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躍升— 40 億年演化史上最重要的 10 個關鍵」是一本綜合了近代生物科學的研究成果,作者選出 10 個在生物演化史上的關鍵點,將生物演化的故事,娓娓道來。
首先就以作者挑選的十個關鍵點來看,便可知道這位作者學識絕不僅僅止於「專精」而已,本書所討論的主題可分成:(1)組成生物有機物質的由來;(2)細胞如何藉由內共生作用,組合成多采多姿的生物單位;(3)動植物、細菌及古細菌都是被列入論述的對象;(4)最後以生物的意識及死亡做總結。的確有別於以往的演化書籍,那些書籍也許只著重於歷史,或是單一的理論(例如:只討論天擇、性擇)。顯示任何一個生物體,都是歷經長時間的演化所產生的結晶。由一開始的簡單、逐漸演變得越來越複雜,經由選擇與淘汰,造就了不少現代科技尚無法模仿的生物結構與機制。
或許作者身為生化學家的關係,在第三章談起了光合作用的演化,這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學反應之一。在眾多談論演化的書籍裡,這可說是第一次被提出來列為討論的主題。用現代科技模仿光合作用是目前仿生學的熱門主題之一,因為它具有能將陽光的光能轉變成生物可用的化學能,並且將水分子裂解成氫氣與氧氣,氫氣不僅是潔淨的能源,並且也是降低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方法。但截至目前為止,以人類科技要模仿光合作用的運作,還有一段路要走,但生物界卻在細菌中就演化出來,並隨著物種的演變,將原本兩個分開進行的部份,組合成現今藻類與植物所使用的光合作用模式–電子傳遞鏈。
近代的生物學在神經科學方面有不少的突破,本書在後半部討論到視覺的演化。視覺真正起源於藻類的眼點,那只是一團吸光色素的聚集點,目的是要帶領藻類細胞游到光線充足的地方,進行光合作用。隨後談論到水晶體與視網膜及整個眼睛的演化過程,在不同的生物間做逐步的修改,這部份也介紹的淋漓盡致。
但本書最特別之處,在於用神經科學的研究成果來說明了心智的根源—意識。但本章並非說明如何操控意識之類的心理學文章,而是以大腦及神經的運作,闡述人類五官的感知作用,以及在不同情緒之下,神經細胞是如何運作,這方面有拜於近期神經科學的發展,使得這部份成為討論生物演化的新課題。
最後,作者以「死亡」作為本書的終結,這部分主要談論到細胞藉由本身基因所含有的酵素,進行有計畫的死亡,這過程稱為 apoptosis 或 programmed cell death,這專有名詞對於有讀過生物相關科系的人,應該不陌生。死亡是生物體既定的一個過程,但細胞為什麼要死亡?死亡對生物群體有什麼益處?這個問題對於研究多細胞生物的科學家,是很容易了解的。但卻是研究單細胞生物(例如:細菌及藻類)的科學界一直在討論的課題,單一個細胞,死後就什麼都沒了,但它為何還要保留這個機制?本書在這方面有詳細的討論。人類在面對死亡的課題時,最常問的問題是「如何延長壽命?如何看待老化?」,近期有不少期刊論文發表,在本書也有談論到這些議題。
科學是人類智慧的累積,演化是自然巧思的累積,兩者隨時都有新的進展。在演化的課題上,科學總是追在後面跑,人類彼此之間也有許多不同的意見在討論。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生物演化的證據也會越來越充實,本書可說是近代生物演化學的一個里程碑。姑且不論本書得過什麼獎項,就以書本內容而言,學生可以從中了解許多生物的歷史故事,研究人員可從中激發研究創作的靈感,確實是值得推薦給對生物學有興趣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