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真的很神奇,就比如說,
早上只要窗外放晴,就變得很有精神,
只因一片晴空,有時就覺得,活著真好!」 (節錄自《天氣之子》台詞)
你是一個心情容易受天氣影響的人嗎?你相信好天氣真能帶給人快樂嗎?
新海誠 2019 上映的動畫電影《天氣之子》中,因母親離世而獨自照顧弟弟的女主角陽菜,擁有操控天氣的能力,可以使局部的大雨馬上放晴,被稱作「100% 晴女」。而男主角帆高則是一位逃家、逃學來到東京求生存的少年,偶然目睹了陽菜的超能力之後,便開始鼓勵陽菜使用這項操控天氣的能力幫助人(賺錢),像是,讓新人在豔陽中完成一生一次的婚禮、讓幼兒園孩子在運動會盡情奔跑、讓眾人期盼的煙火大會順利舉行……。
「是你找到了我存在的意義,我很高興能給別人帶來笑容,所以一直做著晴女的工作,遇見你真是太好了。」身體因「干預自然」而逐漸消失的陽菜,笑著對帆高說。人心與天空的緊密連結、晴女的宿命,延續了數百年。陽菜犧牲自己的未來,那個與帆高、弟弟一起生活的未來,以換來眾人引頸期盼的藍天,值得嗎?
關於是否該犧牲少數人利益以換來大眾利益的問題,想必已有非常多影評討論過了,電影上映到現在約已時過三年,這邊便不再重複劇情的討論(還沒看過的也推薦去找來看!)。然而劇中令我特別印象深的,其實是男主角帆高所說的那句「人心與天空是相連的」。片中「晴天」與「快樂」幾乎是劃上了等號,「晴女」這一角色也是藉由控制天氣、帶給人們希望與幸福的象徵。
我也是個愛看天空的人,甚至買了《雲圖鑑》(田中達也所著)來仔細研究天空的不同樣貌。然而對於現代人來說,有閒能靜下心來欣賞雲的流動,實是個奢侈的享受,就算抬頭望天也僅是目的性地看會不會下雨。人心與天空的連結,是否也隨世代逐漸變遷?對於更仰賴老天臉色生存的古人來說,農作、外出等生活大小事都要看天氣、看季節,天氣好壞會大大地影響他們的生活、幸福感,似乎是非常合情合理。
那對於這個世代的我們呢?首先,建築物、汽車、雨具等的發明,讓我們不像遠古人類一樣,完全拿老天爺的臉色沒辦法,加上現代科技的發展,過去需要仰賴自然的產業,多數也脫離了「靠天吃飯」的狀況,許多農產品都能在非當季生產。在這樣的生活型態中,時刻變化的晴、陰、雨,還能如《天氣之子》所描繪,能馬上決定人們心中的幸福感嗎?
先不論現代人的生活到底多大程度仰賴變化莫測的天氣,直觀來說,好天氣帶來好心情似乎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我們常聽到的「季節性憂鬱症」也是季節性天氣影響心理,最常被提到的例子[註1]。晴朗的天空使人心情舒爽;陰雨的日子讓人陰鬱煩悶。若是天氣真能多少影響到我們的心理狀態,影響的範圍有多廣?日常的天氣變化會連帶影響到我們生活的其他面向,例如,工作滿意度上嗎?
近期刊登於 Applied Psychology:An International Review 的一篇德國研究[1]正是探討了這樣的議題。
日常天氣變化會影響職場上的幸福感 (well-being)?
為釐清日常天氣變化與職場幸福感(well-being)之間是否有關聯,Venz 與 Pundt(2021) [1] 邀請了 115 在職人員(47.8% 女性;平均年齡 32.8 歲;平均就業年資 8.8 年)參與實驗,每位受試者在參與研究的連續五天中,每天都必須記錄當日早上的天氣(好天氣定義為大晴天;壞天氣定義為大雨),並於一天工作結束後,填答關於工作方面幸福感 (well-being)的四大面向問題:
- 當日活力狀況(day-specific vigor):體能上活力的高低
- 當日工作滿意度(day-specific job satisfaction):對一天的工作是否滿意
- 當下負面情緒(negative affect):根據十個負面情緒形容詞(例如:緊張)回答一天當中有多常感受到該負面情緒
- 當日過勞程度(day-specific burnout):尤指情緒上的精疲力竭
為控制個人層面的調節變項,研究人員還測量了參與者的「情感性特質」(trait affectivity)[註2],以及自覺對天氣變化的敏感程度(weather sensitivity)。
他們預測,有正向情感性特質(positive affectivity)的人,職場幸福感的四個面向較會受好天氣影響;而有負向情感性特質(negative affectivity)的人,職場幸福感則容易因壞天氣產生波動。此外,研究人員也假定,天氣變化敏感的人,每天的職場幸福感有較大程度取決於當日早上的天氣,反之,對天氣不敏感的人則較不受早上天氣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早上天氣好壞確實與一天的「活力」、「工作滿意度」相關,但卻跟一日工作後的「負面情緒」或「過勞程度」無關。
換言之,早晨天氣的好壞,僅在正向層面的職場幸福感(活力、工作滿意度)上造成波動:好天氣伴隨高活力、高工作滿意;壞天氣導致低活力、低工作滿意。
令人有些驚訝的是,早上的天氣並不會對負向層面的幸福感(負面情緒、過勞程度)有所影響:天氣好壞,都與一天工作後的負面情緒與過勞程度無關。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慶幸,壞天氣的日子僅會讓人「不那麼正面」,而非增加更多負面情緒,或使你下班後更加心累、精疲力竭。
此外,Venz 與 Pundt(2021)也發現,正向情感性特質的人確實更會受益於好天氣的影響,但負向情感性特質卻不會因壞天氣而承受更多負面效應,他們推測,擁有負向情感性特質的人,已經經常在感知生活中各種大大小小的負面情緒,也傾向不斷為這些情緒尋找立即可見的可能來源、不斷為負面情緒做出各種歸因,因此,即使天氣狀況對他們的心情有所影響,也不一定會反映在整體的工作幸福感上。
最後,對於天氣變化較敏感的人,他們一天的活力較可能受到早上天氣的影響,也就是說,好天氣活力會較高,壞天氣活力會較低。然而對於天氣敏感度低的人來說,晴天、雨天對於他們工作上的活力都沒有影響。
這樣的研究結果代表什麼?
首先,根據 Venz 與 Pundt(2021)的研究結果,早上起來若是看到晴朗的藍天白雲,我們一天的活力、工作滿意度也會較好,然而就算是雨天也別太擔心,雖然活力與工作滿意度可能會較低,但並不會因此有額外的負面情緒。然而該研究的作者也強調,天氣對心情的影響多半是潛移默化的,即使心情因晴天、雨天而有所轉變,我們仍傾向於將好(壞)心情歸因於當下事件或其他眼前的可能因素[1]。
至於此研究在學術上的意義,Venz 與 Pundt(2021)認為,在測量職場幸福感時,當日天氣可能是一個混淆變項需要加以控制。
等等,我們可以就此下定論了嗎?
要用此單一研究蓋棺論定天氣與人們心理狀態的關係當然稍嫌過早[註3]。雖然此研究提供了有參考價值的證據,我們不得不謹記,此研究證據來自於單一國家「德國」,實驗進行於 2013 的四月、資料收集僅維持五天。對此,Venz 與 Pundt(2021)也提醒,他們的研究結果可能受到季節性偏誤。人們在其他季節(例如,較冷的冬天),是否也會因早晨的天氣而有更高或更低的活力?目前尚無法確定。
此外,Venz 與 Pundt(2021)的研究並沒有對受試者的職業性質進行詳細的測量與分析,我們無法得知這些受試者是戶外或是室內工作者,以及此因素是否影響天氣與職場幸福感之間的關聯。最後,對於「好」天氣的定義,個體之間也可能有差異,例如,有人喜歡豔陽高照、有人喜歡陰天、有人喜歡下雨。也許,未來的研究可以進一步探討「主觀定義的好天氣」對於人們心理狀態的影響,而非直接預期晴天為好天氣、會對心理狀態帶來好的影響,雨天為壞天氣、會帶來負面影響。
在類似議題上,其他研究人員也有不一樣的發現,例如,Lee、Gino 以及Staats(2014)[2]就發現,人們在好天氣時的生產力其實是較低的,因為晴朗的天氣容易讓人想從事戶外活動,在工作上就容易分心,相對地,陰雨天時工作專注力會較高。然而,Lucas 和 Lawless(2013)[3] 的研究則顯示,天氣與人們的生活滿意度是沒有關聯的,此結果卻與Kämpfer與Mütz(2013)[4]的研究相斥。在 Kämpfer 與 Mütz 的研究中,晴朗有陽光的日子,人們普遍有較高的生活滿意度。
總地來說,天氣的變化對我們的心理狀態的影響還存在著爭議以及不一致的證據,就算有影響,研究人員也尚未一致認同晴天、雨天具體會對工作方面的心理感受帶來怎樣的影響,因爲有太多可能的混淆因子尚未釐清,例如,實驗實行的季節、地區、受試者個體差異、職業類別、生活型態等等,此議題的探討可能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得多。
現代受溫室效應、極端氣候影響著的我們,氣候、天氣等環境因素對人類社會的系統性影響是有相當的研究價值。然而就個人層次上,個體對天氣的感受力、喜好,其實每個人自己是最清楚本身的狀況的,此類研究以「一個特定族群的平均值」之觀點來探究天氣與心理狀態之關聯,當然很難完美預測個別個體的獨特差異。
「天氣本來就是上天的心情。」(《天氣之子》)
就目前研究證據來看,上天的心情對我們的心情似乎沒有絕對性的巨大影響,影響多寡、方向仍取決於我們本身的性格、對天氣的敏感度等等因素。若以正向的觀點來看,晴天或許使我們更有活力、對生活、工作更加積極正面[1],[4],然而雨天也正好讓我們能專心於工作、提升生產力[2]。
就如同在《天氣之子》劇中,男主角帆高不願作為天氣巫女的陽菜獨自成為獻祭、讓異常天氣恢復正常,寧願選擇讓東京陷入連年大雨,淹入大水之中。不管是否真是帆高的選擇造就這樣的結局,不可置否的是,在帆高心中,所愛之人的健在遠比平息災難性的天氣來的重要。
「那時的我、我們兩個,的確改變了世界,是我做出了選擇,我選擇了她、選擇了在這樣的世界一起生存下去!」(《天氣之子》)
天氣,終究只是我們世界中的環境因素之一,那些我們所在意、所愛的人事物,或許才是能驅動心中情感的主要動力。又或者,只要重要的人或事保全了,每個時節都能品味出獨特的美,應運而生,也能日日是好日。
備註
- 然而季節性天氣變化對憂鬱程度的影響,可能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嚴重,影響多寡也取決於個人人格特質。詳見「『心情不好都是因為天氣啦』科學家:欸都,甘安捏?」(https://pansci.asia/archives/204128 )
- 「情感性特質」(trait affectivity) 意指對不同情緒的感知傾向。正向情感性特質 (positive affectivity) 傾向於知覺到正面的情緒;負向情感性特質 (negative affectivity) 傾向於感受負面的情緒狀態。
- 延伸閱讀「心理學界的再現性危機,研究數據指出別輕易相信你所看到的『研究數據指出』」(https://pansci.asia/archives/324930 )
參考資料
- Venz, L., & Pundt, A. (2021). Rain, Rain Go Away! A Diary Study on Morning Weather and Affective Well‐Being at Work. Applied Psychology. https://doi.org/10.1111/apps.12299.
- Lee, J. J., Gino, F., & Staats, B. R. (2014). Rainmakers: Why bad weather means good productivity.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99(3), 504.
- Lucas, R. E., & Lawless, N. M. (2013). Does life seem better on a sunny day? Examin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daily weather conditions and life satisfaction judgment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4(5), 872.
- Kämpfer, S., & Mutz, M. (2013). On the sunny side of life: Sunshine effects on life satisfaction.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10(2), 579-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