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張之傑
六月十三日,約清晨七時許,和平號抵達牙買加第二大城蒙特哥貝。牙買加面積不到台灣的三分之一,人口不到三百萬人,但憑著短跑和雷鬼音樂,讓世人都知道這個國家的名字。
牙買加觀光,和平號企劃了五項活動,我們參加黑河賞鳥和鱷魚觀光。上午八點半出發,導遊是當地人Laver。導遊特別表示,她的名字是Laver,不是lover。Laver一如一般牙買加女子,皮膚黝黑,長得高壯,紮著滿頭的細辮子。
Laver的英語說得很慢,即使不聽翻譯,也可聽懂。牙買加的西班牙語原意是「水樹之地」,多森林和河川。牙買加是蘭姆酒的產地之一,喝酒沒有年齡限制,只要身高搆得到吧台,就可以買酒。
牙買加的經濟主要依靠觀光,其次是礦產(鋁土等)和農漁業。牙買加曾被英國殖民三○七年(1655-1962),是加勒比海最大的英語國家。官方語言為英語,但一般人說一種牙買加式洋涇濱英語,如I love you,說成Me labuyou。
牙買加多山,百分之八十是山地,最高的山就是藍山,藍山咖啡聞名世界。蒙特哥貝位於牙買加北部,遊覽車離開港區,一路往南,約十分鐘後就進入山區。山路勉可容得下兩輛車會車,兩側不時出現村落。每個村子,即使很小的村子,都有一所學校和一所教堂。村舍當然不能和我們去過的其他地方相比,但不致像貧民窟,也比我們小時候住得好得多。
沿路所看到的莊稼,不是果園就是甘蔗園,沒看到糧食作物。哥倫布第二次前來美洲(1494),就來到牙買加。一五○九年成為西班牙的殖民地,印地安土著悉數遭到消滅,開始引進黑奴,種植甘蔗等經濟作物。英國殖民期間,引進更多黑奴,現今的牙買加人,九成以上為黑奴後裔(包括黑白混血)。
車行約一個半小時,十點十分到達黑河鎮。牙買加面積不大,但因雨水豐沛,所以有眾多河流和溼地,黑河是其中之一。黑河河水清澈見底,因河床上有泥煤,從水面向下看呈黑色,故名黑河。
遊河船載客量四十人。十點三十五開船。導遊並沒上船,由開船的駕駛負責解說。河道不寬,窄的地方目測一般不超過十五米,兩岸儘是紅樹林和蘆葦。最寬的地方目測應超過五十米,水面上漂浮著布袋蓮和睡蓮。
或許我們運氣好,船一開進紅樹林,就看到一隻鱷魚。駕駛說,河裡有三百多隻鱷魚,還特別強調,河裡的鱷魚是crocodile,不是alligator。駕駛說得沒錯,牙買加的鱷魚屬於鱷科、鱷屬,學名Crocodylus acutus,是美洲鱷中分布最廣泛的一種。
鱷目有三科:鱷科、短吻鱷科和長吻鱷科。Crocodile,指鱷科,有三屬十四種,包括暹羅鱷、尼羅鱷、灣鱷等,灣鱷是鱷魚中體型最大的。alligator,指短吻鱷科,包括短吻鱷和凱門鱷,有四屬七種,除了揚子鱷(鼉),其餘皆產美洲。長吻鱷科,有兩屬兩種,包括恒河鱷和馬來鱷。
另一艘遊河船看到一隻鱷魚,我們的船靠過去,只見另一艘船的駕駛一面用肉餵鱷魚,一面發出嘎嘎嘎的叫聲。我們的駕駛說,照規定是不能隨便餵鱷魚的,不過他有辦法把鱷魚引過來。到了另一處紅樹植物氣根盤結處,看到一隻鱷魚,駕駛敲著船板,口裡連續發出嘎嘎嘎的聲響,那鱷魚果然游出來。這是一種典型的制約反應啊!
駕駛說,河裡的鱷魚,每隻都有名字。內人問他是怎麼取的?駕駛說隨意取的。我不認為那些鱷魚真的各有自己的名字,也不認為牠們真的聽得懂自己的名字,牠們聽得懂的只是嘎嘎嘎的叫喚聲,以為有人前來餵食了。嘎嘎嘎的叫喚聲已和餵食相連結,形成制約反應。所謂每隻鱷魚都各有名字,不過是觀光噱頭罷了。
我們十一時五十五分回到碼頭,一個多小時看到八隻大小鱷魚。駕駛說,河裡鱷魚的食物百分之七十是魚類,其餘是兩棲類、鳥類等。紅樹林中鳥類眾多,其中以鷺鷥最多。有一種類似老鷹的大鳥,問駕駛是什麼鳥,回答英文名叫做frigate,原來是軍艦鳥啊!這是我第一次看到軍艦鳥在天際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