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窮得很開心

陸子鈞
・2012/08/26 ・335字 ・閱讀時間少於 1 分鐘 ・SR值 451 ・四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部分的父母都會勸退小孩不要成為藝術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藝術家找不到工作,就算有,待遇也不好。不過現在該重新考慮一下-研究發現,藝術家比起其他人有更高的工作滿意度。這則發表在《文化經濟學期刊》(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的研究調查德國的工作資料,還有個人理想中的職業。從0到10分,表演家和視覺藝術家對工作滿意度平均有7.32 到 7.67分,非藝術工作的平均得分只有7.06。專家還不清楚這麼高的工作滿意度背後的原因,不過和其他職業相比,藝術家有比較高比例是「獨立工作者」,或許這也暗示著工作自主權能提高滿意度。

如此看來,蒙娜麗莎的微笑或許反映出達文西對生活的滿意。

資料來源:ScienceShot: Starving but Happy. Science Now [20 August 20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陸子鈞
294 篇文章 ・ 4 位粉絲
Z編|台灣大學昆蟲所畢業,興趣廣泛,自認和貓一樣兼具宅氣和無窮的好奇心。喜歡在早上喝咖啡配RSS,克制不了跟別人分享生物故事的衝動,就連吃飯也會忍不住將桌上的食物作生物分類。

0

2
3

文字

分享

0
2
3
大家都認為自己值得更多的薪水!給你更多錢會提升工作表現嗎?——《超越直覺》
一起來
・2024/05/02 ・1949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框架問題理應提醒我們,我們只要自動腦補就一定會犯錯。我們確實向來如此。不過「人類」這個對象不同於 AI 研究人員開發的機器人或電腦,並不會讓我們訝異到必須被迫改寫思考時的整個心智模式。相反地,一旦我們知道答案,就似乎總能找出先前被忽略、後來明顯相關的面向,就像拉扎斯菲爾德假想的《美國士兵》讀者——他們在事後發現,每一個對立的結果都同樣理所當然。

也許我們原本預期自己中了樂透之後會超級開心,結果中獎之後,卻發現自己很鬱悶,這個預測顯然很糟糕。但當我們意識到自己預測錯誤時,同時也獲得新的資訊,例如那些突然出現要借錢的親戚。於是我們會心想,如果早點知道這些資訊,就可以正確預測未來的幸福狀態,也許就不會去買樂透彩了。

因此,我們沒有質疑自己預測未來幸福程度的能力,反而只是認為我們漏掉了一些重要的東西,並且確保自己不再犯相同錯誤。然而我們卻一錯再錯。事實上,無論對於他人行為的預測失準了多少次,我們總是可以用當時未知的事情做為辯解。透過這種方式,我們掩蓋了框架問題,一再說服自己下次會做好,卻永遠都不明白我們真正錯在哪裡。

圖/envato

這種行為模式在動機與金錢報酬的關係中最為明顯,也最難消除。例如,實施金錢獎勵制度顯然能提升員工表現,而且數十年來,職場上大幅出現以績效為基礎的薪資制度,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高階主管薪酬與股價掛鉤。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然,員工在意的顯然不只薪水,還有內在的愉悅感、認同感,以及在個人職涯上的成長與晉升等因素,這些都會影響工作表現。

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適當的金錢獎勵可以提升個人表現——這似乎理所當然。然而,多年來有多項研究顯示,薪酬與工作表現之間的關係,實際上的複雜程度讓人難以想像。

舉個例子,最近我跟雅虎(Yahoo!)的同事梅森(Winter Mason)進行了一系列網路實驗。我們給予受試者不同的薪資,並要求他們執行各種簡單的重複性工作,例如:按照正確的時間順序排列一組車流照片,或是在矩形網格上,找出隱藏在一堆英文字母中的英文單字。

所有受試者都是在亞馬遜土耳其機器人(Amazon’s Mechanical Turk)這個外包網站上招募而來,這個網站是亞馬遜公司於二○○五年推出,原先是用來找出重複的庫存商品。現在有數百家企業使用土耳其機器人進行「群眾外包」(crowd-source),處理五花八門的各種任務,像是標示圖片中的物品、描述新聞報導的觀點,或是判斷兩種說法中哪一個比較清楚。這個網站也是招募心理學實驗受試者的一個有效方法,就像心理學家多年來在大學校園裡張貼廣告那樣,不過土耳其機器人網站的「託客」(turkers)完成一件任務的報酬通常只需要幾美分,只占了研究經費的一小部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envato

我們的實驗總共納入數百位受試者,完成了數萬件任務。有些受試者完成一件任務只能得到 1 美分的酬勞,例如整理一組圖片、找出一個單字。但是,有些受試者完成相同任務卻會得到 5 美分或 10 美分。這在工資上是相當大的差異,要知道,美國電腦工程師的平均時薪只有聯邦最低工資的六倍,所以你可以預期這個工資差異會對受試者的行為產生強烈影響。

結果確實如此。我們付的錢越多,受試者離開實驗之前完成的任務就越多。我們還發現,不管工資多少,分配到「簡單」任務(每一組有兩張圖片需要歸類)的人,比分配到中等或困難任務(每一組有三至四張)的人完成更多任務。換句話說,這些都符合常理。

但接下來的問題是:雖然存在上述差異,我們發現這群受試者的工作品質,也就是歸類圖片的準確度,並不會因為工資不同而下降,即使只有正確完成才能拿到酬勞。

該如何解釋這個結果?我們並不十分確定。在受試者完成任務之後,我們問了一些問題,包括他們認為自己的工作該得到多少報酬。有趣的是,他們的回答與工作難度無關,而是取決於獲得的工資。平均而言,每件任務得到 1 美分的受試者,認為自己該得到 5 美分。得到 5 美分的認為自己該得到 8 美分,而得到 10 美分的則認為自己該得到 13 美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換句話說,不論他們實際上得到多少(還記得有些受試者的工資是別人的十倍嗎),每個人都覺得工資過低。大家在直覺上會認為,給予金錢獎勵就能夠提升員工的動機,但這個實驗告訴我們,即使是非常簡單的工作,工作動機也會因爲員工的權利意識提升而大幅減弱。

——本文摘自《超越直覺》,2024 年 01 月,一起來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久站或久坐,讓你靜脈曲張了嗎?了解靜脈曲張的成因與症狀
J. Yang_96
・2022/11/23 ・1529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靜脈曲張,英文為 Varicose vein,意即異常增大或腫脹的靜脈。

大家對於這個疾病應該不陌生,小時候就時常聽到老師們在辦公室閒談聊到長時間的站立,讓他們飽受靜脈曲張的困擾。鼓脹彎曲的靜脈如藤蔓般爬滿本該平滑的小腿,輕則影響美觀,重則甚至寸步難行。

靜脈曲張輕則影響美觀,重則甚至寸步難行。圖/pexels

變形的靜脈?

靜脈曲張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讓我們先從根本認識起靜脈這個平常容易被忽略,實則肩負重責大任的無名英雄。下肢靜脈在解剖學上分為深層、淺層及如橋樑般穿梭期間的穿通枝,他們負責讓供完養分的血流順利回到心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靜脈曲張發生的位置是主要由大隱及小隱靜脈組成的淺層系統。大隱靜脈的走向由內踝沿著小腿內側一路直上至大腿內側,在鼠蹊部匯入股靜脈;小隱靜脈則由外踝繞至小腿正後方匯入膕靜脈。

故我們常見發生靜脈曲張的位置多沿著這些位子,尤其是內側鼠蹊及膝蓋後側,也就是大隱及小隱匯入深層靜脈之處(saphenofemoral junction & saphenopopliteal junction)。

健康的靜脈能夠形成以自身的內膜形成瓣膜,確保遠端的血液能夠抵抗重力,像閘門一樣讓通過的血液不會逆流。

然而,當瓣膜功能減弱時,本該回流的血液隨著重力累積在下肢靜脈,深層靜脈的血液透過穿通支逆流至淺層系統,長此以往則會造成靜脈高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此之外,淤積的血液也會帶來多種發炎因子,進一步導致管壁結構的變形。機械性及化學性的致病機轉共同作用,使平滑的靜脈開始鼓脹變形,形成我們熟知的靜脈曲張。

有些人的手可以看到明顯的靜脈。圖/pexels

檢測自己是不是高危險族群!

哪些人容易有靜脈曲張呢?老化是最重要的風險因子,其他如女性、多產、吸菸、肥胖者、受過外力創傷、工作需要長時間站立及已知家族遺傳都是應該特別注意的族群。

這個疾病對生活的影響可大可小,因為輕微的靜脈曲張來到醫院診治的病人多數是在意美觀上的影響,所以在大醫院的醫美中心看到心血管外科醫師也不足為奇,主要就是針對靜脈曲張的部分提供諮詢及治療。

靜脈曲張對生活的影響可大可小。圖/pexels

而隨著疾病的進展,程度不一的疼痛是最常見的主訴,可能伴隨著腫脹、搔癢、甚至隨著站立時間累積的沈重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像大象一樣笨重的步伐。」上星期來開刀的病人這麼形容道。

「連吃飽飯想都跟家人去散步都沒有辦法。」

如果置之不理,最嚴重的情況甚至可能因為不良的血液循環導致下肢滯鬱性皮膚炎、潰瘍出血甚至,極少數的情況下,形成血栓堵塞血管。當看到皮膚出現暗沉、紅腫時,須及時至醫院接受檢查,排除其他病因並及早接受適當的治療。

臨床上根據症狀的嚴重度將靜脈曲張分為0到6級,如下表所示:

2S 以上建議接受醫療介入。表/作者提供

下一篇文章則詳細向大家說明靜脈曲張現行有哪些治療的選擇,並協助你們分析到底哪種治療方式最適合自己?

參考資料

  • Campbell B. Varicose veins and their management. BMJ. 2006;333(7562):287-292. doi:10.1136/bmj.333.7562.287
  • Courtney M. Townsend, Jr., MD, R. Daniel Beauchamp, MD, B. Mark Evers, MD, and Kenneth L. Mattox, MD (2021). Sabiston Textbook of Surgery (21st edition).
  • Lurie F, Passman M, Meisner M, et al. The 2020 update of the CEAP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reporting standards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J Vasc Surg Venous Lymphat Disord. 2021 Jan;9(1):288]. J Vasc Surg Venous Lymphat Disord. 2020;8(3):342-352. doi:10.1016/j.jvsv.2019.12.075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0

5
2

文字

分享

0
5
2
工作能讓你的腦快樂?——《別讓大腦不開心》
馬可孛羅_96
・2022/02/06 ・1319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作者/迪恩.柏奈特Dean Burnett
  • 譯者/鄧子衿
工作真的能讓人比較快樂?

給腦作「功」

「功」最基本的定義是「完成一件任務時所耗費的能量與心力」。所有的工作與任務都需要你耗費能量、付出某種形式的心力,可能是身體勞動,也可能是腦力消耗。就算在這最粗糙簡單的層次,工作對於腦部的影響亦顯而易見,可以讓人感到比較快樂,也可能真的讓人比較快樂。

許多證據指出,身體愈是活動,腦部的運作也會愈好。這自有道理,因腦是身體中的一個器官,需要能量與養分(而且需求量較其他器官要多)。身體活動增加,能夠改善心臟健康,加強心臟力量,降低體內脂肪與膽固醇含量,提高新陳代謝,這全都有助於提供血液和養分到腦中,使腦部的各種能力都得到提升。

身體活動能讓腦源神經營養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分泌量增加,刺激腦細胞的生長與數量,對於腦部還有更為「直接」的影響。這也說明身體活動為何能對神經系統帶來種種好處,例如促進學習能力與記憶、增加海馬回體積及整腦部灰質中較高層的部位。研究也指出,兒童若參加更多肢體活動和運動,學業測驗分數也會比較高。

圖/envato elements

如果你的工作得付出身體勞力,那麼對於腦部的正面影響能夠讓人快樂。雖然有句話說「有些事不要知道比較幸福」,學習與其他相關的能力增加(或許)能夠讓人比較聰明,有證據指出比較聰明能夠讓人稍微快樂一點。還有,運動能夠刺激腦內啡的釋放,在第一章中討論了這種「快樂化合物」。此外,身體整體比較健康,也代表更有能力去從事讓自己快樂的事,不會因為缺乏運動造成不適與緊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同樣地,心智活動顯然對於腦和身體有利,對於準時上班、不需要耗費身體勞力的工作者來說,是個好消息。研究指出,教育程度愈高的人,愈不容易罹患失智症和阿茲海默症。驗屍的結果也指出,受到高等教育的人就算腦部因為這種疾病而嚴重退損,但是到死都不會出現明顯的臨床症狀。總的來說,愈活躍的腦也愈強韌。

研究指出,教育程度愈高的人,愈不容易罹患失智症和阿茲海默症。

我們知道腦有彈性與適應力,會持續產生新的連結,並強化已存在的連結,還會消除不需要的連結。腦的運作方式有點遵守「用進廢退」政策,因此愈是用腦,腦中的連結與灰質就愈多。當然,年紀和熱力學定律最後還是會占上風,但經常使用的腦衰退速度會更慢,我們通常會說這樣的腦有比較大的「認知儲備」(cognitive reserve)。腦子愈用會愈聰明。

所以說,工作不是要付出體力,就是要付出腦力,而這些最終都增進了腦的功能,讓我們更聰明也更快樂,真是好棒棒。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馬可孛羅_96
25 篇文章 ・ 19 位粉絲
馬可孛羅文化為台灣「城邦文化出版集團」的一個品牌,成立於1998年,經營的書系多元,包含旅行文學、探險經典、文史、社科、文學小說,以及本土華文作品,期望為全球中文讀者提供一個更開闊、可以縱橫古今、和全世界對話的新閱讀空間。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窮得很開心
陸子鈞
・2012/08/26 ・335字 ・閱讀時間少於 1 分鐘 ・SR值 451 ・四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部分的父母都會勸退小孩不要成為藝術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藝術家找不到工作,就算有,待遇也不好。不過現在該重新考慮一下-研究發現,藝術家比起其他人有更高的工作滿意度。這則發表在《文化經濟學期刊》(Journal of Cultural Economics)的研究調查德國的工作資料,還有個人理想中的職業。從0到10分,表演家和視覺藝術家對工作滿意度平均有7.32 到 7.67分,非藝術工作的平均得分只有7.06。專家還不清楚這麼高的工作滿意度背後的原因,不過和其他職業相比,藝術家有比較高比例是「獨立工作者」,或許這也暗示著工作自主權能提高滿意度。

如此看來,蒙娜麗莎的微笑或許反映出達文西對生活的滿意。

資料來源:ScienceShot: Starving but Happy. Science Now [20 August 201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陸子鈞
294 篇文章 ・ 4 位粉絲
Z編|台灣大學昆蟲所畢業,興趣廣泛,自認和貓一樣兼具宅氣和無窮的好奇心。喜歡在早上喝咖啡配RSS,克制不了跟別人分享生物故事的衝動,就連吃飯也會忍不住將桌上的食物作生物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