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
2

文字

分享

0
2
2

你聽得見「蚊音」嗎? 少年偵探入團大考驗!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_96
・2018/10/08 ・7103字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SR值 536 ・七年級

  • 作者/林怡秀│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研究助理

你聽過「蚊音」嗎?據說這是年輕的耳朵才聽得見的聲音!「蚊音」是日文的詞彙「モスキート音」,指的是 17,000 赫茲左右的超高音。由於人聽取高頻聲音的能力會隨著年紀退化,因此有些成人是聽不見蚊音的,小孩子或青少年則較有機會聽得見。現在我們就用下面這個影片來測試你的耳朵年齡,影片聲音不太悅耳,請注意耳機音量。

可以用來測耳朵年齡的「蚊音」

你聽得見影片中的聲音嗎?如果聽得見,恭喜你寶刀未老,可以加入名偵探柯南的少年偵探團了!雖然我們對柯南都不陌生,但你可能不知道,他的偵探團成員身上都別有特殊設計的徽章,在通訊時會發出蚊音,只有成員們聽得見。

異次元的狙擊手(2014)海報。圖/imdb

在柯南電影《異次元的狙擊手》中,由於阿笠博士和狙擊手犯人都聽不到蚊音,當犯人趁黑暗想挾持步美逃跑時,蚊音就派上了用場──他們開啟偵探徽章的通訊開關,讓步美的徽章發出蚊音,最後在不被發現的狀況下成功找到步美和犯人的位置。所以別小看少年偵探們,雖然平時手無縛雞之力,從他們內建的「蚊音」技能看來,要加入少年偵探團其實沒那麼容易,即使是沉睡的小五郎可能也無法做到。

當然蚊音並非只出現在動漫中,曾有新聞報導日本政府在治安不佳的東京足立區公園播放蚊音驅趕夜晚聚集的青少年,另外日本也有助聽器公司網站提供「蚊音測試」(註1)[1],因為聽取高頻聲音的能力減弱是耳朵退化的一種警訊,因此可用來測試耳朵年齡。下面我們就再來聽個影片,測測你的聽力年齡是比你想的年輕,還是未老先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你或身邊親友有點重聽……

如果你發現自己常聽不清楚,或是想起了家中耳朵不好的長輩,那麼要當心,「微聽損」可能已經悄悄找上你們了!平常談到聽力損失,總會想到耳朵全聾、什麼都聽不見,但其實聽力損失和近視度數一樣,是有程度輕重之分的,並非正常、全聾這樣的二分法,而「微聽損」指的是「輕微聽力損失(minimal hearing loss)」,也就是只有稍微聽不清楚,比較像一般所說的「重聽」、「耳背」。

根據文獻中的定義,微聽損可分成三種類型:

  • 第一種是輕型聽損(Mild Hearing Loss),簡單來說是指兩耳聽力都有一點問題,好比用手指堵住雙耳,微弱或較遠的聲音會聽不見,在餐廳、KTV或馬路邊等吵雜環境中容易漏聽一些語音訊息,導致會錯意。
  • 第二種則是高頻聽損(High-Frequency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HFSHL),指的是聽取高頻率(2,000 赫茲以上)的聲音時有困難,我們的語音中有些子音頻率比較高,例如ㄘ、ㄙ、ㄈ、ㄒ、ㄑ、ㄔ,因此高頻聽損的人即使在安靜的環境中也會聽錯、聽漏這些聲音,像是把「蔥餅」聽成「鬆餅」。
  • 最後一種則是單側聽損(Unilateral Hearing Loss, UHL),顧名思義就是只有一邊的耳朵聽力不佳,另一隻耳朵正常,當聲音從聽力較差的那側傳來時會聽得較吃力,也會有聽聲辨位的困難(Anderson & Matkin,2007;Bess, Dodd-Murphy & Parker,1998)。

關於三種微聽損的詳細界定,可參考如果小美人魚失去的是聽力,幸福也沒有比較容易:談輕微聽力損失「微聽損」這一篇的介紹。

微聽損帶來的「微」險

從前面描述看來,微聽損好像只是有點聽不清楚,或一部分的聲音聽不見,應該頂多不能報名少年偵探團,或弄錯別人意思鬧鬧笑話,不算太嚴重吧?但其實不然,微聽損帶來的危害可不微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社交及心理困擾

在與人交流時,若無法聽清別人說話會阻礙溝通,帶來社交困擾。美國國家老齡理事會(National Council on the Aging)曾在1999年針對兩千多位有不同程度聽力問題的老年人進行問卷調查,發現有聽力問題卻未配戴助聽器的老人更容易有憂慮、偏執、不安等情緒,也較少參與社交活動。

圖/publicdomainpictures

這樣的困擾即使聽損程度較輕也會發生,Monzani等人(2008)請169位35至54歲成人填寫聽力障礙及生活品質相關的量表,其中96位受訪者聽力正常,另外73位則有輕度至中度的聽力損失,研究結果指出,微聽損成人的生活品質較聽常成人低落,且較容易沮喪、焦慮、對人際關係過度敏感及產生敵意。

Wie 等人(2010)的研究也指出,單側聽損成人比聽常者更容易感到幸福感下降,以及在人際上遭到排擠。聽損者之所以容易遭遇人際互動困難,除了因為自己聽不清他人說話外,也可能是因旁人與聽損者互動時,必須經常重複說過的話、放慢速度、注意距離是否過遠、發音是否清楚等等,而降低了他們與聽損者溝通的意願,使得聽損者感覺更加孤立(Arlinger,2003)。

此外,聽力問題不僅影響聽損者本人,也可能影響其身邊的人,Wallhagen等人 (2004)以自評問卷對四百多對46歲以上的夫妻或情侶進行調查,結果指出聽損可能會影響配偶的身心健康及幸福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配偶有聽力損失的人,越容易感覺不快樂、失去活力,甚至認為另一半不了解自己。

身體健康危害

家中若有長輩,要當心微聽損對長輩健康安全帶來的威脅。Lin等人(2013)的研究追蹤了一千多位聽常者與聽損程度多為輕度至中度的老人,並分析了這些老人認知功能的下降情形,結果顯示認知功能的下降和聽損有關:

聽損老人發生認知損害的風險比聽常者高約 1.2 倍。

最新的失智症研究更表明,老年聽損男性患失智症的風險比無聽損者高約 1.7 倍(Ford, Hankey, Yeap, Flicker & Almeida,2018)。聽損之所以對認知造成影響有幾種可能原因,一是因為聽損帶來社交孤立,而研究已證實孤獨和認知功能衰退有關。另一種解釋則認為,聽損者平時須耗費更多精力傾聽,因此較沒有餘力進行其他方面的認知處理(例如:記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腦皮質分為四個腦葉:額葉、頂葉、顳葉及枕葉,分別有不同功能。顳葉(temporal lobe)與聽覺處理、語言理解及記憶有關(李玉琇、蔣文祁,2010)。圖片修改自wikimedia commons

此外,Lin 等人(2014)的大腦影像研究也顯示聽損者的大腦萎縮比聽常者來得快。Lin的團隊運用核磁共振造影術(fMRI)觀測56歲以上聽損成人十年間的大腦變化,發現他們招募的受試者聽損程度雖然大多只有輕度,但全腦及右腦顳葉(temporal lobe,位置見上圖)的容量(volume)減少速度明顯較聽常者快。聽損受試者右腦顳葉萎縮的區域除了負責口語處理外,也影響語意記憶及知覺整合,而這部份正是早期阿茲海默症相關的腦區(Lin et al.,2014)。

除了認知損害外,聽損也會增加老年人跌倒的風險。Lin 與 Ferrucci(2012)以兩千多位 40 到 69 歲間的成人為對象,調查他們過去一年內跌倒的情形。結果發現,每增加十分貝的聽損,跌倒機率增加 1.4 倍,而即便是輕度聽損者,跌倒風險仍比聽常者高出三倍。聽損者之所以容易跌倒,一種可能的原因是耳蝸功能損失伴隨著前庭功能損害,使得平衡感減弱,另一種解釋是聽損使人對環境的警覺性變差,且聽損者需耗費較多力氣傾聽,連帶減少了能夠運用在肢體平衡上的注意力。跌倒可能威脅老人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因此家中若有聽損長輩,必須注意聽損對行走安全的影響。

造成微聽損的兇手不只一個!

看完微聽損帶來的危害後,相信你會想問:造成這一切的兇手究竟是什麼?

我認為這次的兇手可能不只一個。圖/imgur

雖然柯南的世界裡真相總是只有一個,但在微聽損的世界裡,兇手可能不只一個!前面曾提及阿笠博士跟狙擊手犯人聽不見高頻的蚊音,當然我們不清楚他們若到醫院接受聽力檢查是否真的會被界定為有微聽損,因為一般聽力檢查主要測試的頻率範圍是 250~8,000 赫茲之間,也就是人類溝通時主要能聽取的頻率範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在聽力檢查中,高頻聽損針對的是 2000 到 8000 赫茲聲音的聽取能力。阿笠博士和犯人雖然聽不見 17,000 赫茲的蚊音,但如果接受聽力檢查時 2000到 8000 赫茲沒有問題,就不會被界定為「高頻聽損」,只能說他們聽取超高頻聲音的能力有退化。但現在先讓我們假設他們都是微聽損的族群,一起來想想可能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老年性聽損

唉呀,聽力又更糟了。圖/wikipedia

首先,阿笠博士的案例我們或許可用老化來解釋。一般來說成人 40 歲以後,位於耳蝸內負責聲音處理的毛細胞(hair cell)會漸漸死亡,使得聽力緩慢衰退,從高頻的聲音開始聽不見。52歲的阿笠博士,聽不見蚊音也是人類耳朵退化的正常現象。而到了 65 至 70 歲,連中低頻率聲音的聽力也漸漸退化,此時會感到明顯的重聽(陳世一、陳弘聖、賴正軒、鄧若珍,2012)。

聽損在台灣銀髮族中盛行率很高,Lin等人(2007)調查南台灣聽損程度在25分貝以上的老年族群,發現60到69歲聽損盛行率為47%,70到79歲為65%, 80到89歲則為53%。而張欣平(2008)以北台灣到醫院接受健康檢查的年長者為樣本,指出65歲以上年齡段的聽損盛行率都高於95%,也就是幾乎所有年長者都有聽力問題。

那麼犯人聽不見蚊音該怎麼解釋呢?那位犯人只有 32 歲,還是個年輕的小夥子,不到耳蝸功能喪失的年紀,怎麼就有高頻聽力退化的情形出現呢?看來案情並不單純。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職業噪音傷害

圖/pixabay

那位犯人以前曾是海軍陸戰隊的二等中士隊員,他的聽損可能來自「職業噪音傷害」。根據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統計,2016 年全國職業傷病診治通報件數中,比率最高的是職業性聽力損失,占六成左右,可見工作對耳朵造成傷害的情形是很常見的。工作環境若充斥噪音,長期下來會造成噪音性聽損(noise-induced hearing loss)。

製造業者、工人、軍警、牙醫、美髮業者等人員的耳朵較常接觸高分貝器械的噪音,因此聽力容易受損,而柯南劇中犯人的微聽損或許就是征戰沙場所帶來的職業傷害。此外,有些工作需搭乘的交通工具會發出巨大聲響,例如機組人員、消防車、救護車或垃圾車隨行人員,還有一些工作環境總是人聲鼎沸,例如酒吧、夜店等等,這些人長久下來也有微聽損的隱憂(European Agency for Safety and Health at Work,2014;Hear it,2008;Manatee Hearing & Speech Center,2016;余仁方,2014)。

單側聽損通常發生在經常使用單邊耳朵的工作,例如歌手、舞台劇演員、演奏家、客服、維安或賣場服務人員。圖/pxhere

前面提過,除了輕度聽力喪失外,微聽損還有單側及高頻聽損兩種類型,那麼哪些工作容易造成這兩種聽損呢?單側聽損通常發生在經常使用單邊耳朵的工作,例如歌手、舞台劇演員、演奏家、客服、維安或賣場服務人員,他們經常是同一邊耳朵戴著耳機,或從固定某側接收樂器聲音,因此會有單側聽力損失的風險。

另有一些工作較容易引發高頻聽損,例如農業工作者常用的收割機和托拉機會發出高頻噪音,容易傷害耳蝸接收高頻的地方。另外,廚房中大火快炒跟煎魚常出現高頻的聲音,也會使廚師、家庭主婦成為高頻聽損的危險族群(余仁方,2014)。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他因素

除了老化及噪音外,還有一些其他因素會導致聽力損失。研究顯示聽損在糖尿病族群中更常發生(Kakarlapudi, Sawyer & Staecker,2003),尤其是高頻聽損,發生在糖尿病患者的機率大約是非糖尿病患者的兩倍,其原因可能是糖尿病帶來的身體病理變化破壞了聽覺功能相關的神經及血管(Bainbridge, Hoffman & Cowie)。

心血管疾病也與聽損相關,美國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的 Friedland 教授指出,低頻聽損跟心血管疾病有高度關聯性,這是因為內耳佈滿了血管,當身體血液流動功能異常,就容易先出現聽損的狀況(Wyson,2009)。其他傷病因素還有腦傷(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內耳自體免疫疾病、耳硬化症(Otosclerosis)、聽神經瘤(Acoustic neuroma)、梅尼爾氏症(Ménière’s disease)等等。

圖/pxhere

另外,吸菸及藥物使用也是導致聽損的危險因子。目前已有研究證實抽菸與聽損相關,聽力損失發生在抽煙者的機會是不抽菸者的1.7倍(Cruickshanks et al.,1998),而且通常是輕度的聽損(Kumar, Gulati, Singhal, Hasan & Khan,2013)。美國語言聽力協會(ASHA)也指出,使用耳毒性藥物(Ototoxic medications)也可能使聽力產生損傷,例如新黴素、呋塞米、某些化療藥物、大量的阿斯匹靈等。

老了也想當少年偵探:如何保健聽力

微聽損會降低我們的生活品質,對身體及心理的影響不容小覷,因此日常的聽力保健非常重要。工作場所中若充滿噪音,可利用耳塞或耳罩降低噪音傷害。平常使用有聲電子設備時,必須注意音量是否過大,以及使用時間是否過長。盡可能選購隔音效果較好的耳機,較不會為了跟外界噪音比大聲而不自覺把耳機音量開更大。

另外,要避免吸煙等不良的習慣;服用藥物前,先向醫生確認是否有聽力損害的風險,若真的必須使用,在服藥前和服藥期間都要接受聽力及平衡感檢查。最後,自己和家人都要定期做聽力檢查,若發現聽力損失才能及早介入(Fligor,2018;WebMD Medical Reference,2017)。

萬一不幸發現微聽損已找上門,又該怎麼做呢?最首要的是先向聽力相關專業人員確認自己的聽損狀況,至於是否需配戴助聽器,得依自身狀況向專業人員諮詢,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解決之道。不過不論是否使用助聽器,當微聽損使溝通交流受阻,微聽損者本人或是他身邊的人都可利用一些小技巧幫助溝通進行:

雖然耳朵功能的衰退很難完全避免,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微聽損的阿笠博士,但我們仍可從日常著手,防止微聽損過早發生。及早了解微聽損的成因並妥善應對,將有助於我們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表格整理自:Booth,2005;Cleveland Clinic,2018;Kricos,2018;UCSF Health,2002)

延伸閱讀

參考文獻

  1. Anderson, K. & Matkin, N. (1991, 2007 revised). Relationship of degree of longterm hearing loss to psychosocial impact and educational needs.
  2. Arlinger, S. (2003). Negative consequences of uncorrected hearing loss––A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ology, 42, 2S17-2S20.
  3. (1997). Causes of hearing loss in adults [Web blog message].
  4. Bainbridge, K. E., Hoffman, H. J., & Cowie, C. C. (2008). Diabetes and hearing impair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Audiometric evidence from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s, 1999-2004. Ann Intern Med, 149(1), 1-10.
  5. Bess, F. H., Dodd-Murphy, J., & Parker, R. A. (1998). Children with minimal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Prevalence, educational performance, and functional status. Ear and hearing, 19(5), 339-354.
  6. Booth, S. (2005). Hearing Loss: Tips for Better Communication [Web blog message].
  7. Cleveland (2018). Hearing loss: Tips to improve communication with people with hearing loss [Web blog message].
  8. Cruickshanks, K. J., Klein, R., Klein, B. E. K., Wiley, T. L., Nondahl, D. M., & Tweed, T. S. (1998). Cigarette smoking and hearing loss: The epidemiology of hearing loss study. JAMA, 279(21), 1715-1719.
  9. European Agency for Safety and Health at Work. (2014).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in the hairdressing sector.
  10. Fligor, B. J. (2018). Hearing loss prevention [Web blog message].
  11. Ford, A. H., Hankey, G. J., Yeap, B. B., Flicker, L., & Almeida, O. P. (2018). Hearing loss and the risk of dementia in later life. Maturitas, 112, 1-11.
  12. goo辭典對蚊音的定義
  13. Hear it. (2008). Your dentist should be concerned with hearing as well as teeth [Web blog message]
  14. Kakarlapudi, V., Sawyer, R., & Staecker, H. (2003). The effect of diabetes o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Otology & Neurotology, 24, 382-386.
  15. Kricos, P. B. (2018).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Web blog message].
  16. Kumar, A., Gulati, R., Singhal, S., Hasan, A., & Khan, A. (2013). The effect of smoking on the hearing status –A hospital based study.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Diagnostic Research, 7(2), 210-214.
  17. Lin, C. Y., Yang, Y. C., Guo, Y. L., Wu, C. H., Chang, C. J., & Wu, J. L. (2007). Prevalence of hearing impairment in an adult population in southern Taiw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ology, 46, 732-
  18. Lin, F. R., & Ferrucci, L. (2012). Hearing loss and falls among older adul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rch Intern Med, 172(4), 369-371.
  19. Lin, F. R., Ferrucci, L., An, Y., Goh,, J.O., Jimit Doshi, M. S., Metter, E. J., Davatzikos, C., Kraut, M. A., & Resnick, S. M. (2014). Association of hearing impairment with brain volume changes in older adults. Neuroimage. 90, 84-92.
  20. Lin, F. R., Yaffe, K., Xia, J., Xue, O-L., Harris, T. B., Purchase-Helzner, E., Satterfield, S., Ayonayon, H. N., Ferrucci, L., & Simonsick, E. M. (2013). Hearing loss and cognitive decline among older adults. JAMA Intern Med, 173(4), 293-299.
  21. Manatee Hearing & Speech Center. (2016, January 4). 10 jobs that can cause hearing loss [Web blog message].
  22. Monzani, D., Galeazzi, G. M., Genovese, E., Marrara, A., Martini, A. (2008). Psychological profile and social behaviour of working adults with mild or moderate hearing loss.Acta Otorhinolaryngologica Italica, 28(2), 61-66.
  23. National Council of Aging, Seniors Research Group. (1999). The consequences of untreated hearing loss.
  24. UCSF Health. (2002). Communicating with people with hearing loss [Web blog message].
  25. Wallhagen, M.I., Strawbridge, W. J., Shema, S. J., Kaplan, G. A. (2004). Impact of self-assessed hearing loss on a spouse: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couples. Journal of Gerontology: Social Sciences, 59B(3), S190-S196.
  26. WebMD Medical Reference. (2017). 8 ways to prevent hearing loss [Web blog message].
  27. Wie, O. B., Pripp, A. H., & Tvete, O. (2010). Unilateral deafness in adults: Effects on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interaction. Annals of Otology. Rhinology & Laryngology 119, (11), 772-781.
  28. Wyson, P. (2009). Low-frequency hearing loss may indicat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eb blog message].
  29. 小川裕夫 (2016年3月22日)。「モスキート音」で安全な公園を取り戻す。東京・足立区が試験導入した秘策 【THE PAGE東京新聞群組】。
  30. 余仁方(民103)。別讓噪音謀殺你的聽力。台北市:新自然主義幸福綠光股份有限公司。
  31. 李玉琇、蔣文祁(譯) (2010)。認知心理學(第五版) (原作者: J. Sternberg)。台北市:新加坡聖智學習亞洲私人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原著出版年:2008)
  32. 張欣平(民97)。老人聽障之流行病學研究─以台北市社區老人為對象(博士論文)
  33. 陳世一,陳弘聖,賴正軒,鄧若珍(民91)。成人聽力喪失之評估與老年性聽障。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27,370-378。
  34. 勞動部2016年全國職業傷病診治通報

[1] :有些日本助聽器公司提供線上的「蚊音測試」,例如:SigniaResound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_96
58 篇文章 ・ 222 位粉絲
雅文基金會提供聽損兒早期療育服務,近年來更致力分享親子教養資訊、推動聽損兒童融合教育,並普及聽力保健知識,期盼在家庭、學校和社會埋下良善的種子,替聽損者營造更加友善的環境。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從認證到實踐:以智慧綠建築三大標章邁向淨零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1/15 ・4487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本文由 建研所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當你走進一棟建築,是否能感受到它對環境的友善?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意識到,但現今建築不只提供我們居住和工作的空間,更是肩負著重要的永續節能責任。

綠建築標準的誕生,正是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遷與資源匱乏問題,確保建築設計能夠減少資源浪費、降低污染,同時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然而,要成為綠建築並非易事,每一棟建築都需要通過層層關卡,才能獲得標章認證。

為推動環保永續的建築環境,政府自 1999 年起便陸續著手推動「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以及「綠建材標章」的相關政策。這些標章的設立,旨在透過標準化的建築評估系統,鼓勵建築設計融入生態友善、能源高效及健康安全的原則。並且政府在政策推動時,為鼓勵業界在規劃設計階段即導入綠建築手法,自 2003 年特別辦理優良綠建築作品評選活動。截至 2024 年為止,已有 130 件優良綠建築、31 件優良智慧建築得獎作品,涵蓋學校、醫療機構、公共住宅等各類型建築,不僅提升建築物的整體性能,也彰顯了政府對綠色、智慧建築的重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說這麼多,你可能還不明白建築要變「綠」、變「聰明」的過程,要經歷哪些標準與挑戰?

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綠建材標章
來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一招:依循 EEWH 標準,打造綠建築典範

環境友善和高效率運用資源,是綠建築(green building)的核心理念,但這樣的概念不僅限於外觀或用材這麼簡單,而是涵蓋建築物的整個生命週期,也就是包括規劃、設計、施工、營運和維護階段在內,都要貼合綠建築的價值。

關於綠建築的標準,讓我們先回到 1990 年,當時英國建築研究機構(BRE)首次發布有關「建築研究發展環境評估工具(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REEAM®)」,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築永續評估方法。美國則在綠建築委員會成立後,於 1998 年推出「能源與環境設計領導認證」(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LEED)這套評估系統,加速推動了全球綠建築行動。

臺灣在綠建築的制訂上不落人後。由於臺灣地處亞熱帶,氣溫高,濕度也高,得要有一套我們自己的評分規則——臺灣綠建築評估系統「EEWH」應運而生,四個英文字母分別為 Ecology(生態)、Energy saving(節能)、Waste reduction(減廢)以及 Health(健康),分成「合格、銅、銀、黃金和鑽石」共五個等級,設有九大評估指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就以「台江國家公園」為例,看它如何躍過一道道指標,成為「鑽石級」綠建築的國家公園!

位於臺南市四草大橋旁的「台江國家公園」是臺灣第8座國家公園,也是臺灣唯一的濕地型的國家公園。同時,還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其外觀採白色系列,從高空俯瞰,就像在一座小島上座落了許多白色建築群的聚落;從地面看則有臺南鹽山的意象。

因其地形與地理位置的特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則成了台江國家公園的首要考量。園區利用既有的魚塭結構,設計自然護岸,保留基地既有的雜木林和灌木草原,並種植原生與誘鳥誘蟲等多樣性植物,採用複層雜生混種綠化。以石籠作為擋土護坡與卵石回填增加了多孔隙,不僅強化了環境的保護力,也提供多樣的生物棲息環境,使這裡成為動植物共生的美好棲地。

台江國家公園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二招:想成綠建築,必用綠建材

要成為一幢優秀好棒棒的綠建築,使用在原料取得、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後的再生利用循環中,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對人類身體健康無害的「綠建材」非常重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種建材最早是在 1988 年國際材料科學研究會上被提出,一路到今日,國際間對此一概念的共識主要包括再使用(reuse)、再循環(recycle)、廢棄物減量(reduce)和低污染(low emission materials)等特性,從而減少化學合成材料產生的生態負荷和能源消耗。同時,使用自然材料與低 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建材,亦可避免對人體產生危害。

在綠建築標章後,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也於 2004 年 7 月正式推行綠建材標章制度,以建材生命週期為主軸,提出「健康、生態、高性能、再生」四大方向。舉例來說,為確保室內環境品質,建材必須符合低逸散、低污染、低臭氣等條件;為了防溫室效應的影響,須使用本土材料以節省資源和能源;使用高性能與再生建材,不僅要經久耐用、具高度隔熱和防音等特性,也強調材料本身的再利用性。


在台江國家公園內,綠建材的應用是其獲得 EEWH 認證的重要部分。其不僅在設計結構上體現了生態理念,更在材料選擇上延續了對環境的關懷。園區步道以當地的蚵殼磚鋪設,並利用蚵殼作為建築格柵的填充材料,為鳥類和小生物營造棲息空間,讓「蚵殼磚」不再只是建材,而是與自然共生的橋樑。園區的內部裝修選用礦纖維天花板、矽酸鈣板、企口鋁板等符合綠建材標準的系統天花。牆面則粉刷乳膠漆,整體綠建材使用率為 52.8%。

被建築實體圍塑出的中庭廣場,牆面設計有蚵殼格柵。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日常節能方面,台江國家公園也做了相當細緻的設計。例如,引入樓板下的水面蒸散低溫外氣,屋頂下設置通風空氣層,高處設置排風窗讓熱空氣迅速排出,廊道還配備自動控制的微噴霧系統來降溫。屋頂採用蚵殼與漂流木創造生態棲地,創造空氣層及通風窗引入水面低溫外企,如此一來就能改善事內外氣溫及熱空氣的通風對流,不僅提升了隔熱效果,減少空調需求,讓建築如同「與海共舞」,在減廢與健康方面皆表現優異,展示出綠建築在地化的無限可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島式建築群分割後所形成的巷道與水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綠建材的部分,另外補充獲選為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新建工程,其採用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較低的建材,比方提高高爐水泥(具高強度、耐久、緻密等特性,重點是發熱量低)的量,並使用能提高混凝土晚期抗壓性、降低混凝土成本與建物碳足跡的「爐石粉」,還用再生透水磚做人行道鋪面。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同樣入選 2023 年綠建築的還有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首先,他們捨棄金屬建材,讓高爐水泥使用率達 100%。別具心意的是,他們也將施工開挖的土方做回填,將有高地差的荒地恢復成平坦綠地,本來還有點「工業風」的房舍告別荒蕪,無痛轉綠。

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等等,這樣看來建築夠不夠綠的命運,似乎在建材選擇跟設計環節就決定了,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建築是活的,需要持續管理–有智慧的管理。

第三招:智慧管理與科技應用

我們對生態的友善性與資源運用的效率,除了從建築設計與建材的使用等角度介入,也須適度融入「智慧建築」(intelligent buildings)的概念,即運用資通訊科技來提升建築物效能、舒適度與安全性,使空間更人性化。像是透過建築物佈建感測器,用於蒐集環境資料和使用行為,並作為空調、照明等設備、設施運轉操作之重要參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推動建築與資通訊產業的整合,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於 2004 年建立了「智慧建築標章」制度,為消費者提供判斷建築物是否善用資通訊感知技術的標準。評估指標經多次修訂,目前是以「基礎設施、維運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智慧創新」等六大項指標作為評估基準。
以節能管理指標為例,為了掌握建築物生命週期中的能耗,需透過系統設備和技術的主動控制來達成低耗與節能的目標,評估重點包含設備效率、節能技術和能源管理三大面向。在健康舒適方面,則在空間整體環境、光環境、溫熱環境、空氣品質、水資源等物理環境,以及健康管理系統和便利服務上進行評估。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在設計與施工過程中,充分展現智慧建築應用綜合佈線、資訊通信、系統整合、設施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及智慧創新 8 大指標先進技術,來達成兼顧環保和永續發展的理念,也是利用建築資訊模型(BIM)技術打造的指標性建築,受到國際矚目。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111年優良智慧建築專輯」(新北市政府提供)

在興建階段,為了保留基地內 4 棵原有老樹,團隊透過測量儀器對老樹外觀進行精細掃描,並將大小等比例匯入 BIM 模型中,讓建築師能清晰掌握樹木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確保施工過程不影響樹木健康。此外,在大樓啟用後,BIM 技術被運用於「電子維護管理系統」,透過 3D 建築資訊模型,提供大樓內設備位置及履歷資料的即時讀取。系統可進行設備的監測和維護,包括保養計畫、異常修繕及耗材管理,讓整棟大樓的全生命週期狀況都能得到妥善管理。

智慧建築導入 BIM 技術的應用,從建造設計擴展至施工和日常管理,使建築生命周期的管理更加智慧化。以 FM 系統 ( Facility Management,簡稱 FM ) 為例,該系統可在雲端進行遠端控制,根據會議室的使用時段靈活調節空調風門,會議期間開啟通往會議室的風門以加強換氣,而非使用時段則可根據二氧化碳濃度調整外氣空調箱的運轉頻率,保持低頻運作,實現節能效果。透過智慧管理提升了節能效益、建築物的維護效率和公共安全管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總結

綠建築、綠建材與智慧建築這三大標章共同構建了邁向淨零碳排、居住健康和環境永續的基礎。綠建築標章強調設計與施工的生態友善與節能表現,從源頭減少碳足跡;綠建材標章則確保建材從生產到廢棄的全生命週期中對環境影響最小,並保障居民的健康;智慧建築標章運用科技應用,實現能源的高效管理和室內環境的精準調控,增強了居住的舒適性與安全性。這些標章的綜合應用,讓建築不僅是滿足基本居住需求,更成為實現淨零、促進健康和支持永續的具體實踐。

建築物於魚塭之上,採高腳屋的構造形式,尊重自然地貌。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1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一次搞懂主動式 vs 被動式降噪,讓你耳朵甲百二的法寶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_96
・2024/08/27 ・2152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 /王子宜|雅文基金會 聽力師

世界衛生組織 ( WHO ) 統計,目前全球約有 5% 人口正接受聽力復健措施,如:助聽輔具協助,並預估到 2050 年前,將有 2.5 億人口存在一定程度的聽力損失,並有近 700 萬人,聽力度數已影響日常聆聽需介入,也就是說每十人就有一人需要助聽輔具協助,顯示聽力問題持續存在,影響人數逐年提升,且為全球重視議題。除了受損後的介入處遇外,預防更勝於治療,WHO 也發現全球約 11 億人面臨噪音性聽損風險,且相關防護裝置的使用仍不普及,可見噪音暴露是為有損聽力健康之高風險因素之一。

有什麼方式可以幫助我們遠離噪音傷害呢?因應而生的就是「聽覺防護工具」,可以是使用被動式降噪的耳塞,或是現在風行的耳機搭配主動式降噪設計,那到底主動和被動,哪一個降噪效果比較好呢?用這些防護工具有沒有需要注意的地方?以下就讓我們來探探究竟。

被動式降噪

被動式降噪的操作方式是將聲音傳入耳朵的通道堵住,盡可能降低進到耳朵裡面的音量,但我們如何知道各款耳塞的降噪能力呢?可透過產品提供的 NRR 值估算,NRR ( Noise Reduction rating ) 值指的是噪音衰減率,若要評估環境中使用耳塞後耳內仍有的噪音量,可利用原廠提供的 NRR 值做簡單計算如下

耳內噪音量 ( ENL ) [ dBA ] = 環境噪音 ( dBC ) – NRR = 環境噪音 ( dBA ) – ( NRR – 7 )* 計算時仍需考量耳塞密合度的影響,普遍來說若耳塞無氣孔,且佩戴大致貼合,則降噪效果約為原廠提供 NRR 值的 50%~70%。

依照耳道共振的特性,當我們將耳道口以各式耳塞塞住,雖塞入深度及耳塞材質仍有影響,但研究顯示可產生的降噪音量為高頻多於低頻 ( 如下圖 ),尤其在 3000-6000Hz 處可達最佳降噪效益,此段頻率也恰為噪音型聽力損失前期,耳蝸毛細胞先受到損傷的區段吻合,由此可見雖然各家抗噪耳塞的設計及佩戴方式不進相同,但只要在可能有噪音暴露風險的聆聽環境中使用抗噪耳塞,就能夠減低使耳蝸毛細胞受損,進一步產生不可逆聽力損失的風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參考資料 3 表 1.

剛剛提到耳塞的材質、密合度及使用方式也會相應的有不同降噪表現,以下舉兩種常見耳塞供讀者參考。

3M 耳塞

3M 廠牌推出各種造型及佩戴方式的防護工具,主要可分為耳罩式和塞入式兩種,右圖為市面常見的橘色塞入式耳塞,原廠提供的 NRR 值為 29 分貝,平均來說,各塞入式耳塞的 NRR 值約落在 25-33 分貝間,詳細降噪效果請見參考資料 4。

非塞入式矽膠耳塞

此種耳塞的使用方式為利用將矽膠的延展性,密封住耳道口,即不用將耳塞塞入耳道內,提升佩戴舒適性,部分耳塞可透過清洗方式清潔並重複利用,各家廠商的抗噪能力不盡相同,網路搜尋商品資訊,平均降噪能力 ( NRR值 ) 落在 20-40 分貝間。

矽膠耳塞佩戴方式 ↑ ( 參考自耳酷點子官網 )

主動式降噪

How Does Noise Cancelling Work? | Built In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主動式降噪的操作原理簡單來說就是透過降噪系統產生與外界噪音相等的反向聲波,以破壞性干擾原理消除噪音,因此需先由耳機麥克風收集並分析外部聲源後,才能複製並產生反向聲波來進行降噪,對於持續出現的噪音,如:風切聲、交通工具運轉聲效果較佳,但若是突然出現的噪音,如:他人聊天對話,則會因來不及進行運算分析,降噪效益較有限。

參考自 Noise-cancelling headphones: originally appeared in How It Works (issue 80)

研究統計,主動式降噪音量平均為 30 分貝,針對重複性的低頻噪音有機會達 60 分貝的降噪量,但因麥克風濾波設計,主動式降噪技術對於高於 1000Hz 的音頻處理較弱,也就是說他主要能夠降低的外部干擾多為低頻噪音。目前幾家耳機大廠皆有針對主動式降噪搭配藍芽串流的耳機設計,若佩戴方式為耳道 ( 塞入 ) 式,因不像耳罩式耳機多了被動式透過耳罩多一層降噪的設計,所以在高頻方面的效益會稍弱一些,建議讀者可依據聆聽情境、使用需求及佩戴舒適性做綜合考量。

隨著聽力保健意識抬頭,科技的快速發展也幫助我們有更多的防護工具選擇,然這些抗噪工具並非萬能,在使用上也會有其不便利之處,如:雖目前研究皆顯示主動式降噪為安全有效的技術,但有部分個案對低頻反向波刺激大腦時會相應有頭暈的症狀、若在馬路行走時使用,當外部噪音都被消除時,會有交通安全上的疑慮。

想達到聽能保健之成效,除了有效利用工具之外,在日常生活的一些細節調整,如把握 66 原則:「在聆聽個人音訊裝置時,音量須小於 60% 且每天不超過 60 分鐘」,也能幫助自己在享受聲音的同時,有效避免面臨噪音性聽力損失的風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參考資料

  1.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257729
  2. NRR Rating – Custom Protect EarCustom Protect Ear
  3. Niloofar Ziayi Ghahnavieh, Siamak Pourabdian, and Farhad Forouharmajd, 2018. Protective earphones and human hearing system response to the received sound frequency signals.
  4. https://multimedia.3m.com/mws/media/1064417O/3m-hearing-line-card.pdf
  5. 聽不聽,由你決定:降噪技術背後的奧秘 – Samsung Newsroom 台灣
  6. How Does Noise Cancelling Work? | Built In
  7. How do noise-cancelling headphones work? – How It Works (howitworksdaily.com)
  8. 聽覺照顧雲 (psa.org.tw)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_96
58 篇文章 ・ 222 位粉絲
雅文基金會提供聽損兒早期療育服務,近年來更致力分享親子教養資訊、推動聽損兒童融合教育,並普及聽力保健知識,期盼在家庭、學校和社會埋下良善的種子,替聽損者營造更加友善的環境。

0

4
0

文字

分享

0
4
0
為什麼不要對重聽的阿嬤大叫──不只是沒禮貌的問題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_96
・2024/06/04 ・3173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 文/張逸屏|雅文基金會聽語科學研究中心 主任/研究員

端午節時,幼兒園大班的晴晴跟著爸爸媽媽回阿嬤家過節,晴晴興奮地跟阿嬤分享前幾天在學校聽的故事「紅盒子裡的祕密」,但是,最近開始出現重聽情況的阿嬤,常常聽不清楚或聽錯,不是說「啥?什麼?」,不然就是把「驢子爺爺」聽成「吳爺爺」。於是,晴晴不自覺地愈講愈大聲,希望能讓阿嬤聽清楚,當阿嬤還是聽得霧煞煞,晴晴只好更大聲!最後,大聲到爸爸從廚房跑出來罵晴晴:「怎麼可以對阿嬤講話這麼大聲、太沒禮貌了!」晴晴委屈地哭了起來……

大家應該都有碰過被身旁的人提醒跟這位長者說話要大聲一點的經驗吧?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1],60 歲以上高齡人口中,約有 1/4 的人患有足以造成生活障礙的聽力損失(disabling hearing loss)。然而,說話大聲一點,真的可以讓重聽的年長者聽得比較清楚嗎?一般來說,嗓門特別小的人,或是原本用悄悄話的方式在說話,這時提高到一般音量應該會有用。然而,若是一般音量的情況下,大聲說話、甚至大吼大叫,其實是不怎麼管用,更可能會有反效果的[2]。這樣違反直覺的情況,是什麼緣故造成的呢?

圖一/大吼大叫往往不會讓重聽的人聽得更清楚(圖片來源:Pixabay)

大聲不是比較聽得清楚嗎?

一般直覺上會認為,既然重聽或有聽力損失,就是講大聲一點應該就能聽得到了,不是嗎?事實上,由於「語音組成」及「聽力損失特性」這兩大因素,會使得加大音量卻反而有聽不「清楚」語音的問題。

然而,在解釋上述兩大因素之前,必須先釐清聽得「到」不一定聽得「清楚」。大家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在有噪音或距離較遠的情境下,例如在廚房洗碗時,家人在客廳說話,我們會聽「到」家人在說話的聲音、也可能聽到大致的內容或是部份內容,但卻沒辦法聽「清楚」完整的內容、或是有聽錯的情況。而重聽或聽力損失的情況也很類似,因為聽力損失有不同的程度,一般年長者的重聽不會是完全聽不到的情形,因此老人家常會說「我都有聽到啊!是你講話不清楚。」

語音組成:聲母和韻母

那麼,當音量變大、卻反而「聽不清楚」,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一般來說,聽不清楚的通常是指語音當中的聲母(子音)無法被完整地傳遞與接收。回想一下,小時候在學注音符號時,拼音時寫在上面的就是聲母(子音)、下面的則是韻母(母音)。圖二以「沙」(/ㄕㄚ/)為例,可以看出子音/sh/(聲母/ㄕ/,但只有氣音的部份)的部份音量小,且集中在高頻帶,而母音/a/(韻母/ㄚ/)的部份則是音量大,且相對集中在較低頻的區塊。然而,當我們試著說大聲一點,也就是把音量放大時,無論我們怎麼嘗試,都只能放大母音部份的音量[3],子音部份的音量都還是很小。甚至,我們可以試試看只針對子音的部份(如/sh/, /s/, /t/等音)「大叫」,會發現根本沒有辦法做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二/語音的組成分為聲母(子音)和韻母(母音)。以「ㄕㄚ」(/sha/)音為例,從上半部的聲音波形可看出,子音(/sh/)的音量(振幅)比母音(/a/)要小得多;下半部則是聲譜圖(spectrogram),縱軸代表頻率,子音(/sh/)的頻率成份集中在高頻帶(黑色集中在較上方),母音(/a/)則是低頻相對較多。

然而,在語音中音量較小的子音才是主要提供清晰度的來源[3,4],曾有研究發現,若將語音中子音主要所在的高頻帶(1000 Hz 以上)去除掉之後,語音清晰度只剩不到 40%;反之,若將母音主要所在的低頻帶(500 Hz 以下)去除,語音清晰度仍有 95%[4]。試試看,若將一句話當中的子音都省略掉,那麼「他今天去上班」就會變成「阿因煙玉ㄤˋ安」,會變得非常非常難以理解。

聽力損失的特性:高頻通常較嚴重

大多數老年性的聽力損失是屬於高頻聽損[5],也就是在較高頻率的部份比較聽不清楚。這個類型的聽損者,就常會有前面所提到的感受:「我都有聽到,但我就是聽不清楚、沒有辦法理解內容!」而如果本文一開始提到的晴晴,因為阿嬤聽不清楚而愈說愈大聲時,卻如同前述,語音當中只有阿嬤原本就聽得到的母音部份變大聲了,但應該是要帶來語音清晰度的子音卻沒有辦法同樣變大聲。即使說話者不斷把音量加大,原本是希望能讓對方聽清楚,豈料適得其反,讓子音和母音之間的音量差距更大,更加劇了不清晰的問題,造成了愈大聲反而愈聽不清楚的矛盾現象。

助聽器科技來幫忙:音量壓縮

那麼,要如何才能讓重聽的長輩,或是聽力損失者能夠聽得清楚呢?如果對生活溝通已經造成困擾,應該要尋求專業耳科醫師和聽力師的協助,嘗試配戴設定適當的助聽器。助聽器的功能不只是放大聲音,還具備了「音量壓縮」的科技[6],讓小聲的聲音放大較多、大聲音量的聲音放大少一些。若套上前述子音和母音相對音量的概念,那就是能讓較小聲、原本聽不清楚的子音變得清楚,提高語音的清晰度。不過,配戴助聽器會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同時也需要和聽力師討論生活上聆聽的需求,才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設定。並不是到藥局隨意買一副助聽器,以為戴上就能解決聆聽的所有困難喔!

和聽損者談話的小撇步:正常音量、稍慢語速、發音清楚

除了配戴助聽器之外,溝通策略[1,7]的運用也很有幫助註1。從前面的解釋已經了解到,大吼大叫對聽損者理解語音不但沒有幫助,甚至會有反效果。所以在語音本身上面,可以調整的部份不在音量,而是速度和發音清楚。因此,用一般的音量、語速稍微放慢、發音清楚一點但保持自然,這幾個小撇步可以幫助聽損者聽清楚。同時也可試著換句話說,或是搭配手勢動作來幫助理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他還有一些策略,包括先取得聽損者的注意力,讓他知道您在跟他說話,避免環境噪音或多人同時說話,這些方法可讓聽損者專注在要聽取的語音訊息上,並減少干擾。此外,建議環境的光線要充足,並可稍微靠近聽損者、讓他能看清楚您的臉部,這麼做可讓聽損者獲取臉部表情和口形等線索,幫助解讀語音訊息的內容,即便聽損者不一定有練過讀唇,但口形線索確實會有幫助,您可以留意看看在很吵雜時,若能看到說話者的臉及口形(當對方沒有戴口罩)時,會比較容易聽清楚。

相信若是晴晴運用了上面所提到的這些溝通策略,不但可以快樂地跟阿嬤分享在學校發生的事,享受愉快的祖孫親情時光,也不會被爸爸罵對阿嬤沒禮貌了喔!

圖三/與聽損者談話時,除了正常音量、稍慢語速、發音清楚等小撇步以外,在光線充足的地方談話,讓聽損者能看到說話者的臉部表情和口型輔助語音接收,也是很好的策略。(圖片來源:Pixabay)

註1 :欲了解更多溝通策略,可參考雅文基金會「聽損溝通小學堂」和「微聽損網站-聽說策略」

參考資料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4/02/02). Deafness and hearing los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deafness-and-hearing-loss
  2. Painter, K. (2013/03/10). How to talk to a hearing impaired person? Don’t shout. USA TODA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usatoday.com/story/news/nation/2013/03/10/talking-hearing-impaired/1965127/
  3. DPA Microphones. (2021/03/04). How to improve speech intelligibility when amplifying the voice. Retrieved from https://www.dpamicrophones.com/mic-university/how-to-improve-speech-intelligibility-when-amplifying-the-voice
  4. DPA Microphones. (2021/03/03). Facts about speech intelligibilit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dpamicrophones.com/mic-university/facts-about-speech-intelligibility
  5. Victory, J. (2024/02/21). Understanding high-frequency hearing loss: This kind of hearing loss affects speech clarity. Retrieved from https://www.healthyhearing.com/report/52448-Understanding-high-frequency-hearing-loss
  6. 張逸屏(2022/01/07)。長輩常抱怨助聽器噪音大?——孝子們該認識的「音量壓縮」科技。泛科學。取自https://pansci.asia/archives/339307
  7. UCSF Health. (n.d.). Communicating with people with hearing loss. Retrieved from https://www.ucsfhealth.org/education/communicating-with-people-with-hearing-loss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_96
58 篇文章 ・ 222 位粉絲
雅文基金會提供聽損兒早期療育服務,近年來更致力分享親子教養資訊、推動聽損兒童融合教育,並普及聽力保健知識,期盼在家庭、學校和社會埋下良善的種子,替聽損者營造更加友善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