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羅佩琪、廖英凱
窗外斜雨飄搖、疾風颯颯,窗內戰聲隆隆、烽火連天,甫滿週歲的PanSci M.I.C.在第XIII場迎來了潭美颱風相伴,也迎來一場科學人在能源、疾病戰場上,科技與人心的終極對戰。而率領著雙方陣營,舞動軍旗、指揮若定的陣前大將,分別是:
廖永綜,立凱電能公司檢驗中心經理,財團法人農業工程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羅一鈞,現任疾病管制局防疫醫師、 台大醫院內科兼任主治醫師──披上綠能電池及防疫機制的金黃戰袍,兩位講者分別用二十分鐘為我們深入剖析戰場上的戰策精華。
值得矚目的是,這場《迎戰》註定將在PanSci M.I.C.的史冊上,留下特別的印記:亂世造英雄,新一代的M.I.C.主持人廖英凱(江湖上諢號「公館劉寶傑」),在戰火蔓延中順勢登基,榮膺PanSci M.I.C.史上第一位從「觀眾」被拔擢為「講者」,又被賜封為「主持人」的殊榮。(編按:事實上還要兼任這篇紀錄文的筆者二……與其說是殊榮不如說是「被推坑推的最徹底」吧XD)
話不多說,馬上進入兩位講者為我們帶來的科學戰役吧!
廖永綜經理:運籌電極材料,決算能源之戰
「想像一下,在公車站等車時,不用再摀著口鼻閃躲車子離站時留下的烏煙瘴氣;公車加油時,不再需要仰賴油罐車倒入動輒上百升的汽油,而是進入充換電站,六分鐘內迅速更換電池模組即可繼續上路……」
眼神中閃爍著企盼與希望,第一位講者,立凱電能的廖永綜經理為我們刻畫了一個用綠能科技構築的未來世界;而且,這個未來,其實已逐步在發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yBpoMzhmbs
戰況綜覽:石化能源造成的汙染及危機
十八世紀工業革命後人類開始大量使用石化能源,為我們迎來充滿各種可能的工業時代,卻也註定了人類終有一天要為石化能源的副產物憂愁。
以八月中引起爭議的北極熊活活餓死事件為例,廖經理認為大量使用石化能源導致的氣候變遷,使極圈冰層融化消失,北極熊沒有足夠的空間、食物存活,因而踏上長達250km的遷徙,路途中脂肪消耗過度,終致死亡;這,正是氣候變遷加速死亡的具體案例。(編按:多看不同觀點有益身心健康,PanSci上還有其他不同於氣候變遷導致北極熊餓死的論點,請參考這篇文章。)
從空氣污染的角度來看,廖經理也提及,不抽菸的單國璽神父、陳定南部長皆死於肺癌,我國環保署於2012年5月將PM2.5(粒徑小於等於2.5微米之細懸浮微粒)納入空氣品質標準的管制範圍,世界衛生組織(WHO)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也於2012年6月將柴油內燃機產生的廢棄物列為第一類致癌物質……這些事實在在說明石油對空氣汙染正步步進逼;同時,廖經理指出「石油消耗量每十年增一倍」,四十年後石油將被耗盡的危機我們已無法不面對。
終結戰爭的一線希望:磷酸鐵鋰與綠能科技
在氣候變遷、空氣汙染、石油耗竭的夾殺下,「綠能科技」或許是人類的出路之一。廖經理以其所服務的立凱電能為例,以「磷酸鐵鋰」這種正極材料為核心技術,跨足電動巴士的租賃及充換電服務供應,廖經理認為此種經營模式將是改變上述人類所面臨困境的一種可能解套。
磷酸鐵鋰的競爭優勢
做為電池材料,磷酸鐵鋰被認為比一般鋰電池、鉛酸電池更具競爭力的原因有二:
第一,循環壽命較長:充電電池的總壽命與「電量」及「循環壽命」正相關,當累積放電量超過總壽命,充電、儲電功能將明顯減退;相較於一般鋰電池、鉛酸電池的循環壽命約為400~600,磷酸鐵鋰的循環壽命約為2000,在相同電量下將可提供較長的總壽命[1]。第二,安全性較佳,對照常出現爆炸事件的手機三元電池,磷酸鐵鋰電池正極材料的分子結構呈現有別於其他鋰電池的橄欖石結構[2],在各種意外情境下,仍不易因為短路而產生燃燒爆炸。[3]
磷酸鐵鋰的應用與效益
磷酸鐵鋰主要的用途,一是搭配太陽能,作為儲能系統或進一步開發為智慧電網;二是以其低耗能、低噪音、零排放污染的優勢作為電動載具的電池,「而『電動巴士』,正是目前電動載具中最佳的應用代表」廖經理強調。
就環保效益而言,現行柴油巴士本身的汙染排放量約等於四十台小轎車的排放量,換算為貨幣,每輛柴油公車的外部成本約為三十三萬台幣,乘上平均使用年限十二年,每台柴油公車將產生近四百萬的外部成本;若以電動公車替代之,各項節省效果如下:[4]
就經濟效益而言,以「產業發展策略」的觀點分析,巴士因路程短且起步煞車頻繁,使用電池馬達較柴油引擎的經濟效益高,又因屬於固定路線的大眾運輸網,使用充換電站的經濟效益亦高,會是推廣電動載具良好的首要標的;若能藉由電動巴士的普及帶動充換電站的增設,後續將可推廣至距離較長、路線為固定區域的物流業貨車、公務車、環保車,最終再將電動車普及至數量最多的一般轎車。
磷酸鐵鋰目前的發展限制
電動轎車會落在推廣的最後排序,也與磷酸鐵鋰現階段的發展限制有關,在維持高安全性的前提下,磷酸鐵鋰能組裝出的電池模組相對體積較大,較難安裝在一般轎車中。另外,由於電池模組、充電換電站的成本相對高昂,目前的電動轎車的造價高昂,明顯高於一般民眾的經濟負擔能力。(編按:提供已上市的電動車價目供參,Tesla Model S官方售價為$63,570美金、Nissan Leaf官方售價為$21,300美金。)
戰果檢視:從製造商到服務商,上下游整合的商業模式
2005年投入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研發、2009年投入電動巴士的充換電系統,如立凱電能這樣的綠能科技廠商,對自己的定位兼含「動力鋰電池材料製造商」、「電動巴士充換電服務供應商」,在電動巴士的商場上從「產品販賣」如銷售電動巴士裸車、替換用的電池正極材料,到「服務提供」如電池模組租賃、充換電站服務,皆可一條龍式的承包。
至於大家比較陌生的「充換電站模式」,廖經理也進一步說明,目前一台電動巴士換電一次約可行駛90~120km(雖然沒有透露確切價格,但廖經理強調換算每公里充電價格,與使用柴油的價格是差不多的),電量接近用罄時進入充換電站,利用機械手臂更換電池組,每一次的換電時間約可控制為6~10分鐘,完成後即可繼續上路。
這種電動巴士的經營模式在台灣正逐漸成形中,2012年全國第一個免費接駁電動巴士推廣計畫已在桃園上路,由縣政府補助經費,將電動巴士結合中壢客運、桃園客運的路線,進行縣府與火車站間的免費接駁;而根據各環保局的統計,截至2013年7月,在交通部的補助下,新北市、新竹市、桃園縣、台北市、金門縣、高雄市也皆有電動巴士在境內進行日常載客,並有擴大汰換柴油巴士為電動巴士的計畫。
科技帶來的問題,終究要由科技來解決,過度仰賴石化能源帶來的這一役,廖經理嘗試從產業界的角度,以綠能科技為我們驅散因能源危機而密佈的烏雲及憂慮。
羅一鈞醫師:看不見的敵人最恐怖──傳染病之戰
「準備好武器(疫苗),不能再有更多犧牲者(鼬獾、錢鼠),不能讓無辜的民眾被戰火波及(感染)……我們一定要打贏狂犬病這場硬仗!」
傳染病的意象總與戰爭緊密相連,但除了防疫、戰爭都需要運籌帷幄外,兩者更大的雷同其實是「恐懼」。當戰火點燃、當逾軌的性行為發生,生存者被迫走上一條名為恐慌的路,並且無法回頭──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你是否仍能幸運躲過子彈的攻擊、是否依然能維持HIV陰性的檢驗結果。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CcCD3rgwiY
戰況概覽:趁火打劫屢見不鮮,情資蒐集艱苦難行
所以,該如何處理傳染病戰爭中的「恐懼」?
要拆解這個大哉問,我們必須先釐清與恐懼息息相關的「傳染病資訊」現況。多數人碰到性病等較無法啟齒的傳染病時,會以網路為資訊蒐集媒介,而不幸的,這個途徑勢必面臨偽科學充斥的問題。
以梅毒為例,檢驗時應採用的是「篩檢用指數:RPR、VDRL」,若結果呈陽性則確診為感染過梅毒;但,針對某些易有「偽陽性」的特殊族群(如八十歲以上的老人家[5]),則會進一步檢驗「確認用指數:TPHA」,若RPR、VDRL為陽性但TPHA為陰性,則仍可排除梅毒感染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就像皮膚受傷會留下疤痕,梅毒就算治療成功,仍會在血清中留下血清疤,導致TPHA指數在梅毒治癒後仍然呈現陽性。
血清疤與TPHA的特性,賦予了無心或故意的錯誤資訊發展基礎:有孕婦單單因為TPHA陽性(未檢驗RPR、VDRL)而被經驗不足的醫師建議人工流產;也有不肖的醫師,會以「施打盤尼西林後TPHA數值未下降」聲稱病人需更長的療程,藉此要求病人持續回診自費施打更多盤尼西林,從中賺取高昂的醫藥費──趁火打劫,在傳染病戰爭中,也是常態。
部分NPO嘗試透過匿名發問平台,試圖解決資訊集散的問題,例如露德協會的帕斯堤論壇,但由於回答者非屬專業人士,依然無法在資訊正確性上有顯著改善。
戰略擬定:先安內、後壤外,迎戰「傳播、恐懼、汙名化」三大敵人
鑒於上述「正確的傳染病資訊」平台的缺乏,羅醫師自2008年起架設心之谷部落格,撰寫科普文章、答客問,協助上萬名讀者釐清HIV、梅毒等問題,並正面迎擊傳染病戰場的三大敵人:
敵人之一:資訊傳播的難度、話術的拿捏
心之谷經營初期,羅醫師以純科學、醫學為主要撰寫素材,卻常接到病人反應:「看不懂」、「醫師你講的那麼理性,你不懂我們病人的感覺啦」;這些回饋讓羅醫師發現「話術」在傳染病知識傳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例如:
- 真實口白:擺明就是健康食品,怎麼可能有效!
- 話術包裝:顧及病人吃健康食品買安心的心態,「如果有人送,你可以吃」強調醫師未限制病人不應吃,再用「但自己花錢的話,買護身符較有效」暗示功效低落。這種回應比「沒有任何科學證據顯示此健康食品可提升免疫系統」更易讓病人接受。
在另一則詢問停藥的留言中,感染HIV的學生為準備考試自行終止影響專注力的西寧,只服用卡貝滋,這在科學面是不可接受的。結合多重藥物的治療源自何大一博士的雞尾酒療法[6],單方面停止其中一種藥物將增加病毒突變、產生抗藥性的機會。為解釋這個科學概念,羅醫師回覆如下:
- 真實口白:只停一種藥是最危險的啊!
- 話術包裝:先用話家常的「謝謝你Post在這裡」拉近與病人的距離,提出科學解釋「只靠卡貝茲作戰不產生抗藥性也難」之後,建議具體解決方法「不吃回希寧」、「儘早去看感染科醫生」。提供解法,是許多科普平台經常遺漏的,若僅在「這就是科學,你自己消化吧」軋然急收,病人不知道下一步何去何從,將依然無法化解焦慮。
敵人之二:恐懼,追溯最根本的心理因素
哄堂大笑,是這兩則留言引起的現場反應。諷刺而沉重的是,我們的每一聲笑,正代表著性病可能傳染者心中,一絲絲最真實的恐懼。
細究這些看似「荒謬」、「想像力太豐富」的提問,羅醫師認為多是假命題,即使誠懇回覆不會導致感染,多會引來「醫師的專業在哪裡?」、「你應該要作一個實驗說服我!」、「醫師你不要安慰我!」等更多不合理的追問。這類以科學為外裡的假命題,需一步步、抽絲剝繭出包裹在深層的心理因素,方能為病人的恐懼解套。
- 先解決科學問題:為減少荒謬科學提問數量,羅醫師彙整「我這樣是不是感染了HIV? 」、「HIV的傳染途徑:破除迷思」、「令人困惑的梅毒指數」等多篇基礎文章,介紹性病感染的途徑與指數判讀方式。
- 再處理心理因素:科學面仍無法解決的問題,羅醫師撰寫「我是不是感染了HIV? — 憂慮下的深層心理」系列文共三篇,讓讀者透過類似案例放下不必要的恐懼。
深度剖析後,就會發現許多心理層面的根源是「愧疚」,例如在泰國按摩店與店員發生性關係,回台後開始擔心:我會不會感染HIV?會不會被女友發現?更慘的是,會不會又得病、又被女友發現、還傳染給女友?
基於道德感,要確保不會禍延親人就得先確認自己是否感染,但HIV要等十二週空窗期後才能檢驗HIV抗體、確認是否感染,無法忍受長期的待定狀態,許多人會提前自費檢驗昂貴的PCR(係以病毒量為量測基準,故無空窗期問題)。但,就算驗出陰性結果,因為PCR會受限於儀器偵測下限而有誤診的可能,檢測者依然會處於感染的恐懼下,進行不必要、多次的檢驗,或不斷詢問「我十一週驗是陰性,十二週會變陽性嗎」等要醫師扮演算命仙的問題──理解這些行為背後的心理因素,理解他們罹病後想要孤立於世界之外,卻迫於會感染給親人的擔心而無法離開,以同理心、耐心與之互動,才能減緩他們心中不必要的惶恐。
敵人之三:汙名化,被媒體過度誇大的犧牲
「家屬聽到是移植到愛滋患者的心臟,當場情緒潰堤、憤怒痛哭」、「那些被植入器官的患者深受打擊,本來以為又有重生的機會,卻又被判死刑,再度受傷」──這是2011年8月28日台大愛滋器捐案時,蘋果日報的報導及民眾的留言回應。
當我們以戰爭口吻形容傳染病,犧牲常被過度誇大,傳染病的汙名化於焉產生。為了導正媒體與民眾對接受愛滋器捐者「從天堂掉到地獄」、「被判死刑」的理解偏誤,羅醫師撰文「HIV感染者的器官移植成功率–理性版」、「器官移植感染HIV–國外案例整理」,嘗試用數據讓大眾了解,接受HIV感染者的器官捐贈不代表人生走到盡頭,其移植者的存活率幾乎不亞於一般器官捐贈,而HIV指數,也可透過雞尾酒療法等進行控制。愛滋器捐案的確是一起醫療上的重大疏失,但藉此將愛滋病與絕症畫上等號,就有汙名化之嫌了。
那,我們該如何當一個理性的資訊閱聽者,避免陷入汙名化的圈套?
看看這個例子:2011年蘋果日報報導「溫泉魚咬腳,恐散播愛滋」,當時心之谷部落格湧進大量宜蘭地區的阿公、阿嬤,深恐自己感染愛滋。當時,羅醫師找出新聞原始出處:英國衛生單位的建議報告及新聞稿,發現使用的文句其實都是「溫泉魚足療造成感染的可能性很低(Fish pedicures unlikely to cause infection)」,但在擅長造謠的每日郵報、太陽報渲染下,「unlikely」被解釋為「機率不等於零」、「有可能」,蘋果日報轉譯後則進一步被扭曲為溫泉魚「恐」傳播愛滋的偽科學新聞。──區辨國外媒體的可信度、比對翻譯內容及原始資料,是我們面對不確定資訊時,可以進行的兩大檢驗方式。
戰果檢視:傳染病的戰場上,除了科學,也需要科普的奧援
五年逾的心之谷部落格經營,累計近七十萬的訪客、每日數千次的瀏覽量,羅醫師的文章漸漸在許多傳染病病人、愛滋相關協會間流轉。把自己定位為一位科學傳播者,羅醫師在演講的最後為自己的長年抗戰經驗下了總結:
在傳染病的殺戮戰場中,要迎戰蔓延的恐慌,以及伺機而動、以偽科學頻作突襲的媒體,「科學」作為一種知識工具,可以阻卻對疾病無知產生的惶恐,但,這個工具可以如何有效為一般大眾運用,終究,需要仰賴更多傳播上話術、口語以及「科普」的實戰策略。
兩位講者各自在能源、疾病的戰場上高招盡出、從絕境中殺出一條血路後,終於踏入最殘酷的M.I.C.修羅場──觀眾提問時間!面對主持人、PanSci夥伴們輪番的跨領域提問轟炸,兩位講者一一奮力還擊,用專業成功捍衛腳下領土。摘要現場幾場精彩的攻防戰:
Q:像「吃鮪魚蛋怕感染性病」這種提問該怎麼回應?(公館劉寶傑:請他改吃火腿蛋……)(全場笑倒XD)
A:你這樣回答就會被說汙名化鮪魚蛋了,還是得耐住性子說明這個病毒不會透過食物傳染。
Q:面對理盲的民眾,如果可以開一門課,會上什麼內容將其導回正途?
A:最需要上課的不是民眾,是握有影響力的媒體(全場鼓掌五秒鐘以表深度贊同)。科學家在與媒體相處時,要學習用短時間(約30秒)清楚敘述事件,並在其中替媒體完成下標、科學證據的陳述,讓媒體引述說明時失針的可能性被降到最低。
Q:身為在政府單位的科普傳播者,處理「科學問題」時碰到「非科學問題」該怎麼辦?
A:第一,非科學問題如政治因素,是一定要納入考量的。如狂犬病爆發初期缺疫苗,但為讓民心安定,我們回覆民眾電話時會講得很肯定「疫苗皆已齊備,毋需擔心」;政治算計不見得都是負面。第二,如果政治因素的作用,是權貴影響疫苗分配(舉例),我無法改變,但至少得以「科學」作為工具,分析疫苗數量、可能感染者的受傷面積及風險,以建議者的角度提出供決策者參考的論點。
Q:綠能科技界的專利概況大致如何?
A:以磷酸鐵鋰為例:2005年一家美國公司研發出磷酸鐵鋰並取得專利,另一家日本公司稍晚也完成同項目研發並進行商業運用,後來這家日本公司,連同其所有下游客戶、終端消費者通通挨告。這也是磷酸鐵鋰被發明後卻沉潛近六年,直至這兩年專利大戰解決後才廣泛被進行應用的原因──因專利權而起的綠色經濟戰爭,正是綠能科技誕生的副產物。
Q:Tesla跑車是用哪種電池?若用磷酸鐵鋰會與你們有專利衝突嗎?
A:Tesla是用鋰電池。但就算是用磷酸鐵鋰,因為製程可分為乾式、濕式,加入的金屬氧化物種類、含量、加工方式也都不同,取得的專利會是截然不同的。
Q:疾管局如何看待農委會?
A:嗯……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可以確定的是這對兄弟的關係正在變緊密。禽流感之前雙方每半年開一次會,間隔期太長往往來開會的人員變動率大;經過禽流感、狂犬病疫情爆發期天天開會的合作模式,雙方有共識在無疫情時期亦應提高開會頻率,增近彼此的了解及信任,在疫情爆發時方能快速搭配、整合雙方資源。[7]
活動的最後,羅醫師鼓勵大家重新思考「政府」的角色,即使近日遭受眾多批判,政府終究是一個握有眾多資源、維持社會運轉的重要機器,羅醫師也在現場招兵買馬,號召更多年輕人進入政府,用創意活化政府機器中已生鏽、僵化的陳規。
回到M.I.C.XIII的主題「迎戰」,羅醫師最後的一席話或許也點出現代戰爭下的重要趨勢──單打獨鬥是困難的,面對疾管,如何引入不同世代的思維、跨單位的合作;面對綠能發展,除了持續研發,如何透過各種管道與大眾溝通,改變對交通工具的想像,都是重要而必須面對的各級戰場。PanSci會持續在各領域的戰場中擔任科學面忠實的傳令兵,串連及報導更多科學及科普陣營,唯有攜手合作並堅定信念,才是讓人類成為共同贏家、一齊富足[8]的唯一途徑吧!
註:
- 充電循環的概念可參考這篇Apple的說明。
- A. K. Padhi, K. S. Nanjundaswamy and J. B. Goodenough. J. Electrochem. Soc.1997. 144:1188-1194.
- Shin-ichi Nishimura, Genki Kobayashi, Kenji Ohoyama, Ryoji Kanno, Masatomo Yashima and Atsuo Yamada. Nature Materials. 2008 Aug; 7:707-711.
- 本段貨幣化之數據出自張學孔,2012海峽兩岸智慧型運輸系統學術研討會的論文「電動公車外部性評估—以臺北市轄聯營公車為例」。
- 80歲以上的老人有10%RPR或VDRL會偽陽性,易被誤診為梅毒。另外,靜脈藥癮者、孕婦、HIV感染者,也都是容易出現偽陽性的族群。
- 多重藥物的搭配類似調酒,故取「雞尾酒療法」之暱稱。
- 英國正在執行這個計畫,即使沒有爆發疫情依然每個月見面開會、培養默契。
- 請參考PanSci 2013 八月選書《富足:解決人類生存難題的重大科技創新》。(這是筆者辛苦埋入的本月選書梗啊……XD)
【關於 M. I. C.】
M. I. C.(Micro Idea Collider,M. I. C.)微型點子對撞機是 PanSci 定期舉辦的小規模科學聚會,約一個月一場,為便於交流討論,人數設定於三十人上下,活動的主要形式是找兩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講者,針對同一主題,各自在 14 分鐘內與大家分享相關科學知識或有趣的想法,並讓所有人都能參與討論,加速對撞激盪出好點子。請務必認知:參加者被(推入火坑)邀請成為之後場次講者的機率非常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