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tran揭櫫了許多現代程式仍在使用的觀念,例如 DO loop、副程式、……等等。更重要的是它開啟了程式語言獨立於電腦硬體之外的可能性,在此之前的機器語言都只能依附於專屬的電腦。Fortran公開之後,其它不同用途的各種高階語言也陸續問世,如今當然又進化到另一番截然不同的光景了,而這一切都得感謝巴克斯將程式語言從電腦硬體的禁臠解放出來;他本人也於1977年榮獲計算機界的最高榮譽──圖靈獎。
筆者認為前述的(1)及(2)都是果,真正的原因只有(3)一個。80 年代,當英特爾的晶片和微軟的軟體成為快速發展之個人電腦行業的雙引擎時,公司充滿活力,專注於其在個人電腦和資料中心伺服器的特殊領域。英特爾高層曾半開玩笑地將公司描述為「地球上最大的單細胞有機體」:一個孤立的、獨立的世界。像 IBM 一樣,數十年的成功和高利潤也催生了英特爾目中無人及自大之企業文化!這種開會又開會、討論又討論、開不完的會、討不完的論正是公司成熟的標註。
Fortran揭櫫了許多現代程式仍在使用的觀念,例如 DO loop、副程式、……等等。更重要的是它開啟了程式語言獨立於電腦硬體之外的可能性,在此之前的機器語言都只能依附於專屬的電腦。Fortran公開之後,其它不同用途的各種高階語言也陸續問世,如今當然又進化到另一番截然不同的光景了,而這一切都得感謝巴克斯將程式語言從電腦硬體的禁臠解放出來;他本人也於1977年榮獲計算機界的最高榮譽──圖靈獎。
量子電腦的發展一直以來被視為科技的終極挑戰,從 Google 的量子霸權,到 IBM 不斷推進的Condor 超導電腦,業界翹首以待。然而,截至 2024 年,量子計算領域出現了一個新的變數。Atom Computing 一家美國新興公司,推出了擁有 1,180 個量子位元的量子電腦,不僅超越了IBM神鷹量子電腦的 1,121 個量子位元,甚至德國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也宣布開發出 1,305 個量子位元的超級電腦。
這些新興勢力的出現,不僅在位元數量上超越了 Google 與 IBM 的現有設備,更顛覆了量子電腦技術路線的既有認知。與以往依賴超導技術的量子電腦不同,Atom Computing 與達姆施塔特大學採用了「離子阱」( Ion Traps ) 技術,利用雷射與電場操控離子,形成穩定且壽命較長的量子位元。這是否意味著,超導量子電腦將不再是量子計算的唯一未來?
手寫數字辨識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問題,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提供一公開測試組,有 60,000 個訓練圖像集和 10,000 個測試圖像集,<圖表>是其中一個小樣本。機器學習系統對此資料的辨識成效很好,在公開競賽中,錯誤率低於 0.25%,亦即平均 400 個字符中只有一個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