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文/陳衍達 │自由寫手
2017.12.1編按:文章最末段有進行修改,詳請請看文末編按。
今天要來和大家談談石綿(asbestos)。政府從 1989 年開始便逐步禁止其輸入與使用,明年(2018 年 1 月 1 日)起更將全面禁用,我們對石綿的認識頂多就是舊版國中小課本(洩漏年紀了嗚),在自然課實驗加熱時使用的石綿網,不過現在其實也多以陶瓷纖維網取代。
但前陣子卻出現了一則新聞:《工業發展史中的致命粉塵:臺灣石綿職業病可能在 2020-2030年達到高峰》,看到這樣的標題,你或許有以下的困惑:我們不是已經不用石綿了嗎,為何高峰是在這麼多年以後?石綿的職業病是什麼?學者們又是如何預測到石綿職業病發生的高峰的?
石綿主要成分其實類似沙子,它的致病性來自於粉碎的石綿會形成很細緻的粉塵,如果吸入肺中會累積無法排除,累積達到一定數量並長時間在肺中作用,便可能會引發「石綿沉著症」嚴重影響肺部功能;在臨床上石綿已經證實與許多種癌症有直接關聯,包括惡性間皮瘤、肺癌、喉癌、卵巢癌等。其中惡性間皮瘤為罕見癌症,與接觸石綿關聯性極大。
燒不掉的棉花
在回答這些疑問以前,我們先來認識石綿,了解為何它會潛伏在你我周圍?石綿(Asbestos)其實是六大類結晶呈纖維狀的矽酸鹽類礦物總稱,主要出現在海洋地殼經推擠抬升出海平面的蛇綠岩套中,從原礦中剝離之後呈棉絮狀,帶點緞面織品的光澤;常見的種類有蛇紋石系的白石綿,與角閃石系的青石綿和褐石綿。它耐熱防火、隔熱、吸音、絕緣、耐酸鹼而且輕盈柔軟,在工程上是性能相當優良的材料。
考古紀錄顯示早在西元前,芬蘭東部尤奧湖(Juojärvi)一帶的居民便會使用直閃石系的石綿加強廚具的性能;最早的文獻紀載則在古羅馬時期,賽普勒斯的特羅多斯山(Τρόοδος,Troodos)是古代重要的石綿產區,當時會將石綿用作燈芯或製成可「用火清潔」的織品如衣物或桌巾。十九世紀中葉,隨著歐美發現多處新礦場,以及各種用途的開發,石綿開始大量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白石綿可混紡進紗線製成「防火毯」或者舞台的布簾,另外鍋爐管線的絕熱夾層、建築中的防火吸音塗料以及剎車來令片包材也多會用到白石綿;褐石綿則較常混入水泥中製成石綿浪板及石綿瓦,是質輕、防火又吸音的建材。
翻開石綿這張覆蓋的陷阱卡
但到了十九世紀末,發生在石綿產業相關工作者的肺部疾病逐漸引起關注。1899 年,英國倫敦的 H. M. Murray 醫生首次在一名罹患肺纖維化的年輕石綿磚工人的肺部切片中,發現石綿纖維;但在這之後又過了二十多年,石綿肺症(asbestosis)一詞才首次問世。1918 年,美國的勞動統計顯示石綿作業者早死的風險異常高;1928 年,一份英國勞動部的流行病學調查更指出,年資 20 年以上的石綿作業勞工,肺部纖維化的發生率超過八成。直至 1960 年代,石綿和石綿肺症、肺癌以及間皮細胞瘤(mesothelioma)等疾病之間的關聯性才逐漸廣為人知及接受。
三種石綿相關疾病的潛伏期都在 20 年以上,其中間皮細胞瘤的潛伏期約 30-40 年,加上間皮細胞瘤較少因暴露石綿以外的物質而致病,由此可推估石綿相關的職業病大約在石綿使用高峰期之後 30-40 年的 2020-2030 年達到高峰。
儘管歐美政府已經意識到石綿可能造成的危害,但這麼好用的材料仍讓人們難以割捨,直到 1970 年代才逐步減產及限制進口(只有英國在 1932 年就開始「管制」石綿使用)。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在 1987 年將所有種類的石綿列為第一級致癌物,禁用石綿才變成國際共識,但在這期間已有數以萬計的勞工因石綿而罹病甚至死亡。
熱門產業帶來的後遺症
鏡頭拉回到了臺灣:二戰時期,日本和國民政府曾在花蓮進行過小規模的石綿開採;而後在 1960 年代,隨著都市化及工業化的需求,臺灣開始大量進口石綿,並在 1980 年代達到高峰。除了礦場及工廠勞工的職業暴露以外,推動十大建設時拆船業蓬勃發展,船隻上含有石綿的鍋爐管線也讓工作者在不知不覺中暴露在石綿纖維的危害之中。
雖然目前石綿已經幾乎被禁用了,舊建築中的殘存石綿,仍是目前最普遍的暴露疑慮。2017年11月澳洲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發表於於《 Lancet Public Health》的研究《Risk of cancer associated with residential exposure to asbestos insulation: a whole-population cohort study.》於1983~2013年間調查了澳洲首都地區(ACT)超過一百萬人後發現,生活在含有石綿建材的房屋中的男性罹患間皮瘤的風險跟未暴露者相比增加了2.5倍,在研究調查的285名診斷為間皮瘤的患者中,有七名居住在有石綿建材的建築當中。但回到台灣,到底有多少影響還需要後續更多的研究和追蹤,如果真的仍居住在還有石綿的建物中擔心相關風險的話可以與有關單位聯絡,需拆卸時也要做好適當的防護措施喔。
2017.12.1編按:本文最末句原文為「那麼,我們究竟能怎麼防範日常生活中的石綿暴露呢?事實上,只要不去破壞建材,石綿纖維基本上不會被釋放出來;如有需要拆除,儘量在不破壞建材的情況下整塊卸下,並做好適當防護就可以了喔!」與 2017/11/2 於《 Lancet Public Health》發表的研究《Risk of cancer associated with residential exposure to asbestos insulation: a whole-population cohort study》內容有出入,因此將文字調整為現在的版本,謝謝網友的指正與補充資料。
參考資料:
- 環保署公告-〈環保署將逐步禁止石綿用於石綿瓦製造〉
- 環保署公告-〈環保署提前全面禁用石綿之時程〉
- 《Ophiolite Concept and the Evolution of Geological Thought》-〈History of asbestos discovery and use and asbestos-related disease in context with the occurrence of asbestos within ophiolite complexes〉
- EnvironmentalChemistry.com-〈A Brief History of Asbestos Use and Associated Health Risks〉
- 英國獨立報-〈It took 80 years to act〉
- IARC monograph supplement No. 7
- 臺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石綿的健康危害與臺灣現況〉
- 美國國家有毒物質和疾病登記中心-Asbestos Toxicity
- 營建署公告-〈未損傷的既有居家石綿建材,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
- 國家毒物研究中心─石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