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
0

文字

分享

1
0
0
評論 回應:機師返台後,隔離天數誰說得算?讓病毒活性告訴你

如何決定隔離天數,新型病毒和疫苗又是否有影響?

寒波_96
寒波 ・2021/04/29 ・812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本評論由科夥伴自行發表,相關內容遵守會員內容發表規範與責任,此刊登內容泛科學編輯部並未干涉。

蔣公,我覺得這篇焦點有些跑掉。

隔離幾天,一個考量是潛伏期,畢竟感染者出現症狀後,就會強制送醫隔離。

相對地,另一個考量是一直沒有症狀的感染者。他們也許不需要治療,但是仍然有傳染力,假如沒有持續篩檢,必需確保在他們沒有外觀症狀,卻處於傳染高峰那幾天,一直處於隔離。

這也是針對少數感染者,短期內大量取樣,調查感染週期,病毒量高低起伏的意義。

而比較不同的 Ct value,是否能在體外培養出活病毒,是另一方面的輔助資訊。

Ct value 和培養病毒的關係,研究應該很多,台灣自己也有做。這篇有引用一項:
「調查 3790 位感染者的樣本,發現 CT值如果在 25 以下,有 70% 能在體外養出病毒,意謂很可能有傳染能力;CT值 30 則劇烈降低到 20%;CT值超過 35 的樣本,只剩 3% 還有活病毒」
《COVID-19篩檢:陽性、陰性,還有CT值高低》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97883

短期間大量取樣,追蹤感染者體內病毒量變化的研究,應該有一些。
我之前整理過用 NBA 相關人員當研究對象的(這項研究的時間,各款新型病毒應該都還沒廣傳):

「感染以後,病毒先經過約 3 天的醞釀,抵達 Ct值 22 左右的高峰,接著逐漸下降;有症狀者經過 10.5 天,無症狀者 6.7 天後不再有病毒。只檢驗一次,無法判斷正在哪個階段,不過 2 天後檢驗第二次,和前一次對照即可得知……不同人之間也有明顯差異,上面數字都是平均,不能直接套到個案」
https://www.facebook.com/865377433554715/posts/3554903271268771/

有關隔離天數的考量,概念我整理成這篇文章,應該仍然通用:
《WARS無症狀感染者,會傳染,隔離14天可以拖到傳染高峰過去》
https://neanderthaldna.pixnet.net/blog/post/224977559

現在新的差異在於,各地衍生出的地名新型病毒,以及眾多突變們,假如令病毒的傳染力增強,是否會改變上述架構的細節?例如感染天數延長,高病毒量維持更久(低數值的 Ct value 持續更久)等等。

配備新變異的病毒們,假如明顯增加感染天數,影響病毒量起伏,才需要考慮改變隔離天數。另外,注射過疫苗造成的影響(縮短感染天數、降低病毒量等等),也可以置於此一脈絡考慮。

不過不管怎麼考慮,只真正隔離 3 天,多半是跟沒有差不了多少的。

相關標籤:
所有討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