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電影《聲之形》講述男主角石田將也(上圖左)在小學六年級時,班級轉入了一位天生聽覺障礙的少女西宮
硝子(上圖右);硝子除了手語和筆記本外,沒辦法跟其他同 學順利交談,漸漸的班上的同學開始惡意的欺負與漠視她,而石田將也也是其中一員;卻在一次師長的追究責任之下,石田將也成了所有欺凌行為的代罪羔羊,轉而變成了被霸凌的對象。這樣的石田將也既使升上高中,也是將自己內心深深封印住的孤獨少年。在他下定決 心要在結束自己的人生之前,希望與西宮 硝子再見上一面,並當面向她道歉;卻隨著與硝子的再度重逢之後,故事有了微妙地轉變……。
本文從臨床心理師的角度,去探討《聲之形》電影中的霸凌以及特殊教育中「回歸主流」的特教政策。
這是一部與霸凌有關的電影,真實到令人不忍卒睹。女主角西宮硝子因為天生的聽覺障礙,而在小學時遭受同班同學有意無意的漠視與欺負,而在內心形成了巨大的心理陰影,認為自己的存在是多餘,唯有自殺才能解脫(註一)。
-
註一:此電影近期在台灣上映,居然有部分家長認為涉及自殺及霸凌議題,不應該在台灣公開播出。個人對於此提議深感不以為然,倘若行政院或文化部真的因為這樣的題材而不准上映,才是對於特殊族群真正的歧視。好險,該提案被駁回了。相關新聞請見:稱聲之形消費聽障滾出台灣 提案遭駁回。
__________以下有雷,怕被暴雷的話請馬上左轉離開__________
霸凌存在於各種年齡層,在小學生中這樣的狀況也不少見(註二)。小學生因為還是未成年狀態,前額葉還沒發展完全,既沒有誠篤敏慧,也沒有溫良恭儉讓,欺負起人既不知節制,也不知手軟。只要一個小孩,稍微跟別人不同,胖一點、笨一點、醜一點、慢一點、聰明一點、好心一點、善良一點,都可能成為被欺負的對象,更別說是有顯著生理障礙或心理障礙的學生了。
-
註二:加拿大多倫多教育局曾經對霸凌進行研究,得到以下統計:
◎百分之三十五的孩童直接涉及霸凌事件。
◎霸凌在十一歲到十二歲時達到高峰。
◎百分之三十八的特殊教育學生遭到霸凌,其他學生則是百分之十八。特殊生遭到霸凌是一般生的兩倍有餘。
◎百分之二十四報告偶爾或時常發生種族霸凌。
◎百分之二十三的學生被霸凌,百分之七十一的教師說他們幾乎都會介入(此項為針對父母與教師之調查,與學生相比,師長們嚴重低估霸凌發生次數)。
(資料來源:《陪孩子面對霸凌:父母師長的行動指南》,頁34-35。)
很多有狀況的學生,每天去學校就是一場又一場的苦難與折磨,就像是西宮硝子一般,一下子是東西不見,一下子故意絆倒,一下子是語帶嘲諷,一下子是被破壞好不容易建立起的人際關係。在這場歷程之中,霸凌的源頭,都是從小惡開始。接著引來整群人無限制、無差別的欺負與惡意,若有人想從中阻撓,這樣的小天使也會成為被霸凌的對象。像是劇中的佐原美世子,就是被牽連的對象,最後連自己也承受不住,只好一直缺席無法上學。
電影中將被霸凌者的狀態描述的非常細膩清楚,輕者失去自信、對自己負面評價,重者身陷憂鬱情緒之中,不是逃學休學,就是自傷自殘,最後甚至可能走上自殺一途。影片開頭鉅細靡遺的演出打算自殺的男主角石田將也,做了哪些詳細的計畫。在一個月之中,安排了所有細節,哪一天要結束打工、哪一天要提領出所有現金、哪一天要打掃住所、哪一天要向有所愧咎的人講講道歉的話,幾乎關於自己的每件事都有了妥善的安排,再決定結束自己的生命。還好,這顯而易見的企圖還是被將也的媽媽石田美也子所識破,即時攔阻了一個可能發生的悲劇。
但西宮硝子的狀態就沒這麼幸運了,她因為聽障的緣故,在學校生活上經歷了無數地折磨,想死的念頭不停地在心理滋長。好不容易撐到了高中,卻因為霸凌往事被挑起,導致石田再次被誤解,而一心將所有過錯都攬在自己身上。在絕望之餘,驟然決定要自我了斷。這樣的情境,任誰都很難防範。雖然說危機就是轉機,但活生生地現實有時不會像電影中這麼幸運,很多被霸凌者通常就這樣告別了人世,一去不回。
另外,影片中不只討論了霸凌的問題,還深刻地描繪特教生因為「回歸主流」(mainstreaming)這個特教政策,特殊生被安置在普通班上課所產生的巨大困境。若任教老師沒有針對特殊生給予特別的協助,全部都用一般生的上法,可以想見特別的學生會因為一視同仁這樣的待遇,而面臨各種學習落差,導致各式各樣「笨拙」、「落後」的窘境。
雖然回歸主流在理念上是善意的,目的是希望特殊學生可以慢慢適應一般社會,最後可以獨立生活。而普通生也會因為這樣的相處經驗,讓他們知道我們的社會就是有各種不同狀況的人,一般人應該學會怎麼理解他們、協助他們,讓他們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健全、開明的社會中生活,而不是選擇採取排擠、抵制、隔離的措施。這樣的政策背後,其實需要全體老師、家長、同學的支持與配合。若部分師長特教概念不足,或是堅持所有的同學就是要使用相同的標準,只會讓極端不利的情況加劇。
目前在台灣仍舊施行回歸主流政策,但很不幸地,部分極端的老師及家長,仍無法接受,覺得會增加普通班學生的負擔,認為還是採取隔離的特教班方式較好;但矇住自己的雙眼,並不代表這群人不存在,種族、特殊障礙、多元性別都是我們必須面對的議題。
那到底要如何面對霸凌情境呢?簡單的說,就是要有強大有效的力量與之抗衡,不然通常就是陷入負向的惡意循環中。在《聲之形》電影裡,學校老師的處理非常粗糙,直接在全班面前點名石田將也為始作俑者,結果讓團體的惡意一下子全部湧向他,讓他變成下一輪被害者。真正操縱霸凌的幾位關鍵人物還是繼續引導這個負向的動力,霸凌並未消失,只是「捉交替」般地往下一個受害者挺進。
這時不得不說起同樣處理霸凌題材的《3月的獅子》,裡面的川本日向也遭遇相類似的事件,但裡面老師的處理就成熟多了:先將所有帶頭者一一約談,強力約束不當行為,並且重申老師絕對不會漠視霸凌事件重複發生,並讓帶頭者知道學校絕對不會放手,也不會姑息。只要這些帶頭者知道大勢不可為,讓這些惡意自然消退,才有可能塑造良善的教學環境(註三)。
-
註三:校園霸凌研究權威歐維斯博士,提出一套非常成功的防治方案,證實能夠大幅降低校園霸凌的發生。這項方案奠基於四項關鍵原則,目的是為了打造優質的校園環境:
1.來自大人的溫暖、關注及參與。
2.對於學生不當的行為有明確的規範。
3.假使學生違反規範和規定,以毫無敵意、非體罰的方式一貫地處置。
4.家庭和學校裡的大人建立威嚴而開明的親子、師生關係或教養方式。
(資料來源:《陪孩子面對霸凌:父母師長的行動指南》,頁208-209。)
總之,讓被霸凌者逐步培養強大的自我是必要的,讓他們的生命擁有足夠的力量與之抗衡,並逐漸明白,「美好不是有品質的生活,而是生命的本身就是美好」。我認為這是《聲之形》所要告訴我們,最平實,也最深刻的一件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