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
3

文字

分享

0
2
3

另一半拒絕自己,該如何面對?──依附理論系列(九)

貓心
・2017/02/26 ・5558字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SR值 499 ・六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依附理論系列


「欸~禮拜六我跟朋友要聚餐喔!這禮拜沒辦法見面了。」

「蛤!為什麼?不是說好每週都要見面的嗎?為什麼突然說不能見了?」

「沒辦法啊!我跟我朋友約了很久,都一直約不出時間,只能這禮拜六了。我們一年才見一次耶!跟妳可以常常見阿。」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吼!所以我沒那麼重要囉?可以讓你這樣說不見就不見嗎?」

這樣的對話,是不是也曾在你的關係中出現呢?當你面對伴侶的拒絕時,你都怎麼回應呢?上一篇文章曾經提到,唯有伴侶採取正向積極的態度回應你的喜悅,才會讓一段關係變得更好;但是百密總有一疏,我們都有可能面臨伴侶的拒絕,例如當我們興高采烈地邀請伴侶一起去旅遊,卻得到對方冷冷的回應時,確實是一件讓人很受傷的事情。

因此,在這一篇文章,我就要來談談,面對伴侶發出的拒絕訊號時,不同的依附型態會怎麼回應呢?我們又該怎麼回應,才能讓這段關係變得更好呢?

如何回應伴侶拒絕?

無論是誰,在面對伴侶的拒絕、批評、背叛等等,都會感到很受傷吧!我想,這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情緒。但是,當一個不安全型依附者,面對伴侶的這些行為時,比起安全型依附者,更容易感受到強烈的受傷感,也比較容易對他們的伴侶產生敵意,甚至做出毀滅關係的行為[1],例如一哭二鬧三上吊、威脅伴侶分手,或是冷漠地對對方的訊息不讀不回等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面對伴侶的拒絕?圖/Pixabay

在實驗研究中發現,無論是他們真的被伴侶拒絕了,或僅僅是透過實驗操弄讓他們想像伴侶對自己不贊同、批評、拒絕或背叛時,都會讓他們產生較為負面的反應[2][3][4][5][6];如果今天這個被拒絕的人,剛好處在強大的壓力之中,這樣的情形會變得更為明顯──焦慮型依附者在被伴侶拒絕時,會比其他人產生更強的生理反應與負面情緒,逃避型依附者則會為之退縮、對對方不理不睬,不願意去面對伴侶的拒絕行為[7]。

除此之外,不安全型的人在被伴侶拒絕時,生理上與認知上也會產生不利於他們有效處理問題的反應。

前面的文章當中曾經提到,不安全依附者對於自我的評價較低(焦慮型依附者總覺得自己很糟、他人很好,逃避型依附者則是覺得自己跟別人都很糟),和高自尊的人相比,低自尊的人在面對拒絕情境時,會產生較多的壓力賀爾蒙(cortisal)比較容易責怪自己,同時也會貶損那些拒絕自己的人、覺得對方是一個大爛人。

這是因為他們在面對被拒絕的情境時,會認為是自己不好,所以對方才會拒絕自己,而不會認為是對方有一些困境,不得不拒絕自己,就以我開頭的例子來說好了,當那個女生聽到男朋友要去和其他人見面時,她不會將之歸因為「我男友要去見久違的老朋友」,而是歸因為「我在我男友心中沒有那麼重要」,在這樣的情況下,她的身體就會做出準備要和對方吵架的準備,因此產生了較多的壓力賀爾蒙;而壓力賀爾蒙的出現,讓她陷入了備戰狀態中,從而做出貶損對方的行為[8]。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Max Pixel

但神奇的是,安全型依附者在面對伴侶的拒絕行為時,卻能夠處之泰然──他們會藉由回想過去伴侶對自己的好,從而撫平當前的負面情緒[9];更神奇的是,他們能夠自然而然地去調適他們的負面衝動,採取有助於關係發展下去的反應方式來面對伴侶的拒絕;不安全依附者則得花上許多心力(適應資源,adaptive resource) 來調節他們的負面情緒[10]。

同時,安全型依附者也比較能夠主動地去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approach-oriented goals),並且了解到這只是伴侶一時的行為,並不會長久如此,因而不會責怪伴侶當前的行為、因為被拒絕而自怨自憐,或是疏遠、逃避伴侶(decreasing approach motivation,increasing avoidance goals) [11][12][13]。

如何寬恕?如何原諒?

正因為安全依附者能夠安然面對伴侶的拒絕,因此,他們比起不安全依附者,更能夠原諒他們的伴侶[14][15][16][17],從而採取有效的方式增進彼此的關係、修復傷痕關係中的傷痕、重建關係的和諧[18]。但是不安全依附者可就沒這麼幸運了,他們在原諒伴侶的時候,常常會感到關係變差了[19],這是因為焦慮依附者在受到關係傷害之後,會不斷沉浸在被傷害的感受之中(ruminating),因而比較難以原諒伴侶;而和伴侶不太親近的逃避依附者,較難同理伴侶的困境,因此也很難原諒自己的伴侶[20]。

另一個研究則採取每日記錄觀察的方式來研究「伴侶對受試者的支持」與「受試者是否原諒伴侶」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不安全依附者在21天的觀察之中,很少原諒自己的伴侶,即使是伴侶採取正向的態度對待自己的時後依舊如此;相反的,安全型依附者,在察覺到伴侶釋出善意之後(perceived their spouse to be available),比較會選擇原諒自己的伴侶[21]。而另一個長達六個月的追蹤研究則發現,越是高焦慮傾向的人,在面對伴侶的防衛時,越難去原諒他們[2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真的很想再相信他一次,畢竟我對他還是有感情在……可是他曾經對我做過的那些都讓我很害怕……我真的不知道該不該再相信他一次……」每次想起那個曾經背叛她,卻又企圖追回她的前男友,她就變得矛盾不已,不知道該前進呢?還是該後退呢?

eye-716008_1920

或許我們可以反過來想,要怎麼樣做,傷害人的一方才能讓被傷害的一方重新獲得安全感呢?過去的研究發現,若是曾經傷害人的一方,能夠真誠地關懷被傷害者的需求,對她的需求表達充足的興趣,將能為被傷害的一方提供安全感,使得他比較願意去原諒另一方的過錯,從而恢復關係的和諧[23]。除此之外,實驗者也採用實驗觸發的方式,透過「愛人的名子」作為刺激材料來觸發被傷害方的安全感,讓被傷害的一方更願意去原諒傷害他的那個人[24]。

另一群研究者則透過一系列的實驗與追蹤來研究這樣的現象,發現安全感確實是「被傷害者能否原諒傷害者」不可或缺的要素──被傷害者感到傷害者能夠回應自己的需求、提供安全感(security)與穩定感(stability),是被傷害者原諒對方的充分且必要條件。例如,在婚姻的前五年當中,若是對方越能給予自己安全感、越願意負責任,則越能提高當事人的自尊(self-respect),也越願意原諒對方的過錯。

除此之外,若是傷害人的一方越能對受傷害的一方真誠負責,除了更能夠增加受傷害的一方原諒另一半的可能性之外,也會讓受傷害的一方更有自尊(self-respect),以及更了解自己(self-concept)。如果反過來想的話,不安全依附者之所以這麼難原諒對方,就是因為無法感受到對方的真誠負責,如果原諒對方的話,反而會讓他們的自尊受損,也會對自己為何要選擇原諒對方感到很矛盾,對自己的低自尊(self-respect)和不了解自己要的是什麼(self-concept),正是他們不願意原諒對方的原因[25]。

_MG_1240
圖/Psyphotographer(作者攝影粉專

如何提升安全感?讓我們從自己出發吧!

那麼,不安全型依附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讓他們的關係變得更好呢?過去研究發現,透過增加關係中的承諾,可以減少不安全型依附被拒絕時破壞關係的傾向,消除他們的被拒絕感,並增加他們被伴侶接納的感受[26]。除此之外,如果讓這些對於自己有負面看法的不安全依附者,透過自我肯定(self-affirmation)的方式來增加對自己的正向看法,則有助於他們在伴侶做出負面行為之後去面對他們的伴侶,而不是逃開來[27]。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後,透過安全感觸發的方式,也可以使不安全型依附的人用更好的方式來面對伴侶的拒絕行為,在這一個研究中,受試者要先寫下一件伴侶批評、不贊同、拒絕、排斥他們的事件,接著用電腦完成一個實驗,在這個實驗當中,他們會受到一個22毫秒的字詞觸發,這個時間短到無法被我們的意識知覺到;有些人接收到的是有助於安全感提升字眼(如:愛、安全、情感等字),有些人則是接收到中性字 (如:燈、釘書機、建築)觸發;在觸發之後,受試者被要求回想那件被拒絕事件,並評估該如何回應。

一般而言,在面對拒絕情境時,焦慮型依附者會感受到強烈的被拒絕感,因而採取哭泣等負面情緒回應;逃避依附者則會透過防衛、敵意等來保護自己;但是在接受了安全型觸發之後,比起接受中性觸發的人,他們使用這些反應的可能性便大幅的降低了[1]。也就是說,無論是你本來就是個安全依附的人,或者是透過一些外在情境讓你感到有安全感,都能夠使你在面對伴侶的負面行為時,採取更好的應對方式,來解決眼前的困境。

_MG_1987
圖/Psyphotographer(作者攝影粉專

那麼,接下來就提供幾個方法,讓讀者們動手做做看吧:

一、自我肯定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面提到了,透過自我肯定的方式,有助於我們面對伴侶的拒絕行為,而非逃避開來。這是因為,當我們能夠把自己看成一個有價值、值得被愛的人之後,就不會認為伴侶的拒絕是不愛自己,只是因為她需要一些時間、空間,或者有其他事情要忙而已。因此,透過自我肯定書寫,將有助於我們提升對自己的自信心,更加的愛自己。現在,就請你拿一張紙和一支筆,寫下自己值得被愛的地方吧!

請記得,寫的東西盡量以自己與人互動的特質為主,盡量不要寫外在的名聲或是價值,例如你可以寫「我是一個樂於助人的人」、「我是一個溫柔的人」、「我是一個善於反思問題的人」,而盡量不要寫「我是一個很有錢的人」、「我是一個很會打球的人」,雖然外在的名聲或許可以吸引到他人願意認識你,但是與人互動的特質,是能夠建立長久關係的關鍵,畢竟一個人即使球打得再好、文章寫得再厲害,但對人頤指氣使,也很難讓其他人喜歡自己。

二、想法自我駁斥

一段關係之所以能夠長久走下來,代表自己一定有一些吸引對方的地方,那些特質是什麼呢?如果我是一個不值得被愛的人,那麼為什麼對方會願意跟我在一起呢?先寫下自己覺得受傷背後的原因,譬如說「對方都不願意花時間陪我,一定是沒那麼重視我」、「為什麼他可以這樣爽約,是不是他沒那麼愛我」、「他一定是重視別人比重視我還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接著,試著找證據駁斥自己的這些想法,例如「如果她不願意陪我,那麼就不會在我生日時精心準備禮物了」、「如果他重視別人比重視我還多,那麼為何不跟其他人在一起呢?」、「他也有他的朋友,他花時間陪伴他朋友,並不代表我就是一個不值得被愛的人,人與人的重要程度無法被比較的,他花時間給別人,並不代表我就是一個不值得被愛的人」。

或許你會問我說,這樣做不是在欺騙自己嗎?但是,事實上我們本來就不可能完全理解對方的想法。但我們從上面的研究中可以發現,安全型依附的人,比較能夠主動地去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approach-oriented goals),並且了解到這只是伴侶一時的行為,並不會長久如此;而他們自然而然也就比較不會咄咄逼人地威脅他們的伴侶,使他們感到很不自在、壓力很大,而這也有助於他們選擇讓關係往正向的方向走下去。除此之外,由於他們能夠較為平靜地看待伴侶的拒絕行為,較少分泌壓力賀爾蒙,讓我們能保持更大的視野(註1),來看見我們原本「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的這個想法之外更多的可能性(註2)。

註解

  1. 當我們處於戰或逃的時候,視野就會變得很狹隘,看不見其他的可能性;但當我們處於平靜或是愉悅的心情時,便能保有更大的心理彈性,看見「我是一個不值得被愛的人」之外的其他可能性。有興趣的可以參考我的這篇文章:《跨出你的舒適圈──正向心理學給我們的一些啟示
  2. 若是我們的傷痕並沒有很深,那麼可以試著透過「看見更多可能性」,來找到我們未來的出路。詳細的介紹可以參考海苔熊的這篇文章:《失戀的第五種可能

延伸閱讀

  1. Cassidy,Shaver, Mikulincer & Lavy(2009) Experimentally Induced Security Influences Responses to Psychological Pain Read More: http://guilfordjournals.com/doi/abs/10.1521/jscp.2009.28.4.463
  2. Brsser & Priel,2009 Emotional responses to a romantic partner’s imaginary rejection: the roles of attachment anxiety, covert narcissism, and self-evaluation.77(1):287-325. doi: 10.1111/j.1467-6494.2008.00546.x. Epub 2008 Dec 10.
  3. Brsser & Priel,2010 Pathological Forms of Narcissism and Perceived Stress During the Transition to the University: The Mediating Role of Humor Styles
  4. Carnelley, Israel , & Brennan ,2007 The role of attachment in influencing reactions to manipulated feedback from romantic partners Volume 37, Issue 5, pages 968–986
  5. Collins, N. L. (1996). Working models of attachment: Implications for explanation, emotion, and behavior.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1, 810-832.
  6. Rhodes, G., Sumich, A., & Byatt, G. (1999). Are average facial configurations attractive only because of their symmetry? Psychological Science, 10, 52-58.
  7. Dewitte, De Houwer, Goubert & Buysse(2010) A multi-modal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attachment-related distress.Biol Psychol. 85(1):149-62. doi: 10.1016/j.biopsycho.2010.06.006. Epub 2010 Jun 18.
  8. Ford, M. B., & Collins, N. L. (2010). Self-esteem moderates neuroendocrine and psychological responses to interpersonal rejec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8, 405-419.
  9. Mikulincer, Gillath & Shvaer,2002 Activation of the attachment system in adulthood: threat-related primes increase the accessibility of mental representations of attachment figures.
  10. Perunovic & Holmes(2008) Automatic accommodation: The role of personality.Volume 15, Issue 1, pages 57–70,
  11. Gaines, S. O., Jr., Marelich, W. D., Bledsoe, K. L., Steers, W. N., Henderson, M. C., Granrose, C. S., Barajas, L., Hicks, D., Lyde, M., Takahashi, Y., Yum, N., Rios, D. I., Garcia, B. F., Farris, K., & Page, M. S. (1997). Links between race/ethnicity and cultural values as mediated by racial/ethnic identity and moderated by gender.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2, 1460-1476.
  12. Scharfe, E. A., & Bartholomew, K. (1995). Accommodation and attachment representations in young couples.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2, 389-401.
  13. Park, L. E. (2010). Responses to self-threat: Linking self and relational constructs with approach and avoidance motivation. 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ompass, 4, 201-221.
  14. Burnette, J. L., Taylor, K., Worthington, E.L., Jr., & Forsyth, D. R. (2007). Attachment and trait forgivingness: The mediating role of angry rumination.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2, 1585-1596. doi: 10.1016/j.paid.2006.10.033
  15. Kachadourian, Fincham & Davila,2004 Forgiveness in Marriage: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s.Family Relations, 55, 415–427. Blackwell Publishing.
  16. Lawler-Row, Younger, Piferi, & Jones, 2006 The Role of Adult Attachment Style in Forgiveness Following an Interpersonal Offense.Volume 84, Issue 4, pages 493–502.
  17. Yarnoz-Yaben, 2009 Forgiveness, Attachment, and Divorce.
  18. Gordon, Hughes, Tomcik, Dixon & Litzinger, 2009 Widening spheres of impact: the role of forgiveness in marital and family functioning.J Fam Psychol. 23(1):1-13. doi: 10.1037/a0014354.
  19. Mikulincer, M., Shaver, P. R., & Slav, K. (2006). Attachment, mental representations of others, and interpersonal gratitude and forgiveness with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In M. 25 Mikulincer & G. S. Goodman (eds.), Dynamics of romantic love (pp. 190-215).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20. Burnette, Davis , Green ,Worthington & Bradfirld(2009) Insecurity attachment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The mediating role of rumination , empathy, and forgivenes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6, 276-280.
  21. Mikulincer, M. (2006). Attachment, caregiving, and sex with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A behavioral systems perspective. In M. Mikulincer & G. S. Goodman (eds.), Dynamics of romantic love (pp. 23-44).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22. Finkel, Burnette & Scissors(2007) Vengefully ever after: destiny beliefs, state attachment anxiety, and forgiveness. J Pers Soc Psychol. 92(5):871-86.
  23. Hannon, Rusbult,Finkel & Kumashiro(2010) In the wake of betrayal: Amends, forgiveness, and the resolution of betrayal.Personal Relationships 17 (2), 253-278.
  24. Karremans& Aarts(2007) The role of automaticity in determining the inclination to forgive close other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43, 902–917.
  25. Luchies, Finkel, McNulty & Kumashiro(2010) The doormat effect: when forgiving erodes self-respect and self-concept clarity.J Pers Soc Psychol.98(5):734-49. doi: 10.1037/a0017838.
  26. Tran, S., & Simpson, J. A. (2009). Pro-relationship maintenance behaviors: The joint roles of attachment and commitment.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7, 685–698.
  27. Jaremka, Bunyan, Collins& Sherman(2011) Reducing defensive distancing: Self-affirmation and risk regulation in response to relationship threats.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Santa Barbara, CA 93106-9660, USA.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貓心
76 篇文章 ・ 122 位粉絲
心理作家。台大心理系學士、國北教心理與諮商所碩士。 寫作主題為「安全感」,藉由依附理論的實際應用,讓缺乏安全感的人,了解安全感構成的要素,進而找到具有安全感的對象,並學習建立具有安全感的對話。 對於安全感,許多人有一個想法:「安全感是自己給自己的。」但在實際上,安全感其實是透過成長過程中,從照顧者對自己敏感而支持的回應,逐漸內化而來的。 因此我認為,獲得安全感的兩個關鍵在於:找到相對而言具有安全感的伴侶,並透過能夠創造安全感的說話方式與對方互動,建立起一段具有安全感的關係。 個人專欄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psydetective/ 個人攝影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psyphotographer/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喝鮮奶真的能長高?拆解營養素與身高的關鍵連結!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2/17 ・3185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與 食力foodNEXT 合作,泛科學企劃執行。

日本的兒童與青少年在 1960 年代開始,身高像是坐上了成長的直升機!有人說,關鍵就在於1964年推動的學童乳政策,這一喝就是 60 年,讓孩子們「蹭蹭蹭」地長高。

那麼台灣呢?從 2010 年與 2015 年,嘉義、雲林率先實行學童乳政策,到 2024 年在進一步全國推動「班班有鮮奶」,我們的孩子也有這樣的機會長高嗎?但如果孩子長不高,真的是因為牛奶喝不夠嗎?其實,想要孩子長個子,還有更多「長高密碼」!

為什麼長不高?哪些因素決定身高?

人的身高是高是矮,有 80% 來自於基因決定。圖/envato

到底是先天還是後天在主宰我們的身高?科學家告訴我們,影響身高的原因,有 80% 來自基因!到目前為止,已經辨識出 700 多個基因和身高有關,其中一部分是影響骨骼中的生長板,另一部分則影響身體荷爾蒙的分泌,這些基因一起合力,最終決定了我們的身高表現。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影響荷爾蒙分泌的基因,就像人體的「身高總指揮」,主要控制三大荷爾蒙:生長激素、甲狀腺素和性激素。

  • 生長激素是由腦下垂體分泌的,如果人體生長激素分泌較少,身高也會明顯受影響,也就是身高比較矮。
  • 甲狀腺素則是幫助粒線體這個「細胞能量工廠」順利運作,讓細胞有充足能量來代謝與生長。如果甲狀腺素分泌不足,細胞發育自然跟不上,就會影響身高表現。
  • 性激素則是影響生長板與肌肉的關鍵!例如,女性賀爾蒙分泌旺盛,會促使骨骼中的生長板提早關閉,所以女性平均身高比男性矮。而男性賀爾蒙不僅有助骨骼發育,還能增加肌肉量,讓身材更高挑結實。

所以,基因是命定的,後天就無法再突破了嗎?其實不然!雖然基因決定了大部分,但後天的努力也有很大空間來改變結局!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後天四大關鍵:飲食、運動、睡眠和環境,如何影響孩子的身高成長!

後天逆轉勝!抓住長高的四大黃金關鍵

長高需要什麼?首先,飲食是關鍵!長高需要足夠的營養素,充足的蛋白質、鈣質與維生素能幫助骨骼發育,而均衡飲食則是孩子長高的基石。除此之外,運動也不可或缺,發育中的孩童建議每天至少一小時的運動,包括阻力訓練、有氧運動和放鬆運動等,能讓肌肉與骨骼的發育更加堅實,並且維持正常體重,促進生長激素分泌。

睡眠則是很多家長容易忽略的重要因素 。研究顯示,生長激素的分泌高峰在晚間 11 點至凌晨 1 點,以及清晨 5 點至 7 點。因此,確保孩子有規律且足夠的睡眠時間,可以顯著提升骨骼生長效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後,外在環境因素也會影響兒童身高。例如,空氣污染及鉛、鎘等有害物質可能阻礙發育。為了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環境,就要避開這些污染源。

盤點完這些後天因素後,我們不禁要問:牛奶真的能幫助長高嗎?答案將隨著我們深入探討後揭曉!

喝牛奶真的能幫助長高?

後天因素同樣會影響兒童身高,那喝牛奶會有幫助嗎?圖/envato

聯合國對於發育遲緩之定義,是該年齡孩童所測量身高,低於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身高標準中位數 2 個標準差,就視為發育遲緩。

2023 年一篇跨國研究研究顯示,增加乳製品攝取能降低發育遲緩比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然,乳製品消費量增加可能也代表當地正在經濟成長,可能從其他面向影響飲食。為了避免其他因素干擾,這份研究也納入了人均 GDP、兒童扶養比、人口成長率、農村電氣化比例與女性參與勞動比等等變數進行控制。此外,該篇研究還另外指出乳糖不耐症常見於青少年與成人,對孩童沒有影響,因此不必過於擔心。

總之,喝牛奶的確可能對長高有幫助,但牛奶只是眾多因素之一。而更重要的是,台灣孩童真的缺這一杯鮮奶嗎?

牛奶的確對身高的發育有幫助,但台灣的學童真的缺奶嗎?

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除了 1-3 歲的幼兒外,其他年齡層的乳品攝取量都遠低於建議標準。特別是 7-18 歲的學童,乳品攝取量僅達建議量的一半,顯示台灣兒童的乳製品攝取明顯不足。事實上,7-18 歲的學童中,有 8 成每天攝取不到 1 份乳品,這對正在生長期的孩子來說,營養攝取遠遠不夠。

然而,學童缺的不僅是鈣,還有維生素 D。根據 2008 年一篇回顧性的研究,維生素D對身高發育與鈣質同等重要。如果鈣和維生素 D 攝取不足,會影響骨骼發育。1999 年中國的實驗研究指出,飲用牛奶能有效促進身高,尤其是加強維生素 D 的補充後,骨密度顯著提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那麼,台灣學童的鈣與維生素 D 攝取是否足夠呢?答案是遠遠不夠!根據國民健康署的調查,7-18 歲的學童,鈣的攝取量平均不到建議量的一半,維生素 D 的攝取量甚至只有四成多。這樣的營養狀況,怎麼能夠提供足夠骨骼發育的營養環境?

更令人關注的是,這些營養缺口與乳品攝取不足有直接關聯。每份乳品大約含有 240 毫升牛奶,其中含有 240 毫克的鈣質及 3 微克的維生素 D。根據國民健康署採用的推薦膳食攝取量(RDA),每天需要的鈣質約為 1000 毫克,維生素 D 則是 15 微克,如果每人每天攝取2份乳品類,加上其他的飲食攝取,就有機會補足鈣與維生素 D 的缺口。

此外,牛奶中的鈣質容易被人體吸收。牛奶有三分之一的鈣是以游離態存在的,能夠直接被吸收,剩餘的鈣與酪蛋白結合,當人體消化酪蛋白時,這些鈣質也會被釋放,然後被人體吸收。事實上,人體對牛奶鈣質的吸收率為 32.1%,遠高於其他食物。因此,想要補充鈣質,牛奶無疑是最佳選擇。

人體對牛奶的吸收率達 32.1%,是補鈣的理想選擇。圖/envato

喝的不是鮮奶,而是加溫處理後的保久乳,營養素會被破壞嗎?

至於保久乳的營養價值問題,根據國民健康署 2021 年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說明。鮮乳是生乳經過短時間高溫或超高溫殺菌方式所製成,所以無法達到完全滅菌,保存期間較短,而且需要冷藏。保久乳則是透過高溫或高壓滅菌,並且以無菌的填充方式放入無菌包材,所以能夠保存較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營養成分資料庫,鮮乳跟保久乳中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乳糖)、礦物質及維生素都沒有太大差異,只有少數熱敏感的營養素,像是維生素 C 會稍微少一點外,其他成分大致上都一樣。所以,不管是鮮乳還是保久乳,在營養成分上差異不大!

另外,許多父母擔心乳糖不耐症影響孩子喝牛奶、容易引起腹瀉。牛奶中含有乳糖,而乳糖是一種雙醣,由半乳糖與葡萄糖所構成。人體想要運用乳糖,需要先把它分解成半乳糖與葡萄糖,這時候需要一種特別的腸道酵素:乳糖酶。在兒童時期乳糖酶會正常分泌,這是為了要分解母乳,隨著年齡增加,乳品類食物逐漸減少,人體的乳糖酶漸漸地分泌越來越少。然而,這並不代表不能喝牛奶。透過逐步攝取少量低乳糖的牛奶製品,或使用乳糖酶補充品,都有機會能改善不適,重新恢復對牛奶的耐受力。

總結來看,牛奶確實能補足我們失落的鈣質和維生素 D 缺口。這些營養素,也確實與身高有關。但別忘了,影響身高的因素有很多,飲食、運動、睡眠和環境等各方面都不可忽視!補充足夠的營養素,並搭配運動和良好的作息,將會是孩子的身高發育的關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8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當開發遇上「術前檢查」:環境影響評估大揭密!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2/16 ・4339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由 環境部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無論是在立法院的質詢臺,還是網路媒體或社論上,你應該經常聽到「環評」這個詞吧?它的核心理念其實很簡單,就是要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取得平衡。不管是建設重金屬冶煉廠、台積電進駐,還是打通山壁開闢新道路,都必須經過像動手術前的詳細檢查一樣,透過環評的嚴謹審查程序,確保這些開發不會對環境造成過度或無法挽回的損害。

 環評的概念起源於 70、80 年代,當時大規模開發導致嚴重的環境破壞,人們開始反思,發現單靠法規和污染處理技術不足以應對這些問題,環境惡化越來越嚴重,於是「事前預防」的想法應運而生。

我國的環評制度是借鑒美國的經驗,但並不是所有開發案都需要環評,只有那些可能對環境產生較大影響的開發行為,才需要在開發前進行環評。環評其實是開發許可的一部分,環保機關負責審查環評報告,並擁有否決權。但即便環評通過,並不代表開發案就能立即進行,最終的開發許可還是需由相關主管機關綜合考量政治、經濟、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後,才能做出決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環評到底在忙什麼?

環評的全名為「環境影響評估」(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IA)。就像動手術會有術前檢查、術後定期追蹤及按時服藥,健康的把關需要仰賴定期進廠維修,同樣在開發行為實施前,我們需要評估其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提出相應的預防或減輕措施,施工中或營運後也需要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來進行追蹤,並由環保機關進行監督,確保不會進一步損害環境品質。

環評負責評估開發對環境的影響,並制定措施與監督確保環境品質。圖/envato

雖然「環評」這個名字大家耳熟能詳,但實際上它的評估過程可一點也不簡單,就像醫療檢查一樣,科學、客觀且精密,評估項目可不只侷限在空氣品質、水質或土壤是否受農藥或化肥影響、生態景觀與棲地等和自然環境切身相關的議題。根據環評法第 4 條規定,評估還涵蓋了社會、經濟、文化等多個層面。

環評就像是開發案的「術前檢查」,確保開發行為不會對環境造成不必要的風險和破壞。那麼,大家常聽說環評要耗費很長時間,那它到底在忙什麼呢?其實,環評的目的是要求開發單位對開發可能帶來的環境影響進行詳細調查和分析,這些調查結果會寫成報告,並進行公開,讓社會大眾了解並參與討論。最後,由專家組成的委員會審查,只有通過審查的案子,才有機會繼續進行開發,從而保護我們共同的生活環境。

誰應該接受環評的「考驗」?

根據環評法的立法精神,不是所有的開發案都需要進行環評,環評主要是針對那些可能對環境造成不良影響的開發行為。那麼,哪些開發案需要環評呢?環境部依法訂定了「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簡稱「認定標準」),這些標準主要是根據開發案可能帶來的影響程度、所在的敏感區域(如國家公園、重要濕地、野生動物棲息地等),以及開發的規模(如面積、處理量)來判斷是否需要進行環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舉例來說,像高速鐵路、大眾捷運、機場、離岸風力發電系統等這些建設,不論它們的規模或地點,都必須經過環評。而像科學園區、高爾夫球場的建設,若位於國家公園、重要濕地或野生動物棲息地,也需要辦理環評;至於太陽能光電設施,則是當它位於重要濕地時,才需要進行環評。

宛如開發前的「術前檢查」!淺談環評流程

我國的環評審查採取專家審查機制,環評主管機關依法成立環評審查委員會。委員會的成員包括政府機關的代表和專家學者,其中專家學者的比例不得少於總人數的三分之二。以環境部為例,環境部的環評審查委員會共有 21 位委員,其中 14 位是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專家學者,這些專家分別在生活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等方面進行把關,確保審查過程的專業性與公正性。

臺灣的環評制度通常分為兩個階段。一階環評是透過報告書撰寫前的公開意見蒐集,開發單位將意見回應情形納入報告書後由專業的環評審查委員進行審查,若經審查後認為開發後對環境有重大影響之虞,則應對症下藥,進入二階環評,這個階段的審查更為嚴謹,並且依法規定進行範疇界定,篩選出環境關鍵項目與因子。整個環評流程大致包括以下幾個重要步驟,讓開發案能夠更透明、公開地接受環境影響的評估與檢驗。

STEP 1 資料填寫:開發行為規劃

這就像醫生在手術前,先為病患制定計畫,並在檢查前登錄好病患的個人資料,例如身分訊息、健康問題、藥物過敏或病史等。同樣地,環評也是這樣運作的。開發單位首先要擬定開發案的規劃,並且將這些內容在網路上公開蒐集意見 20 天,同時也會舉行公開會議,讓大眾參與討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接著,開發單位需要編寫環境影響說明書的主要章節,並且決定是否自願進入二階環評。這個階段開發單位會進行初步的計畫,確認開發的目標與範圍,並評估這個開發案可能對環境產生的潛在影響。這些步驟都是為了確保開發行為在開始前,能夠徹底評估可能的風險和影響

開發單位需撰寫環境影響說明書,初步評估目標、範圍及潛在影響。圖/envato

STEP 2 初步評估:編製環境影響說明書

就像術前檢查結果會匯集成一份醫療報告,在這個階段,開發單位也需要把他們的調查結果、預測和分析整理成一份「環境影響說明書」(簡稱環說書),環說書會說明如何預防或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

開發單位需要根據作業準則製作環說書,交給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確認無非屬主管機關所主管法規之爭點後,再轉請主管機關審查;主管機關確認沒有需要補正的地方(例如:沒有檢具環境保護對策與替代方案、執行評估的人忘了簽名等),環保主管機關所設的「環境影響評估審查委員會」則會著手進入審查階段。

STEP 3 手術可行與必要嗎:審查與結論

這部分就像醫療團隊評估手術的風險。環保機關會審查這份環境影響說明書,專家委員會會進行詳細的審查,並在一定的時間內做出結論。如果所有的環保問題都能得到妥善解決,開發案就能獲得初步通過並公告審查結論,告訴你這個「手術」(開發項目)可不可以做、在甚麼條件下做比較安全,或是可能要再做更進一步的檢查等等。以離岸風電開發為例,可能就會要求開發商調整風機位置,以避開白海豚的棲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應環評法施行細則裡的審查結論,除了通過審查、不應開發等結果,也可能會出現「有條件通過審查」或「進行第二階段審查評估」的狀態。

STEP 4 完善的手術方案:進入二階環評

就像術前檢查發現可能有重大問題或可能帶來影響的副作用時,醫生可能會要求進行更詳細的檢驗及評估更好的治療方案,環評也是如此。如果第一階段的環評顯示這個開發案可能對環境造成較大的影響,那麼它就必須進入「二階環評」。

進入二階環評的開發案,意味著要進行更加深入的分析與評估。就像醫生要進行更精密的檢查來了解手術風險。除了基本的環評程序,開發單位還需要舉辦公開說明會與範疇界定會議、編製更複雜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初稿」送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收到初稿後需進行現場勘查與公聽會,讓當地居民或關心這個開發案的人可以參與,了解開發案的影響,並提出意見。

二階環評需更深入分析,與舉辦說明會、公聽會,讓居民一同參與評估影響。圖/envato

同時,開發單位也要依據這些意見,編製更詳細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將所有的調查、分析結果都納入評估報告書中,才能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轉送環保主管機關審查。而如果在審查過程中發現需要修改或補充資料,就像醫生建議調整手術計畫一樣,開發單位會進行修正,並重新提交補正及取得定稿備查。只有在所有問題解決後,開發案才是真正通過環評審查並進入下一階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在你生活周遭環境的開發案正好遇到環評的爭議,或者你關心的案件正在環評階段,你可以隨時上「環境部環評書件查詢系統」(https://eiadoc.moenv.gov.tw/eiaweb/)查詢相關的最新資訊。不僅如此,環評審查委員會的會議還有線上直播,讓大家能夠親自參與,為國內的開發案共同把關!

整個環評流程耗時多久?

環評法第 7 條規定,主管機關在收到環境影響說明書後,必須在 50 天內完成審查並公告結果,並通知相關主管機關和開發單位。如果遇到特殊情況,最多可以再延長 50 天。

根據環評法施行細則第 15 條,這個審查期限是從開發單位備妥所有資料,並繳交審查費後開始計算。但是有一些情況是不計入這個審查時間的,包括:

  1. 開發單位補充資料所花的時間。
  2. 請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就法規進行釋疑,且不超過 60 天的時間。
  3. 其他不可歸責於主管機關的可扣除天數。

因此,整個環評流程的時間會因為不同情況有所變動,但主管機關的基本審查時間是 50 天內,特殊情況最多延長至 100 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實際所需要的時間,可能會根據開發案的複雜程度而有所不同。就像去放射科拍攝X光可能只要一、兩分鐘,但如果要做電腦斷層,可能就需要半個小時左右。

同樣地,根據環評法的規定,環境影響說明書的審查通常在收到資料後的 50 天內完成,若是進入二階環評,審查時間則是 60 天。聽起來似乎不算太久,通常三、四個月就能有結果。

但實際上,環評過程常常會因各種原因延長時間。環境部目前也正在進行環評總體檢,蒐集各界的意見,逐步檢視現行制度,並作為未來修正相關法規的參考依據。

環評帶來的效益是全方位的,它不僅幫助我們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兼顧環境的永續。透過環評,開發行為的潛在風險可以提前被識別,並且在問題發生前採取預防和減輕措施。這樣的過程不僅讓開發行為更具透明度,減少未來可能面臨的環境爭議和成本,還能促進社會對環境議題的關注與參與。期待隨著法規的修正與完善,未來的環評制度在效率、透明度與公眾參與等方面有望取得更大進展,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這不僅是對環境的保護,更能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福祉,實現政府、企業和民眾三贏的局面,讓我們共同打造一個更健康、更永續的未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8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當心網路陷阱!從媒體識讀、防詐騙到個資保護的安全守則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2/17 ・3006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由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網路已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伴隨著便利而來的,還有層出不窮的風險與威脅。從充斥網路的惡假害訊息,到日益精進的詐騙手法,再到個人隱私的安全隱憂,這些都是我們每天必須面對的潛在危機。2023 年網路購物詐欺案件達 4,600 起,較前一年多出 41%。這樣的數據背後,正反映出我們對網路安全意識的迫切需求⋯⋯

「第一手快訊」背後的騙局真相

在深入探討網路世界的風險之前,我們必須先理解「錯誤訊息」和「假訊息」的本質差異。錯誤訊息通常源於時效性考量下的查證不足或作業疏漏,屬於非刻意造假的不實資訊。相較之下,假訊息則帶有「惡、假、害」的特性,是出於惡意、虛偽假造且意圖造成危害的資訊。

2018 年的關西機場事件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當時,燕子颱風重創日本關西機場,數千旅客受困其中。中國媒體隨即大肆宣傳他們的大使館如何派車前往營救中國旅客,這則未經證實的消息從微博開始蔓延,很快就擴散到各個內容農場。更令人遺憾的是,這則假訊息最終導致當時的外交部駐大阪辦事處處長蘇啟誠,因不堪輿論壓力而選擇結束生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同年,另一則「5G 會抑制人體免疫系統」的不實訊息在網路上廣為流傳。這則訊息聲稱 5G 技術會影響人體免疫力、導致更容易感染疾病。儘管科學家多次出面澄清這完全是毫無根據的說法,但仍有許多人選擇相信並持續轉發。類似的例子還有 2018 年 2 月底 3 月初,因量販業者不當行銷與造謠漲價,加上媒體跟進報導,而導致民眾瘋狂搶購衛生紙的「安屎之亂」。這些案例都說明了假訊息對社會秩序的巨大衝擊。

提升媒體識讀能力,對抗錯假訊息

面對如此猖獗的假訊息,我們首要之務就是提升媒體識讀能力。每當接觸到訊息時,都應先評估發布該消息的媒體背景,包括其成立時間、背後所有者以及過往的報導記錄。知名度高、歷史悠久的主流媒體通常較為可靠,但仍然不能完全放下戒心。如果某則消息只出現在不知名的網站或社群媒體帳號上,而主流媒體卻未有相關報導,就更要多加留意了。

提升媒體識讀能力,檢視媒體背景,警惕來源不明的訊息。圖/envato

在實際的資訊查證過程中,我們還需要特別關注作者的身分背景。一篇可信的報導通常會具名,而且作者往往是該領域的資深記者或專家。我們可以搜索作者的其他作品,了解他們的專業背景和過往信譽。相對地,匿名或難以查證作者背景的文章,就需要更謹慎對待。同時,也要追溯消息的原始來源,確認報導是否明確指出消息從何而來,是一手資料還是二手轉述。留意發布日期也很重要,以免落入被重新包裝的舊聞陷阱。

這優惠好得太誇張?談網路詐騙與個資安全

除了假訊息的威脅,網路詐騙同樣令人憂心。從最基本的網路釣魚到複雜的身分盜用,詐騙手法不斷推陳出新。就拿網路釣魚來說,犯罪者通常會偽裝成合法機構的人員,透過電子郵件、電話或簡訊聯繫目標,企圖誘使當事人提供個人身分、銀行和信用卡詳細資料以及密碼等敏感資訊。這些資訊一旦落入歹徒手中,很可能被用來進行身分盜用和造成經濟損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網路詐騙手法不斷進化,釣魚詐騙便常以偽裝合法機構誘取敏感資訊。圖/envato

資安業者趨勢科技的調查就發現,中國駭客組織「Earth Lusca」在 2023 年 12 月至隔年 1 月期間,利用談論兩岸地緣政治議題的文件,發起了一連串的網路釣魚攻擊。這些看似專業的政治分析文件,實際上是在臺灣總統大選投票日的兩天前才建立的誘餌,目的就是為了竊取資訊,企圖影響國家的政治情勢。

網路詐騙還有一些更常見的特徵。首先是那些好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優惠,像是「中獎得到 iPhone 或其他奢侈品」的訊息。其次是製造緊迫感,這是詐騙集團最常用的策略之一,他們會要求受害者必須在極短時間內作出回應。此外,不尋常的寄件者與可疑的附件也都是警訊,一不小心可能就會點到含有勒索軟體或其他惡意程式的連結。

在個人隱私保護方面,社群媒體的普及更是帶來了新的挑戰。2020 年,一個發生在澳洲的案例就很具有警示意義。當時的澳洲前總理艾伯特在 Instagram 上分享了自己的登機證照片,結果一位網路安全服務公司主管僅憑這張圖片,就成功取得了艾伯特的電話與護照號碼等個人資料。雖然這位駭客最終選擇善意提醒而非惡意使用這些資訊,但這個事件仍然引發了對於在社群媒體上分享個人資訊安全性的廣泛討論。

安全防護一把罩!更新裝置、慎用 Wi-Fi、強化密碼管理

為了確保網路使用的安全,我們必須建立完整的防護網。首先是確保裝置和軟體都及時更新到最新版本,包括作業系統、瀏覽器、外掛程式和各類應用程式等。許多網路攻擊都是利用系統或軟體的既有弱點入侵,而這些更新往往包含了對已知安全漏洞的修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使用公共 Wi-Fi 時也要特別當心。許多公共 Wi-Fi 缺乏適當的加密和身分驗證機制,讓不法分子有機可乘,能夠輕易地攔截使用者的網路流量,竊取帳號密碼、信用卡資訊等敏感數據。因此,在咖啡廳、機場、車站等公共場所,都應該避免使用不明的免費 Wi-Fi 處理重要事務或進行線上購物。如果必須連上公用 Wi-Fi,也要記得停用裝置的檔案共享功能。

使用公共 Wi-Fi 時,避免處理敏感事務,因可能存在數據被攔截與盜取的風險。圖/envato

密碼管理同樣至關重要。我們應該為不同的帳戶設置獨特且具有高強度的密碼,結合大小寫字母、數字和符號,創造出難以被猜測的組合。密碼長度通常建議在 8~12 個字元之間,且要避免使用個人資訊相關的詞彙,如姓名、生日或電話號碼。定期更換密碼也是必要的,建議每 3~6 個月更換一次。研究顯示,在網路犯罪的受害者中,高達八成的案例都與密碼強度不足有關。

最後,我們還要特別注意社群媒體上的隱私設定。許多人在初次設定後就不再關心,但實際上我們都必須定期檢查並調整這些設定,確保自己清楚瞭解「誰可以查看你的貼文」。同時,也要謹慎管理好友名單,適時移除一些不再聯繫或根本不認識的人。在安裝新的應用程式時,也要仔細審視其要求的權限,只給予必要的存取權限。

提升網路安全基於習慣培養。辨識假訊息的特徵、防範詐騙的警覺心、保護個人隱私的方法⋯⋯每一個環節都不容忽視。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享受網路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確保自身的安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8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