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8
0

文字

分享

0
8
0

小腿爬滿血管怎麼辦?那些靜脈曲張不可不知的事

careonline_96
・2020/09/08 ・2906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R值 540 ・八年級
相關標籤: 靜脈曲張 (5)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照護線上

站一下,你就開始覺得小腿腫脹痠痛了嗎?腳上是否有扭曲糾結、好似蚯蚓般的突起呢?

隨著年紀漸長,很多人會發現自己「浮腳筋」的狀況愈來愈嚴重,站一會兒就覺得腿部腫脹、不舒服,突起的靜脈愈來愈扭曲,有時皮膚還會出現色素沉澱,甚至是難以癒合的潰爛。這,就是靜脈曲張

談到腿部靜脈曲張的成因,台北及桃園長庚醫院皮膚科張學倫醫師道:「因為人是兩隻腳站立的動物啊!」

人體的血液循環很奧妙,心臟收縮將血液送入動脈,讓血液送往各個器官,然後血液再循著靜脈流回心臟。然而,送往我們雙腳的血液若要流回心臟,得經過一條相當遙遠的路途,需要靠著靜脈周遭腿部肌肉的擠壓,推動血液往心臟的方向前進。為了抵抗地心引力,靜脈血管裡具有「靜脈瓣膜」,當血液因為重力往下掉時,靜脈瓣膜會關閉,讓血液只能循著單方向由下往上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是,從下肢靜脈到心臟的距離較遠,如果平時活動量比較少,或常常久坐、久站,都會讓血液鬱積於下肢靜脈裡,持續承受壓力的瓣膜可能損壞、閉鎖不全。

久站、懷孕、體重過重,誰是靜脈曲張的好發族群?

一般會產生靜脈曲張的族群可分成兩部分,第一種是先天性,與年紀、遺傳有關。靜脈曲張比較容易出現在銀髮族身上,畢竟當我們年齡增長,血管漸漸失去彈性,瓣膜功能也變得較不健全,導致靜脈血液容易鬱積在腿部。「臨床上會見到有些患者很年輕,二、三十歲就有很嚴重的靜脈曲張,」張學倫醫師表示:「這些人幾乎都有家族史,也就是體質較容易發生靜脈曲張。」

另一部分則是後天引起的,假使平時工作需要久坐或久站,像是上班族、老師、護理師、空服員等,都是容易讓血液滯留於下肢靜脈的高危險群。另外,體重過重、懷孕也是靜脈曲張的高風險因子。少數患者則是因為腿部曾經受傷過,經歷車禍、骨折等嚴重撞擊,腿部靜脈瓣膜遭到破壞,而引發靜脈曲張。

血栓機率高五倍!靜脈曲張不僅是美觀問題

談到靜脈曲張,大家的第一個反應可能是:「腿部靜脈扭曲,不太好看。」當腿部表面爬滿了糾結的血管,確實會破壞美觀;然而因為靜脈曲張就診時,醫師關心的可不只是外觀。醫師通常會用超音波評估,確定靜脈曲張的原因是否有大隱靜脈、小隱靜脈、或穿透枝的受損。若確認是因為主幹靜脈功能異常而造成的靜脈曲張,屬於嚴重型,需要審慎評估治療的必要。若無,則稱為外觀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靜脈曲張發生時,代表靜脈血液長期鬱積於腿部。「其實就像水溝的水,如果積在那裡流不出去,就會臭掉、爛掉。」張學倫醫師提醒道:「積在腿部靜脈的血液,也會產生慢性發炎反應,讓皮膚出現色素沉澱,再久一點,就形成潰瘍;除此之外,鬱積的血液還會形成血栓,增加肺栓塞的風險。」

圖/照護線上

腿部靜脈曲張可以分成幾個階段,當血液循環不良,患者會出現痠、痛、麻、癢、抽筋、腫脹等不適,靜脈血管會愈來愈明顯、愈來愈扭曲變形。皮膚漸漸出現色素沉著、發炎、甚至難以癒合的潰瘍。

最麻煩的是,長期鬱積的血液會在血管內形成血塊,這就是所謂的靜脈栓塞,將進一步阻礙血液的流動。萬一靜脈血塊脫落流回心臟的話,可能塞住肺動脈,引發嚴重的肺栓塞,讓患者突然喘不過氣,更危及性命。

根據張學倫醫師的研究,以台灣二十多萬位患者來做統計分析,發現靜脈曲張患者出現血栓的機率比一般人多五倍,出現肺栓塞機率會多兩倍。所以,千萬不要輕忽靜脈曲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腿部靜脈曲張如何治療?三種微創治療可考慮

目前並沒有用來直接治療靜脈曲張的口服藥,僅能改善腫脹、痠麻等不適。想治療腿部靜脈曲張,得要考慮微創治療。

外觀型的靜脈曲張可以用表皮雷射或硬化劑來改善外觀,若屬於主幹靜脈受損的嚴重型,就要考慮處理掉已經病變的靜脈。張學倫醫師解釋道,「處理掉受損的靜脈,才能讓血液往功能正常的靜脈回流。」

處理病變靜脈大概有幾種作法,一種是「傳統靜脈剝除手術」,在全身麻醉狀態下剝除受損的血管,費用較低,但是傷口較大,術後併發症較多,患者恢復期也比較長。

一種是「血管內燒灼術」,患者接受局部麻醉後,醫師將導管放入病變的血管裡,用雷射或射頻燒灼血管。治療時間較短,也能很快恢復,術後患者需要穿著1到3週的彈性襪。因為是使用熱能燒灼,少數病患可能出現組織灼傷,附近的皮膚也可能會受到刺激,而產生黑色素沉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照護線上

還有一種作法是「靜脈膠水閉合術」,患者接受局部麻醉後,醫師將導管放入病變的靜脈裡,接著開始注入膠水,讓血管閉合、黏起來、失去作用。

「聽到膠水,大家可能有點訝異,」張學倫醫師道:「其實在七十多年前就有人利用組織膠水來黏合傷口,某些腦部血管病變也可以使用組織膠水來處理。」

由於靜脈膠水閉合術並非透過熱能燒灼,較不會疼痛,沒有組織灼傷或神經損傷的風險,外觀上不會有色素沉澱的問題。加上術後不需要穿著彈性襪,非常適合那些無法穿著彈性襪的患者,像是工作環境不適宜、容易濕疹、有特定衣著需求、或手部較無力不方便穿彈性襪的老年人。

靜脈曲張的日常保養重點:避免血液鬱積

接受治療之後,日常保養很重要,因為腿部的其他靜脈還是可能出現新的靜脈曲張,所以要避免血液鬱積於腿部,減少靜脈曲張的危險因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患者如果有體重過重的問題,建議要減重。生活中盡量避免久坐、久站,若是工作需要維持固定站姿,可以穿上彈性襪。「只不過台灣實在很熱,大家往往穿不住彈性襪,」張學倫醫師直言:「有些人因為悶熱流汗,穿了幾天就冒出濕疹。」

另外,還要避免肚子經常用力,例如搬重物、重量訓練、或仰臥起坐這類核心訓練,皆可能增加腹部壓力讓靜脈曲張惡化。

圖/照護線上

「腿部靜脈曲張不僅影響美觀,還可能導致嚴重併發症。」張學倫醫師再次強調,「如果發現有靜脈曲張,一定要及早治療。」

「我曾經有個患者的職業是廚師,靜脈曲張愈來愈嚴重,卻因為種種考量而遲遲不處理。由於工作環境太熱,也沒辦法穿彈性襪。」張學倫醫師回憶著:「結果有一天他突然發現腳很腫,便請假回家休息,過沒多久卻喘了起來,幾乎喘不過氣,而被送到急診室。檢查起來正是靜脈血栓和肺栓塞,在加護病房住了好一陣子,幾乎是到鬼門關前走了一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此,千萬不要輕忽腿部靜脈曲張,以為靜脈曲張只是美觀問題,其實腿部靜脈受損、病變後,會導致血栓、肺栓塞,皆是棘手又致命的疾病。

平日務必做好保養,若發現靜脈曲張最好能及早治療,以避免嚴重併發症。

文章難易度
careonline_96
455 篇文章 ・ 271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擺脫沈重步伐:靜脈曲張的治療方式百百種,該如何選擇?
J. Yang_96
・2022/11/25 ・1700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延伸閱讀:久站或久坐,讓你「靜脈曲張」了嗎?了解靜脈曲張的成因與症狀

認識了靜脈曲張的成因之後,我們來看看這惱人的問題如何解決?

血管檢查——對症下藥

當病人來到醫院就診後,我們會先以超音波的方式檢查三個部分——量測血管大小、定位穿通支、找出逆流之處。當大隱靜脈大於 0.4 公分、小隱靜脈大於 0.3 公分時,即可視為靜脈曲張。

表面上血管最鼓脹之處不一定就是瓣膜缺損最嚴重的地方,確認病灶所在才能更精準的對症下藥。除此之外,謹慎一點的醫師還會安排一系列血管的檢查排除動脈以及深層靜脈的問題。

輕症者——從日常中改善

找出病灶之後,就能夠依照每個人的狀況制定出適合的治療方案。如果症狀輕微,或是病人暫不考慮手術時,建議的保守治療方式不外乎調整生活飲食習慣,如:戒菸、減輕體重、以和緩的游泳、適量步行並避免過於劇烈運動,來減輕下肢靜脈的負擔。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養成每天抬腿的好習慣!圖/Pexels

研究更指出每天抬腿(抬高至心臟水平面上方30公分)半個小時並配合使用彈性襪,對於已經造成皮膚潰瘍的靜脈曲張能有效降低復發率。

彈性襪是靜脈曲張治療中相當重要的一環,無論是保守治療或是手術,皆需要配合彈性襪的使用來達到更好的效果。與普通的長襪不同,彈性襪提供漸進式的壓力,壓力從腳踝往大腿遞減,協助血液順利往心臟方向回流。

一般藥局可以買到的預防型彈性襪提供約 10~20 毫米汞柱的壓力,適合輕微的靜脈曲張。如果已經有症狀或是其他併發症,則須就醫依照處方穿戴壓力更高的彈性襪。

中重症者——靜脈剝除手術

當保守治療無效或是病人已經嚴重到有出血潰瘍的症狀時,則會建議考慮手術介入。當然,如果考量到生活品質與方便性,不想長時間穿戴彈性襪,手術也是個更為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傳統的手術方式是先在接近大隱靜脈匯入股靜脈之處進行高位結紮術(high ligation),再膝下切個小洞,用專門抽除血管的器具(Codman stripper)將大隱靜脈剝除。小隱靜脈也是利用相同的原理進行手術。

然而,想像血管硬生生的從原本的位置被剝除,可想而知的是即使術後會給予適當的繃帶壓迫止血,仍有機率出現大片瘀青,傷口及疼痛感也需要較長時間修復。

更值得擔心的是由於大隱與小隱靜脈旁邊皆有神經伴行(隱神經及腓腸神經;saphenous nerve & sural nerve),術後可能出現腿部感覺異常(麻木)的併發症。故而現在靜脈剝除手術最低位由傳統的腳踝改為只剝除至小腿,降低傷害神經的風險。

儘管術後會給予止血,仍有機會出現大片瘀青。圖/Envato Elements

微創趨勢——血管內雷射燒灼技術

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微創」的概念也逐漸成為趨勢,血管手術亦是如此。目前主流係以血管內雷射燒灼術配合硬化劑的使用來進行微創手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血管內雷射燒灼術(Endovascular laser therapy)是在超音波的引導下,將大隱靜脈由內燒灼使其收縮。硬化劑(Sclerotherapy)則是一種界面活性劑,直接用細針打入小腿部分的靜脈曲張,針對 1~3 mm 的靜脈曲張效果佳。這樣複合式療法的優點是術後恢復期短,較無明顯疤痕,有些醫院也可以門診手術的方式進行,減少麻醉相關風險。

缺點則是需要健保並無給付,費用較為昂貴,單側手術約要七萬多(各家醫院收費略有不同)。另外由於是以熱能及化學能的原理來破壞不健康的血管,可能會具有形成血栓或皮膚暫時性反黑等相關風險。

透過兩篇文章的篇幅帶大家詳細了解靜脈曲張的成因到後續有哪些治療選擇,希望對於深受這個疾病困擾的朋友們帶來一些幫助!

參考資料

  1. Campbell B. Varicose veins and their management. BMJ. 2006;333(7562):287-292. doi:10.1136/bmj.333.7562.287
  2. Courtney M. Townsend, Jr., MD, R. Daniel Beauchamp, MD, B. Mark Evers, MD, and Kenneth L. Mattox, MD (2021). Sabiston Textbook of Surgery (21st edition).
  3. Lurie F, Passman M, Meisner M, et al. The 2020 update of the CEAP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reporting standards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J Vasc Surg Venous Lymphat Disord. 2021 Jan;9(1):288]. J Vasc Surg Venous Lymphat Disord. 2020;8(3):342-352. doi:10.1016/j.jvsv.2019.12.075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久站或久坐,讓你靜脈曲張了嗎?了解靜脈曲張的成因與症狀
J. Yang_96
・2022/11/23 ・1529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靜脈曲張,英文為 Varicose vein,意即異常增大或腫脹的靜脈。

大家對於這個疾病應該不陌生,小時候就時常聽到老師們在辦公室閒談聊到長時間的站立,讓他們飽受靜脈曲張的困擾。鼓脹彎曲的靜脈如藤蔓般爬滿本該平滑的小腿,輕則影響美觀,重則甚至寸步難行。

靜脈曲張輕則影響美觀,重則甚至寸步難行。圖/pexels

變形的靜脈?

靜脈曲張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讓我們先從根本認識起靜脈這個平常容易被忽略,實則肩負重責大任的無名英雄。下肢靜脈在解剖學上分為深層、淺層及如橋樑般穿梭期間的穿通枝,他們負責讓供完養分的血流順利回到心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靜脈曲張發生的位置是主要由大隱及小隱靜脈組成的淺層系統。大隱靜脈的走向由內踝沿著小腿內側一路直上至大腿內側,在鼠蹊部匯入股靜脈;小隱靜脈則由外踝繞至小腿正後方匯入膕靜脈。

故我們常見發生靜脈曲張的位置多沿著這些位子,尤其是內側鼠蹊及膝蓋後側,也就是大隱及小隱匯入深層靜脈之處(saphenofemoral junction & saphenopopliteal junction)。

健康的靜脈能夠形成以自身的內膜形成瓣膜,確保遠端的血液能夠抵抗重力,像閘門一樣讓通過的血液不會逆流。

然而,當瓣膜功能減弱時,本該回流的血液隨著重力累積在下肢靜脈,深層靜脈的血液透過穿通支逆流至淺層系統,長此以往則會造成靜脈高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此之外,淤積的血液也會帶來多種發炎因子,進一步導致管壁結構的變形。機械性及化學性的致病機轉共同作用,使平滑的靜脈開始鼓脹變形,形成我們熟知的靜脈曲張。

有些人的手可以看到明顯的靜脈。圖/pexels

檢測自己是不是高危險族群!

哪些人容易有靜脈曲張呢?老化是最重要的風險因子,其他如女性、多產、吸菸、肥胖者、受過外力創傷、工作需要長時間站立及已知家族遺傳都是應該特別注意的族群。

這個疾病對生活的影響可大可小,因為輕微的靜脈曲張來到醫院診治的病人多數是在意美觀上的影響,所以在大醫院的醫美中心看到心血管外科醫師也不足為奇,主要就是針對靜脈曲張的部分提供諮詢及治療。

靜脈曲張對生活的影響可大可小。圖/pexels

而隨著疾病的進展,程度不一的疼痛是最常見的主訴,可能伴隨著腫脹、搔癢、甚至隨著站立時間累積的沈重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像大象一樣笨重的步伐。」上星期來開刀的病人這麼形容道。

「連吃飽飯想都跟家人去散步都沒有辦法。」

如果置之不理,最嚴重的情況甚至可能因為不良的血液循環導致下肢滯鬱性皮膚炎、潰瘍出血甚至,極少數的情況下,形成血栓堵塞血管。當看到皮膚出現暗沉、紅腫時,須及時至醫院接受檢查,排除其他病因並及早接受適當的治療。

臨床上根據症狀的嚴重度將靜脈曲張分為0到6級,如下表所示:

2S 以上建議接受醫療介入。表/作者提供

下一篇文章則詳細向大家說明靜脈曲張現行有哪些治療的選擇,並協助你們分析到底哪種治療方式最適合自己?

參考資料

  • Campbell B. Varicose veins and their management. BMJ. 2006;333(7562):287-292. doi:10.1136/bmj.333.7562.287
  • Courtney M. Townsend, Jr., MD, R. Daniel Beauchamp, MD, B. Mark Evers, MD, and Kenneth L. Mattox, MD (2021). Sabiston Textbook of Surgery (21st edition).
  • Lurie F, Passman M, Meisner M, et al. The 2020 update of the CEAP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reporting standards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J Vasc Surg Venous Lymphat Disord. 2021 Jan;9(1):288]. J Vasc Surg Venous Lymphat Disord. 2020;8(3):342-352. doi:10.1016/j.jvsv.2019.12.075

0

4
0

文字

分享

0
4
0
出現「慢性傷口」時,代表身體有潛在疾病!
careonline_96
・2022/05/10 ・2511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傷口是觀察身體的一扇窗,能夠反應身體的狀況。」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整形外科鄭乃禎醫師指出,「出現慢性傷口時,通常代表身體有些潛在的疾病。」

所謂慢性傷口,是指有些傷口該癒合了卻沒有癒合,一般文獻上會定義大概 6 週甚至 3 個月,該癒合卻沒有癒合的傷口。鄭乃禎醫師指出,在慢性傷口中的發炎反應會比較嚴重,蛋白質的分解酵素比較多,傷口上的細胞分裂比較慢、生長因子比較少,導致傷口一直沒辦法完全癒合,帶給患者很大的困擾。

臨床上常見的慢性傷口大概有四種,鄭乃禎醫師說,第一種是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的傷口癒合有問題,且伴隨血管阻塞和容易感染的狀況,所以糖尿病足部潰瘍是相當常見的慢性傷口。

第二種是周邊動脈阻塞,這些病人的下肢動脈有阻塞的狀況,造成末端的血液供應不良,而形成缺血性潰瘍傷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三種是靜脈阻塞,靜脈血液回流不順,導致靜脈曲張、靜脈血液鬱積,嚴重會造成靜脈潰瘍。

第四種是壓瘡,臥床、坐輪椅的患者,可能長時間壓迫身體某個部位,形成壓瘡、褥瘡,也是常見的慢性傷口。

慢性傷口不能拖!

一旦產生慢性傷口要非常小心,千萬不要認為「只是一個傷口而已」,最好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看看是不是有些需要矯正的地方。鄭乃禎醫師強調,因為慢性傷口不只是傷口本身的問題,必須找出根本的原因,例如糖尿病、周邊動脈阻塞、靜脈阻塞、或壓瘡,並進行矯正,若有感染的狀況,也要用適當的藥物控制感染,多管齊下才能夠治癒慢性傷口。

如果放任慢性傷口不處理,可能會遭到感染,鄭乃禎醫師說,壞死的軟組織容易感染,且進展為菌血症、敗血症。當局部的細菌經由血液循環散布到全身,造成全身性發炎反應,可能危及性命,致死率很高。為了保住性命往往需要做大範圍的清創,甚至做截肢手術,以去除感染源,對病人的影響非常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處理慢性傷口時,醫師會先評估是否需要清創,移除壞死的組織。手術在慢性傷口治療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鄭乃禎醫師說,慢性傷口上若有壞死的組織,會變成細菌的溫床,運用外科手術清創,是促進傷口癒合的重要關鍵。甚至在傷口比較乾淨之後,可能還需要做重建手術,譬如植皮、皮瓣的手術,把傷口關起來,病患的生活品質會明顯的提高。

清創完成後,每天都要仔細換藥,並使用合適的敷料覆蓋傷口,維持濕潤的環境,能夠幫助傷口癒合。若有感染跡象,便需要適時使用藥物控制感染。

因為需長期換藥、黏貼敷料,所以要盡量降低膠帶造成的黏性傷害,預防皮膚破損。「反覆撕膠帶,除了疼痛不適,膠帶造成的撕脫傷常讓慢性傷口病人非常困擾,」鄭乃禎醫師說,「可以考慮使用低黏貼性膠帶,避免對皮膚、組織造成破壞。在包紮傷口時,也能把紗布圍成一圈,將膠帶直接貼在紗布上,或者用網套、紗繃來固定,避免膠帶接觸皮膚。」

善用人工敷料,提升生活品質

隨著醫學的進步,現在有很多人工皮、人工敷料可以選擇,鄭乃禎醫師說,傳統的換藥方式大多是擦優碘、蓋紗布,很多患者都誤以為傷口要乾掉才會好,其實,人體有百分之七十都是水分,讓傷口乾掉其實並不恰當。將傷口維持一定的濕潤,可以促進細胞增生、傷口癒合。使用人工皮、人工敷料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維持傷口的濕度,若傷口滲液較多,也能夠將多餘的滲液帶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現在的人工皮非常進步、多樣化,鄭乃禎醫師說,選擇敷料時往往牽涉到很多臨床的判斷,患者可以與醫師討論。

使用人工皮、人工敷料,能將傷口維持在濕潤的狀態,避免傷口直接緊黏著敷料,在撕除的時候較不會疼痛。善加運用這些比較先進的人工皮、人工敷料,對傷口、患者都有正向的幫助,有助提升生活品質。

從根本著手,預防慢性傷口復發

慢性傷口的病患常常有多種慢性疾病,一旦有傷口以後,癒合的皮膚品質與正常的皮膚有點差距,很容易破裂產生新傷口。鄭乃禎醫師叮嚀,不要讓慢性傷口再復發的關鍵就是經常去觀察這些部位,是否有變紅、變腫等狀況,並及早積極處理。

有壓瘡的患者,務必定期幫他翻身,或使用氣墊或其他減壓裝置,避免持續壓迫。鄭乃禎醫師說,糖尿病足的患者,要好好控制血糖,並穿襪子、穿較軟的鞋子,也要經常檢查腳是否有小傷口,預防慢性傷口再度發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了定期回診追蹤之外,我們會提供完整的衛教,教導患者在家處理傷口。鄭乃禎醫師說,另外也會結合各科醫療專業,幫忙控制各種慢性病,促進傷口早日癒合。

針對慢性傷口,有越來越多新的治療被開發出來。鄭乃禎醫師說,例如負壓治療是在傷口比較沒有感染的情況下放海綿狀的敷料,同時外面封起來抽負壓,看似簡單的概念可以促進傷口肉芽組織生長,負壓治療已幫助許多病患,也獲得國際上許多醫療機構的認可。另外也有人嘗試電刺激、震波治療、細胞治療等,希望能夠幫助慢性傷口癒合。

貼心小提醒

「千萬別輕忽慢性傷口!」鄭乃禎醫師叮嚀,「患者一定要盡快就醫,及早介入治療。」除了完整清創、仔細換藥,我們還必須處理潛在疾病,同時給予完整的教育,讓患者回家之後有能力好好照顧、處理慢性傷口,才能夠全面性幫助病人的慢性傷口早日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