場上高招盡出、從絕境中殺出一條血路後,終於踏入最殘酷的M.I.C.修羅場──觀眾提問時間!面對主持人、PanSci夥伴們輪番的跨領域提問轟炸,兩位講者一一奮力還擊,用專業成功捍衛腳下領土。摘要現場幾場精彩的攻防戰:

Q:像「吃鮪魚蛋怕感染性病」這種提問該怎麼回應?(公館劉寶傑:請他改吃火腿蛋……)(全場笑倒XD)
A:你這樣回答就會被說汙名化鮪魚蛋了,還是得耐住性子說明這個病毒不會透過食物傳染。

Q:面對理盲的民眾,如果可以開一門課,會上什麼內容將其導回正途?
A:最需要上課的不是民眾,是握有影響力的媒體(全場鼓掌五秒鐘以表深度贊同)。科學家在與媒體相處時,要學習用短時間(約30秒)清楚敘述事件,並在其中替媒體完成下標、科學證據的陳述,讓媒體引述說明時失針的可能性被降到最低。

Q:身為在政府單位的科普傳播者,處理「科學問題」時碰到「非科學問題」該怎麼辦?
A:第一,非科學問題如政治因素,是一定要納入考量的。如狂犬病爆發初期缺疫苗,但為讓民心安定,我們回覆民眾電話時會講得很肯定「疫苗皆已齊備,毋需擔心」;政治算計不見得都是負面。第二,如果政治因素的作用,是權貴影響疫苗分配(舉例),我無法改變,但至少得以「科學」作為工具,分析疫苗數量、可能感染者的受傷面積及風險,以建議者的角度提出供決策者參考的論點。

Q:綠能科技界的專利概況大致如何?
A:以磷酸鐵鋰為例:2005年一家美國公司研發出磷酸鐵鋰並取得專利,另一家日本公司稍晚也完成同項目研發並進行商業運用,後來這家日本公司,連同其所有下游客戶、終端消費者通通挨告。這也是磷酸鐵鋰被發明後卻沉潛近六年,直至這兩年專利大戰解決後才廣泛被進行應用的原因──因專利權而起的綠色經濟戰爭,正是綠能科技誕生的副產物。

Q:Tesla跑車是用哪種電池?若用磷酸鐵鋰會與你們有專利衝突嗎?
A:Tesla是用鋰電池。但就算是用磷酸鐵鋰,因為製程可分為乾式、濕式,加入的金屬氧化物種類、含量、加工方式也都不同,取得的專利會是截然不同的。

Q:疾管局如何看待農委會?
A:嗯……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可以確定的是這對兄弟的關係正在變緊密。禽流感之前雙方每半年開一次會,間隔期太長往往來開會的人員變動率大;經過禽流感、狂犬病疫情爆發期天天開會的合作模式,雙方有共識在無疫情時期亦應提高開會頻率,增近彼此的了解及信任,在疫情爆發時方能快速搭配、整合雙方資源。[7]

活動的最後,羅醫師鼓勵大家重新思考「政府」的角色,即使近日遭受眾多批判,政府終究是一個握有眾多資源、維持社會運轉的重要機器,羅醫師也在現場招兵買馬,號召更多年輕人進入政府,用創意活化政府機器中已生鏽、僵化的陳規。

回到M.I.C.XIII的主題「迎戰」,羅醫師最後的一席話或許也點出現代戰爭下的重要趨勢──單打獨鬥是困難的,面對疾管,如何引入不同世代的思維、跨單位的合作;面對綠能發展,除了持續研發,如何透過各種管道與大眾溝通,改變對交通工具的想像,都是重要而必須面對的各級戰場。PanSci會持續在各領域的戰場中擔任科學面忠實的傳令兵,串連及報導更多科學及科普陣營,唯有攜手合作並堅定信念,才是讓人類成為共同贏家、一齊富足[8]的唯一途徑吧!

合照

註:

  1. 充電循環的概念可參考這篇Apple的說明
  2. A. K. Padhi, K. S. Nanjundaswamy and J. B. Goodenough. J. Electrochem. Soc.1997. 144:1188-1194.
  3. Shin-ichi Nishimura, Genki Kobayashi, Kenji Ohoyama, Ryoji Kanno, Masatomo Yashima and Atsuo Yamada. Nature Materials. 2008 Aug; 7:707-711.
  4. 本段貨幣化之數據出自張學孔,2012海峽兩岸智慧型運輸系統學術研討會的論文「電動公車外部性評估—以臺北市轄聯營公車為例」。
  5. 80歲以上的老人有10%RPR或VDRL會偽陽性,易被誤診為梅毒。另外,靜脈藥癮者、孕婦、HIV感染者,也都是容易出現偽陽性的族群。
  6. 多重藥物的搭配類似調酒,故取「雞尾酒療法」之暱稱。
  7. 英國正在執行這個計畫,即使沒有爆發疫情依然每個月見面開會、培養默契。
  8. 請參考PanSci 2013 八月選書《富足:解決人類生存難題的重大科技創新》。(這是筆者辛苦埋入的本月選書梗啊……XD)

【關於 M. I. C.】

M. I. C.(Micro Idea Collider,M. I. C.)微型點子對撞機是 PanSci 定期舉辦的小規模科學聚會,約一個月一場,為便於交流討論,人數設定於三十人上下,活動的主要形式是找兩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講者,針對同一主題,各自在 14 分鐘內與大家分享相關科學知識或有趣的想法,並讓所有人都能參與討論,加速對撞激盪出好點子。請務必認知:參加者被(推入火坑)邀請成為之後場次講者的機率非常的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Peggy Lo
23 篇文章 ・ 2 位粉絲
非典型的人生迷茫組,對資訊整理有詭異的渴望與執著。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喝鮮奶真的能長高?拆解營養素與身高的關鍵連結!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2/17 ・3185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與 食力foodNEXT 合作,泛科學企劃執行。

日本的兒童與青少年在 1960 年代開始,身高像是坐上了成長的直升機!有人說,關鍵就在於1964年推動的學童乳政策,這一喝就是 60 年,讓孩子們「蹭蹭蹭」地長高。

那麼台灣呢?從 2010 年與 2015 年,嘉義、雲林率先實行學童乳政策,到 2024 年在進一步全國推動「班班有鮮奶」,我們的孩子也有這樣的機會長高嗎?但如果孩子長不高,真的是因為牛奶喝不夠嗎?其實,想要孩子長個子,還有更多「長高密碼」!

為什麼長不高?哪些因素決定身高?

人的身高是高是矮,有 80% 來自於基因決定。圖/envato

到底是先天還是後天在主宰我們的身高?科學家告訴我們,影響身高的原因,有 80% 來自基因!到目前為止,已經辨識出 700 多個基因和身高有關,其中一部分是影響骨骼中的生長板,另一部分則影響身體荷爾蒙的分泌,這些基因一起合力,最終決定了我們的身高表現。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影響荷爾蒙分泌的基因,就像人體的「身高總指揮」,主要控制三大荷爾蒙:生長激素、甲狀腺素和性激素。

  • 生長激素是由腦下垂體分泌的,如果人體生長激素分泌較少,身高也會明顯受影響,也就是身高比較矮。
  • 甲狀腺素則是幫助粒線體這個「細胞能量工廠」順利運作,讓細胞有充足能量來代謝與生長。如果甲狀腺素分泌不足,細胞發育自然跟不上,就會影響身高表現。
  • 性激素則是影響生長板與肌肉的關鍵!例如,女性賀爾蒙分泌旺盛,會促使骨骼中的生長板提早關閉,所以女性平均身高比男性矮。而男性賀爾蒙不僅有助骨骼發育,還能增加肌肉量,讓身材更高挑結實。

所以,基因是命定的,後天就無法再突破了嗎?其實不然!雖然基因決定了大部分,但後天的努力也有很大空間來改變結局!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後天四大關鍵:飲食、運動、睡眠和環境,如何影響孩子的身高成長!

後天逆轉勝!抓住長高的四大黃金關鍵

長高需要什麼?首先,飲食是關鍵!長高需要足夠的營養素,充足的蛋白質、鈣質與維生素能幫助骨骼發育,而均衡飲食則是孩子長高的基石。除此之外,運動也不可或缺,發育中的孩童建議每天至少一小時的運動,包括阻力訓練、有氧運動和放鬆運動等,能讓肌肉與骨骼的發育更加堅實,並且維持正常體重,促進生長激素分泌。

睡眠則是很多家長容易忽略的重要因素 。研究顯示,生長激素的分泌高峰在晚間 11 點至凌晨 1 點,以及清晨 5 點至 7 點。因此,確保孩子有規律且足夠的睡眠時間,可以顯著提升骨骼生長效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後,外在環境因素也會影響兒童身高。例如,空氣污染及鉛、鎘等有害物質可能阻礙發育。為了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環境,就要避開這些污染源。

盤點完這些後天因素後,我們不禁要問:牛奶真的能幫助長高嗎?答案將隨著我們深入探討後揭曉!

喝牛奶真的能幫助長高?

後天因素同樣會影響兒童身高,那喝牛奶會有幫助嗎?圖/envato

聯合國對於發育遲緩之定義,是該年齡孩童所測量身高,低於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身高標準中位數 2 個標準差,就視為發育遲緩。

2023 年一篇跨國研究研究顯示,增加乳製品攝取能降低發育遲緩比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然,乳製品消費量增加可能也代表當地正在經濟成長,可能從其他面向影響飲食。為了避免其他因素干擾,這份研究也納入了人均 GDP、兒童扶養比、人口成長率、農村電氣化比例與女性參與勞動比等等變數進行控制。此外,該篇研究還另外指出乳糖不耐症常見於青少年與成人,對孩童沒有影響,因此不必過於擔心。

總之,喝牛奶的確可能對長高有幫助,但牛奶只是眾多因素之一。而更重要的是,台灣孩童真的缺這一杯鮮奶嗎?

牛奶的確對身高的發育有幫助,但台灣的學童真的缺奶嗎?

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除了 1-3 歲的幼兒外,其他年齡層的乳品攝取量都遠低於建議標準。特別是 7-18 歲的學童,乳品攝取量僅達建議量的一半,顯示台灣兒童的乳製品攝取明顯不足。事實上,7-18 歲的學童中,有 8 成每天攝取不到 1 份乳品,這對正在生長期的孩子來說,營養攝取遠遠不夠。

然而,學童缺的不僅是鈣,還有維生素 D。根據 2008 年一篇回顧性的研究,維生素D對身高發育與鈣質同等重要。如果鈣和維生素 D 攝取不足,會影響骨骼發育。1999 年中國的實驗研究指出,飲用牛奶能有效促進身高,尤其是加強維生素 D 的補充後,骨密度顯著提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那麼,台灣學童的鈣與維生素 D 攝取是否足夠呢?答案是遠遠不夠!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調查,7-18 歲的學童,鈣的攝取量平均不到建議量的一半,維生素 D 的攝取量甚至只有四成多。這樣的營養狀況,怎麼能夠提供足夠骨骼發育的營養環境?

更令人關注的是,這些營養缺口與乳品攝取不足有直接關聯。每份乳品大約含有 240 毫升牛奶,其中含有 240 毫克的鈣質及 3 微克的維生素 D。根據國民健康署採用的推薦膳食攝取量(RDA),每天需要的鈣質約為 1000 毫克,維生素 D 則是 15 微克,如果每人每天攝取2份乳品類,加上其他的飲食攝取,就有機會補足鈣與維生素 D 的缺口。

此外,牛奶中的鈣質容易被人體吸收。牛奶有三分之一的鈣是以游離態存在的,能夠直接被吸收,剩餘的鈣與酪蛋白結合,當人體消化酪蛋白時,這些鈣質也會被釋放,然後被人體吸收。事實上,人體對牛奶鈣質的吸收率為 32.1%,遠高於其他食物。因此,想要補充鈣質,牛奶無疑是最佳選擇。

人體對牛奶的吸收率達 32.1%,是補鈣的理想選擇。圖/envato

喝的不是鮮奶,而是加溫處理後的保久乳,營養素會被破壞嗎?

至於保久乳的營養價值問題,根據國民健康署 2021 年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說明。鮮乳是生乳經過短時間高溫或超高溫殺菌方式所製成,所以無法達到完全滅菌,保存期間較短,而且需要冷藏。保久乳則是透過高溫或高壓滅菌,並且以無菌的填充方式放入無菌包材,所以能夠保存較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營養成分資料庫,鮮乳跟保久乳中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乳糖)、礦物質及維生素都沒有太大差異,只有少數熱敏感的營養素,像是維生素 C 會稍微少一點外,其他成分大致上都一樣。所以,不管是鮮乳還是保久乳,在營養成分上差異不大!

另外,許多父母擔心乳糖不耐症影響孩子喝牛奶、容易引起腹瀉。牛奶中含有乳糖,而乳糖是一種雙醣,由半乳糖與葡萄糖所構成。人體想要運用乳糖,需要先把它分解成半乳糖與葡萄糖,這時候需要一種特別的腸道酵素:乳糖酶。在兒童時期乳糖酶會正常分泌,這是為了要分解母乳,隨著年齡增加,乳品類食物逐漸減少,人體的乳糖酶漸漸地分泌越來越少。然而,這並不代表不能喝牛奶。透過逐步攝取少量低乳糖的牛奶製品,或使用乳糖酶補充品,都有機會能改善不適,重新恢復對牛奶的耐受力。

總結來看,牛奶確實能補足我們失落的鈣質和維生素 D 缺口。這些營養素,也確實與身高有關。但別忘了,影響身高的因素有很多,飲食、運動、睡眠和環境等各方面都不可忽視!補充足夠的營養素,並搭配運動和良好的作息,將會是孩子的身高發育的關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8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當開發遇上「術前檢查」:環境影響評估大揭密!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2/16 ・4339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由 環境部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無論是在立法院的質詢臺,還是網路媒體或社論上,你應該經常聽到「環評」這個詞吧?它的核心理念其實很簡單,就是要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取得平衡。不管是建設重金屬冶煉廠、台積電進駐,還是打通山壁開闢新道路,都必須經過像動手術前的詳細檢查一樣,透過環評的嚴謹審查程序,確保這些開發不會對環境造成過度或無法挽回的損害。

 環評的概念起源於 70、80 年代,當時大規模開發導致嚴重的環境破壞,人們開始反思,發現單靠法規和污染處理技術不足以應對這些問題,環境惡化越來越嚴重,於是「事前預防」的想法應運而生。

我國的環評制度是借鑒美國的經驗,但並不是所有開發案都需要環評,只有那些可能對環境產生較大影響的開發行為,才需要在開發前進行環評。環評其實是開發許可的一部分,環保機關負責審查環評報告,並擁有否決權。但即便環評通過,並不代表開發案就能立即進行,最終的開發許可還是需由相關主管機關綜合考量政治、經濟、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後,才能做出決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環評到底在忙什麼?

環評的全名為「環境影響評估」(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就像動手術會有術前檢查、術後定期追蹤及按時服藥,健康的把關需要仰賴定期進廠維修,同樣在開發行為實施前,我們需要評估其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提出相應的預防或減輕措施,施工中或營運後也需要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來進行追蹤,並由環保機關進行監督,確保不會進一步損害環境品質。

環評負責評估開發對環境的影響,並制定措施與監督確保環境品質。圖/envato

雖然「環評」這個名字大家耳熟能詳,但實際上它的評估過程可一點也不簡單,就像醫療檢查一樣,科學、客觀且精密,評估項目可不只侷限在空氣品質、水質或土壤是否受農藥或化肥影響、生態景觀與棲地等和自然環境切身相關的議題。根據環評法第 4 條規定,評估還涵蓋了社會、經濟、文化等多個層面。

環評就像是開發案的「術前檢查」,確保開發行為不會對環境造成不必要的風險和破壞。那麼,大家常聽說環評要耗費很長時間,那它到底在忙什麼呢?其實,環評的目的是要求開發單位對開發可能帶來的環境影響進行詳細調查和分析,這些調查結果會寫成報告,並進行公開,讓社會大眾了解並參與討論。最後,由專家組成的委員會審查,只有通過審查的案子,才有機會繼續進行開發,從而保護我們共同的生活環境。

誰應該接受環評的「考驗」?

根據環評法的立法精神,不是所有的開發案都需要進行環評,環評主要是針對那些可能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的開發行為。那麼,哪些開發案需要環評呢?環境部依法訂定了「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簡稱「認定標準」),這些標準主要是根據開發案可能帶來的影響程度、所在的敏感區域(如國家公園、重要濕地、野生動物棲息地等),以及開發的規模(如面積、處理量)來判斷是否需要進行環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舉例來說,像高速鐵路、大眾捷運、機場、離岸風力發電系統等這些建設,不論它們的規模或地點,都必須經過環評。而像科學園區、高爾夫球場的建設,若位於國家公園、重要濕地或野生動物棲息地,也需要辦理環評;至於太陽能光電設施,則是當它位於重要濕地時,才需要進行環評。

宛如開發前的「術前檢查」!淺談環評流程

我國的環評審查採取專家審查機制,環評主管機關依法成立環評審查委員會。委員會的成員包括政府機關的代表和專家學者,其中專家學者的比例不得少於總人數的三分之二。以環境部為例,環境部的環評審查委員會共有 21 位委員,其中 14 位是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專家學者,這些專家分別在生活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等方面進行把關,確保審查過程的專業性與公正性。

臺灣的環評制度通常分為兩個階段。一階環評是透過報告書撰寫前的公開意見蒐集,開發單位將意見回應情形納入報告書後由專業的環評審查委員進行審查,若經審查後認為開發後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則應對症下藥,進入二階環評,這個階段的審查更為嚴謹,並且依法規定進行範疇界定,篩選出環境關鍵項目與因子。整個環評流程大致包括以下幾個重要步驟,讓開發案能夠更透明、公開地接受環境影響的評估與檢驗。

STEP 1 資料填寫:開發行為規劃

這就像醫生在手術前,先為病患制定計畫,並在檢查前登錄好病患的個人資料,例如身分訊息、健康問題、藥物過敏或病史等。同樣地,環評也是這樣運作的。開發單位首先要擬定開發案的規劃,並且將這些內容在網路上公開蒐集意見 20 天,同時也會舉行公開會議,讓大眾參與討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接著,開發單位需要編寫環境影響說明書的主要章節,並且決定是否自願進入二階環評。這個階段開發單位會進行初步的計畫,確認開發的目標與範圍,並評估這個開發案可能對環境產生的潛在影響。這些步驟都是為了確保開發行為在開始前,能夠徹底評估可能的風險和影響

開發單位需撰寫環境影響說明書,初步評估目標、範圍及潛在影響。圖/envato

STEP 2 初步評估:編製環境影響說明書

就像術前檢查結果會匯集成一份醫療報告,在這個階段,開發單位也需要把他們的調查結果、預測和分析整理成一份「環境影響說明書」(簡稱環說書),環說書會說明如何預防或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開發單位需要根據作業準則製作環說書,交給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確認無非屬主管機關所主管法規之爭點後,再轉請主管機關審查;主管機關確認沒有需要補正的地方(例如:沒有檢具環境保護對策與替代方案、執行評估的人忘了簽名等),環保主管機關所設的「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則會著手進入審查階段。

STEP 3 手術可行與必要嗎:審查與結論

這部分就像醫療團隊評估手術的風險。環保機關會審查這份環境影響說明書,專家委員會會進行詳細的審查,並在一定的時間內做出結論。如果所有的環保問題都能得到妥善解決,開發案就能獲得初步通過並公告審查結論,告訴你這個「手術」(開發項目)可不可以做、在甚麼條件下做比較安全,或是可能要再做更進一步的檢查等等。以離岸風電開發為例,可能就會要求開發商調整風機位置,以避開白海豚的棲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應環評法施行細則裡的審查結論,除了通過審查、不應開發等結果,也可能會出現「有條件通過審查」或「進行第二階段審查評估」的狀態。

STEP 4 完善的手術方案:進入二階環評

就像術前檢查發現可能有重大問題或可能帶來影響的副作用時,醫生可能會要求進行更詳細的檢驗及評估更好的治療方案,環評也是如此。如果第一階段的環評顯示這個開發案可能對環境造成較大的影響,那麼它就必須進入「二階環評」。

進入二階環評的開發案,意味著要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與評估。就像醫生要進行更精密的檢查來了解手術風險。除了基本的環評程序,開發單位還需要舉辦公開說明會與範疇界定會議、編製更複雜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初稿」送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收到初稿後需進行現場勘查與公聽會,讓當地居民或關心這個開發案的人可以參與,了解開發案的影響,並提出意見。

二階環評需更深入分析,與舉辦說明會、公聽會,讓居民一同參與評估影響。圖/envato

同時,開發單位也要依據這些意見,編製更詳細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將所有的調查、分析結果都納入評估報告書中,才能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環保主管機關審查。而如果在審查過程中發現需要修改或補充資料,就像醫生建議調整手術計畫一樣,開發單位會進行修正,並重新提交補正及取得定稿備查。只有在所有問題解決後,開發案才是真正通過環評審查並進入下一階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在你生活周遭環境的開發案正好遇到環評的爭議,或者你關心的案件正在環評階段,你可以隨時上「環境部環評書件查詢系統」(https://eiadoc.moenv.gov.tw/eiaweb/)查詢相關的最新資訊。不僅如此,環評審查委員會的會議還有線上直播,讓大家能夠親自參與,為國內的開發案共同把關!

整個環評流程耗時多久?

環評法第 7 條規定,主管機關在收到環境影響說明書後,必須在 50 天內完成審查並公告結果,並通知相關主管機關和開發單位。如果遇到特殊情況,最多可以再延長 50 天。

根據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5 條,這個審查期限是從開發單位備妥所有資料,並繳交審查費後開始計算。但是有一些情況是不計入這個審查時間的,包括:

  1. 開發單位補充資料所花的時間。
  2. 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就法規進行釋疑,且不超過 60 天的時間。
  3. 其他不可歸責於主管機關的可扣除天數。

因此,整個環評流程的時間會因為不同情況有所變動,但主管機關的基本審查時間是 50 天內,特殊情況最多延長至 100 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實際所需要的時間,可能會根據開發案的複雜程度而有所不同。就像去放射科拍攝X光可能只要一、兩分鐘,但如果要做電腦斷層,可能就需要半個小時左右。

同樣地,根據環評法的規定,環境影響說明書的審查通常在收到資料後的 50 天內完成,若是進入二階環評,審查時間則是 60 天。聽起來似乎不算太久,通常三、四個月就能有結果。

但實際上,環評過程常常會因各種原因延長時間。環境部目前也正在進行環評總體檢,蒐集各界的意見,逐步檢視現行制度,並作為未來修正相關法規的參考依據。

環評帶來的效益是全方位的,它不僅幫助我們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兼顧環境的永續。透過環評,開發行為的潛在風險可以提前被識別,並且在問題發生前採取預防和減輕措施。這樣的過程不僅讓開發行為更具透明度,減少未來可能面臨的環境爭議和成本,還能促進社會對環境議題的關注與參與。期待隨著法規的修正與完善,未來的環評制度在效率、透明度與公眾參與等方面有望取得更大進展,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這不僅是對環境的保護,更能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福祉,實現政府、企業和民眾三贏的局面,讓我們共同打造一個更健康、更永續的未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8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當心網路陷阱!從媒體識讀、防詐騙到個資保護的安全守則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2/17 ・3006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由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網路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伴隨著便利而來的,還有層出不窮的風險與威脅。從充斥網路的惡假害訊息,到日益精進的詐騙手法,再到個人隱私的安全隱憂,這些都是我們每天必須面對的潛在危機。2023 年網路購物詐欺案件達 4,600 起,較前一年多出 41%。這樣的數據背後,正反映出我們對網路安全意識的迫切需求⋯⋯

「第一手快訊」背後的騙局真相

在深入探討網路世界的風險之前,我們必須先理解「錯誤訊息」和「假訊息」的本質差異。錯誤訊息通常源於時效性考量下的查證不足或作業疏漏,屬於非刻意造假的不實資訊。相較之下,假訊息則帶有「惡、假、害」的特性,是出於惡意、虛偽假造且意圖造成危害的資訊。

2018 年的關西機場事件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當時,燕子颱風重創日本關西機場,數千旅客受困其中。中國媒體隨即大肆宣傳他們的大使館如何派車前往營救中國旅客,這則未經證實的消息從微博開始蔓延,很快就擴散到各個內容農場。更令人遺憾的是,這則假訊息最終導致當時的外交部駐大阪辦事處處長蘇啟誠,因不堪輿論壓力而選擇結束生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同年,另一則「5G 會抑制人體免疫系統」的不實訊息在網路上廣為流傳。這則訊息聲稱 5G 技術會影響人體免疫力、導致更容易感染疾病。儘管科學家多次出面澄清這完全是毫無根據的說法,但仍有許多人選擇相信並持續轉發。類似的例子還有 2018 年 2 月底 3 月初,因量販業者不當行銷與造謠漲價,加上媒體跟進報導,而導致民眾瘋狂搶購衛生紙的「安屎之亂」。這些案例都說明了假訊息對社會秩序的巨大衝擊。

提升媒體識讀能力,對抗錯假訊息

面對如此猖獗的假訊息,我們首要之務就是提升媒體識讀能力。每當接觸到訊息時,都應先評估發布該消息的媒體背景,包括其成立時間、背後所有者以及過往的報導記錄。知名度高、歷史悠久的主流媒體通常較為可靠,但仍然不能完全放下戒心。如果某則消息只出現在不知名的網站或社群媒體帳號上,而主流媒體卻未有相關報導,就更要多加留意了。

提升媒體識讀能力,檢視媒體背景,警惕來源不明的訊息。圖/envato

在實際的資訊查證過程中,我們還需要特別關注作者的身分背景。一篇可信的報導通常會具名,而且作者往往是該領域的資深記者或專家。我們可以搜索作者的其他作品,了解他們的專業背景和過往信譽。相對地,匿名或難以查證作者背景的文章,就需要更謹慎對待。同時,也要追溯消息的原始來源,確認報導是否明確指出消息從何而來,是一手資料還是二手轉述。留意發布日期也很重要,以免落入被重新包裝的舊聞陷阱。

這優惠好得太誇張?談網路詐騙與個資安全

除了假訊息的威脅,網路詐騙同樣令人憂心。從最基本的網路釣魚到複雜的身分盜用,詐騙手法不斷推陳出新。就拿網路釣魚來說,犯罪者通常會偽裝成合法機構的人員,透過電子郵件、電話或簡訊聯繫目標,企圖誘使當事人提供個人身分、銀行和信用卡詳細資料以及密碼等敏感資訊。這些資訊一旦落入歹徒手中,很可能被用來進行身分盜用和造成經濟損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網路詐騙手法不斷進化,釣魚詐騙便常以偽裝合法機構誘取敏感資訊。圖/envato

資安業者趨勢科技的調查就發現,中國駭客組織「Earth Lusca」在 2023 年 12 月至隔年 1 月期間,利用談論兩岸地緣政治議題的文件,發起了一連串的網路釣魚攻擊。這些看似專業的政治分析文件,實際上是在臺灣總統大選投票日的兩天前才建立的誘餌,目的就是為了竊取資訊,企圖影響國家的政治情勢。

網路詐騙還有一些更常見的特徵。首先是那些好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優惠,像是「中獎得到 iPhone 或其他奢侈品」的訊息。其次是製造緊迫感,這是詐騙集團最常用的策略之一,他們會要求受害者必須在極短時間內作出回應。此外,不尋常的寄件者與可疑的附件也都是警訊,一不小心可能就會點到含有勒索軟體或其他惡意程式的連結。

在個人隱私保護方面,社群媒體的普及更是帶來了新的挑戰。2020 年,一個發生在澳洲的案例就很具有警示意義。當時的澳洲前總理艾伯特在 Instagram 上分享了自己的登機證照片,結果一位網路安全服務公司主管僅憑這張圖片,就成功取得了艾伯特的電話與護照號碼等個人資料。雖然這位駭客最終選擇善意提醒而非惡意使用這些資訊,但這個事件仍然引發了對於在社群媒體上分享個人資訊安全性的廣泛討論。

安全防護一把罩!更新裝置、慎用 Wi-Fi、強化密碼管理

為了確保網路使用的安全,我們必須建立完整的防護網。首先是確保裝置和軟體都及時更新到最新版本,包括作業系統、瀏覽器、外掛程式和各類應用程式等。許多網路攻擊都是利用系統或軟體的既有弱點入侵,而這些更新往往包含了對已知安全漏洞的修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使用公共 Wi-Fi 時也要特別當心。許多公共 Wi-Fi 缺乏適當的加密和身分驗證機制,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能夠輕易地攔截使用者的網路流量,竊取帳號密碼、信用卡資訊等敏感數據。因此,在咖啡廳、機場、車站等公共場所,都應該避免使用不明的免費 Wi-Fi 處理重要事務或進行線上購物。如果必須連上公用 Wi-Fi,也要記得停用裝置的檔案共享功能。

使用公共 Wi-Fi 時,避免處理敏感事務,因可能存在數據被攔截與盜取的風險。圖/envato

密碼管理同樣至關重要。我們應該為不同的帳戶設置獨特且具有高強度的密碼,結合大小寫字母、數字和符號,創造出難以被猜測的組合。密碼長度通常建議在 8~12 個字元之間,且要避免使用個人資訊相關的詞彙,如姓名、生日或電話號碼。定期更換密碼也是必要的,建議每 3~6 個月更換一次。研究顯示,在網路犯罪的受害者中,高達八成的案例都與密碼強度不足有關。

最後,我們還要特別注意社群媒體上的隱私設定。許多人在初次設定後就不再關心,但實際上我們都必須定期檢查並調整這些設定,確保自己清楚瞭解「誰可以查看你的貼文」。同時,也要謹慎管理好友名單,適時移除一些不再聯繫或根本不認識的人。在安裝新的應用程式時,也要仔細審視其要求的權限,只給予必要的存取權限。

提升網路安全基於習慣培養。辨識假訊息的特徵、防範詐騙的警覺心、保護個人隱私的方法⋯⋯每一個環節都不容忽視。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享受網路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確保自身的安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8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