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的音樂類型廣泛且不拘一格,我的iPod裡盡情循環播放的歌曲有來自Chris LeDoux, AC/DC, Ladysmith Black Mambazo, Dead Milkmen, Lisa Hannigan, The Clumsy Lovers, 亞瑟小子,和Mojo Nixon等大雜燴。三不五時,裡頭也插播一些重力波的聲響(這裡可聽見LIGO所記錄的重力波聲響;務必在每頁按下「聆聽」!)。我喜愛的歌曲中,有一首我百聽不厭,那就是Faith Hill所唱的〈生命的奧祕〉。這首歌的重點就是,生命其實毫無秘密可言,不過,我很愛「生命的奧祕藏在山姆的馬丁尼裡」這句歌詞。我從沒喝過什麼山姆的馬丁尼;而且,我甚至不知這位酒保山姆何許人也。但我想像得到,山姆的精湛特調琴酒為某人的味蕾帶來輕柔的喜悅。大抵是因為我也有類似的親身體驗,知道單純的感官享受的確能製造純粹的愉悅時刻(你該嚐嚐我內人做的羽衣甘藍湯)。
身為科學家,我傾向懷抱一種立場,就是沒有什麼是科學無法解答的。它提供了絕佳的工具來探索我們與宇宙的關聯。正因如此,當Faith Hill的悅耳旋律在我耳邊響起時,我思索著:生命的奧祕究竟為何?這點科學真的能為我們解答嗎?這可是大多數人也想得解的大哉問!同時它也揭示了科學裡的一重大關鍵:你得知道這問句本身是什麼意思!發問時,你真正著迷的又是什麼?以及這問題是否反映出你最深層的好奇心?
「生命的奧祕為何?」這句話可以有很多意思。也許這是關於生命起源的揣想。想像一連串的原始氫原子,從宇宙大爆炸時分裂出來,不斷被恆星的核反應吞噬並反覆加工。是從何時開始,這些原子聚集在一起突然產生出意識呢?這是科學家尚未解答的問題;但1952年在芝加哥大學進行的知名米勒-尤里實驗(Miller-Urey Experiment),卻提出了一個誘人的說法。這有可能是因為地球早期生命裡,原始大氣的氣體受到閃電的撞擊,因而製造出氨基酸,它是地球上所有有機體所需的蛋白質組成。它雖不是生命本身,卻是生命構成的要素。
圖一 米勒-尤里實驗(左圖,原理圖)非常容易,用常見的實驗室設備就能完成。史丹利•米勒正用特斯拉線圈展開實驗(右圖)。 |
「生命的奧祕為何?」也可能是在問生物如何維繫生命。這曾是一個不可解的秘密,直到科學從自然手中找到解答。但凡有機體的精緻細節中,維生方式皆不同,但其運作機制與結果卻相同。大型複雜的分子(如糖與碳水化合物)在體內經化學過程分解,打破化學鏈之後,大分子變成較小的分子,進而釋放出能量。這一整個過程一般稱為呼吸作用(或細胞呼吸cellular respiration),而正是此作用,讓生物活下去。
圖二 糖解作用(糖酵解),也就是把糖(葡萄糖)被分解成能量。此能量釋放的過程,製造出高能量化合物如三磷酸腺苷(ATP),把能量送到身體各細胞。 |
更多時候,當人們提問「生命的奧祕為何?」時,他們在問的其實是「我如何才能快樂?」有趣的是,這問題在科學上幾乎是有答案的。要把這問題定義得更精確,應該這樣問:「在怎樣的情況下,人們會覺得自己快樂?」丹‧吉爾伯特(Dan Gilbert)和他哈佛的同事做了相當全面的研究(由此觀賞他在TED的精采演講),發現大腦其實能為人合成幸福感。認真看待他的建議吧:絕對、絕對,別當披頭四的鼓手。
身為大學教授,我經常建議我的學生,生命的奧祕就是去從事能使自己快樂的工作。我的學生來到我辦公室坐著,滿懷熱忱與不確定感,不顧一切想取悅父母、有好的學業表現、過好的生活。我總告訴他們:「從事能使你快樂的工作。」不論你決定做什麼,選一個能讓你每天從床上跳起來、迫不及待開始的行業。別只是為工作而工作。你不會想當艾爾頓‧強所唱的那個火箭人,他所有科學都不懂卻得一週五天做科學。做個能讓你感到喜悅的工作,因此當每晚入眠前,你不會覺得自己被踐踏。決定怎樣過生活,便是在決定自身的生命意義。這是因人而異的!
生命的奧祕於我而言是什麼呢?我希望每天早上醒來,滿心敬畏。這是為什麼我決定當科學家,因為每一天,宇宙都帶給我這般感受,它的簡潔與神祕,它的浩瀚無盡,囊括人類所有已知與未知的知識。我的生活充滿有趣的謎語,腦袋裡不時纏繞著自然創造並遺留的難題,每每讓我們這種由原子隨機組成的物種費盡思量。對宇宙的困惑、探索的興奮,以及無邊的奧祕,使我每天精神百倍。
為什麼我喜歡用望遠鏡來觀察?為什麼我持續製作更大型的望遠鏡?因為我滿心敬畏;透過望遠鏡凝視天空深處,看見面紗星雲所發射的微弱光芒,我總心受撼動;那是一顆行星的死亡回聲,它的光芒歷時逾8000年才抵達地球這端,遠早在人類歷史記錄前便開始發散。
圖三 準備好望遠鏡以在夜晚觀星(左圖)。面紗星雲(右圖,NGC 6992),是左方的望遠鏡可觀賞到的天象之一。 |
宇宙具感動人的力量,這不意外。有上千則例子能告訴我們,人如何因沉思宇宙與人類的定位,而內心激動。讓我說個故事給你聽。這是一個從西爾斯羅巴克(Sears Roebuck)擔任行政職退休的慈善家。他的名字叫馬克思‧阿德勒(Max Adler)。他退休時,耳聞德國公司卡爾蔡司(Carl Zeiss)做出一種新設備,能把夜空投影在暗室圓頂內。1928年,他動身旅行,想親眼目睹該儀器。夜空使他迷醉,使他決心要建造西半球第一個天文館。1930年五月,坐落在芝加哥密西根湖畔的阿德勒天文館(the Adler Planetarium)就此開幕。對阿德勒來說,天文館是一個象徵,用來提醒我們,人是宇宙的一份子。他說:「我們思考時鮮少明白,這整個世界的運轉,以及人類所做的所有努力,無不受宇宙既定秩序的管理;我們也鮮少看清,在宇宙殿堂之下,每件事甚至每個人之間,其實都互有關連。」這道出一個獨特而雋永的生命意義,那就是人即宇宙、宇宙即人。
圖四 [左圖] 馬克思‧阿德勒與奧斯卡‧米勒博士(左)、以及歐內斯特‧格倫斯菲爾德(右)在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館的合照。阿德勒在此首見蔡司投影機的運作。[中圖] 1930年5月12號阿德勒天文館開幕當天。[右圖] 阿德勒天文館。 |
阿德勒天文館連結了人和宇宙,是歷史悠久備受崇敬的機構。不論何時走進大廳,你都會為之驚嘆。這週在芝加哥,天文館任命了一位新總裁,是這屹立不搖的機構裡,繼續以宇宙奇蹟感動群眾的第九位領導者。我碰巧有機會和這位新星總裁蜜雪兒‧博韋拉爾森(Michelle Beauvais Larson)聊聊,我必須說,她對未來的樂觀與熱情使我著迷。對她來說,生命的奧祕,以及她的熱情,是去做利眾的好事,她的做法就是鼓勵人們有遠大的思考。「社會的未來仰賴教育以及人們的想像力。」她說。天文學是工具,啟發人深刻的思考;凝視宇宙深處,就像凝視著一個最宏大的秘密,
圖五 蜜雪兒‧博韋拉爾森(Michelle Beauvais Larson),阿德勒天文館第九任領導者。 |
觀察你周圍的世界,為簡單的快樂而慶幸吧:看看那屋簷下的雨滴裡陽光穿透的光芒;貓咪與生俱來屠殺鞋帶的本領;楊‧凡艾克(an van Eyck)散發不安氣息的〈阿爾諾菲尼夫婦肖像畫〉;孩子因地板上旋轉的硬幣而生的純真喜悅;以及城市人忙著回歸家庭生活時,天空那一輪升起的滿月。生命的奧祕,其實就在時時保有自覺與好奇心。作為有感知的原子組合、作為有意識的小宇宙,我們人類得以認識周遭,陶醉在發現與認識世界的喜悅裡,沉緬其中而力求理解。你我皆如此;若不是這樣,圖書館、維基百科、美術館或天文台,都不可能存在,也不會有製作十字繡的雜誌、給手工吉他專用的工具箱、能放在後院家用的望遠鏡。能看並思考這些、感受生命的喜悅,多讓人雀躍。
最後,我相信生命的奧祕並非Faith Hill所總結的「一切成空」。生命的奧祕正是「你周圍的種種」。關上筆電、打開音樂、環顧四周,好好享受當下吧。
作者:Shane L. Larson
翻譯:Angela. M.H.,現為自由譯者(angela.mh19@gmail.com)本文原發表於Write Science [20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