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北極熊活活餓死事件」:你看見的可能不是全部

鄭國威 Portnoy_96
・2013/08/14 ・2394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76 ・九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A male Polar Bear (Ursus maritimus) starved to death due to climate change, Svalbard, Norway
爭議的北極熊屍體,圖片取自衛報

前陣子衛報報導北極熊活活餓死只剩下皮毛的新聞,其實造成很大的爭議,請看這張圖下方的討論,至於衛報報導全文請見此

主要的爭議點在於:

1. 儘管文中採訪的國際動物權益基金會的Jeff Flocken批評加拿大拒絕停止北極熊貿易,但有調查顯示,因為近幾十年來的保育政策,加拿大的北極熊數量是增加的。(整體來看得話還是減少

Polar-Bear-Population-Graph-2011

1973年11月15日,加拿大、美國、蘇聯、丹麥(代表格陵蘭)、挪威五國簽署了「國際保育北極熊協定」(International Agreement on the Conservation of Polar Bears),任意或單純為了遊樂目的獵補或殺害被禁止,各國也都必須提出經費來研究跟保育北極熊。(資料來源)自此之後,北極熊的主要危機就從人類的直接獵補,變成海冰快速消失而造成的後遺症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 是否該以這篇報導中的單一案例(一隻死掉的北極熊)來擴張解釋,作為全球暖化的直接證據,是激烈討論戰場。報導並未提供足夠資料來取信於讀者,包括並未提供北極熊的屍體檢查結果、當地海冰的情況、確切的時間、地點,也沒有描述應該存在的其他皮包骨的熊。

3. 有人也指出這隻野生的北極熊其實歲數也差不多到了。根據資料,野生的北極熊一般壽命為15-18歲,而這隻熊死亡時是16歲。

4. 另外也有人,而且是科學家質疑:如果按照報導採訪的北極熊國際(Polar Bear International)加拿大生物家Ian Stirling所說,這隻熊今年4月的時候還健康狀況良好,那麼怎麼可能3個月後就變成皮了?為甚麼Ashley Cooper,一位知名的「氣候變遷攝影師」,會剛好在他12天的旅途中拍到這張照片?這隻熊根本不該在4月就離開海冰來到陸上,只要待在冰上,就可以繼續獵食啊!在不對的時候離開海冰是不尋常的行為,所以這隻熊很可能早就生病了。如果他還是健康而且能夠繼續捕獵的話,即使海冰縮減,也不需要到陸上才對。所以「合理推測」:這隻熊在四月時離開海冰,當地科研團隊發現他這樣不尋常的行為,套上無線電項圈,但早已知道這隻熊死定了,於是持續追蹤,並在適當的時候請到適當的人來拍下適當的照片。(這推測很陰謀論,不是我個人的推測)

另外,過去也有研究顯示公北極熊比母北極熊更早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競爭激烈。很多老北極熊因為代謝出了問題,無法降低速率所以過快燃燒儲存的脂肪。以上推論來自於動物學家Susan J. Crockford,她的部落格Polar Bear Science基本上就是跟 Ian Stirling 的Polar Bear International 對著幹。她更明指這新聞會出現在衛報上,本身就很怪,因為沒有新聞稿,其他的媒體也都是follow衛報報導,很可能是Ian Stirling直接提供給衛報記者,而目的是為了在IUCN(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SSC(物種存續委員會)底下的北極熊特別調查小組(Polar Bear Specialists Group)開會之前搶佔一些版面,預示會議「該」做出甚麼樣的結論。2009年IPCC開會之前,他們也利用過咬著小北極熊血屍的北極熊照片,大家應該記憶猶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6. 而當然也有人馬上跳出來指出這位Susan J. Crockford根本就是列管在案的美國反氣候變遷陣營御用學者。這個大絕招一出,就很難把焦點單單放在北極熊上了。

中國科普作家段煦也在科學網上提出了他的分析。他剛好在7月29的時候到過事發現場。他根據屍體的牙齒與爪的鋒銳度劣化情形判斷,這隻熊死亡的主因其實是年老、生病、競爭力下降。基本上跟Crockford一致。

圖片取自段煦的博客博物地理
圖片取自段煦的博客博物地理

Crockford在另一篇文章中則找出了挪威科研團隊在當地的最新研究論文,兩位挪威極區研究所的科學家 Jon Aars 與 Magnus Andersen提出了截至2013年5月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包括

1. Kongsøya跟Hopen兩地的海冰與熊巢數量起落
2. 重要築巢地區的海冰覆蓋範圍跟天數
3. 成年母熊生育的小熊數量
4. 有生育小熊的母熊數量
5. 小熊的尺寸
6. 以及最後,也是這次爭議的關鍵:公熊的健康情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結果各位可以自己看(pdf在此),但總之就是,上述1~5的統計結果都顯示北極熊的狀況越來越糟,而且跟海冰消失有關。但就是6(公熊的健康情形)並沒有下降,起碼在目前的資料上看不出來。而這個團隊應該也將這隻爭議中的北極熊納入調查樣本中了,但卻沒有把這隻熊的情況列為特別糟糕的黑點。所以Crockford認為這份調查結果並不支持報導中說因為暖化更加嚴重,造成海冰消失,導致這隻或更多公熊活活餓死的說法。也就是說:這隻熊的情況在正常範圍內。

Crockford跟段煦認為這隻北極熊是因為年老或生病所以才體力喪失,或在不正常的時間離開海冰來到陸上,很久沒有補獵,缺乏磨爪牙的機會,但Stirling等人在衛報報導中提出的:結冰期太短而無法跋涉,所以才喪失體力,同時喪失捕獵機會的可能性,當然也存在。另外Stirling 也提出當地海冰消失加速、溫暖海水未離開峽灣等其他理由。這些原因可能是間接造成北極熊死亡的原因,但是不是這隻北極熊死亡的原因呢?單從報導來看,Stirling方提供的論證是不足的。這是根據到目前公開的證據所下的判斷,當然是可能被推翻。

因此,到底這隻北極熊是單純衰老而死,還是因氣候變遷而亡,我並沒有答案。太快得到答案可能才是奇怪的事情。而這的確是個值得討論的案例,不管在科學證據上,還是科學傳播上。

 

科技大觀園相關文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鄭國威 Portnoy_96
247 篇文章 ・ 1181 位粉絲
是那種小時候很喜歡看科學讀物,以為自己會成為科學家,但是長大之後因為數理太爛,所以早早放棄科學夢的無數人其中之一。怎知長大後竟然因為諸般因由而重拾科學,與夥伴共同創立泛科學。現為泛科知識公司的知識長。

2

8
3

文字

分享

2
8
3
俄軍使用了真空彈!什麼是溫壓武器?它的原理和可怕之處在哪?
Lea Tang
・2022/03/14 ・1688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烏克蘭政府及人權組織的報告,俄羅斯軍隊將集束炸彈和溫壓武器使用在對烏克蘭的戰事上——此項指控在 3/10 得到俄國國防部的承認(confirmed)

一種燃燒空氣的爆炸裝置

俄羅斯軍隊所使用的溫壓武器系統 TOS-1A,是俗稱「真空彈」的空投高功率真空炸彈。這類毀滅性的裝置通常以火箭發射或空投炸彈的形式部署,透過選擇不同的燃料——有毒金屬粉末或含有氧化劑之有機物質與炸藥共同施放。

彈藥發射後,空氣中的氧扮演助燃的角色,分散的燃料團於是成了一顆巨大火球。

對生物具有致命威脅

由於火球會在一瞬間用掉周遭所有的氧氣,真空彈的威力比傳統炸彈大,燃燒時間也更長。遇到真空彈攻擊時,幾乎沒有方法能夠自保——巨大的衝擊波能穿透任何未密封的遮蔽物,即使你位處地底下。

若是瞄準封閉空間投放真空彈,則會產生更為嚴重的後果。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在 1990 年的一份報告中描述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那些靠近著火點的人會直接消失,至於爆炸邊緣的人則會受到嚴重的內傷,包括鼓膜和內耳器官碎裂、嚴重腦震盪、肺和內臟器官破裂,甚至可能失明。

使用溫壓武器的爭議性

溫壓武器最早由二戰時期的德國所研發。1960 年代,美軍在越南、阿富汗以及蘇聯在中國、車臣都曾使用過。雖然尚未有國際法明確禁止真空彈的使用,但根據日內瓦公約「禁止使用無法區分目標的無差別攻擊武器」以及國際人道法「禁止造成過度以及不必要的傷害」:

若是使用真空彈來攻擊建築區、學校或醫院的平民,根據 1899 年與 1907 年的海牙公約,你很有可能被判犯有戰爭罪。

區域內無差別攻擊

鑑於溫壓武器對建築物或掩體中防禦者的高度破壞性,它們主要被用於城市環境。但即使鎖定的是軍事設施或人員,在人口稠密的城市中使用溫壓武器,將波及爆炸範圍內的平民並造成大量傷亡。

過度殘忍的傷害

而儘管在特定狀態下,戰爭被賦予合法公正性,暴力也不得無限上綱。如果一種武器會延長士兵或平民的痛苦,並導致過度傷害,那麼該武器理論上是不被允許的。而溫壓武器顯然符合以上定義。

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卡里姆汗(Karim A.A. Khan QC)表示,他的法院將著手調查蒲亭對烏克蘭犯下的戰爭罪行。圖/ ICC

國際刑事法院展開調查

根據 1998 年《羅馬規約》,2002 年 7 月 1 日國際刑事法院於荷蘭海牙成立,職能是對犯有種族滅絕罪、危害人類罪、戰爭罪和侵略罪的個人追究刑事責任。因應立陶宛及 38 個成員國的要求,國際刑事法院(ICC)針對普亭對烏克蘭的非法入侵行動已積極展開調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俄羅斯於 2016 年退出國際刑事法院締約國,烏克蘭也不是締約國成員,但烏克蘭已經接受了國際刑事法院的管轄權,所以檢察官有權進行調查。英國外交大臣卓慧思(Liz Truss)在聲明中表示:

迫切需要國際刑事法院對俄羅斯的野蠻行徑進行調查,追究那些應為此負責的人。英國將與盟國密切合作,以確保正義伸張。

參考資料:

  1. What is a thermobaric or vacuum bomb?
  2. Ukraine war: Russia confirms it has used thermobaric weapons, says UK’s Ministry of Defence
  3. What are thermobaric weapons, and does Russia have them in Ukraine?
  4. What are thermobaric weapons? And why should they be banned?
  5. Statement of ICC Prosecutor, Karim A.A. Khan QC, on the Situation in Ukraine: Receipt of Referrals from 39 States Parties and the Opening of an Investigation
  6. UK leads call for ICC to investigate Russia’s war crimes
所有討論 2
Lea Tang
20 篇文章 ・ 8 位粉絲
徜徉在極北之海的浪漫主義者。 喜歡鯨豚、地科、文學和貓。

1

8
4

文字

分享

1
8
4
你知道嗎?這些動物的求偶行為不只很怪,還很可愛!——《怪奇事物所2》
時報出版_96
・2022/01/28 ・2841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作者/怪奇事物所|Incrediville

編按:泛科學的好夥伴怪奇事物所出第二本書啦!這次,我們收錄了五個與動物求偶行為有關的內容,快跟著怪奇事物所一起認識這很怪但也很可愛的世界吧!

母鬣狗的〇〇比公鬣狗還要大

圖/《怪奇事物所2》

雄鬣狗可以說是自然界裡,最有資格靠夭男人真命苦的動物了──在牠們的母系社會中,男生豈止下賤,那個身分地位真叫連狗都不如(鬣狗在分類上與貓科動物關係更近,真的不是狗)。

鬣狗的族長皆由最能打的雌鬣狗擔任,這位最強最惡的女王,又稱「阿爾法雌性」,而且在鬣狗社會,不只女王本人高高在上,任何雌性的地位,也都比雄性還要尊貴,連最低階的雌性都能壓過最高階的雄性。

為了貫徹這種雌性浪漫,雌鬣狗甚至演化出一種很屌的武器,就是在兩腿間直接長出一條「偽陰莖」:雌鬣狗在成長時,陰蒂會不斷延伸成長條狀,最長可達18cm,看起來就跟真的一樣棒。

每次交配前,雌鬣狗都得先把假陰莖往內收(大概像穿襪子前先翻一下的那種收法),雄鬣狗才算是獲得許可,得以長驅直入,雌性也就能完全掌握交配主導權了。此外這種假陰莖,還附帶社交作用──因為勃起的陰莖,在鬣狗社會是一種軟弱的象徵,所以當低階雌性想討好上面的大人物時,也會將陰莖勃起表達自己的順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也因為鬣狗使用陰莖的方式如此前衛,自古以來常被誤會是同性性行為,而飽受衛道人士抨擊,雖說如今看似還了鬣狗一個公道,不過這種女生都有大○○的設定,根本比同性戀還要刺激啊?

#古人真是太缺乏想像力了

80% 的公海豹一輩子都是處男,但剩下 20% 一生會和 250 頭母海豹交配

圖/《怪奇事物所2》

動物的求偶競爭,其實比你想像的更慘烈更無情。所以即使扣掉螞蟻蜜蜂這些習性特殊、只有權貴階級有生育能力的社會性動物,自然界還是存在不少可撥仔終身無法脫處。

比如象鼻海豹正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研究發現,雌性象鼻海豹只收菁英,絕不接受垃圾,擇偶條件開得非常嚴格──唯有那些最精銳、最能打的雄海豹,才可獲得牠們青睞、受邀繁衍下一代。

相對的,雄海豹一旦當上菁英,從此就能縱橫情場,躋身大眾情人,被翻牌的頻率直逼歌舞伎町夜之帝王,一生約可和 250 頭雌海豹勾勾纏。

然而在所有的雄象鼻海豹中,這種豹生勝利組僅僅只占兩成,其他 80% 通通算是被選剩的孩子,等待牠們的結局,只有母胎單身一輩子。

雖然聽起來好像很可憐,但象鼻海豹約在 5 歲達到性成熟,而平均壽命其實不到 15 歲。換句話說,牠們保持處男的歲月,最多也就十年,根本連轉職魔導海豹的資格都沒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這個角度看,誰比較可憐還真的不好說啊 。

公獵豹光靠喵喵叫,就能讓母豹排卵喔!

圖/《怪奇事物所2》

一般來說,雌性動物的排卵機制分成兩種:一種是「自發性」,會在固定時間規律排卵;一種是「誘導性」,要透過特殊刺激,特別像是交配等外力影響才會排卵。

例如公貓生殖器上長滿的倒刺,就是為了在交配時刺激母貓排卵(這超痛)。另外雖然有些人聲稱看到帥哥會大排卵,但人類女性可是道道地地的排卵靠自發,所以妳家姨媽才會每個月固定來打卡。

至於今天要說的獵豹,雖然也是一種大貓,但過去一直沒人知道牠們究竟什麼時候排卵,既沒有固定週期,也不是在交配中被喚起,難道只有感覺對了才可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後來終於有科學家注意到,每當公獵豹發出一種奇異的喵喵叫,周圍母豹就有很高的機會在未來幾天受孕,才進一步發現,這是因為在聽到這種愛的呼喚後,母豹體內和發情或排卵有關連的性賀爾蒙──例如動情激素、黃體素助孕酮都會立刻噴發,從而刺激母豹排卵。

像這樣靠聲控啟動的繁殖機制,在哺乳動物中可是非常非常罕見,我想,這也是少數經過科學認證的──能讓人懷孕的好聲音。

越帥的小鳥越容易被吃掉喔

圖/《怪奇事物所2》

帥有什麼用?帥能吃嗎?這題的答案,其實要看你是什麼動物──如果你是隻小鳥的話,長得帥,還真的會讓你更好吃!

這要說到澳洲有一種青春小鳥,叫華麗細尾鷯鶯,每當發情警報響起時,雄鷯鶯的羽毛,都會由鐵鏽灰轉成小發財藍,目的當然是用力帥他一波好吸引雌鳥青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耍帥往往是要付出代價的,因為藍色在自然界非常顯眼,所以變了色的雄鳥,就像漆黑中的螢火蟲一樣,是那麼樣的鮮明,那麼樣的出眾,連帶提高了被掠食者盯上的風險。

因此科學家發現,這些拉風的雄鳥,不但會花費更多時間警戒周遭環境,遇到任何風吹草動,都要搶先躲進龜仔坑,就算風頭過了也要拖到最後一刻才出來面對,美其名是愛惜羽毛,講難聽點就是貪生怕死。

更有趣的是,相較於安全感不夠的雄鳥,雌鳥(不會變色)心臟反而會變得更大顆,找掩護以及警戒的時間都會比求偶期前更短,顯然是看準天塌下來也有帥過頭的雄鳥頂著先。所以在求偶期間慘遭捕食的雄華麗細尾鷯鶯,也算是名副其實的把自己「帥死了」,更應證了什麼叫長得帥死得快。

所以我們也在此呼籲,謹記帥小鳥的教訓,大家一起長得醜活得久,謝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實北極熊的腳非常臭喔

圖/《怪奇事物所2》

科學家發現,北極熊的腳是真的很臭。

許多動物都會利用氣味傳遞訊息,像熊族大多會透過摩擦樹木,留下牠們的體味。然而北極可沒有什麼樹,在白茫茫一片真乾淨的冰天雪地,除了幾道偶然的足跡,你很難再留下什麼東西。

好在北極熊的腳丫上,長著發達的汗腺及濃密的毛髮,那個積累的臭味,就連極地的寒風都會為之顫動,不論是北極寂寥的風中雪中或你的心中,北極熊走到哪,腳臭味就能留到哪。

此外,在收集了 200 多隻北極熊的腳臭後(噁),科學家還發現,公北極熊對發情母熊的腳臭,普遍有著更明顯的反應、看起來會更加興奮,可見想得到北極熊的芳心,一定要靠腳臭。而在這之後也有研究證實,野生公熊就是靠這薰人的腳氣,找到心儀的母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以對北極熊來說,腳是真的要越臭,才越有可能找到另一半(或者說被找到),反觀人類老要擔心自己腳臭口臭狐臭放屁臭,會嚇到約會對象以後不聯絡,這看在北極熊眼裡,還真是挺奢侈的煩惱欸。

——本文摘自《怪奇事物所2:這世界不只很怪,還很可愛!》,2021 年 12 月,時報出版 。
所有討論 1
時報出版_96
174 篇文章 ・ 34 位粉絲
出版品包括文學、人文社科、商業、生活、科普、漫畫、趨勢、心理勵志等,活躍於書市中,累積出版品五千多種,獲得國內外專家讀者、各種獎項的肯定,打造出無數的暢銷傳奇及和重量級作者,在台灣引爆一波波的閱讀議題及風潮。

0

4
1

文字

分享

0
4
1
「故事」不只改變你的消費,還可能影響陪審員判決!——《故事經濟學》
天下雜誌出版_96
・2020/12/27 ・1912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526 ・七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然我們有時可以藉由研究經濟史來推斷因果關係的方向,我們也必須認識到,經濟學以外的對照實驗已經揭露了敘事對人類行為的影響。

在行銷領域,艾斯卡拉斯 (Jennifer Edson Escalas) 指出,廣告的觀眾將產品與自己的個人經歷聯繫起來,就是所謂的自我參照 (self-referencing) 。但並不是所有的自我參照對改變消費行為都同樣有效。

廣告琳瑯滿目,什麼樣的敘事方式對觀眾改變消費行為比較有效呢?圖/Pexels

艾斯卡拉斯利用對照實驗,比較分析型自我參照(針對你為何需要該產品提供一種解釋)與敘事型自我參照和敘事神移(narrative transportation;提出一個故事,令當事人想像自己變成了另一個人,使用「我」而非「你」這個詞)。艾斯卡拉斯發現,敘事神移比較有效,尤其是如果支持產品的分析型理由薄弱的話。

在新聞學方面,馬西爾 (Marcel Machill) 等人注意到,有證據顯示觀眾看完電視新聞之後,記不住絕大多數內容。他們安排一個對照組觀看一則有關空氣污染危害的真實電視新聞,另外安排實驗組觀看以故事的形式呈現的另一個版本:故事的主角是一名麵包師,他因為空氣污染而受一些健康問題困擾,為此與那些從污染活動中獲益的人展開了不公平的對抗。結果顯示,實驗組記得比較多新聞內容。

除廣告外,以故事呈現的新聞也比較容易被觀眾記住。圖/Pexels

在教育方面,麥奎根 (Scott W. McQuiggan) 等人發現,以敘事為中心的學習具有激勵作用。實驗組中每一名八年級生都玩一個虛擬實境電腦遊戲,扮演年輕的愛麗克斯 (Alyx) 。在這個虛構的故事中,愛麗克斯的父親是水晶島上一個科學家研究團隊的負責人。一種神秘的嚴重疾病折磨島上一些科學家,包括愛麗克斯的父親。愛麗克斯決心找出原因。遊戲包括與其他模擬角色對話互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這過程中,學生學習微生物學,認識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生物。這項研究顯示,相對於對照組,實驗組在學習上有優勢,包括「自我效能、臨場感、興趣和控制感」等方面。

學生在透過虛構故事的虛擬實境遊戲中學習微生物學,學習上較對照組有優勢。圖/Pexels

在健康介入方面,史萊特 (Michael D. Slater) 等人研究如何說服人們多吃水果和蔬菜。他們從實驗中得出以下結論:說教式陳述營養學證據較果不佳;如果利用敘事提出訊息,而受眾認同敘事中的人物,效果顯著較佳。就健康介入而言,這些結果突顯了我們有必要預先測試故事,並選擇合適的人來傳播訊息。

在慈善方面,韋伯 (Keith Weber) 等人要求實驗參與者閱讀與器官捐贈有關的訊息,然後要求他們簽署器官捐贈卡 (Weber et al., 2006) 。訊息的內容有敘事型和統計資料型這兩類,結果顯示敘事型訊息比較有效。

在司法方面,貝爾 (Brad E. Bell) 和羅芙托斯 (Elizabeth F. Lothus) 做了一項對照實驗,安排參與者扮演陪審員 (Bell & Lothus, 1985) 。實驗的目的是了解起訴資料中的生動細節如何影響陪審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例如,起訴資料中含有這種生動但不相關的細節:被告犯罪時不小心「打翻了一碗鱷梨醬在白色粗毛地毯上」。這個不相關的細節產生的生動心像有助實驗中的陪審員做出有罪判決。

起訴資料中生動但不相關的小細節,竟有助於陪審團做出有罪判決。圖/Unsplash

總之,經濟學可以向其他社會科學學習,包括心理學(尤其是社會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尤其是文化或歷史人類學),以及歷史學(尤其是文化史、思想史或心靈史)。因為經濟學家很難做有關整個經濟體的對照實驗,我們更有必要確定和認識經濟敘事的組成部分。

故事是經濟敘事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

天下雜誌出版_96
24 篇文章 ・ 17 位粉絲
天下雜誌出版持續製作與出版國內外好書,引進新趨勢、新做法,期盼能透過閱讀與活動實做,分享創新觀點、開拓視野、促進管理、領導、職場能力、教養教育、同時促進身心靈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