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1

文字

分享

0
1
1

後宮淨水記:這水竟然有毒?別怕,濾個水就沒事了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19/04/12 ・4259字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SR值 564 ・九年級

本文由益之源贊助,泛科學企劃執行

  • 文/李赫

這日,太醫照例進宮中替娘娘診平安脈。但見娘娘身體康健、臉色紅潤,對著娘娘身旁的小宮女交代了幾句平時保養的注意事項,原本就是熟慣了的流程,太醫行了禮即盤算著告退。

但見娘娘的臉色和悅:「勞煩太醫了,新春的貢茶剛剛分派份例,兄長並於終南山新得泉水一處,今早剛剛也送了進來。請太醫一同品茶吧。」,這太醫原本極嗜品茶是眾人皆知之事,聞言只妥妥謝了恩,等著品好茶。

娘娘並非精擅茶道之人,只吩咐了身旁的宮女好好沏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客氣接過了茶水的太醫欲言又止「這個茶……」。

喝個茶,難道也被暗算了嗎?圖/pixabay

娘娘反而緊張了起來:「這茶可有不妥?我想著是慣常的份例,也就沒有特意著人探看,該不會反而遭了哪個黑心的毒手。早知道就不該太輕信了這些奴才,這宮裡頭的人情來往……以下腦補一千字內心戲。」

「茶是好茶。」太醫掐著娘娘一串未完喘氣的空檔插話:「是水有不妥。」他讓娘娘指使宮女將所謂的「泉水」提進來。

「可……可那是兄長送來的啊!怎麼可能有差錯,莫不是家裡人居然讓人插了奸細,這該怎麼可好?」娘娘揪著小手帕力求鎮靜,眼看一杯茶引發的外戚國舅家腥風血雨即將開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啟稟娘娘,水應當沒教人做了手腳。」太醫看了眼來自遠方的泉水,嘆了口氣:「娘娘有所不知,無論來自何方,水中本來就很多雜質!」

最佳的溶劑,水中有哪些雜質?

眼看娘娘仍是一臉茫然,太醫只得細細解釋:「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我們日常那些髒污既然是用水清洗了,那麼不管哪樣來由的水,裡面都有可能有雜質,這個是當然。

水中的雜質如果依據顆粒大小可以分成三大類:可分成懸浮物質、膠體和溶解物質三大類。渾濁的水就充滿了懸浮物質,其大小肉眼可見,主要是由泥沙、粘土、原生動物、藻類、細菌、病毒、以及高分子有機物等組成,常常懸浮在水流之中,也都是由此類物質所造成。其次為膠體,是許多離子和分子的集合物。天然水中的無機礦物質膠體主要是鐵、鋁和矽的化合物,有機膠體物質則主要是腐殖質。而更小的雜質就是所謂的溶解物質了,主要是溶解於水中的低分子量分子、鹽類、離子和氣體。

水中雜質含量甚是多元,固然有許多是好的,像是許多名泉之所以起來格外甘甜,無外乎是由於泉水中含有特定礦物質,娘娘想必也知。礦物質是對身體有好處的。但水裡也會有許多雜質可能有致病的風險,如果不過濾直接喝下,假以時日必定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娘娘一邊聽著一邊點頭:「幸好太醫留心,本宮獲益良多啊!那不好的雜質會有些害處呢?」

「若論水中會危害人體的雜質,大約也可以分成三類:有機物、無機物以及微生物。

有機物最有影響的種類就是農藥了。聯合國相關機構研究證實,有機磷農藥特別對兒童的神經系統有嚴重影響。而長時間低劑量的農藥累積,最終會造成內分泌系統受化學物質嚴重干擾、神經系統損傷、甚至增加致癌風險。

而無機物中,危害最重的莫過於重金屬物質,即使在低濃度的情況下,就足以對身體構成損害。最嚴重的是會影響生殖系統和胚胎發展,因為胎盤無法隔絕重金屬,胚胎就會直接受到影響。而婦女受重金屬影響,可引致不、流產、荷爾蒙失調及誕下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後,許多疫病就是由沒有處理妥當的水源傳染的,以水為傳播媒介的病源包括細菌性的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霍亂弧菌、痢疾桿菌等;病毒型的疾病甲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柯薩奇病毒和腺病毒等;甚至水中的原蟲如賈第氏蟲、溶組織阿米巴原蟲、血吸蟲等。因此水中的微生物也切莫小看啊!」

娘娘點點頭,沒有了稍早的慌張,臉色沉靜了下來:「那再請教太醫,水裡頭這麼多叫人不知不覺卻又有害的雜質,本宮到底該如何是好?」

太醫笑了笑,這娘娘果然是個有腦袋的:「既然知道有害,那就想辦法除掉便是了,倒也用不著慌張。」

乾淨的水,有哪些講究呢?圖/pixabay

如何過濾得到乾淨的水?

水要能夠飲用,那就必須除去水中之細菌、病毒,有機物以及重金屬。一般常用的淨水的方式包含:活性碳過濾、逆滲透過濾、陰陽離子交換樹酯過濾與 UV 殺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中,活性碳過濾藉由高吸附量的活性碳吸附水中的雜質,除了可以吸收殘留於水中之氯離子之外,也可以吸收小分子以及大分子之有機物(三氯甲烷、農藥), 以及部分的重金屬物質(鉛、汞)。活性碳製造可分爲碳化活化兩個過程,碳化是將木材等原料在缺氧的高溫 500 – 750 ℃ 的條件下,熱裂解形成多裂孔性的碳結構體。在這個碳化過程中,大部分的非碳元素,如氫、氧元素藉由原料之裂解成揮發氣體而被去除。如此碳化産物碳原子包含芳香環之片狀結構,由於非常不規則,故會形成一些裂隙,這些裂隙將會在活化過程中,形成更多的微孔結構。活化則利用高溫蒸汽(800-1000℃)或化學物質(500-800℃)來清除碳化過程中存在於孔隙結構中的焦油、裂解産物,以擴大碳化材料孔隙及創造微孔,來提高孔洞、體積或比表面積,産生高吸附量的活性碳。而活化之後的活性碳,由於孔道暢通、表面積比例增加。經過活化的碳才能稱為活性碳──活化處理前後的效率差了 10-20 倍。

逆滲透過濾則是以半透膜進行過濾,由於溶解在水中的溶質無法穿透半透膜,因此只要由有雜質的一方施壓超過滲透壓(osmotic pressure),就可使水分穿過半透膜,得到乾淨的水啦。逆滲透的純化效果可以達到離子的層面,取決於滲透膜的孔隙及特性,對於離子的排除率可達 90%-98%。但逆滲透須持續耗能,且如果逆滲透設備沒有作好保養處理,則滲透膜上容易有污物堆積,造成逆滲透功能的下降。另外有些逆滲透使用的半透膜容易被氯與氯氨所破壞,因此在逆滲透膜之前,也須經活性碳及軟化器等前置處理。

離子交換樹酯可分成陰、陽兩種:陽離子交換樹脂利用氫離子(H+)來交換水中的陽離子;而陰離子交換樹酯則利用氫氧根離子(OH-)來交換陰離子。氫離子與氫氧根離子互相結合成中性水。但不同的陰/陽離子交換樹酯的化學官能基 ,對陰/陽的交換能力皆有所不同。另外,如果離子交換樹脂可用於交換的位置達到飽和,淨水能力就會下降,設備就必須進行更換。

逆滲透過濾則是以半透膜進行過濾,溶質無法穿過,就如森森宮門。圖/pixabay

這時娘娘沉思了一會,又問道「所以太醫,我說那個細菌和病毒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只見太醫不疾不徐地又說了下去:

「過濾掉雜質之後,還有一種專門用來對付病源的淨水法子,則是 UV 殺菌。UV 就是紫外線,波長範圍大約從 400 nm 至 230 nm ,如果劑量夠大,能破壞生物體的蛋白質與遺傳物質,使得微生物細胞死亡。1965 年 Sykes 等人發現波長介於 240-280 nm 之間的紫外線殺菌的效果最好。紫外線照射除去細菌、病毒與其能量劑量強度(功率)有關,對於除去不同的細菌、病毒所需求的強度並不相同,所以使用的紫外線燈管必須有一定的能量強度。」

水要過濾到甚麼程度喝起來才健康?

「本宮收穫良多啊!既是如此,我這就稟了皇上,把這些設備通通弄來一套!」娘娘大喜。

「那大可不必,裡面有些設備著時昂貴呢。一般喝水用水只要安全衛生,其實不需要講究著高級豪奢,這就像每府有每府的份例安排,強求太好反而徒然浪費了。」太醫頓了頓,接著說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想將用水處理至超純水的等級,光設備就要花費數十萬以上。但基本上一般用水的過濾系統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喝健康和安心挑選濾水器時可以參考相關的認證,如非營利單位美國國家衛生基金會的 NSF 認證(註1)等,喝得更安心。

日常使用的自來水從自來水廠送出時就已做過基本過濾,但水中仍有雜質。其中對我們最容易構成傷害的不外乎懸浮物、農藥、有機藥物、細菌病毒、重金屬、水中餘氯等等。懸浮物因為其顆粒大,是最容易處理的,可以經由簡單的纖維質過濾,使大顆粒卡在纖維質中而除去。至於除去農藥、藥物、重金屬、水中餘氯,可以在前面提及的幾種過濾方法中擇一,考慮到更換成本上,以活性碳進行過濾是最為划算的。至於對付細菌、病毒最好的方式則是經由 UV 殺菌,因為紫外光能徹底摧毀細菌、病毒的 DNA,讓它喪失活性。

只要透過濾水器過濾,並搭配 UV 殺菌的方式,就可以確保飲用水的健康,而且同時兼顧環保。但基本上每一道程序使用的耗材都必須定期更換,才能達到安全的功效。」

「因此娘娘這杯茶,我就心領了。」太醫拱了拱手,將沒有沾唇的茶水放回小茶几上:「娘娘的待人慈藹,這宮裡宮外眼看沒有人算計,但日常起居用水,本來就要當心啊!」

「本宮省得,之後日常用水必不會叫她們這麼輕待了。」娘娘抬手示意把新貢茶賜給了太醫。這次就未遭推辭了,大夥和樂融融安穩行禮告退。


註1:美國國家衛生基金會(NSF)成立於1944年,是一個以科學研究為基礎的民間非營利組織集結專業技術人員致力於公共衛生、安全、環境保護領域的標準制訂以及管理規劃。目前也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在食品安全與飲用水安全與處理方面的指定合作中心。(資料來源:MBA 智庫百科

參考文獻:

  1. Activated Carbon Filters
  2. What is Reverse Osmosis?
  3. Purified vs Distilled vs Regular Water: What’ s the Difference?
  4. 淺析超純水、去離子水、RO水、蒸餾水、雙蒸水的區別 !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7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地震之島的生存法則!921地震教育園區揭開台灣的防災祕密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09/20 ・4553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為什麼台灣會像坐在搖搖椅上,總是時不時地晃動?這個問題或許有些令人不安,但卻是我們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現實。根據氣象署統計,台灣每年有 40,000 次以上的地震,其中有感地震超過 1,000 次。2024年4月3日,花蓮的大地震發生後,台灣就經歷了超過 1,000 次餘震,這些數據被視覺化後形成的圖像,宛如台北101大樓般高聳穿雲,再次引發了全球對台灣地震頻繁性的關注。

地震發生後,許多外國媒體擔心半導體產業會受影響,但更讓他們稱奇的是,台灣竟然能在這麼大的地震之下,將傷害降到這麼低,並迅速恢復。不禁讓人想問,自從 25 年前的 921大地震以來,台灣經歷了哪些改變?哪些地方可能再發生大地震?如果只是遲早,我們該如何做好更萬全的準備?

要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最合適的地點就在一座從地震遺跡中冒出的主題博物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 921地震教育園區。

圖:跑道捕捉了地震的瞬間 / 圖片來源:劉志恆/青玥攝影

下一個大地震在哪、何時?先聽斷層說了什麼

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台灣發生了一場規模7.3的大地震,震央在南投縣集集鎮,全台 5 萬棟房子遭震垮,罹難人數超過 2,400 人。其中,台中霧峰光復國中校區因車籠埔斷層通過,地面隆起2.6公尺,多棟校舍損毀。政府決定在此設立921地震教育園區,保留這段震撼人心的歷史,並作為防災教育的重要基地。園區內兩處地震遺跡依特性設置為「車籠埔斷層保存館」和「地震工程教育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車籠埔斷層保存館建於原操場位置,為了保存地表破裂及巨大抬升,所以整體設計不採用樑柱結構,而是由82根長12公尺、寬2.4公尺、重約10噸的預鑄預力混凝板組成,外觀為曲線造型,技術難度極高,屬國內外首見,並榮獲多項建築獎。而地震工程教育館保留了原光復國中受損校舍,讓民眾親眼見證地震的驚人破壞力,進一步強調建築結構與安全的重要性。毀損教室旁設有由園區與「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共同策劃的展示館,透過互動展示,讓參觀者親手操作,學習地震工程相關知識。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研究員蔣正興博士表示,面積上,台灣是一個狹長的小島,卻擁有高達近4000公尺的山脈,彰顯了板塊激烈擠壓、地質活動極為活躍的背景。回顧過去一百年的地震歷史,從1906年的梅山地震、1935年的新竹-台中地震,到1999年的921大地震,都發生在台灣西部,與西部的活動斷層有密切關聯,震源位於淺層,加上人口密度較高,因此對台灣西部造成了嚴重的災情。

而台灣東部是板塊劇烈擠壓的區域,地震震源分佈更廣。與西部相比,雖然東部地震更頻繁,但由於人口密度相對較低,災情相對較少。此外,台灣東北部和外海也是地震多發區,尤其是菲律賓海板塊往北隱沒至歐亞板塊的隱沒地震帶,至沖繩海槽向北延伸,甚至可能影響到台北下方,發生直下型地震,這種地震因震源位於城市正下方,危害特別大,加上台北市房屋非常老舊,若發生直下型地震,災情將非常嚴重。

除了台北市,蔣正興博士指出在台灣西部,我們特別需要關注的就是彰化斷層的影響,該斷層曾於1848年發生巨大錯動。此外,我們也需要留意西南部的地震風險,如 1906 年的梅山地震。此兩條活動斷層距今皆已超過 100 年沒活動了。至於東部,因為存在眾多活動斷層,當然也需要持續注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之所以擔心某些斷層,是因為這些區域可能已經累積了相當多的能量,一旦達到臨界點,就會釋放,進而引發地震。地質學家通常會沿著斷層挖掘,尋找過去地震的證據,如受構造擾動沉積物的變化,然後透過定年技術來確定地震發生的時間點,估算出斷層的地震週期,然而,這些數字的計算過程非常複雜,需要綜合大量數據。

挑戰在於,有些斷層的活動時間非常久遠,要找到活動證據並不容易。例如,1906年的梅山地震,即使不算久遠,但挖掘出相關斷層的具體位置仍然困難,更不用說那些數百年才活動一次的斷層,如台北的山腳斷層,因為上頭覆蓋了大量沉積物,要找到並研究這些斷層更加困難。

儘管我們很難預測哪個斷層會再次活動,我們仍然可以預先對這些構造做風險評估,從過往地震事件中找到應變之道。而 921 地震教育園區,就是那個可以發現應變之道的地方。

圖:北棟教室毀損區 / 圖片來源:劉志恆/青玥攝影

921 後的 25 年

在園區服務已 11 年的黃英哲擔任志工輔導員,常代表園區到各地進行地震防災宣導。他細數 921 之後,台灣進行的六大改革。制定災害防救法,取代了總統緊急命令。修訂了建築法規,推動斷層帶禁限建與傳統校舍建築改建。組建災難搜救隊伍,在面對未來災害時能更加自主應對。為保存文化資產,增設了歷史建築類別,確保具有保存價值的建築物得到妥善照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後,則是推行防災教育。黃英哲表示,除了在學校定期進行防災演練,提升防災意識外,更建立了921地震教育園區,不僅作為教育場所,也是跨部門合作的平台,例如與交通部氣象署、災害防救辦公室、教育部等單位合作,進行全面的防災教育。園區內保留了斷層線的舊址,讓遊客能夠直觀地了解地震的破壞力,最具可看性;然而除此之外,園區也是 921 地震相關文物和資料的重要儲存地,為未來的地震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堪稱園區元老,在園區服務將近 19 年,主要負責日語解說工作的陳婉茹認為,園區最大的特色是保存了斷層造成的地景變化,如抬升的操場和毀壞的教室場景,讓造訪的每個人直觀地感受地震的威力,尤其是對於年輕的小朋友,即使他們沒有親身經歷過,也能透過這些真實的展示認識到地震帶來的危險與影響。

陳婉茹回憶,之前有爸媽帶著小學低年級的小朋友來參觀,原本小朋友並不認真聽講,到處跑來跑去,但當他看到隆起的操場,立刻大聲說這他在課本看過,後來便聚精會神地聽完 40 分鐘的解說。

圖:陳婉茹在第一線負責解說工作 / 圖片來源:921地震教育園區

除了每看必震撼的地景,園區也透過持續更新策展,邀請大家深入地震跟防災的各個面向。策展人黃惠瑛負責展示設計、活動規劃、教具設計等工作。她提到,去年推出的搜救犬特展和今年的「921震災啓示展」與她的個人經歷息息相關。921 大地震時的她還是一名台中女中的住宿生,當時她儘管驚恐,依舊背著腿軟的學姊下樓,讓她在策劃這些展覽時充滿了反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地震體驗平臺的設計中,黃惠瑛強調不僅要讓觀眾了解災害的破壞力,更希望觀眾能從中學到防災知識。她與設計師合作,一樓展示區採用了時光機的概念,運用輕鬆、童趣的風格,希望遊客保持積極心態。二樓的地震體驗平臺結合六軸震動臺和影片,讓遊客真實感受921地震的情境。她強調,這次展覽的目標是全民,設計上避免了血腥和悲傷的元素,旨在讓觀眾帶著正向的感受離開,並重視防災意識。

圖:地震體驗劇場 / 圖片來源:921地震教育園區

籌備今年展覽的最大挑戰是緊迫的時間。從五月開始,九月完成,為了迅速而有效地與設計師溝通,黃惠瑛使用了AI工具如ChatGPT與生成圖像工具,來加快與設計師溝通的過程。

圖:黃惠瑛與設計師於文件中討論設計/ 圖片來源:921地震教育園區

蔣正興博士說,當初學界建議在此設立地震教育園區,其中一位重要推手是法國地質學家安朔葉。他曾在台灣指導十位台灣博士生,這些博士後來成為地質研究的中堅力量。1999年921大地震後,安朔葉教授立刻趕到台灣,認為光復國中是全球研究斷層和地震的最佳觀察點,建議必須保存。為紀念園區今年成立20週年,在斷層館的展示更新中,便特別強調安朔葉的貢獻與當時的操場圖。

此外,作為 20 週年的相關活動,今年九月也將與日本野島斷層保存館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強化合作並展示台日合作歷史。另一重頭戲則是向日本兵庫縣人與自然博物館主任研究員加藤茂弘致贈感謝狀,感謝他不遺餘力,長期協助園區斷層保存館的剖面展品保存工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右圖:法國巴黎居禮大學安朔葉教授。左圖:兵庫縣立人與自然博物館主任研究員加藤茂弘
/ 圖片來源:921地震教育園區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盡力保存斷層跟受創校舍,只因不想再重蹈覆徹。蔣正興博士表示,921地震發生在車籠埔斷層,其錯動形式成為全球地質研究的典範,尤其是在研究斷層帶災害方面。統計數據顯示,距離車籠埔斷層約100公尺內,住在上盤的罹難率約為1%,而下盤則約為0.6%。這說明住在斷層附近,特別是上盤,是非常危險的。由於台灣主要是逆斷層活動,這一數據清楚告訴我們,在上盤區域建設居住區應特別小心。

2018年花蓮米崙斷層地震就是一個例證。

在921地震後,政府在斷層帶兩側劃設了「地質敏感區」。因為斷層活動週期較長,全球大部分地區難以測試劃設敏感區的有效性,但台灣不同,斷層活動十分頻繁。例如 1951 年,米崙斷層造成縱谷地震,規模達 7.3,僅隔 67 年後,在 2018 年再次發生花蓮地震,這在全球是罕見的,也因此 2016 年劃設的地質敏感區,在 2018 年的地震中便發現,的確更容易發生地表破裂與建築受損,驗證了地質敏感區劃設的有效性。

圖:黃英哲表示曾來園區參訪的兒童寄來的問候信,是他認真工作的動力 / 圖片來源:921地震教育園區

在過去的20年裡,921地震教育園區不僅見證了台灣在防災教育上的進步,也承載著無數來訪者的情感與記憶。每一處地震遺跡,每一項展示,都在默默提醒我們,那段傷痛歷史並未走遠。然而,我們對抗自然的力量,並非源自恐懼,而是源自對生命的尊重與守護。當你走進這座園區,感受那因地震而隆起的操場,或是走過曾經遭受重創的教室,你會發現,這不僅僅是歷史的展示,更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與使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來吧,今年九月,走進921地震教育園區,一起在這裡找尋對未來的啓示,為台灣的下一代共同築起一個更堅固、更安全的家園。

圖:今年九月,走進921地震教育園區 / 圖片來源:劉志恆/青玥攝影

延伸閱讀:
高風險? 家踩「斷層帶、地質敏感區」買房留意
「我摸到台灣的心臟!」法國地質學家安朔葉讓「池上斷層」揚名國際
百年驚奇-霧峰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天下雜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一餐變災難:台北素食餐廳爆食物中毒,這些細菌你不可不知!
careonline_96
・2024/08/30 ・2532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北市素食餐廳的食物中毒事件已造成二死四危急,引發眾人關注。食物中毒可能是因為食物內含有細菌、病毒、或寄生蟲,當這些病菌持續在腸胃道理作亂、生長,就會引發不適。另外,食物中毒也可能與細菌製作出的毒素有關。

食物中毒的症狀

食物中毒算是個很廣泛的說法,包含了各種不同的細菌或病毒感染,多數在幫表現症狀的初期,我們還不知道究竟是哪一種細菌或病毒造成的,因為一般食物中毒還輕微的時候,就是腸胃炎的症狀。患者會肚子絞痛,想要跑廁所,開始有腹瀉症狀。這時要注意自己的糞便是純粹水便,還是含有血絲或大量的血便,這與猜測致病原有關係,要記得就診時告知醫師腹瀉的狀況。另外,還要告知有沒有發燒、嘔吐等情形。

另外,我們也需要注意這些噁心嘔吐及腹瀉症狀發生的時間點,不同的細菌或病毒造成症狀的時間不一樣,有的短至三十分鐘內患者就開始上吐下瀉,有的則是要過上一星期才發病。不過通常是吃到含有病菌的食物後一到三天發病。

多數的食物中毒症狀並不嚴重,很多人會覺得自己只是腸胃不舒服一下下,拉個幾次就會過去了。然而如果有以下狀況,最好趕快就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脫水嚴重:尿尿的量變少,覺得頭暈目眩,嘴巴很乾
  • 一直吐:什麼東西都吃不了,一進食就吐
  • 一直拉:成人拉肚子超過兩天,或是小孩拉肚子連續一天,就算是嚴重了。如果是新生兒,只要看到腹瀉,最好還是就醫。看到血便也是要就醫。
  • 肚子很痛或發燒
  • 家人發現患者意識狀況變差,或發現有複視皮膚變黃等等狀況。

引起食物中毒的知名病菌及其特色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幾個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細菌或病毒。

  • 大腸桿菌(E. coli)

最常見的狀況是吃到沒有完全煮熟的絞肉,像是沒煎到全熟的漢堡排。不過大腸桿菌也會出現在受到污染的蔬菜(像是生菜沙拉)、水果、或生水之中。

  • 沙門氏菌(Salmonella)

沙門氏菌存在沒有煮熟的肉類與蛋類食物,或是喝到沒有完全經由巴斯德滅菌過程的乳製品。

  • 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備餐的時候沒有先洗手,而處理食物後沒有再經過烹煮,像是切肉片肉排,切三明治或包裝三明治,就可能讓人因金黃色葡萄球菌而食物中毒。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產氣莢膜桿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

產氣莢膜桿菌存在自然界,可以形成具有耐熱性的孢子,有些甚至在沸水中仍能存活許久。因此,除了生肉、蛋類、奶類可能含有產氣莢膜桿菌外,土生土長的蔬菜、穀類也可能含有產氣莢膜桿菌。當燉煮的肉湯、肉汁放在室溫一陣子,沒有放到冰箱冷藏的話,可能會引起食物中毒。

  • 肉毒桿菌(Clostridium botulinum)

這屬於少見但容易致死的食物中毒。肉毒桿菌是存在自然界土壤與水源的常見細菌,如果沒有藉由煮沸煮熟來殺死肉毒桿菌的話,是無法停止其生長的。最容易造成食物中毒的狀況有兩種,一種是吃到沒有正確保存的醃漬物或罐頭食物,尤其是居家自己醃漬的小品,無論是醃菜、醃魚、醃肉,都可能會導致肉毒桿菌滋生。另一種傳染途徑是讓小於一歲的幼童吃到蜂蜜或玉米糖漿,裡面的孢子可能含有肉毒桿菌而造成幼兒食物中毒,記住記住,千萬不要以為讓幼兒吃蜂蜜很營養喔,會因為感染肉毒桿菌而致死的。

肉毒桿菌會影響神經肌肉的控制,造成的食物中毒特色是患者的視力出現複視,講話講不清楚,肌肉無力,無法吞嚥,有這種狀況務必趕緊就醫。

  • 李斯特菌(Listeria)

李斯特菌可以存在未經巴斯德滅菌過程的牛奶及乳酪中,也會存在於豆芽、瓜類、和香腸熟肉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諾羅病毒(Norovirus)

諾羅病毒的傳染能力很強,只要碰到帶有諾羅病毒的餐桌表面、再將食物送往口中,就可能感染。因此只要有個人感染諾羅病毒,很容易在與他人共餐的同時藉由分享食物、備餐等狀況而傳給其他人。

預防食物中毒

  • 擤鼻嚏、咳嗽、抽菸、上廁所之後,請記得都要好好洗手
  • 如果是備餐的人,請好好清洗蔬菜及水果,用來備餐的表面及餐具也都要在準備食物之前好好清洗。
  • 肉類、蛋類等務必都要好好煮熟,不要讓生肉或未煮熟的肉或肉汁去污染到其他食物。
  • 不管是煮過的食物或生肉,不要任其停留在室溫內超過兩小時,放兩個小時後的食物都不安全,請儘早把食物冰到冰箱。解凍的食物要趕快煮一煮,不要放在室溫過久。
  • 保存食物的時候,生的肉類要與蔬菜水果、煮過的食物、或加工食物分開擺放。
  • 買含有沙拉醬、美乃滋的食物沒吃完一定要冰起來。
  • 不知道放了多久的食物請丟掉。一打開有味道,或是罐頭蓋子鼓起的一定要丟掉。

預防食物中毒的重點是自己常洗手,並好好保存食物,備餐時也要用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成語科學】爐火純青:想煉丹?火焰顏色是重點
張之傑_96
・2023/07/19 ・1027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大約從秦漢起,道家人士盛行煉丹。所謂煉丹,就是將某些化合物放在丹爐裡加熱,使之產生化學變化。當火焰由紅色轉變成青色,表示燃料已完全燃燒,這時溫度最高,意味著丹藥就要煉成了。

火焰顏色變化。示意圖/Pixabay

道家人士的煉丹經驗,漸漸衍變成「爐火純青」這個成語,用來比喻學問、技藝、功夫等達到完美境界。讓我們試著造兩個句吧。

  • 俗語說,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他那爐火純青的表演,絕非偶然。
  • 不到半天,老師父已將一段漂流木雕成一尊觀音,刻工已爐火純青。

接下去要談談這個成語的科學意義。古人煉丹的目的,是為了延年益壽,甚至長生不老。古人有這種想法,和固有的「關連性思考」有關。舉例來說,黃金經久不變,所以古人認為使用黃金器具可以長壽。再舉個例子,一般人心目中的神仙,具有變化和平地飛升的能力,所以汞(水銀)和硫化汞(丹砂)等易於變化和飛升(即昇華,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現象)的礦物,就成為煉丹家的重要材料。

丹砂。圖/維基百科

將紅色的丹砂(硫化汞)加熱,紅色的丹砂不見了,卻煉出圓轉流動的金屬汞(水銀)。而金屬汞加入硫黃,又可變成紅色的丹砂。這兩個反應最令煉丹家著迷,其反應式如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硫化汞+氧→汞+二氧化硫

汞+硫黃→硫化汞

基於關聯性思考,煉丹家心想,丹砂加熱,可以變成水銀;水銀加上硫黃,又可變成丹砂。人們吃了這些礦物煉成的丹藥,是不是也可以得到變化和飛升的能力?如果具備這兩種能力,豈不就成為神仙!

小朋友,您說能不能?當然不能!丹砂和汞都有毒,尤其是汞,含有劇毒。歷代死於丹藥的帝王不計其數。那麼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樂此不疲?如果有人吃下丹藥死了,就認為丹藥沒有煉好,很少有人懷疑煉丹的本質有問題。

這樣說來,煉丹豈不一無是處!事物往往一體兩面。煉丹家將各種礦物煉來煉去,煉出許多意想不到的東西,包括黑火藥,這是唐代的煉丹家無意中發現的。英國著名科學史家李約瑟先生曾說:

「化學的重要源頭之一,就是中國的煉丹術。」

煉丹家沒能煉出長生不老的藥物,卻成為化學的開路先鋒。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