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阮津玫 博士(Dr. Mai Thi Nguyen-Kim);譯者/呂以榮
全世界的媒體曾經一窩蜂地報導久坐風險。最後,甚至有科學家開始研究這個現象。一群澳洲科學家分析將近五十篇關於久坐風險的報導(網路與平面媒體報導)。他們發現了一些挺有趣的事情:
第一:久坐有損健康
大約三分之一的報導都得到這項結果,而且久坐會抵銷掉運動對健康帶來的加分效果。憑藉這些數據,媒體就可以宣稱久坐和抽菸一樣致命嗎?簡單地說,不可以!
如果你剛剛嚇得站了起來,請安心坐下。事實上,另有其他科學證據指出,運動有助於改善久坐對身體的負面影響。建議常常坐著的人每天走路一至一個半小時。需要每天運動嗎?還是可以集中在某一天?或像所謂的「週末戰士」一般,只在週末運動兩天就可以改善久坐造成的健康風險了嗎?(一週「只」運動兩天,唉!寫著寫著,我又開始良心不安。)
關於「久坐有害健康」這件事的報導,也可能引起不同的反應,相當地麻煩。例如一部分民眾看見「久坐和抽菸一樣致命」的大標題,會嚇得找出慢跑鞋趕緊出門運動。不過,這群人本來就會在大魚大肉之後上健身房去做甩肉大作戰。另一票人則完全不想動,心想:「變這麼肥,現在再去健身房也沒用!」我就是這麼想的。
基於科學觀點,久坐的風險的確一直遭到低估。在考量運動這件事情的時候,應該一併納入久坐因子。科學亦已證實:運動多,並不代表坐的時間少。再仔細看看週末運動者的研究,久坐者如果必須再減少多一點坐在椅子上時間,才可以達到和每週運動一兩天相同的健身效果。你認為自己會選擇少坐一點、每天出門散步一次、還是每週積極運動一次呢?哪一項任務最容易做到呢?
這和減肥餐的道理同出一轍。減肥餐之所以有效,就是因為人們願意堅持下去。個人認為,用這個基礎來詮釋科研結果才更具建設性。亦即在有益健康的運動範圍內,增加「減少久坐」這個活動項目!對於不想運動或無法運動的人來說,這代表著嶄新的契機。不過,「久坐和抽菸一樣致命」這個標題當然比「少坐,就是新運動」來得聳動許多。
第二:久坐與健康之間的相關因素很複雜
四分之一的報導強調,辦公室上班族特別容易久坐傷身。想當然爾,上班族坐在辦公室裡的時間很長。統計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同樣都是坐,但「此」坐非「彼」坐也!
坐在辦公室比坐在電視機前面來得健康。嗯,什麼意思?是指辦公室上班族不必因為久坐而良心不安,但坐著看電視的人必須小心自己的健康會亮起紅燈嗎?
事實不然。統計數字呈現的未必就是真正的事實。請慢慢聽我道來:上班族擁有較佳的社經背景及教育程度,且可負擔較為優質之生活條件。基本上,上述三大因素,以及良好的財務狀況等皆有助於個體擁有較佳之身心健康狀態。
相反的,統計數據顯示:較低社經地位、較低教育程度以及較常失業者,觀賞電視的時間較長。這些因素與身心健康及飲食健康之間呈現負相關。例如,電視族看到垃圾食物廣告的比例較高。
現在你們瞭解了吧?這一切是多麼的錯綜複雜。人數統計,很簡單。但從這些數據當中,無法推論出久坐有害健康。換一種說法,雖然電視族傾向於容易罹患慢性疾病,但這並不直接表示久坐等於致病因子。
唯一能夠確定的就是:慢性病和社經背景之間呈現高度相關。就全世界而言,八成的慢性病患者來自於貧窮國家。
因此,從國際數據來看,上班族並非最大宗的慢性病患群體。那麼,媒體為什麼要強調上班久坐容易傷身呢?或許是媒體工作者自己想在寫稿之餘偶爾走出去抽根小菸休息休息吧?
第三:運動量的影響因素很多元,每個人必須為自己的運動量負責
九成以上的報導都指出這一點。之前提過,每個人都可以主動出擊以降低慢性病風險,因為最大的幾項風險因子都是可以事先預防的。關於這一點,我必須在此仔細說明,避免犯下大多數這類科普文章的錯誤。
影響運動的因素五花八門,包括意志力、社經條件、影響社經地位的相關因素、健康促進政策等等。
就我個人而言,意志力薄弱是我懶得運動的主要原因,而我的意志力又受到許多其他因素的影響。除此之外,我擁有一定的經濟能力,能夠負擔健身房會費。(哈哈!我似乎有錢過了頭,有時候甚至連昂貴的會費都無法激勵我去運動,唉……)。加上獨立自由記者的身分,工作室裡既無老闆亦無同事,如果我每小時都站起來做開合跳,也不會有人翻白眼。怎麼樣?我的自我感覺很良好吧?心理健康的我,如今也願意好好地運動運動,照顧一下自己的身體健康。
「有什麼嘛?不過就是多動一動而已!」唉!這句話真是說得容易做得難。而且對許多人而言,實踐這句話簡直難如登山。之前提過,在全球慢性病患者當中,百分之八十來自於貧窮國家。其致病因素多半與意志力無關,而在於社經狀況以及其他受社經地位複雜影響的其他因素。
慢性病防治的面向很多元。例如從衛生教育開始,然後延伸至實際的運動健康促進,例如倡導將運動元素納入工作日常當中,例如使用折疊式桌椅或在上班時間裡加入運動單元。
一起動起來!
上述這些內容和我的日常生活有什麼關聯呢?在完成這本書之前,我想我不會常上健身房,但良心掙扎會少一點。因為我決定徹底執行下述計畫:每小時站起一次,然後做二十下開合跳。或者晚上出門散散步。或者兩項都做。
科學研究結果可以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嗎?當然可以。大家可以自行規劃,尤其必須做好心理準備,拒絕接受簡化過的答案,盡可能從不同的角度來審視議題。因為只有全盤瞭解之後,才可以好好做出決定。所以啦,我現在要休息一下,做些運動!大家一起來,一起動起來!
──本文摘自《手機、咖啡、情緒的化學效應——一日24小時的化學常識》,2020 年 5 月,商周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