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這只是個小感冒,應該不用吃藥吧?來來來~先服下這篇文章再說

MedPartner_96
・2019/02/21 ・4345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SR值 477 ・五年級

感冒是每個人一定都得過的疾病,大家想必都有類似的經驗:
天氣日夜變化大,清晨起床時突然打個了噴嚏,隨即而來是流鼻水、鼻塞的反應。

有些人會覺得這應該只是冷到,不是嚴重的感冒,因此不以為意,想說多喝水,補充維他命就好。忙了一個早上後,突然就開始喉嚨痛、咳嗽,甚至感覺臉和身體熱熱的,似乎有輕微的發燒。上述狀況你是否也似曾相識?

感冒發生時,很多人常會想趕快去看醫生,或去藥房買個感冒藥把不適的症狀壓下來。但電視上又常說「感冒症狀勿輕忽」,報導一些人剛開始只是感冒症狀,但後來卻住院甚至是死掉了,那到底我該怎麼辦呢?到底感冒的時候該不該吃藥?感冒了有沒有自我緩解的方法?什麼時候要趕快就醫治療?今天這篇文章將由 Medpartner 團隊的醫師和藥師為你詳細解答。準備好了嗎?我們開始上課囉!

感冒是什麼?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感冒簡介

感冒的定義是指是某些病毒感染上呼吸道(喉嚨、鼻子的粘膜)所引發的輕微症狀

會造成感冒的病毒高達上百種,就連醫師都無法通通背出來給你聽。常見造成感冒症狀的病毒包括:鼻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等。在這些病毒感染後,常會開始產生一些感染的局部症狀,例如:流鼻水、鼻塞、喉嚨痛、打噴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病毒也不是乖乖地只會侷限在上呼吸道的粘膜中繁殖,有時病毒會進入血液中繁殖,或因為免疫反應造成一些全身性的不舒服,常見的症狀有:輕微頭痛、全身倦怠,或是低溫的發燒

感冒的定義是指是某些病毒感染上呼吸道(喉嚨、鼻子的粘膜)所引發的輕微症狀。圖/pixabay

產生這些惱人的症狀不全然是壞事,因為這些症狀其實是人體免疫系統機制的自然反應。當身體感受到有外來物入侵時,體內的免疫反應就會啟動,派出免疫細胞來對抗這些外來物。在與外來物對抗的過程中,身體常會造成一些發炎反應,感冒時的鼻塞、流鼻水和喉嚨痛…等,其實就是免疫系統與病毒作戰的過程中所造成的。

多數的感冒不會怎麼樣,不舒服個幾天通常就會好轉,只有少數的人會因為呼吸道粘膜破損後,導致繼發性的細菌感染,產生細菌性鼻竇炎、化膿性扁桃腺炎等問題。但流行性感冒(俗稱:流感)就不是這麼簡單,在年長者以及幼兒身上,如果得了流感,產生嚴重併發症的風險就高了許多。因此在介紹感冒相關的自我緩解與治療之前,一定要先教大家怎麼區分感冒和流感。

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有什麼差別?

感冒與流感到底有什麼不一樣?這是很多民眾都會有的疑問。簡單來說,感冒的致病原是多達數百種的不同病毒,比較常見的如:鼻病毒、冠狀病毒、腺病毒。流感則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兩者可能會出現一些類似的症狀,但和一般感冒相比,流感容易出現明顯的頭痛發熱、倦怠、肌肉酸痛等症狀,且通常症狀發作較突然,痊癒所須時間比一般感冒長,約需 1-2 週甚至數週才能完全恢復,而且比一般感冒更容易引發併發症,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死亡。

要怎麼簡單區分感冒與流行性感冒呢?我們以表格比較的方式整理如下:

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的差別

但別忘了,這個表格只是參考。實際要確認是不是流感,最好還是經由醫師的臨床診斷,或者是必要時由醫師安排流感的快速篩檢喔!

感冒了到底要不要立刻看醫生呢?這件事情有點國情因素。假設你在一個地廣人稀,就醫不方便的地方,例如美國的中、西部,那為了感冒去看醫生真的是很奢侈的事,實際上不只是耗時,花費也很高。但台灣的就醫便利性高,很多人會選擇去看醫生。如果真的忙起來,暫時沒空去看醫生,那也沒關係,只要症狀比較像是單純的感冒,通常可以先嘗試一些症狀自我緩解的方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感冒如何自我緩解?自己去買藥有效嗎?

許多人都會想問的問題的是:感冒一定要吃藥嗎?

其實如果沒有嚴重不舒服的症狀,一般的感冒是可以嘗試著自我緩解的,不一定要吃藥。感冒造成的不適症狀,通常都會在幾天內自行痊癒。以一般免疫正常的健康人來說,有症狀的時間大概 5 天,長的時候會拖到一週左右,症狀就會緩和下來。

感冒時醫師會衛教大家的自我緩解方式,不外乎就是多喝溫開水、多休息。如果感冒的症狀比較複雜一些,或是不舒服的情況已經影響到生活作息和工作,有些人會選擇就醫和服用成藥來緩解這些不適的症狀,不過還是建議在購買的當下可以諮詢過專業醫藥人員比較適當喔!

有些人會去藥房找藥師買些綜合感冒藥來改善感冒症狀,我們將感冒藥的相關成份跟大家做個介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許多人都會想問的問題的是:感冒一定要吃藥嗎?答案是:不一定。圖/torange

市售的綜合感冒藥有哪些成分?

市售的綜合感冒藥大部分是以緩解感冒的症狀為目的,並沒有辦法縮短感冒的病程。白話一點來說,感冒藥緩解症狀的效果可以讓你感冒的過程比較好過一點,但沒辦法讓你少難過幾天。

實際上要治癒感冒,還是必須仰賴每個人體內的免疫系統。所以在選擇感冒藥時,就是以治療感冒的症狀為目標。如果有頭痛、發燒的症狀,可以選用成分含有退燒止痛效果的藥品。發生鼻炎相關的症狀,可以選用緩解鼻塞、流鼻水成分的藥物,其他症狀也適用相同的選購原則。

一般常見的綜合感冒藥成分大都相似,通常同時包含退燒止痛藥 、抗組織胺、止咳祛痰…等成分。主要的差別在每個品牌或藥品品項,各個成分劑量上比例的調整。建議在購買時,務必要詢問專業醫療人員來確認是不是符合自己目前的症狀,才是比較有保障的作法。

市售的綜合感冒藥大部分是以緩解感冒的症狀為目的,並沒有辦法縮短感冒的病程。圖/pixabay

在服用綜合感冒藥時,一定要按照建議的使用劑量來服用。尤其是感冒藥水,時常耳聞有民眾習慣一次就灌下一整瓶,或是同時服用兩種品牌的產品,這其實是不恰當的。過量使用感冒藥物,不旦不會好比較快,其中的成分可能會加重肝腎負擔,需要特別留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然多數感冒都未必要去看醫生,但麻煩的是,有些感冒後來可能演變成進一步的細菌感染。另外有些初期像是感冒的症狀,後來可能其實不單純是感冒,嚴重時可能讓你住院,甚至是有死亡的風險!為了避免大家的不安,我們將就醫的時機整理如下。

感冒什麼時候必須去看醫生呢?

感冒過程中,如果發生以下的狀況,建議還是要去就醫,請醫師幫你做個評估與檢查。

  • 如果出現發高燒(體溫超過 38.4 度)
  • 發燒持續 5 天或更長時間、間歇性發燒 (可能是細菌感染)
  • 呼吸短促、呼吸會喘 (可能引發了肺炎)
  • 嚴重喉嚨痛(吞嚥會痛)(可能引發嚴重的咽喉炎或扁桃腺炎)
  • 鼻竇疼痛時 (可能引發了鼻竇炎)

當上述感冒症狀影響生活作息或工作,還是會建議就醫檢查治療。

到底感冒到什麼程度要去就醫呢?圖/flickr

雖然一般感冒很少發生嚴重的併發症或者是致死, But ,問題就在這個 But ,很多嚴重的疾病,一開始的症狀就很像感冒,但隨後會發生可能致死的併發症。例如病毒性的腦炎(腦膜炎)、病毒性心肌炎、急性肝炎、急性腎衰竭、急性肺炎,這些疾病往往初期表現和一般感冒很難區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此密切觀察症狀變化,就是預防這些嚴重疾病造成傷害的重點。如果沒發生這些症狀,多數狀況下就是沒事,只需要症狀治療就可以。但若是發生以下症狀,請務必立刻就醫

  • 急性腦膜炎:可能發生劇烈頭痛、癲癇、抽筋、意識狀態不清
  • 急性心肌炎:臉色蒼白、冒冷汗、心跳過慢、血壓下降
  • 急性肝炎:黃疸
  • 急性肺炎:高燒三天以上不退、呼吸窘迫、喘不過氣
  • 急性腎炎:突然無尿,快速水腫

發生這些症狀,千萬不要輕忽。請就近找醫師為你診治,避免發生嚴重的併發症。

嬰幼兒感冒何時需要就醫?

嬰幼兒的問題是,不太會描述自己的症狀。當家長發現孩子有感冒症狀時,可以先在家休息嘗試自我緩解的方法,並留心觀察孩子精神、活動力以及食慾的狀況,如果孩子出現體溫升高或持續發燒超過 2 天以上、出現熱痙攣(抽筋)的狀況;或是有食慾不振、活動力低落、持續昏睡、呼吸困難或呼吸急促、無理由地哭鬧不安…等情形時,就有併發比較嚴重感染的可能性,而不只是普通的感冒,以下我們列出的症狀請家長務必留意,建議盡快就醫治療。

何時需要就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體溫高於 101°F ( 38.4°C )的發燒持續三天以上。
  • 鼻塞在 14 天內沒有改善或持續惡化。
  • 眼睛變紅或出現黃色分泌物。
  • 耳部感染有徵兆或症狀(疼痛、耳朵抽搐、躁動)。

何時需要立刻就醫?

  • 長時間拒絕吃或喝東西。
  • 行為改變,包括煩躁不安或嗜睡(對外界反應減弱)。
  • 呼吸困難或呼吸急促。

嬰幼兒發生以上症狀時,千萬不要輕忽。請就近找醫師為孩子診治,避免發生嚴重的併發症,甚至可能對器官造成永久的損害或影響生命安危。

感冒何時需就醫

感冒是每個人一輩子幾乎都躲不掉的疾病。每個人一年當中,往往都要得過好幾次感冒。對於這麼常見的疾病,你真的完整了解過它嗎?只有正確了解疾病,才能安心戰勝病魔。

參考資料

  1. Uptodate:The common cold in adults: Diagnosis and clinical features
  2. Uptodate:The common cold in adults: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3. Uptodate:The common cold in children: Clinical features and diagnosis
  4. Uptodate:The common cold in children: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5. Uptodate:Patient education: The common cold in children (Beyond the Basics)
  6. Mayoclinic
  7. 衛生署疾病管制署 流感專區

文章難易度
MedPartner_96
49 篇文章 ・ 16 位粉絲
一位醫師用一年時間和100萬,夢想用正確醫美和保養知識扭轉亂象的過程。 Med,是Medicine,醫學的縮解。Med 唸起來也是「美的」。我們希望用醫學專業,分享更多美的知識。Partner則是我們對彼此關係的想像。我們認為醫師和求診者不只是醫病關係,更應該是夥伴關係。 如果您也認同我們的理想,歡迎和我們一起傳播更多正確的醫美知識。 我們的內容製作,完全由MedPartner專業醫療團隊負責,拒絕任何業配。

0

4
1

文字

分享

0
4
1
這不是感冒!兒童氣喘四大特徵別忽略
careonline_96
・2021/03/16 ・2602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510 ・六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小安(化名)是一名就讀國小的小女生,被診斷出氣喘已有 3、4 年,且病況不穩定,平均每年住院多達 3 次以上。某次氣喘發作嚴重,甚至需插管,入住加護病房觀察。

收治該案例的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秘書長暨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教授姚宗杰醫師表示,面對氣喘嚴重發作,要留意幾個可能因素,包括藥物是否按時服用、環境過敏原是否控制良好,或患者病況屬嚴重型氣喘等。然而,小安在離開加護病房後,已依醫師指示按時用藥並做好環境控制,但仍多次復發,經檢查後發現其屬於嗜酸性白血球過多的嚴重型氣喘。

所幸隨醫學進步,現已有多款治療嚴重型氣喘的生物製劑,經與小安父母討論,醫師決定替她申請使用生物製劑。姚宗杰醫師回憶,「小安使用生物製劑後,氣喘病況明顯改善,也不再反覆住院,後續生長曲線也顯示身高逐漸跟上同齡孩童。」

兒童氣喘不一定很喘!四大症狀是警訊

姚宗杰醫師指出,兒童氣喘症狀和感冒相似,常被家長忽略,兒童氣喘有四個典型症狀,包括咳嗽、喘鳴、胸悶、呼吸困難,若喘鳴聲明顯,較不會被誤認為感冒,但因小朋友氣喘嚴重度大多比成人輕,甚至有超過半數氣喘病童,發病早期可能無任何喘息呼吸偏快症狀,大多以慢性咳嗽來表現。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姚宗杰醫師說,氣喘屬於過敏性呼吸道疾病的一種,八成以上氣喘兒童可能同時罹患過敏性鼻炎,經常打噴嚏、流鼻水、鼻塞,這些狀況都讓氣喘和感冒不易區分。

姚宗杰醫師說明,兒童氣喘四大特徵為「咳很久、半夜咳、變天咳、跑步咳」。常見的感冒可能伴隨喉嚨痛、發燒,即便不治療,約 1 至 2 週即痊癒,故若咳嗽持續數週以上,便要提高警覺。此外,大部分感冒是整天都咳,不會有時間性;氣喘則是早晚較明顯,尤以夜間咳嗽特別厲害,天氣變化時,吃冰、運動跑步後也容易咳不停。

「倘若有久咳、半夜咳、變天咳、跑步咳這幾個特徵,可能就不是單純的感冒!應及早至過敏氣喘專科檢查。」姚宗杰醫師補充,「兒童氣喘比例頗高,據台灣健保資料庫,2000 至 2007 年資料顯示,20 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被診斷為氣喘的比例為 15.7%。我們曾於 2011 年發表研究,基隆地區 5 到 18 歲,共五千多名學童,曾被醫師診斷氣喘的比例約 1 成。因還有部分患者未被正確診斷,故罹患氣喘的比例可能更高。」

及早接受正確治療,兒童氣喘有機會緩解

姚宗杰醫師解釋,氣喘若能及早發現,穩定接受治療,許多病童的氣喘將有機會獲得緩解。「過去的錯誤觀念認為『罹患氣喘人生就變黑白』,其實並非如此。」姚宗杰醫師說明,兒童氣喘好好配合醫師用藥控制,僅約 1/4 的患者持續到成年,約 3/4 的患者可能於成年前達到緩解不再復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姚宗杰醫師強調,面對兒童氣喘,千萬不能置之不理,氣喘不能等它自己好,一定要正確且穩定控制,才有最高的機會緩解。

精準化治療時代來臨,依患者挑選合適藥物

姚宗杰醫師提到,臨床上氣喘可分為 5 個等級,前 3 級遵從醫師指示使用較低劑量用藥即可控制。若控制不佳,進展至第 4 級或第 5 級,即為嚴重型氣喘,需使用較高劑量或合併多款藥物。

「臨床上我們擔心是嚴重型氣喘,會需較高劑量的吸入型類固醇,必要時還要使用口服類固醇。」姚宗杰醫師說,「據統計,兒童嚴重型氣喘患者比例約 5%,平均 20 個病童中就有 1 個。」嚴重型氣喘會使肺功能受限制,睡眠、學業、生活品質等層面都受影響。而口服類固醇副作用較多,長期使用恐出現月亮臉、水牛肩、糖尿病、腸胃道出血、容易感染、骨質疏鬆等症狀,兒童患者若長期使用高劑量口服類固醇,甚至恐影響成長發育。

姚宗杰醫師提及,隨著醫學進步,目前已有多款生物製劑適用治療嚴重型氣喘。「嚴重型氣喘又可細分不同類型,有些人是免疫球蛋白 E(IgE)發炎為主;有些人則是嗜酸性白血球過多,針對不同類型的生物製劑也陸續誕生。」姚宗杰醫師分析,「生物製劑的優點是可精準抑制某些異常發炎,而非全面抑制免疫系統運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舉例來說,類固醇就像大型炸彈,破壞範圍大、副作用較多;而生物製劑則類似巡弋飛彈,能單獨攻擊某一目標,效果精準且顯著,副作用亦較低。」生物製劑對於像小安這樣嚴重型氣喘的患者很有幫助,治療成效佳,及早使用生物製劑除有效控制氣喘,降低急性惡化機會,也可避免因長期服用口服類固醇的副作用而影響病童成長與發育。

姚宗杰醫師補充,目前生物製劑有 2 至 4 週打一針的不同選擇,建議嚴重型氣喘患者家長可帶病童至住家附近醫療院所,抽取 1 至 2 毫升血液即可確認嚴重型氣喘類型,針對嚴重型氣喘類型與醫師討論用藥,以精準達到療效。此外,為避免病童父母因忙碌忘記陪同病童回院施打而影響治療效果,建議可與醫師討論,選擇與自身回診頻率相近之生物製劑,定期回診時一併進行施打,將有望提升生活便利性。

貼心小提醒

姚宗杰醫師提醒,氣喘分為「過敏性」跟「非過敏性」,成人氣喘約 2/3 屬於過敏性氣喘,兒童氣喘則有 8 成以上比例。建議家長可從生活經驗中觀察,也可以與醫師討論利用病童皮膚測試或抽血檢驗過敏原。

姚宗杰醫師分享,據統計,台灣學齡兒童檢驗到的吸入型過敏原,9 成以上是塵蟎,約3成是蟑螂,僅不到 1 成是因貓狗引起,對花粉過敏的患者更只有 2%。建議家有氣喘病童的父母,可多利用除濕機、空氣清淨機,經常換洗曝曬寢具、避免使用地毯、以百葉窗取代窗簾等方式來進行環境控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姚宗杰醫師呼籲,若家長觀察到孩子「咳很久、半夜咳、變天咳、跑步咳」這幾個特徵,務必盡快就醫檢查,確認是否為氣喘。若為氣喘也應及早正確配合醫師用藥控制,氣喘才有機會獲改善!

careonline_96
456 篇文章 ・ 271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0

4
2

文字

分享

0
4
2
醫生我喉嚨痛!其實喉嚨不適,不見得是感冒?
careonline_96
・2021/01/28 ・1936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455 ・五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喉嚨痛是相當常見的症狀,每當喉嚨痛時,大家通常會直接聯想到感冒,其實喉嚨痛的原因很多種,可不一定是感冒喔。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耳鼻喉科柯皓允醫師指出,喉嚨是呼吸道、消化道對外的通道,在呼吸、進食的過程中,容易接觸到病毒、細菌等各種病原體,若遭到感染便會出現喉嚨發炎、腫脹、疼痛。其中,感冒是喉嚨痛最常見的原因,以病毒感染為主。過於勞累、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等狀況,都會增加感染的機會。

除了感染之外,胃食道逆流也可能導致喉嚨痛,因為胃酸的酸性較強,溢到喉嚨時,會對黏膜造成傷害,而時常感到喉嚨卡卡、有異物感、疼痛不適。

如果生活環境、工作環境中有粉塵、花粉、香菸、揮發物質等,同樣會對喉嚨造成刺激,誘發發炎反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生活環境、工作環境中有粉塵、花粉、香菸、揮發物質等,同樣會對喉嚨造成刺激,誘發發炎反應。

想要緩解喉嚨痛!你可以這樣做?

柯皓允醫師表示,出現喉嚨痛時,可以在日常生活做些調整,以緩解症狀。請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讓症狀惡化。最好不要抽菸或吸入二手菸,因為香菸中有大量有害物質,可能使黏膜發炎加劇。

攝取充足水分會有幫助,對健康成年人來說,將體重的公斤數(編按:例如70公斤就是70)乘以 30 cc,大約是每天需要的水量,但不要喝太熱或太冰的水。維持喉嚨濕潤,有助緩解不適。另外,也要注意空氣中的濕度、溫度要適中,過於乾燥也會讓喉嚨更不舒服。

柯皓允醫師解釋,喉嚨痛患者就醫時,醫師會先了解狀況,評估可能的發生原因,才能對症下藥。若喉嚨痛有伴隨咳嗽、流鼻水、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大多屬於病毒感染。能夠造成感冒的病毒有非常多種,大多沒有特效藥,得仰賴我們自身的免疫系統來對抗病毒,醫師會針對症狀表現來開立藥物,緩解不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假使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程延續好幾天,可能出現繼發性細菌感染,而開始呈現比較濃稠的痰液或鼻涕,這時才考慮使用抗生素。「是否使用抗生素,必須由醫師評估判斷,」柯皓允醫師提醒,「不要認為感冒就得吃抗生素,畢竟抗生素是針對細菌感染,濫用抗生素恐導致抗藥性,而且可能影響腸道菌叢。」

除了口服止痛、消炎藥之外,柯皓允醫師表示,喉嚨噴劑也有助於緩解喉嚨痛,較常見的噴劑成分包括清潔消毒藥水、非類固醇止痛消炎藥,例如Benzydamine。噴灑這類喉嚨噴劑後,對黏膜有局部消炎、麻醉止痛的效果。在餐前使用,可緩解喉嚨不適,方便患者進食,有充足的營養才有好體力,能夠幫助患者復原。 

因為喉嚨噴劑每次噴灑的量有限,相較於口服藥,對全身的影響較小,患者可以與醫師討論選擇合適的噴劑,並依照指示使用。「務必使用經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的藥品,會比較有保障,」柯皓允醫師強調,「不要輕信偏方,例如使用鹽水或醋,對喉嚨非但沒有療效還可能有害。」

這幾種喉嚨痛不尋常,千萬別輕忽

大家都有喉嚨痛的經驗,且多數喉嚨痛會在幾天內漸漸緩解,然而,有部分喉嚨痛代表病情不單純,需要盡快就醫。柯皓允醫師提醒,「有一些喉嚨痛的警訊請特別留意,包括喉嚨疼痛經過幾天的治療依然沒有緩解、身體突然反覆發高燒、講話聲音改變、講話聲音好像含著滷蛋、吃東西完全吞不下去、感到呼吸困難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呼吸時,空氣都得經過喉嚨,如果會厭嚴重發炎、腫脹,可能影響呼吸,甚至有窒息的危險。

假使發現脖子紅腫、疼痛,暗示可能有深頸部感染,必須立刻就醫治療,否則感染會迅速蔓延,恐併發敗血症,危及性命。

用餐時若喉嚨哽到魚刺、蝦殼、骨頭等尖銳硬物,千萬不要嘗試吞白飯、喝醋、用手挖,這些土方法都只會讓狀況惡化。正確的處理方式是立刻就醫,讓耳鼻喉科醫師利用內視鏡進行檢查,確定異物的位置並小心移除。

喉嚨痛可能是小感冒,也可能是大問題,如果有疑問,最好請教醫師,才能對症下藥喔!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0

2
2

文字

分享

0
2
2
諾貝爾獎得主也會誤導大眾?從維生素C拆解權威——《反智》
天下文化_96
・2020/09/24 ・3002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R值 551 ・八年級

  • 作者/古倫姆斯 (David Robert Grimes) ;譯者/楊玉齡

如果你曾經在感冒的狀態下辛苦幹活,你很可能會聽到某個好心的朋友推薦你服用維生素C,以消除生病的影響。這個長久以來的信念會這麼流行,要歸功於一個很讓人意外的人物——卓越的知識份子鮑林 (Linus Pauling) 。

美國學者鮑林 (Linus Pauling) 。圖nobelprizes

身為博學的名人,鮑林的興趣無所不包,從量子化學到 DNA 結構。鮑林的成就也同樣令人難忘:到目前為止,他仍然是唯一兩次獨得諾貝爾獎的人,一次是 1954 年化學獎,另一次是 1962 年和平獎。諾貝爾得主克里克 (Francis Crick,DNA 發現者之一) 讚譽鮑林為「分子生物學之父」。

諾貝爾獎得主大力推薦,維生素C風行全球

在 1960 年代的一場演講上,鮑林說他希望能起碼再活二十五年,好讓他能跟上科學的新進展。這句話原本可能只是隨口一提,若非觀眾席裡坐著一位有心人史東 (Irwin Stone) 先生。演講過後不久,史東便寫了一封信給鮑林,向鮑林推薦他聲稱的活力萬靈丹:每天服用三千毫克維生素C。

史東向鮑林推薦維生素C。圖/giphy

換做一個比較不信任他人的人,可能會對這項建議嗤之以鼻,覺得可疑或根本就是騙子。但是鮑林可沒有這麼小心,他選擇遵循史東的養生法。很快,鮑林就報告說感覺體內更有活力了,而且甚至比以前更少感冒。滿懷熱情的鮑林,往後幾年穩定提升他的服用劑量,最後達到驚人的一萬八千毫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Pixabay

到了 1970 年,鮑林已經成為一名狂熱者,寫出第一本與此有關的著作《維生素C 與普通感冒》,歌頌服用大劑量維生素C的好處。這本書非常暢銷,一夜之間,人們開始爭相購買大量的維生素C,深信它能擊退感冒。

在美國某些地方,一年之內維生素C的銷量增加十倍,藥房的供貨都跟不上了。所謂維生素C能讓人避開感冒的可靠信息,深入全美乃至全世界的人心——畢竟,這可是一位兩度摘下諾貝爾獎桂冠的知識份子的醫藥建言啊。

證據捕風捉影,神話仍舊持續⋯⋯

但是,鮑林那種傳福音般的熱忱並沒有良好的根據。除了一些傳聞軼事之外,根本沒有令人信服的基本理由,可顯示大劑量維生素C具有任何實質效益。

1971 年《美國醫學會期刊》有一篇針對鮑林這本書的嚴厲評論,作者是賓恩 (Franklin Bing) 醫師,他責備鮑林在沒有證據支持的情況下,發表這樣的聲明。賓恩嘆息道:「很不幸,許多外行人都會相信本書作者所推銷的想法。」

賓恩講得沒錯,但他沒法預見這個神話會持續多久。後續研究發現,極少證據能支持鮑林的說法。然而,這些都無法撼動鮑林的主張,他的影響範圍持續擴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即使更多證據陸續湧現,鮑林仍堅持他的主張。圖/giphy

鮑林後來又出版了更多本書,討論這個主題,堅稱維生素C是能治百病的宇宙萬靈丹,從癌症到被蛇咬到愛滋病都能治。

即便陸續湧現更多證據,顯示他的主張是錯的,鮑林的信念依舊毫不動搖。他很自信的預測,採用高劑量維生素C養生法的人,能多活三十五年,沒有病痛。

鮑林最後在 1994 年過世,但是他對維生素 C 的看法一直留存到今日,而且沒有減弱的跡象。事實上,高劑量維生素C不但沒有益處,而且不被鼓勵服用。高劑量維生素C的副作用包括腸胃脹氣及腹瀉——對於某些喜歡開糞便玩笑的人,可能會懷疑鮑林所報告的「活動增加」,也許主要是指他的腸子吧。

但是不可否認,鮑林受公認的權威地位,是這個迷思最先能在人們心中扎根、並持續到現在的主要原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語言的含糊空間中,誰才是「專家」?

許多迷惑源自我們如何理解詞彙與概念。

在我們人類所有特徵裡,語文可能是最獨特和有力的了。人類興起之初,具備了適當的演化癖性與生理結構,讓我們能夠說話,而心智能力則可以將思想轉譯成文字。這些能力對於我們之所以為人,非常重要。

然而,語文卻充滿了含糊與模稜兩可。我們使用的字詞,含意非常豐富,當它們被說出來時,若欠缺前後文的脈絡,通常是不可能精確判定其意的。

字詞中的概念充滿豐富含意,需靠脈絡判定其精確意義。圖/Pixabay

某些概念的含糊性質很常引發困惑,例如「專家」這個字眼,顯然就是如此。

我們通常會遵從專家的引導,來做判斷。譬如說,對於醫療問題,我們一般都會聽從醫師的建議。鑑於醫師經過扎實的訓練,這樣做非常合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是情況並非都這般明確,就像鮑林的例子,在某個領域的專長並不能轉換成另一個領域的專長,甚至連明智都談不上。

所謂「訴諸權威」 (argument from authority) 就是藉由公認的權威的支持,來合理化某項結論。但是,要假定某位專家沒有錯誤,有一個很嚴肅而且通常很難克服的問題。

例如,政客可能是政策和民主制度方面的專家,但是他們的判斷往往因為意識型態而差別極大。甚至連所謂「權威」本身可能都是有爭議的,因為「專家」其實是一個很含糊的名詞。譬如說,如果問題涉及道德上的兩難,那麼這裡所仰賴的專家,可能是一名教士或哲學家,而這兩者很可能會提出截然不同的建議。

百種疏失,讓權威可能漏洞百出!

具有「權威」光環的專家們,對同一件事情可能推導出截然不同的結論。圖/Pexels

即便在我們的醫學案例中,也有主觀性的空間。雖說信任醫師通常是合理的認定,但有些合格的醫師也會同意未經實證或是已被揭穿為無效的另類療法。(另類醫療業者倒是很懂得用專家的篤定口吻來說話,即便沒有證據支持他們的說法。)

至於大家公認的權威,也可能由於某方面的知識不足、偏見、不誠實、或甚至團體迷思,而誤導他人。

單單依憑權威,經常是不牢靠的,尤其是在手邊的專業可能本來就有疑義的情況下,譬如說,經濟學家的預測往往相互衝突,即使他們都很有學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訴諸權威是一個經典的非形式謬誤。它們會出現,是在一個論點的前提有疏失時,即使邏輯是正確的。到底哪裡出問題,非常多樣—前提可能太弱以致無法支持結論,或是語言太模稜兩可,或是輕率概化。正如語言給予我們多得驚人的表達方式,它也開啟了同樣多的缺口,讓可疑的推論潛藏其中。

——本文摘自泛科學2020年9月選書《反智:不願說理的人是偏執》,2020 年 7月 ,天下文化



天下文化_96
132 篇文章 ・ 618 位粉絲
天下文化成立於1982年。一直堅持「傳播進步觀念,豐富閱讀世界」,已出版超過2,500種書籍,涵括財經企管、心理勵志、社會人文、科學文化、文學人生、健康生活、親子教養等領域。每一本書都帶給讀者知識、啟發、創意、以及實用的多重收穫,也持續引領台灣社會與國際重要管理潮流同步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