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印象無所不在,可能是性別、種族、年齡、階級、學校、宗教、或是這篇文章要談的「國籍」。「日本人都很合群」、「德國人都很準時」、「墨西哥人比較熱情」、「印尼人比較懶散」、「臺灣人都很愛錢(咦)」……諸如此類的論述,大家肯定曾耳聞,說不定大家心裡可能也認同某些國籍的刻板印象。但是我們敢說這些描述都是真的,都有根據嗎?
2005 年一個跨 49 個文化的大型研究結果告訴我們:不,你們都錯了1!在研究中,研究者利用量表收集來自不同文化的實驗參與者,對於各國人士的印象。比方說,想到澳洲人,你覺得他們比較悲觀抑鬱,還是比較樂觀滿足?你覺得他們是慷慨大方,還是自私貪婪?你覺得他們比較謙虛還是傲慢?諸如此類的。這個例子裡面的澳洲人還會被替代成波蘭人、法國人、中國人、伊索比亞人……等,研究者因此得知參與者對不同國籍人士的印象。
另一方面,參與者除了得選一個跟自己同國的熟人出來評量之外,還必須給自己評量(也就是「評熟人」和「自評」)。「自評」和「評熟人」的結果,會跟其他國家的人僅憑國籍就給出的印象評分相似嗎?就如同前面提到的,研究者認為結果完全不支持一般人想像中的「某個國家的人都如何如何」的刻板印象。
你覺得這國籍的人願意給你多少錢?
除了這種問卷、評量式的證據,還有其他實驗結果也成功顛覆人們的國籍刻板印象嗎?
2016 年德國的心理學家使用單次囚徒困境(one-shot prisoner’s dilemmas)的實驗來檢驗這個議題2。實驗流程是這樣的:在每一個實驗回合中,參與者都會跟網路彼端的一個陌生人配對(姑且稱這個陌生人為小夥伴好了)。參與者不會知道這小夥伴是男是女、是圓是扁、是老是幼,但他們會被告知這小夥伴的國籍。
每回合一開始,參與者自己跟小夥伴都會各分配到 100 元。兩人必須各自決定,自己要貢獻出多少錢來,一方貢獻出來的金額數量,乘以 2 之後會被加到對方口袋裡,但沒有貢獻出去的錢可以自己留下來。
最皆大歡喜的情況當然是兩個人都貢獻出 100 元來,這樣兩個人都可以各收到 200 元(對方給的 100 x 2)。但在實驗中,你沒機會跟小夥伴商量,你完全不知道他會作出什麼樣的決定。如果我乖乖拿出 100 元但他完全不出,這樣他不就收到 300 元(他原有的 100 + 我出的 100 x 2)但是我一毛也拿不到?!但如果反過來的話,我不就賺到了?於是各種各樣天人交戰的腦內小劇場就瘋狂展開了。這個時候,小夥伴的國籍就變成你下決定唯一的依據了。
在這個實驗中,願意貢獻的金額數量被視為「合作度」。拿出愈多錢的人會被當作有愈高的合作度。如果你對某國人的刻板印象是他們有很高的合作度,那你就會預期該國的小夥伴會拿出比較大的金額。
參與者分別來自六個不同的國家,他們也依次跟六個不同國籍的小夥伴配對。這六個國家分別是德國、印度、以色列、日本、墨西哥、還有美國。實驗前他們會先回答:你覺得你願意拿多少錢出來給德國的小夥伴?要你估計的話,你認為德國小夥伴願意貢獻多少錢?那印度的呢?以色列的呢?以此類推。(讀到這裡,各位可以試著想想看,如果參加實驗的是你,你會怎麼回答這些問題呢?)
好,那麼眾人估計的金額跟各國參與者在實驗中真實貢獻的金額有一致嗎?答案是,沒有。比方說,大家認為哪個國家的人會拿出最多的錢呢?他們認為是日本人。但實際上平均而言,日本參與者在實驗中貢獻出來的金額,卻是所有國家中最低的。大家認為最不願意拿錢出來的以色列人,不巧卻是所有國籍中貢獻金額最高的。
Busted!打破國籍刻板印象
該研究的目的並不是要討論為什麼結果是這樣,也沒有要討論現象背後可能的成因,所以我們也沒辦法知道為什麼會出現國家間的差異。重點當然也不是要告訴大家某國人比較合作或慷慨,而是要強調我們自以為的國籍刻板印象,並不是真的(至少從這個單次囚徒困境的實驗所反映出的合作度)註 1。
總結一句,以後當大家再聽到「某國人都如何如何」、或「XXX怎樣怎樣,因為他是某國人」這類說法的時候,是不是不該貿然採信呢?
- 註 1:研究者也發現了不少其他有趣的現象,比如遇到自己同胞時,大家願意貢獻的錢會比較多;小夥伴來自比較窮的國家時,大家也會拿出比較多的金額。特定國家與國家間也有特別的現象,例如美國人跟以色列人對對方的期望都很高,但以色列人對印度人的期望特別低…等。不過這些不是本文的重點,在此且先不提。
參考文獻
- Terracciano, A. et al. National Character Does Not Reflect Mean Personality Trait Levels in 49 Cultures. Science 310, 96–100 (2005).
- Dorrough, A. R. & Glöckner, A. Multinational investigation of cross-societal cooperation. Proc. Natl. Acad. Sci. 113, 10836–10841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