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年前的今天,37 歲的羅莎琳・富蘭克林因卵巢癌過世。四年之後,諾貝爾醫學獎頒給了華生、克里克,以及她的同事威爾金斯,以表彰他們發現 DNA 的結構。然而,沒有富蘭克林,他們恐怕無法獲得此獎並享有歷史聲譽。
華生與克里克雖然早就猜測 DNA 是螺旋狀的架構,但他們原先設想的卻是鹼基在外側的三股螺旋,而非鹼基在內側的雙螺旋。直到華生聽了富蘭克林關於她對 DNA 所做 X 射線繞射實驗的演講,進而追到她的實驗室,從她的同事威爾金斯手中看到她所拍的完美 X 射線相片「照片 51 號」後(富蘭克林完全不知情),才恍然大悟,趕緊修正模型,完成震驚世界的 DNA 論文。
二氧化矽、碳化矽、氮化矽這些半導體材料,特別適合使用化學氣相沉積法(CV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 的過程也不難,氫氣、氬氣這些用來攜帶原料的「載氣」,會帶著要參與反應的氣體或原料蒸氣進入反應室。當兩種以上的原料在此混和,便會在已被加熱的目標基材上產生化學反應,逐漸在晶圓表面上長出我們的目標材料。
在 ALD 的第一階段,我們先注入含有 A 成分的前驅物與基板表面反應。在這一步,要確保前驅物只會與基板產生反應,而不會不斷疊加,這樣,形成的薄膜,就絕對只有一層原子的厚度。反應會隨著表面空間的飽和而逐漸停止,這就稱為自我侷限現象。此時,我們可以通入惰性氣體將多餘的前驅物和副產物去除。在第二階段,我們再注入含有 B 成分的化學氣體,與早已附著在基材上的 A 成分反應,合成為我們的目標材料。
女性在科學界受到的打壓也不少:在代數領域有傑出成就的埃米諾特,竟因其性別而無法擔任大學教授;華生看了羅莎琳.佛蘭克林的 DNA X 光繞射圖片,終於發現了 DNA 的雙螺旋結構,並以此得到了諾貝爾獎。雖然華生得獎的時候佛蘭克林已過世,然而我們可以想像,在當時的社會氛圍下,即便她在世,女性科學家的得獎機率仍然很低;發現脈衝星的喬瑟琳貝爾其成就在天文界有目共睹,然而諾貝爾物理獎的獎座是被指導教授赫維許拿走;吳健雄透過實驗證實宇稱不守恆,但最後是理論學家楊振寧及李政道是拿到了諾貝爾物理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