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8/08/27
「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指的是即使兩個研究者的能力相當、對科學的貢獻也相當,但原本就有名的那位會比原本無名的那個得到更多的關注與認可。比方說,只能有一個獲獎人的獎項通常會被頒發給原本就有名的那位(實驗室大老闆),而不是原本默默無名的那位(苦情研究生),於是,有名的科學家愈來愈有名,相對地也能夠累績更多的名聲與資源。
・2017/12/16
研究論文(paper)投稿到期刊接受評審(review)的過程中,採取單盲(single-blind,亦即審閲人知道論文作者是誰但作者不知審閱人是誰)或是雙盲(double-blind),作者不知道審閲人是誰、審閲人也不知道作者是誰會不會有不同的結果?
・2017/10/15
你有想過你的食指與無名指的長度比值可能跟自身的運動能力相關嗎?甚至和你的學業能力有關?美國達科他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Dakota)的 Grant Tomkinson 教授和他的研究生 Makailah Dyer致力於此研究,一一為你解析食指-無名指長度比可能在子宮中的胎兒所暴露的睪固酮濃度有關。
・2017/08/09
聽過史特拉迪瓦里琴(Stradivarius)或瓜奈里琴(Guaneri Del Gesùs)嗎?史特拉迪瓦里琴和瓜奈里琴分別是在17-18世紀由義大利的史特拉迪瓦里家族和瓜奈里家族所製造出來的弦樂器。這些樂器被視為是弦樂器之最,由於作工精良並出自大師之手,再加上一直以來音樂界普遍相信這些樂器的表現出眾、無琴能敵,所以它們大多價格不菲,最昂貴的前幾名的拍賣價甚至高達幾百萬美金。不過聽眾或演奏者真的聽得出名琴和現代琴的不同嗎?
・2017/06/04
當嬰兒在母親肚子裡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學語言了!研究發現就算出生後嬰幼兒時期被領養到其它國家,該嬰幼兒長大後就算完全不會說母語,仍然有較好的學習能力,由此可知大腦已經幫你記下來了,為什麼會保留下來呢?或許有可能再派上用場吧!
・2017/05/30
表觀遺傳學已有不少研究發現,人類母親懷孕時的飲食和壓力,都有可能改變嬰兒細胞的基因表現。雖然這些研究沒辦法透過縝密的設計去做驗證,但透過足夠的紀錄我們仍能看出端倪,無論是飢荒或是丈夫在懷孕期間戰死,對於孕婦生理或心理上的影響,都會影響到嬰兒成年後的健康與壽命。
・2017/05/05
絕大部分的日常生活當中,我們的左右兩隻眼睛各自看到的畫面只會有極為微小的差異,而我們的大腦會將兩個畫面融合為一體,所以雖然我們有兩隻眼睛,但看到的卻一個世界。但在特殊情況下,當兩隻眼睛所看到的畫面內容差異極大時,大腦並不是把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畫面融合成單一一個無意義的畫面,而是讓兩個畫面輪流出現在我們的視覺意識中。於是在德拉·波爾塔的例子中,他才會一會兒讀到左眼在看的書,一會兒讀到右眼在看的書。
・2017/03/27
我們的日常生活十分仰賴健全的工作記憶,所以不意外的有蠻多研究者都致力於工作記憶的訓練方式的開發,這之中又有人把希望寄託在跨顱直流電刺激(tDCS)上,並且在2016年和2017年的研究得到支持。然而,後來有些研究者利用 tDCS驗證一些理論的同時也發現到施打 tDCS會改變人們某些認知功能表現。這些研究結果被簡化再簡化之後,又變成了廠商口中能讓人變聰明的宣傳口號。於是2016年,神經學家們寫了一封給民眾的公開信,呼籲民眾若打算自行在家使用 tDCS,請務必三思。
・2017/03/13
在2013年時的發表指出,看文學小說(短篇經典小說)可以有助於提升心智理論,而且是非常立即的效果,然而經歷了三年的他人實驗,並沒辦法得到相同的效果,甚至還是沒有影響的。因此閱讀文學小說是不是有幫助的?這還沒辦法定論,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有其他更關鍵的因素在影響著。
・2017/02/14
當大家再聽到「某國人都如何如何」、或「XXX怎樣怎樣,因為他是某國人」這類說法的時候,是不是不該貿然採信呢?其實事實往往跟刻板印象相去甚遠,唯有先拋開這些想法,才能更認識彼此更認識不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