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dit: CC by Pedro Vezini@flickr
是否該為另一半而吃藥?不能只看科學證據、或是訴諸道德,而要考慮感染者和伴侶之間的實際狀況。我舉以下兩個例子來討論。
案例一:
A君上週診斷HIV感染,CD4=590,病毒量=15000,推測是半年前的一夜情被感染。他前天鼓起勇氣,告訴交往3年的伴侶自己有HIV感染,苦苦道歉後,請對方去做匿名篩檢,篩檢結果為陰性。A君今天回診時,伴侶陪同在旁。A君知道自己的健康狀況可以先追蹤,但是他希望醫生讓他立刻開始吃藥,以降低傳染給另一半的機率,「有副作用也沒關係,今天就開始。」伴侶也支持A君的決定。
這個案例要注意「用吃藥來贖罪」、「用吃藥換取對方留下來」這兩件事。故事發生得太快,A君懷抱著出軌、感染、伴侶可能被傳染的種種罪惡感,會急著想做點什麼,來彌補感情關係、留住伴侶。但是A君了解吃藥一輩子不能中斷、吃藥的副作用是怎麼一回事嗎?萬一伴侶後來決定分手,A君是否就會放棄吃藥呢?這些都是要仔細考慮的。可能需要分別進行單獨的討論,以免因為另一半在場而口是心非。
單獨晤談後,我們了解到,A君急著想開始服藥,有很大的因素,確實是為了贖罪,怕伴侶因他出軌而分手;其實A君會擔心藥物副作用,但他更怕不吃藥會失去伴侶。伴侶說「生病就趕快吃藥,把身體照顧好。」A君覺得只要開始吃藥,就可以讓伴侶看到他的努力和改變。
A君的伴侶則是表示,雖然生氣A君不忠,但是願意接受他的道歉,希望幫助他照顧身體,所以叫他趕快吃藥,可是聽醫生說才知道原來還有「不吃藥、先追蹤」這個選項,如果可以不用吃藥,他不會強迫A君為了他而勉強自己去吃藥。
我們將A君和伴侶再度集合,澄清彼此的想法,並且強調,保護伴侶最重要的方法,其實是「性行為戴套」,光吃藥是不夠的。我請A君考慮兩個星期,跟伴侶好好討論,再決定是否要開始吃藥。
兩星期後,A君和伴侶表示,他們查了很多資料,彼此討論清楚了,他們性行為一定會戴套,為了讓彼此更安心,他們還是想開始吃藥,A君服藥後的適應期,伴侶會盡力陪伴。因此,我就讓A君開始吃藥了。
案例二:
B君診斷HIV感染兩年,尚未服藥。B君半年前開始有交往對象,至今B君不敢告知對方自己有HIV。雙方週末常同住,發生過幾次性行為,都因為對方堅持無套,B君迫於無奈就允許對方不用保險套。B君今天回診時,得知CD4=370,病毒量=103000。由於CD4逼近350、病毒量也偏高,醫生建議B君開始吃藥,是為自己也為對方,但是B君害怕吃藥會被對方發現、導致分手,遲遲不能下決定,重複詢問:「可以不要吃藥呢?」。
以這個案例來說,B君原本就該為了自己的健康狀況吃藥了,大家也會擔心另一半被感染,希望B君吃藥、用保險套,來保護對方。但是顯然雙方關係是不平等的,B君不敢對抗另一半對無套的堅持,更怕對方發現自己有HIV就會分手,因此吃藥變成難題。
這是HIV感染者在伴侶關係常見的困境,因為害怕分手而選擇隱瞞,導致罪惡感和羞恥感,成為弱勢、依賴的一方,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敢要求對方戴套。「一旦知道,就是結束」這樣的想法,凌駕健康考量,成為B君行為的最高指導原則。假如硬逼B君吃藥,B君拗不過勉強領藥回家,還是害怕吃藥被另一半發現,結果往往就是沒吃、丟掉,或者是三天有吃兩天不吃,造成抗藥性。
最好的情形,當然是B君能把真相告知另一半,就不用擔心吃藥被發現。我們可以跟B君沙盤推演、指導告知技巧,但是對方知道後會有什麼反應,確實難以預料。即使用「結束又怎樣」企圖點醒B君,分手的恐懼已在內心深植,他就是不願意冒險、跨出第一步。
暫時無法告知真相,只好退而求其次,從「要求戴套」和「吃藥降低傳染力」著手。弱勢、依賴的一方,會習慣維持現狀、不想改變,因此首先要強調B君必須改變,否則對方日後感染了,回頭發現是B君隱瞞並傳染,關係照樣可能結束,還有法律問題要面對。鼓勵B君「你可以做得到」,幫助B君發掘問題、找出答案,例如:該講哪些理由讓對方願意戴套?或是願意讓你幫他戴套?或是乾脆拒絕性行為?該把藥藏在哪裡?何時何地可以吃藥不被對方發現?該怎麼樣處理用剩的藥罐和藥袋?
改變行為不是容易的事情,我們盡力嘗試、幫忙找方法,也讓B君喘口氣,回去消化所有的資訊和建議,考慮一陣子。兩星期後,B君說他準備好了,決定開始吃藥;暫時他會先用「累」當理由、拒絕發生性行為,日後盡量試試看,要求對方戴套。這個案例是現在進行式,我們持續關注和支持B君,更希望幫助B君尋回自信和勇氣,向另一半告知真相。
小結
由A君和B君兩個例子,希望讀者能夠稍微體會「為另一半吃藥」的複雜狀況。有句很發人省思的話,是一位感染者告訴我的:「有個人願意接受我生病這件事情,我當然會願意吃藥。」如果伴侶之間敢說出真相、彼此扶持,吃藥才不會戰戰兢兢、唯恐對方發現。只有一方默默為伴侶服藥,另一方卻蒙在鼓裡,只怕攤牌時刻還是心痛,用心良苦都成空。
預防伴侶感染,不能只由感染者擔責任,另一半的支持更是關鍵。
轉載自 心之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