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症狀後超過 12 天,就養不出活病毒了。換言之, 12 天內,仍可能產出活病毒。
澳洲於今年 04/21 通知台灣,一名我國航空機師於當地確診新冠病毒疾病 (COVID-19)。臺灣進行航空員工全面採檢。直至 04/27,已知新增 10 名確診個案(不含澳洲通報)[1]。媒體也開始討論機師返台後,其居家隔離天數是否應延長等(TVBS、聯合報)(機組員隔離 3 天 + 自主管理 11 天;一般民眾隔離 14 天)。
「機師應該要隔離幾天?」不只是科學議題,還包含心理健康、國家貿易、必要運輸等。本文僅就科學面切入,探討「應該要隔離幾天?」,也就是「病毒幾天後就沒傳染力」了呢?
關於潛伏期之補充 (2021/05/06)
經讀者、寒波、Alice 等人建議,應加強補充潛伏期等資訊,故 2021/05/06 補充資訊
隔離的意義
隔離的目的,是希望 [1]:
- 被感染者,若是有症狀者,在隔離期就發病(然後就應該送醫),換言之,希望潛伏期 < 隔離天數。
- 被感染者,若是無症狀者,在隔離期就無傳染力,換言之,希望帶病毒期 < 隔離天數。
瘟疫初期的研究,不同科學團隊發現的新冠病毒疾病 / COVID-19 潛伏期並不相同[2],分別為:
- 10 名患者:平均 5.2 天(95% 信賴區間為 4.1 至 7.0 天)
- 125 名患者:中位數 4.75 天(四分位距為 3.0 至 7.2 天)
- 88 名患者:平均 6.4 天(95% 信賴區間為 5.6 至 7.7 天)
潛伏期的平均或中位數天數,都超過航空機組員的居家隔離天數。因此可合理判斷,機組員若被感染,可能將有病人在解除隔離後才發病;若此時症狀不足以引起警覺(如:想到上班而感到疲倦),則可能就有病毒流入社區的風險。
疫情指揮中心於 2021/05/06 針對華航機組員修改隔離政策,改為居家隔離 5 天,加上自主管理 9 天(疾病管制署新聞稿)。
那如果假設後續 11 天都嚴格遵守口罩+洗手等保護措施呢(即 3+11=14 天),能不能拖到患者體內病毒都不具備活性呢?
參考文獻
- 寒波 (2021) 如何決定隔離天數,新型病毒和疫苗又是否有影響?泛科學
- Chih-Cheng Lai, Yen Hung Liu, Cheng-Yi Wang, Ya-Hui Wang, Shun-Chung Hsueh, Muh-Yen Yene, Wen-Chien Ko, Po-Ren Hsueh (2020) Asymptomatic carrier state, acute respiratory disease, and pneumonia due to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Facts and myths.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Immunology and Infection. https://doi.org/10.1016/j.jmii.2020.02.012
感染者身上的病毒,幾天後還活著?
要怎麼知道體內的病毒,還活著且能傳染給別人呢?
用Ct值 (cycle threshold) 判斷嗎?Ct 值是指特定的病毒基因,放大幾次後,能被儀器測得的意思。Ct 值越低、需要被放大的次數越少,即指體內病毒基因的濃度越高[2]。
驗出病毒基因並不代表能傳染給他人。可能的狀況是,細胞內尚有病毒基因,但已無法產生完整的病毒(抗體或 T 細胞已夠強,能快速清除從細胞表面溢散的病毒顆粒;或細胞內僅存碎片基因,無法產生完整病毒顆粒)。因此科學家會用「能否培養出能複製、破壞細胞的病毒」實驗,判斷病毒是否仍有活性、且可感染他人。
今年 2 月時,韓國科學家招募了 21 名新冠病毒疾病患者,密集地檢測 Ct 值且培養病毒[3]。結果發現,發病初期低 Ct 值時,都能培養出活病毒。發病後,能培養出活病毒的中位數時間是 7 天(95% 信賴區間 [CI] 為 5 至 10 天),而最長的時間是 12 天;能培養出活病毒且最高 Ct 值是 28.4。
此結果和去年 4 月,德國科學家對 9 名患者的測試相近。德國患者在發病後第 8 天,就無法再培養出活病毒了[4]。
變異株的影響
那麼,如果以韓國的研究為參考(發病後第 12 天後,無法培養出活病毒),做為居家隔離天數的規範,是不是就沒問題了呢?
有風險,因為病毒會突變。
今年初,美國哈佛大學招募 65 名患者(其中 7 名被英國變異株 (B.1.1.7) 感染)進行頻繁的 RNA 檢測[5]。下表顯示英國變異株大量繁殖的時間,長達 5.3 天,而其他病毒株僅 2 天。而人體清除英國變異株,得花更久的時間,長達 8 天(其他病毒株為 6.2 天)。使英國變異株患者,整體帶病毒的時間將近兩週(13.3 天),遠高於其他病毒株患者的罹病時間(8.2 天)。我們不清楚韓國研究的患者,體內病毒是否為英國變異株,因此無法判斷 12 天的結果,是否也適用於英國變異株。但可以肯定的是,現行的隔離規定,若是參考舊的病毒株研究,那麼一旦遇到新變異株,就可能出現漏網病毒。
疫苗有效嗎?
那麼,有什麼方法讓體內的病毒,更不易傳染呢?
有,打疫苗。
美國、以色列分別刊出了結論類似的研究。在美國一間醫療養院裡,定期地全面篩檢。結果發現無症狀感染者的 Ct 值,接種疫苗(單劑輝瑞-BNT 疫苗)和未接種者之間有明顯的差距。未接種者的中位數 Ct 值是 12.8,而接種後,即使感染,其 Ct 值也大幅降低是 19.4[6],顯示疫苗有效地降低病人體內的病毒量。
以色列分析 4,938 名確診者。下圖可觀察到,在身體沒有保護力狀態下(接種疫苗第 1-11 天),若被病毒感染,體內的病毒量極高(Ct 值低);若接種的疫苗發揮效力後(第 12 天後),即使被病毒感染,體內的病毒量也能保持在極低(Ct 值高)的狀態[7]。由兩篇研究可得知,已接種疫苗、擁有免疫力的人體,即使感染病毒,它也難以在呼吸道上產生大量子代。因此可合理推測,接種疫苗的人,能有效成為屏障,避免親近的人感染。當然,也許就不用嚴守現有的隔離政策了。
那麼,機組員的隔離 3 天 + 自主管理 11 天政策,是對還是錯的呢?
如本文開頭所述,防疫政策不能僅考量科學層面。過於嚴格的政策,撐不住的人必然會增加;並且台灣高度仰賴貿易運輸,拉高空運的障礙,可能會影響必要物資的進出口。
我們只能確定的是,英國、南非等新變異株逐漸成為主流後,現有隔離政策可能需要重新討論。並且,可以考慮對接種疫苗者放鬆隔離政策。
因此最好人人打疫苗、越快越好。
保持冷靜,繼續前進。Keep Calm and Carry On.
參考文獻
- 華航確診機師妻子染疫 武漢肺炎增1本土個案、5境外移入。中央社。2021/04/27
- 蔣維倫 (2020) 新型冠狀病毒篩檢怎麼做,又有什麼限制呢?—專訪長庚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施信如。泛科學
- Min-Chul Kim, Chunguang Cui, Kyeong-Ryeol Shin, Joon-Yong Bae, Oh-Joo Kweon, Mi-Kyung Lee, Seong-Ho Choi, Sun-Young Jung, Man-Seong Park, Jin-Won Chung (2021) Duration of Culturable SARS-CoV-2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ovid-19.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DOI: 10.1056/NEJMc2027040
- Roman Wölfel, Victor M. Corman, Wolfgang Guggemos, Michael Seilmaier, Sabine Zange, Marcel A. Müller, Daniela Niemeyer, Terry C. Jones, Patrick Vollmar, Camilla Rothe, Michael Hoelscher, Tobias Bleicker, Sebastian Brünink, Julia Schneider, Rosina Ehmann, Katrin Zwirglmaier, Christian Drosten & Clemens Wendtner (2020) Virological assessment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COVID-2019. Nature.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196-x
- Stephen M. Kissler, Joseph R. Fauver, Christina Mack, Caroline G. Tai, Mallery I. Breban, Anne E. Watkins, Radhika M. Samant, Deverick J. Anderson, David D. Ho, Nathan D. Grubaugh, Yonatan H. Grad (2021) Densely sampled viral trajectories suggest longer duration of acute infection with B.1.1.7 variant relative to non-B.1.1.7 SARS-CoV-2. MedRxiv. DOI: https://doi.org/10.1101/2021.02.16.21251535
- M Catherine McEllistrem, Cornelius J Clancy, Deanna J Buehrle, Aaron Lucas, Brooke K Decker (2021) Single dose of a mRNA SARS-CoV-2 vaccine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nasopharyngeal viral load among nursing home residents with asymptomatic COVID-19.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https://doi.org/10.1093/cid/ciab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