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小綠人 跑得快!——初次來台灣的柳田理科雄看到了什麼?

遠流出版_96
・2017/03/15 ・1726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469 ・五年級

國民法官生存指南:用足夠的智識面對法庭裡的一切。

  • 編按:2016/11 泛科學與遠流出版合作,邀請《空想科學讀本》作者柳田理科雄老師來台灣與讀者會面,和在由泛科知識旗下泛科學、娛樂重擊、泛科技主辦的泛知識節中進行科普演講。本文摘錄自2017/3出版的《空想科學讀本:怪獸與超人戰力大揭密》一書中,柳田理科雄老師所寫之台灣版後記。

在 2016 年 11 月,我造訪了台北。因為 2003 年《空想科學讀本》就在台灣出版了,所以我居然還比自己的書晚了 13 年才第一次來到台灣。

這次來台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要參加在松高路上的誠品書店信義店舉辦的讀者見面會,以及進行「泛知識節」的主題演講。泛知識節是個集結許多大學教授等各領域的講者,進行各自專業主題的活動。每場活動都吸引許多學員參加,非常熱烈。

台灣的天氣穩定舒適,食物則每樣都是美味到驚人的地步(所以每道菜全都一一拍照了!),更感動的是,人們都很友善而且活力十足,我一整個喜歡上這個地方了。可惜的是,完全沒有機會觀光,因為還有日本的工作要處理,沒時間四處蹓躂,真是遺憾啊。

雖然如此,在行程中從車窗望見的台灣街頭仍舊趣味十足。最讓我驚奇的是行人專用號誌燈,轉為綠燈時,會顯示剩餘秒數,號誌燈中還有人影在行走。

喔喔,這是 LED 才能做得到的技術!因為 LED 的 ON/OFF 的反應速度夠快,所以能呈現出像動畫一般的效果。當然日本也有行人專用號誌,但只能呈現出行人的人形,就算是顯現出正在步行的姿勢,也是靜止的。台灣的號誌燈能如此靈活運用 LED 的特性,真是太棒了。

圖/Caveranger ,GFDL,wikimedia commons.

正感到佩服時,號誌剩餘秒數不到 30 秒了,原本正在行走中的小人跑起來了!真是驚人。試著計算了一下,每 1 秒大約跑了 3 步。人類跑步的時候,一步的步幅大約會超過身高一些些,所以實際人類的步幅, 1 步大約是 2 公尺。如果 1 秒跑了 3 步,就是秒速 6 公尺 = 時速 21.6 公里。計算一下跑 1 百公尺的時間……只要 16 秒 67。這、這種速度在街上跑會不會太快了啊?以這種速度連續跑 30 秒的話,人已經跑到 180 公尺外了耶!撞到人的話超危險的啊!

另一個印象深刻的是台北捷運地下鐵。無論如何都想搭搭看,所以就拜託(=逼迫)陪同的遠流出版公司人員,就算只是從東門搭到古亭一站也好。有如硬幣般的單程票好有趣啊,寛敞舒適的車廂也讓人感動,不過,初次得知且最讓人驚訝的是,在這裡大家稱「Platform」為「月台」。這對日本人來說還真是浪漫的名字啊。好像地下鐵能行駛到月亮一般,令我想起了七○年代的動畫《銀河鐵道 999》。回日本後查了資料,所謂月台,原本是是古代中國為了賞月而建造,沒有屋頂或牆壁等遮蔽的建築。哇-,何等美好而且浪漫啊-。

懷抱著這兩個小小發現(但對我而言非常有意義!),參加了兩場活動,也跟翻譯中文版的談璞先生見面了。從以前就聽說,我的作品在台灣是經由一位極受歡迎的名譯者翻譯的,真是令人太開心了。我們相談甚歡,深刻感受到他對《空想科學讀本》系列的喜愛,當時不知道有多開心。

此外,在誠品書店信義店所舉行的讀者見面會訪談中,談璞先生提到「比起正確精準的翻譯,更希望把『作者把知識變有趣』的特點傳達給讀者」。這也是我所企盼的。我想和台灣諸位讀者所共享的,是空想動漫描繪的事物與現實世界的科學連結起來的瞬間,所感受到的興奮與趣味之處!啊啊,我也好想一閱談璞譯的中文版啊!實在太羨慕閱讀台灣版的讀者們了。

因為日本當地的演講是早就安排好的,所以泛知識節的演講結束後,就直接前往桃園機場,飛離台灣了。在空中 1 萬 2 千公尺處,想起了兩場活動中洋溢著笑容與笑聲的聽眾,在台灣有這麼多讀者喜歡我寫的書,這一切我銘記在心。這真是一趟有意義的旅行。我一定會再到台灣。而且,下次一定要好好觀光。

  • 2016 年 12 月 30 日 柳田理科雄

《空想科學讀本:怪獸與超人戰力大揭密》書封

 

 

 

 

本文摘自《空想科學讀本:怪獸與超人戰力大揭密》遠流出版

文章難易度
遠流出版_96
59 篇文章 ・ 29 位粉絲
遠流出版公司成立於1975年,致力於台灣本土文化的紮根與出版的工作,向以專業的編輯團隊及嚴謹的製作態度著稱,曾獲日本出版之《台灣百科》評為「台灣最具影響力的民營出版社」。遠流以「建立沒有圍牆的學校」、滿足廣大讀者「一生的讀書計畫」自期,積極引進西方新知,開發作家資源,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閱讀生活,矢志將遠流經營成一個「理想與勇氣的實踐之地」。

5

50
5

文字

分享

5
50
5
PUI PUI 的科學!天竺鼠車車到底是什麼呢?
Rock Sun
・2021/03/10 ・4756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SR值 491 ・五年級

誰想得到呢?2021 年才開始沒多久就盛大席捲 ACG 文化(即 Anime, comics, games 的首字母縮寫)的既非熱血戰鬥,也非血腥獵奇,而是一團團用羊毛氈戳出來,時不時會 PUI PUI 叫的「天竺鼠車車」。

「天竺鼠車車」五個字,前面是動物,後面是人造交通工具,嗯……那牠們到底是什麼啊?今天這篇文章就想用目前已播出的八集「天竺鼠車車」來探討這些毛絨絨小傢伙背後的秘密。

這張圖直接跟你說明白!你想花多少買這台車車呢?圖/Muse木棉花-TW,作者再製

天竺鼠車車到底是什麼?

天竺鼠車車有一對晶亮圓溜的大眼睛和自我意識,能在大街上奔馳也懂得遵守交通規則,牠們內建安全帶還可以額外安裝各種配備,哇哇哇,這樣設備會不會太齊全?到底什麼是天竺鼠車車?

在判定前,我們最好先爬梳一下他們的特徵:

  1. 有自我意識,會害怕、緊張和同情,能進行一定程度的複雜思考,比如引誘別的車車或武裝自己。
  2. 有正常的生理系統,能感受到熱、有時需要便便,被感染時還會變成喪屍。
  3. 身體內配有方向盤和安全帶,車車內部的人可以操控車車,可是車車也可以自己移動。
  4. 和尋常車輛不同的是,天竺鼠車車有四「顆」像輪子一樣的腳,這些腳長得像輪子卻不會像輪子一般轉動,移動方式就像正常哺乳類動物的四隻腳(只不過是四顆)。天竺鼠車車內部有座椅可是卻只坐得下三個人。牠們的身體明明側腹有門,可是人卻都從窗戶鑽進去。
被迫做自己不喜歡的事,還會哭。圖/ Muse木棉花-TW《天竺鼠車車:第二集》

綜合以上,再轉頭瞧瞧人類交通工具的歷史進展,就會赫然發現天竺鼠車車其實不像車,反而更類似某種協助人類運輸移動千年以上的奇蹄目動物:「」。

馬擁有自我意識,會感到害怕緊張,更需要進食和便便,雖說我們不能更動馬「內部」的生理構造,可是我們卻能在牠們「身上」安裝馬鞍和韁繩,安坐馬上的騎師可以操控馬匹,但如果馬馬想要,它們也可以自己走來走去。

說不定在我們沒瞧見的某個世界角落,真的存在著超巨大的天竺鼠,牠們用車輪狀的腳腳走路,身體側腹有個可以使人進出的空腔,裡面甚至有類似座椅的構造!而說不定,在這群超大天竺鼠附近也生活著一群人,他們的職業就是在荒野捕捉、馴服這些超巨大天竺鼠,加裝方向盤、安全帶後,再把這一隻隻(一台台?)擁有個別個性的車車轉賣出去。

擋風玻璃刷一下,你是我的好車車。圖/Muse木棉花-TW《天竺鼠車車:第二集》

規格部分

是的是的,天竺鼠很可愛,但我們也不能忽視牠們的車車部分對吧!大家在選購車輛時會在意什麼呢?無非就大小、重量、速度和馬力吧,接下來我們逐一探討天竺鼠車車的「車車」面向。

天竺鼠車車有多大?

天竺鼠車車的高度差不多到人類肩膀,這和普通轎車沒差多少,約是 150 公分。寬度部分可從第 1 集惡霸車等紅燈時看出,天竺鼠車車的寬約莫是斑馬線的兩條白線加上兩個間隔,動畫製作地日本的枕木紋斑馬線寬度中間值為 45 公分,加總起來得知天竺鼠車車的寬度約為 180 公分。長度部分可從天竺鼠車車闖入餐廳時看出,約為一張桌寬加上一張椅寬和中間的間隔,估計為 200 公分。

除了斑馬線外,你還能看到很多其他人造物。圖/Muse木棉花-TW《天竺鼠車車:第一集》

綜合以上,天竺鼠車車的長寬高約為 200 × 180 × 150 公分⋯⋯咦等等,這也未免太小了吧!世界上小轎車代表:福斯金龜車的 2016 年版也有個 429 × 182 × 150 公分,對啦對啦,寬和高度部分天竺鼠車車和金龜車相差無幾可是,這個長度的部分也未免⋯⋯,嗯會不會有一點點不夠用呢?

感覺有點擠的……。圖/ Muse木棉花-TW《天竺鼠車車:第二集》

體重?

我們目前尚無計畫用羊毛氈實際「戳出」一台(一隻!?到底!?)天竺鼠車車,如果有哪位大仁大德願意提供還原真實大小的天竺鼠車車煩請現在立刻馬上聯絡泛科學總部,在那之前我們只能估算。

羊毛氈有許種類,從每立方公分 0.2 克到 0.5 克都有,工業用途的又更重,在此我們取平均值每立方公分 0.35克,並設整台車車均使用同樣的羊毛氈。長寬高 200 × 180 × 150 公分的天竺鼠車車體積為 5400000 立方公分,假設天竺鼠車車內部空間為一簡單長方體,由 3 個搶匪那幕我們可得知寬度約為三個男子並肩的 160 公分,伸手握方向盤距離為 70 公分,高度為 120 公分(和金龜車相差無幾)。

  • 160 × 70 × 120 = 1344000(立方公分)。
  • 5400000 – 1344000 = 4056000(立方公分)。
  • 4056000 × 0.35 = 1419600 (公克)。

這約略是1420公斤呢!哇哇,想不到看來毛絨絨的天竺鼠車車也有那麼重!

路上常見的 Toyota Corolla 重量約略是 1300 到 1425 公斤,天竺鼠車車之所以差不多重的原因可能是「沒有空隙」。用鋼板、引擎,和金屬設備組裝而成的汽車內部有許多空隙,所以不如想像中重,天竺鼠車車既然是動物,當然就是滿滿的肉,沒有空隙囉。

(《天竺鼠車車》第 8 集把這個假設打得一蹋糊塗,因為正在產生便便炸彈的泰迪體內竟然是機械……)

搞了半天,你體內是機械啊!?還能放炸彈?圖/ Muse木棉花-TW《天竺鼠車車:第八集》

平時慢吞吞,吞了蘿蔔就噴飛的車車

再來談談速度。在第 5 集「PUI PUI 競速」裡,我們看出天竺鼠車車有兩種速度,認真賽跑下的普通高速,和吃了閃電胡蘿蔔後展現出的極速。

示意圖,考量到後面的房子很明顯可以塞兩台車車,所以店面假設為5公尺,不過牠們為什麼在裡面啊?圖/Muse木棉花-TW《天竺鼠車車:第五集》

按照第 5 集的比賽初始畫面,我們看到馬鈴薯(車車名)穩穩地在 4 秒內跑過 7 個店面,假設一店面寬度為五公尺,得出秒速 8.75 公尺(時速 31.5 公里)。好慢喔(瞇眼批判貌),時速 31.5 公里是老爺車嗎我說?

可是!在之後的劇情中,泰迪(車車名)吃了閃電胡蘿蔔後,只花了 0.5 秒加速,就在 1.5 秒內跑過 23 個店面,秒速馬上提升至 76.7 公尺(時速 276 公里)。哇⋯⋯絕大部分的汽車儀表板上的最高速也只有 220 到 260 公里,車車的時速 276 公里整個爆表惹!這閃電胡蘿蔔會不會太厲害?!

等等就有一台車車會從時速30變成276了!圖/ Muse木棉花-TW《天竺鼠車車:第五集》

馬力測試結果

在現實生活中,若想知道一台車的最大馬力,我們需要測量引擎轉速。可是天竺鼠車車有沒有引擎我們都不知,所以只好勉強使用行駛時間法(The Elapsed Time (ET) Method)估算最大馬力。用車子在全力輸出狀況下完成 1/4 英里(402.3 公尺)所需的時間,再換算為最大馬力。

但還是有普通的巨大紅蘿蔔存在~ 但感覺要要吃超多根。圖/Muse木棉花-TW《天竺鼠車車:第二集》

整個過程大概是這樣:重 1420 公斤的天竺鼠車車在起跑後用普通高速,花了 2 秒吃下閃電胡蘿蔔,在 0.5 秒內加速到時速 276 公里,以極速完成剩下的距離。

第一階段我們一樣可以從 PUI PUI 競速中慢動作估算,大概在 30 公尺(6 個店面)內完成,第二階段 0.5 秒從時速 31.5 公里加速到時速 276 公里,代入加速度和位移關係公式我們得到這段時間內位移了 61 公尺,所以我們剩下最後的 402.3 – 30 – 61 = 311.3 公尺來用時速 276 公里跑完,也就是只需要花 4 秒。總結這個馬力測試,一台天竺鼠車車可以用 6.5 秒內結束這個測驗。

代入線上計算機,我們得到天竺鼠車車的最高馬力為⋯⋯2253!?

各位家裡的普通轎車最大馬力有個 200 就已經是超級厲害了,結果我們看似天真可愛的天竺鼠車車潛在力量卻高達 2253 馬力?

這個數字不只輾壓大家日常所見車輛,連最近才上市的路特斯電動超跑Evija(Lotus Evija) 最大馬力也不過才 2000 左右⋯⋯。事實上,人類史上沒有一台可領有牌照、市面上買的到的轎車、卡車、跑車有辦法與天竺鼠車車匹敵,唯一有辦法的⋯⋯大概就是蒸氣或柴油動力火車頭了。

但若常看空想科學文章,這種誇張的數值已經見怪不怪了。但是相對之下有另外一樣東西開始讓我擔心,就是天竺鼠車車的燃料來源。

你一天可以就吃這根~減肥神奇食物。圖/Muse木棉花-TW《天竺鼠車車:第五集》

天竺鼠車車的神奇蘿蔔

天竺鼠車車最高馬力為 2253 ,換算成瓦特的話大約是 168 萬瓦特,也就是說在極速狀況下車車跑上 1 秒鐘,就要消耗 168 萬焦耳的能量,而在 PUI PUI 競速中則是跑了 1.5 秒,也就是說短短的時間內天竺鼠車車需要 252 萬焦耳的能量。

通常汽車的燃料經過燃燒之後,只有大概 12 到 30% 會轉化為實際驅動車子的能量,至於天竺鼠車車⋯⋯我們無從得知,不過依據實驗室中的動物測量結果,我們大概能知道小鼠 13 到 35% 的飲食熱量會轉換為運動所需的能量,那我們就假設天竺鼠車車為更高一點的 50% 好了。

也就是說天竺鼠車車需要攝取 504 萬焦耳、也就是將近 1205 千卡的熱量,其中的 50% 才能轉化為高速行駛所需的能量。

然後這 1205 千卡全部都含在那根閃電胡蘿蔔內!?基本上人類只要吃下 1.5 根閃電紅蘿蔔,一天的熱量就不用擔心了,再考慮到胡蘿蔔本來就有的營養,這根本就是超級食物啊!

大家還是要正常飲食喔!圖/ Muse木棉花-TW《天竺鼠車車:第六集》

以上就是天竺鼠車車這個神奇又呆萌的機關化動物交通工具的規格,但這可能只有皮毛而已,因為就像汽車技術一樣,天竺鼠車車的背後一定還有更多的秘辛,筆者也還有其他疑問,例如說:

天竺鼠車車能夠改車嗎?既然內裝部分有人造物,那個改座椅或方向盤是一定可行的,我們還有看到外面可以加裝音箱、火箭…但是可以改車輪或毛色嗎?這樣改天竺鼠車車會沒有感覺,還是會痛不欲生呢?

晚上怎麼開天竺鼠車車?牠們有頭燈嗎?還是需要加裝?

車禍怎麼辦?但是看起來天竺鼠車車應該破耐撞的,乘客也應該是頗安全,但是真的很嚴重的車禍,現場會長什麼樣子?血肉橫飛?

既然有天竺鼠車車,那同一個世界觀裡有有其牠的天竺鼠交通工具嗎?天竺鼠壓路機、天竺鼠垃圾車、天竺鼠公車?(至少從第 8 集的內容我們知道直升機還是正常直升機!)

可以確定的是有救護車和警車~圖/Muse木棉花-TW《天竺鼠車車:第一集》

大家會願意花多少買一台天竺鼠車車呢?不自己負擔閃電紅蘿蔔的話,我覺得 50 萬台幣可以收,不過天竺鼠車車仍需要食物、仍要大便,還有自我意識的情況下,還是不要大規模把牠們改造成其他交通工具好了,這個車車所在的城市治安已經夠差了⋯⋯。

大家還有其他對天竺鼠車車想入非非的點子嗎?可以一起來研究!

然後很明顯的~可以改車!圖/Muse木棉花-TW《天竺鼠車車:第六集》

資料來源:

所有討論 5
Rock Sun
63 篇文章 ・ 650 位粉絲
前泛科學的實習編輯,曾經就讀環境工程系,勉強說專長是啥大概是水汙染領域,但我現在會說沒有專長(笑)。也對太空科學和科普教育有很大的興趣,陰陽錯差下在泛科學越寫越多空想科學類的文章。多次在思考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最後回到了原點:我喜歡科學,喜歡科學帶給人們的驚喜和歡樂。 "我們只想盡我們所能找出答案,勤奮、細心、且有條理,那就是科學精神。 不只有穿實驗室外袍的人能玩科學,只要是想用心了解這個世界的人,都能玩科學" - 流言終結者

0

2
1

文字

分享

0
2
1
科學家眼中的科幻──2019泛知識節
泛知識節
・2019/06/16 ・2518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574 ・九年級

  • 活動記錄/簡克志

科幻電影裡的現象,常和我們日常生活所見有巨大差異,這也是科幻電影吸引人的很大一個主因。如果我們擁有高超的科技,這些情景是有可能真實發生的嗎?或它們已經違反物理定律,是無法實現的呢?

科幻電影提供大家想像的空間。圖/pxhere

2019泛知識節邀請到香港天文物理學家余海峯,余海峯是《物理雙月刊》副總編輯及《泛科學》專欄作者,他也和朋友合著了天文學科普書籍《星海璇璣》,是難得的香港科研與科普專家。在泛知識節的演講中,他透過物理的角度,探討電影劇情真實發生的可能性,與大家分享他對科幻的看法。

主題一:「瞬間轉移」——蟲洞、量子穿隧效應與量子糾纏效應

在演講中,第一個討論的科幻主題是「瞬間轉移」。余海峯認為可以將之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哆啦A夢的任意門類型,就是對應科學概念中的蟲洞。雖然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不允許超光速移動,如果能把時空中的兩點直接接通,就可以瞬時穿越非常遠的距離。

蟲洞是廣義相對論方程組的解,所以理論上宇宙中是可以存在蟲洞的。不過,物理學家還不知道在什麼情況下,蟲洞才會形成。而且,在瞬間轉移的時候,要如何保持打開的蟲洞,也是未知之數。

余海峯在說明多拉a夢任意門存在的可能性。圖/活動紀錄照片

第二類是《星艦迷航記》(Star Trek) 裡面的傳送裝置。科幻影集裡面,傳送裝置會把人分解成基本粒子,然後傳送到目的地再設法重組。余海峯認為傳送過程中對應科學概念中的「量子穿隧效應」,把分解出的基本粒子發射出去,可以穿越非常遙遠的距離。

但是近期一份投稿《Nature》期刊的科學研究顯示,量子穿隧效應的速率依然是光速,故無法達到瞬間轉移的效果。另外,余海峯提到,就算全宇宙的原子都變成電腦,也不足以記憶人體身上所有資訊,所以再重組為人是不太可能的。

第三類是運用量子糾纏效應的傳送裝置。這種科幻裝置不需要傳送基本粒子本身,只需要傳送粒子的資訊即可,把人分解之後存取資訊,告訴目的地如何重組,直接在目的地製造新的人。因為要瞬間轉移,就必須要超越光速,所以傳送資訊的方式對應「量子糾纏效應」,兩個量子態互相糾纏的粒子,他們會互相記得對方的狀態。無論距離多遠,只要確定某一方的狀態,即可瞬間對應地確立另一方的狀態。

將這種對應關係予以精細編碼,就可以拿來傳送科幻裝置的人體資訊,然而不僅要告訴目的地如何重組,還需要告訴目的地人體有哪些基本粒子,目前在科技上仍難以實現。

期待能利用量子糾纏效應,將量子態互相糾纏的粒子關係精細編碼,用以傳送人體資訊,達成瞬間轉移。圖/pxhere

第二類和第三類這兩種瞬間移動的傳送裝置,還會引發一個哲學問題:因為原本的人已經被分解了,傳送過去的人還是原來的那個人嗎?可以在科幻作品發掘科學與哲學的反思,是科幻有趣的地方。

「巨大化」與「縮小化」的可能性

接下來談論的第二個科幻主題是「巨大化」。余海峯認為可以分成兩類,其一是把身體按比例放大,原子總數量不變,原子總體積增加,身體重量增加,無視物理定律。另一類是在變大的時候,原子大小不變,透過瞬間傳送很多原子,把空缺填滿,余海峯認為此類在未來較為可能實現。

然而,巨大化之後呢?余海峯重述之前發表在的文章〈《進擊的巨人》物理學(上):變身巨人的那一刻就註定了人類的勝利?〉的概念  :陸上生存的動物不可以太高太重,否則就算沒被自身體重壓碎內臟,肌肉也不夠力量移動身體。這是因為站立行走受的壓力是以長度平方遞增,但體重則是以長度立方遞增,所以越巨型的動物就越需要粗壯的腳部支撐身體,體型亦越笨重。

如果像《進擊的巨人》那樣把人按比例放大,理論上是站不起來的,身體肌肉無法支撐身體的重量。所以目前全世界體型最大的動物-藍鯨,因為生活在有浮力的環境,才能稍稍解放重力帶來的限制。

藍鯨。浮力可以減緩重力對體重的限制。圖/flickr

第三個科幻主題的「縮小化」,例如科幻電影「蟻人」。余海峯認為一樣可以分為兩類,其一是等比例縮小構成物體的原子總體積,但是這改變了基本力的作用方式,違反物理定律。其二是保持原子原本的物理特性,透過拿走原子來達到縮小化的效果,但是生物身體一旦缺少資訊,例如大腦少了很多神經元,生物也難以維持縮小前的認知能力。

有可能有超光速飛行嗎?

第四個科幻主題是「光速或超光速飛行」,例如Star Trek裡面的Warp Drive(曲速引擎)。光速飛行本身就已經不可能,質量非零的物體不可能到達光速,因為要加速到光速需要的能量為無限大。如果要達到超光速,通常是以空間翹曲或空間折疊來達成,類似任意門的概念。

那麼,如果真的到達超光速,會發生什麼事?時間會倒流。但是,余海峯說他學生問了一個問題:到達超音速時,聲音會延遲,好像時間倒流,事實上並沒有。那麼,到達超光速時,時間會倒流會不會只是一種錯覺?目前並沒有答案。

太空中的失重並不等於無重力

第五個科幻主題是「無重力狀態」,例如《2001太空漫遊》裡面的太空殖民地,很常看到太空沒有重力的描述。余海峯認為是極大的錯誤,因為重力場是沒有邊界的,太空依然有重力,地球才能環繞太陽旋轉。

「無重力狀態」這個詞不夠精準,太空人離開地球在太空飄浮,其實是自由落體的「失重」,只是因為太空船有推進速度,才不至於掉落地表,形成圍繞地球的圓周運動。

在地球上模擬失重狀態的中性浮力實驗室。圖/pxhere

科幻電影裡的戰爭武器

第六個科幻主題是「雷射劍和雷射槍」。但是根據波粒二象性,光具有波動特性,光劍是不可能格檔其他光劍的,劍與劍會互相穿越。雷射槍按理說是敵人見光即死,但是《星際大戰》角色卻可以用光劍格檔雷射槍攻擊,頗不合理。

第七個科幻主題是「太空戰爭」。太空戰爭其實不會像電影那樣呈現史詩級場面,因為太空是真空狀態,碎片會到處亂飛,只要有一方攻擊,大家都會被碎片砸死。最後,余海峯認為科幻帶來的科學與哲學上的思考,仍然相當有趣。

泛知識節
24 篇文章 ・ 4 位粉絲
從「科學太重要了,所以不能只交給科學家」,到「科學家太重要了,所以不能只懂科學」,再到「知識太重要了,所以不能讓它關在牆裡」,「泛知識節」為泛科知識召集之年度大型活動,承繼 PanSci 泛科學年會的精神與架構,邀請「科學」「科技」「娛樂」「旅行」四個領域的專家與耕耘者,一同談說、分享、攻錯。 這是一個大型的舞台,我們在此治茶拂席,虛位以待,請你上座。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如何從真實歷史取材,進而影像化?以《疑霧公堂》為例──2019 泛知識節
泛知識節
・2019/05/31 ・1990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97 ・九年級

國民法官生存指南:用足夠的智識面對法庭裡的一切。

臺灣近年來出現不少優質戲劇。長年經營單元劇的公共電視臺,從 2017 年開始新創電影的計劃,希望能鼓勵更多影視人才。《疑霧公堂》即為公視在 2018 年推出的電影,「2019 泛知識節」特別邀請了電影製作人陳思宇,為我們解析影像背後的各種努力。

「2019 泛知識節」特別邀請了電影製作人陳思宇,為我們解析《疑霧公堂》背後的各種努力。

古裝製作大不易,美術道具要考據

《疑霧公堂》是一部古裝懸疑劇,時代背景設定在清朝末期的臺灣,描寫當時大家族──霧峰林家的林文明,於公堂上被斬殺的事件。

創作團隊選擇歷史背景的題材,鎖定真實案件作為發想,因為一個案件的產生,勢必是對既有秩序的扭曲、破壞,或使其產生變化,也因此必然含有戲劇化的要素。

然而,在提交劇本時,《疑霧公堂》碰上了問題。電視臺很少接受古裝劇的提案,這是因為古裝劇、時代劇拍攝十分困難。除了在前製階段,劇組就必須花費大量工夫考究歷史之外,目前在臺灣,拍攝古裝劇也缺乏足夠資源。以前還有中影文化城,現在則根本沒有這些古裝的佈景設施可以讓劇組取景,換言之,每次拍攝都必須重新開發資源,讓拍攝的成本居高不下。

以《阿罩霧風雲》這部電影為例,因為不確定往後是否有機會拍攝同類型的作品,再加上預算的考量,拍攝期間,團隊直接請了一位從臺灣到中國發展的師傅,以較低的預算製作美術陳設和道具。拍攝完電影後,所有的道具都交給了中國大陸。中國大陸有大量的古裝戲需求,因此在資源上是十分豐沛的;反觀臺灣缺乏這種資源,所以,公視雖然通過了提案審核,但初期也很擔憂是否能夠執行整個計畫。

已被淡忘的塵封過往,如何好好訴說?

通過提案後,前製期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完成劇本。這部劇在談霧峰林家的案件。對熟悉臺灣歷史的學者而言,這個事件經常被提及,但對大多數的臺灣觀眾來說,卻十分陌生。

林文明在彰化被就地正法,引起當時社會震驚。想像一下,假如有一位將軍或總司令,走到市政府突然被關起來,並且被殺死,會是一件多麼震撼的事情。林文明身為清末臺灣中部最有權勢、最龐大家族的族長,突然遭到殺害,在那個年代非常引人矚目。當時,霧峰林家上訴纏訟了二十幾年,如果到故宮的清宮檔案去查閱,會找到一整排的文件跟這個案子有關。但這件事只流傳於學界,出了學界後,現代社會卻一概不知。學術圈跟一般社會有很大的落差。

想像一下,當年最有勢力的家族大家長居然走到市政府突然被關起來殺死,是一件多麼震撼的事情。圖/By Fcuk1203 -own work, 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

正因如此,對於影視產業來說,最困難的莫過於將一堆歷史資料轉換為戲劇劇本。過去的臺灣,很少有編劇能夠真正進入社會事件尋找題材。《疑霧公堂》團隊的研究員提供了很多資料給編劇,但對編劇來說,讀完後往往只覺得十分疲累,除了必須把握住角色情感、情節佈局和戲劇邏輯之外,還要消化大量的背景知識,過程相當辛苦。

想忠於史實?先接受口語表達的挑戰吧!

進入拍攝階段,現場也會碰上許多狀況。《疑霧公堂》是歷史劇,必須還原當時的社會面貌。在那個年代,臺灣社會使用日語、臺語,國民政府遷來後又使用國語,語言組成相當多元。

如果戲劇的用語很複雜,現場拍戲就難以控制。比方說,演員可能會聽不懂對白,不曉得其他演員在講什麼。有些演員甚至會放棄記誦別人的臺詞,只記自己的臺詞,對戲時就容易出現奇怪的狀況。

臺詞內容方面,儘管某些導演和演員崇尚自由詮釋,但電影不像連續劇那樣,有充足的時間能建立歷史背景,因此往往只能依靠對白去交待前因後果。

舉例來說,林文明一開始不願去彰化縣公堂,但在劇中沒時間解釋歷史脈絡,只能用對白說明,他是清代官員,擁有指派代表的權利,因此他都讓家人代替他上公堂報告。像這類型臺詞本身就帶有特殊訊息,幾乎沒有發揮的空間,拍攝現場就必須和導演及演員溝通好。

而在初期挑選演員時,不懂講臺語的演員會直接被拒絕。這也反映出年輕一代演員在口語方面的侷限,沒辦法演出歷史戲。幸好,《疑霧公堂》選用的演出者,臺詞都背得很好,這點真是十分感謝。

以上談到的狀況都是改編歷史事件時可能遇上的問題。解決的方法不只一種,因為每個狀況都很獨特,而影視作品是在預算與時間壓力下折衷產生的成果。一個健全的影視產業,需要維持每個工作人員的生活,因此抓緊有限的預算跟時間,讓計畫順利開拍,對於製作人來說十分重要。

泛知識節
24 篇文章 ・ 4 位粉絲
從「科學太重要了,所以不能只交給科學家」,到「科學家太重要了,所以不能只懂科學」,再到「知識太重要了,所以不能讓它關在牆裡」,「泛知識節」為泛科知識召集之年度大型活動,承繼 PanSci 泛科學年會的精神與架構,邀請「科學」「科技」「娛樂」「旅行」四個領域的專家與耕耘者,一同談說、分享、攻錯。 這是一個大型的舞台,我們在此治茶拂席,虛位以待,請你上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