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優酪乳遇上香腸,有「益」說不出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16/05/31 ・2192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32 ・七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由味全公司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好不容易熬到午餐時間去買便當回來祭五臟廟,一口香腸配一口優酪乳,即使是 Monday Blue 也消失得無影無蹤。等等!大家都說香腸不能和優酪乳一起吃,那我吃下去是不是就會得癌症?在你害怕的要把這兩樣食物列為拒絕往來戶之前,或許我們該先來聊聊這兩樣看似普通的食物——香腸代表的「醃製肉品」,配上優酪乳代表的「發酵乳製品」,到底會發生什麼天雷勾動地火,一發不可收拾的事情?

味全-優酪乳乳酸菌01_2

香腸困境:要抑菌又不要致癌

先來談談香腸和其他醃製肉品們。醃製肉品出現在我們飲食文化中已經有很長的歷史,只是這樣的食品雖好吃又耐放,但卻包含一個隱藏的危機——肉毒桿菌感染19 世紀時我們的祖先就發現小撇步來解決這令人頭痛的食安問題,他們在醃製過程中加入硝酸鉀,就能有效抑制肉毒桿菌的生長!當時可能還不了解為什麼,後來才發現硝酸鹽會自然分解出「亞硝酸鹽」(nitrite),而這個物質具有抑菌的效用,讓肉毒桿菌汙染的問題得到解決[1]。直到現在我們在醃製肉品過程仍有添加亞硝酸鹽來抑菌、保色、添加風味和延緩酸敗的習慣[2]

HD40942

只是漸漸的我們卻發現亞硝酸鹽這種添加物,並不是想像中的這麼美好。世界衛生組織(WHO)現在將亞硝酸鹽列為第二級A類致癌物,表示它對動物確定是致癌物,對人類而言也可能有致癌的風險;至於我們談的香腸和醃製肉品等加工肉品,甚至被列為第一級致癌物,對人類是確定有致癌的風險[3]。香腸中的亞硝酸鹽會致癌的原因,在於亞硝酸鹽會和肉品中的二級胺、三級胺等含胺類(N-nitroso compound)反應,產生「亞硝胺」(Nitrosamines)這種物質,而亞硝胺則可能引起腸胃道、肝臟相關的癌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那跟優酪乳又有什麼關係?

這樣看起來香腸本身就有致癌的風險,那似乎有沒有同時喝優酪乳都沒有差別?那又為什麼會出現一口香腸、一口優酪乳容易致癌的說法?

一般來說肉品中的含胺類的量不多,也因此能和亞硝酸鹽反應生成的亞硝胺產量也就很低,只要你不是一直吃吃吃不停,大量又長期食用,基本上致癌的風險仍是偏低的[1]。但是以優酪乳為代表的發酵乳品,內含較多的含胺類物質,也就是像上面所提到的二級胺、三級胺等,再遇到帶有亞硝酸鹽的香腸等醃製肉品,有可能使我們腸胃道中出現亞硝胺的機率上升。當這些致癌物質在我們腸胃道中的濃度增加,就有可能增加致癌的危險,因此才會有醃製肉品和發酵乳不宜一起食用的說法。

味全-優酪乳乳酸菌02_2

即使沒有同時吃香腸和優酪乳,單吃香腸還是得面對亞硝酸鹽、亞硝胺等致癌物的風險;單獨喝優酪乳就比較沒有這樣的問題,不需要因噎廢食去避免食用,甚至可以期待這些富含乳酸菌的乳製品,還能為身體帶來一些好處。

yogurt-387454_640

這些藏在優酪乳中的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其實並不只代表一種菌,而是許多有相似效能的細菌的總稱。而我們所買到的優酪乳產品中就含有不同種的乳酸菌,依照各廠商、各產品的配方不同,其中含有的菌種、比例都會有所不同。而這些乳酸菌們也各自有不同的能力,有研究指出優酪乳中部分的乳酸菌種,能有效抑制部分亞硝胺類致癌的能力,也發現了乳酸菌具有降低亞硝酸鹽的濃度[4-6]。目前這些研究仍以活體外實驗為主,但都在文中表示相當樂觀的期待能在食品上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因此適當飲用優酪乳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抵抗這些致癌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味全-優酪乳乳酸菌03_2

參考資料

文章難易度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196 篇文章 ・ 30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0
1

文字

分享

0
0
1
這樣吃安全嗎?用科學去看「劑量」與「食安」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_96
・2023/10/06 ・2743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轉載自食藥好文網

  • 文/黃育琳 食品技師

你喜歡吃香腸嗎?香腸嚐起來不但鹹甜多汁,飄散出來的香氣更是令人口水直流,是日常的菜色之一。

然而,香腸的內部環境容易滋生肉毒桿菌,並產生對人類最強的毒素「肉毒桿菌毒素(botulinum toxin)」,只需要 1 克便能毒死一百萬人。

為了避免吃香腸出人命,則需要在香腸內添加亞硝酸鹽以抑制肉毒桿菌生長,但亞硝酸鹽碰到二級胺(通常不新鮮的肉類或海鮮因產生發酵作用或腐敗而生成)可能會產生致癌物質亞硝胺(nitrosamines),一種經動物實驗結果顯示會導致腫瘤的致癌物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天啊!聽起來加與不加,兩邊都很不妙,那我們為什麼還繼續吃下去呢?

這裡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資訊,若導致亞硝酸鹽中毒,需要有一定「劑量」。我們應該去思考,人類如何在不會導致中毒的劑量下,有效運用亞硝酸鹽這個物質 [1]

毒理學中最重要的概念「劑量」

亞硝酸鹽是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正面表列的合法食品添加物,只要按《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限量添加(劑量遠低於導致中毒的劑量),那它對人體不但沒有危害,反而能讓我們免於受到肉毒桿菌毒素的威脅。

若是選擇完全不使用亞硝酸鹽,那麼肉毒桿菌毒素中毒的風險則會大大增加。相較之下,使用亞硝酸鹽必然安全許多,既然這樣,世界上還有無毒物質的存在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毒理學之父 Paracelsus 先生(西元 1493-1541 年)曾說:「所有化學物質都有毒,世界上沒有不毒的化學物質,但依使用劑量的多寡,可區分為毒物或藥物。」這也是毒理學最重要的基礎概念 [註]

所有化學物質都有毒,差別僅在「劑量」。 圖/envato.elements

所以世界上並不存在完全無毒的食品,只要過量都可能會導致中毒甚至致死,單純用致癌物、有害物質來區分所有物質其實並不正確,而是要注意它的「劑量」。

當然,加工食品也是同樣的道理。

加工食品吃了不好?也是由劑量決定

常聽大家說,常吃加工食品會對人體有害,對健康造成負擔,但是真的完全都不能吃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適量吃加工食品對身體是不會造危害的,大家所認為天然非加工食品吃太多也一樣會出事。如維繫人體生命的必需物質「水」,這個看似無害的物質,喝太多卻會造成水中毒。

或者是「母乳」這個直接來自人體的物質,也都可能含有微量抗生素、重金屬或塑化劑等,因為人體在長久接觸整個大環境中的污染後,多少會有毒素累積,要完全無毒是不可能的 [2]

許多人說加工食品之所以不好,是因為有部分加工食品,如早餐加糖的穀片、汽水、零食餅乾、罐裝高湯或熱狗等,糖份、鹽份和脂肪含量通常很高,也沒有其它營養價值,吃太多確實會對身體帶來負擔。

另一方面,前面提到的肉毒桿菌毒素,現在已廣泛應用於去除皺紋、瘦臉或瘦腿等醫學美容;人人聞之色變的劇毒「砒霜」,還可以應用在急性前骨髓細胞白血病(APL)的治療 [2]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只要使用正確的「劑量」,毒藥也可以變仙丹。

要如何判別毒性大小?看半數致死劑量

如此重要的劑量該怎麼看呢?在毒理學觀察物質毒性大小時,有一項很常用的工具——半數致死劑量 LD50

不同用量的化學物質,實驗動物死亡率亦各不相同,通常物質的劑量與實驗動物的死亡率呈現正比。而半數致死劑量(lethal dosage 50%, LD50),指的就是在動物實驗中,使實驗動物產生 50% 死亡率所需要的化學物質之劑量,值愈小表示毒性愈強。

如肉毒桿菌毒素 LD50 約為 100 ng/kg(毒素重量/實驗動物重量),小白鼠的體重為 0.02 公斤,所以只需要 2 奈克(10-9 克),就可以使一半的實驗小白鼠死亡;日常生活中的食鹽(氯化鈉) LD50 約為 40 g/kg,需要 0.8 克才能使一半的實驗小白鼠死亡,兩者的毒性可說是天差地遠 [3]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在日常生活中,若要妥善運用食品添加物、農藥等物質,就先得找出不會導致中毒的劑量,也就是「無明顯不良反應劑量(no-observed-adverse-effect-level, NOAEL)」。

它是指在動物實驗中,統計上未觀察到任何不良反應的最大劑量,在後續制定容許量時,NOAEL 是很重要的參考指標 [1]

化學物質的毒性大小,要看它半致死劑量的多寡。 圖/envato.elements

「每日可接受攝取量」v.s.「最大殘留容許量」或「使用限量」

若是要找出「人」即使長期每天攝取,也不會對健康造成危害的量,科學家們會根據動物實驗,計算出「每日可接受攝取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 ADI),這個數值將作為政府單位作為安全評估的界線,於此界線下會再考量到飲食習慣或田間施藥測試結果,訂定更嚴格的使用限量(如:食品添加物)或最大殘留容許量(maximal residue level, MRL)作為行政執法的依據,超標的廠商將受到懲罰。

但是超標並不代表會中毒,使用限量或 MRL 是依據一般飲食習慣設定,每日的「總曝露量」遠低於 ADI,對人體不會有不良影響。使用限量或 MRL 皆是在科學的基礎下所計算出的管制劑量,對於在管理食品添加物或農藥殘留是非常重要的 [1]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毒物學所熟知的「劑量」,大眾也應瞭解

有了劑量的觀念即可明白,即使不小心喝到一杯某一農藥殘留超標 MRL 5 倍的茶飲料,雖然聽起來很可怕,但其農藥總暴露量可能仍遠低於 ADI,更低於 NOAEL,故不需為此感到恐慌。

當大眾看到不認識的毒物名稱時,很容易被恐懼帶著走。而食品安全無法僅靠科學去維護,也需要消費者、媒體、政府和食品業界一起努力,才能做好安全把關。

購買時,建議詳閱食品標示。 圖/envato.elements

因此我們應該了解到食品安全資訊,是需要培養深入認知與討論議題的能力,才能避免流於情緒的宣洩或受到媒體的操弄。

註解

原文為 “All substances are poisons; there is none which is not a poison. The right dose differentiates the poison from a remedy.” [3]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參考資料

  1. 陳亭瑋,2022。這是毒還是藥?先搞懂「每日容許攝取量」和「最大殘留安全容許量」吧!。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
  2. 李霜茹,2017。怎麼決定多少「劑量」對人體有害?── 「PanSci TALK:食品安全基本功」──「PanSci。食藥好文網 TFDA。
  3. Shibamoto, T. and Bjeldanes, L. F. 2009. Introduction to food toxicology.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_96
65 篇文章 ・ 22 位粉絲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依衛生福利部組織法第五條第二款規定成立,職司範疇包含食品、西藥、管制藥品、醫療器材、化粧品管理、政策及法規研擬等。 網站:http://www.fda.gov.tw/TC/index.aspx

0

5
1

文字

分享

0
5
1
別再吃著「熱狗」喊「香腸」,從做法一次看懂到底差在哪?
Evelyn 食品技師_96
・2023/04/11 ・3548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相信許多人童年應該多少都玩過《音速小子》這款 SEGA 經典的電玩遊戲吧?玩家只要一直按著前進鍵,就可以讓音速小子一路無阻地衝到終點,在當時的電玩界,可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速度體驗。

音速小子是一隻擬人的藍色刺蝟,名叫索尼克,擁有超過音速的奔跑速度,最愛吃的食物就是辣味熱狗。去年 11 月 SEGA 為了行銷新遊戲 《索尼克 未知邊境》(Sonic Frontiers)時,還找上經典熱狗堡販賣店「Tulip TimeOut」一起推出合作餐點呢[1]

《索尼克 未知邊境》圖/wikimedia

不過熱狗跟香腸長得這麼像,你知道它們之間的差異嗎?

圖/GIPHY

乳化型西式香腸 VS 顆粒型中式香腸

香腸(sausage)是世界上非常普遍的肉製品,種類繁多,光是不同原料、絞肉的顆粒大小、加工條件、加工溫度、不同腸衣及特殊香料,就可以生產各式各樣之香腸[2]

索尼克愛吃的熱狗(hot dog)即是乳化型西式香腸,源自於德國的法蘭克福香腸(德語:Frankfurter Würstchen),是將畜禽原料肉及其他配料經高轉速之碎肉機,在低溫下細切後形成水、脂肪、蛋白質均質穩定的乳化肉泥,再經加熱後成為具結著性、彈性良好、美味多汁的產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後來傳入美國成為「熱狗」,為了區別,目前只有德國法蘭克福與其周圍地區製作的香腸產品才能在包裝上標示「法蘭克福香腸」販售[3, 4]

而身受國人喜愛的香腸則為顆粒型中式香腸,其在加工過程中所添加之脂肪型態不同於乳化型西式香腸,一般稱之為豬油角,為豬屠體之背脂經冷凍切丁,其與肉漿及配料混合,可增加香腸風味及適口性[2]

另外,中華民國國家標準(CNS)有針對香腸名稱做出明確的定義[5],來看看有哪些市售品符合這些定義吧!

豬中背脂 (A) 及豬油角 (B) 之外觀。圖/參考資料 2

中華民國國家標準(CNS)之香腸名稱定義

  • 生鮮香腸

以畜禽肉為原料,經絞碎,添加調味料、香辛料等,攪拌、混合、充填於腸衣內,未經乾燥所製成之製品,不得添加亞硝酸鹽、硝酸鹽,且必須冷藏、冷凍存放。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義美熟香腸未添加亞硝酸鹽,故顏色暗沉,賣相不佳。也因未添加亞硝酸鹽,業者選擇煮熟並冷凍販售,以降低食安風險。

  • 未煮熟香腸

以畜禽肉為原料,經絞碎,添加調味料、香辛料等,攪拌、混合、充填於腸衣內,並經適當乾燥、煙燻或未煙燻所製成之製品,如中式香腸、廣式香腸及義大利香腸等。

為國人消費量相當高的一種香腸,切面可觀察到一顆顆豬油角為其主要特徵。製造時未經加熱煮熟,故販售時是生的,請務必記得要煮熟才能食用喔!

圖/黑橋牌
  • 煮熟香腸

以畜禽肉為原料,經絞碎,添加調味料、香辛料等,攪拌、混合、充填於腸衣內,並經乾燥、煙燻、煮熟所製成之製品,如西式香腸、熱狗、法蘭克福香腸、維也納香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西式香腸為乳化型香腸,常以法蘭克福香腸(歐洲)及熱狗(美國)為代表。此類香腸有經蒸煮等過程使肉漿形成堅實狀態。

  • 發酵香腸

以畜禽肉為原料,經絞碎,添加調味料、攪拌、混合、 充填於腸衣內,並經發酵、乾燥至一定程度所製成之製品,又可區分為乾式香腸及半乾式香腸。

發酵香腸係利用自然存在於香腸中的乳酸菌發酵,產酸使肉中的蛋白質凝膠而形成堅實的質地、獨特的風味與口感。這類產品不需烹煮,可直接生食[6]

薩拉米香腸(或譯莎樂美香腸)(salami)。圖/Wikipedia/André Karwath aka Aka (CC BY-SA 2.5)

西式香腸加工流程

在瞭解上述的定義之後,兩種香腸在加工流程又是為何?我們先以西式的法蘭克福香腸為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 原料肉處理:瘦肉修整,去筋、腱、脂肪,與肥肉分別在低溫下用絞肉機絞碎備用。
  2. 將攪碎後的瘦肉置於真空細切機,加入鹽及其食品添加物,包含重合磷酸鹽和亞硝酸鹽等,於低溫下攪切成極富黏性的肉漿。
  3. 加入調味料和攪碎的肥肉繼續攪切,使其乳化。
  4. 將乳化完全的肉漿取出,充填至腸衣內,再置入烘箱乾燥、煙燻。
  5. 完成煙燻後將香腸蒸煮,形成堅實狀態的產品。
  6. 再經風乾及冷卻後,便可包裝冷藏或冷凍儲藏販售。

※ 常用的調味料為胡椒、豆蔻、薑、蒜、芫荽粉,辣椒等[7]

日本科學技術有一集拍攝西式香腸的製作流程影片,可點此連結觀看【日本科學技術】香腸的製作流程【中文字幕】

中式香腸加工流程

中式香腸的製程則是:

  1. 原料肉處理 (瘦肉 70%,脂肪 30%):新鮮之前腿或後腿肉去除筋膜、骨及脂肪後絞成絞肉,豬背脂則以切丁機切成丁狀,即豬油角。
  2. 瘦肉先與磷酸鹽、亞硝酸鹽及食鹽充分攪拌後,再與調味料、豬油角混勻並進行醃漬。
  3. 將醃肉以充填機灌入腸衣,每隔 12-15 公分結紮成一節,便可吊掛乾燥於通風處,使香腸呈色並降低水分以利保存。
  4. 冷卻後立即以真空包裝或充氮包裝,冷藏或冷凍保存。

※ 常用的調味料為糖、味精、醬油、白胡椒粉、蒜、肉桂粉、五香粉或酒等[8]

簡而言之,因東西飲食文化差異,演變出不同的香腸製造方式。西式香腸的加工,是使用乳化技術將肉處理成肉漿,蒸煮後,利用煙燻創造風味、上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式香腸則是偏好以大塊絞肉表現口感,無乳化作用,利用醃製自然入味。不過,現在臺灣消費者所習以為常的香腸,是由黑橋牌創辦人陳文輝先生經過多年所研發出的臺式香腸,口味獨特、偏甜多汁且口感紮實[9]

左為乳化型西式香腸,剛加熱完成折斷時清脆有聲;右為顆粒型中式香腸,切面可觀察到白色至半透明的豬油角。圖/黑橋牌台畜

中西式香腸脂肪含量均高要注意

香腸長久以來受到全世界消費者喜愛,為大眾化、消費量相當高之肉製品。然而不管是中式香腸,還是西式香腸,均含高脂肪含量,且常使用動物性脂肪,導致產品通常含有較高的膽固醇含量與高比例之飽和脂肪酸[2]

因此長期食用過量的香腸,容易對人體心血管產生不良影響,且會提高高血壓、血栓及動脈粥狀硬化等疾病之風險。雖然香腸香噴噴又好吃,但還是要注意不過量,偶爾解饞吃一下就好囉!

參考資料

1. 犬拓,2022。《索尼克 未知邊境》將與熱狗堡販賣店「Tulip TimeOut」推出合作餐點。巴哈姆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 李孟儒,2017。利用不同種類植物油製備植物油角取代中式香腸部分豬油角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碩士學位論文。臺中。

3. 維基百科:法蘭克福腸

4. 黑橋牌香腸博物館,2022。【世界香腸圖鑑】―法蘭克福香腸Frankfurter Würstchen。Facebook。

5. 胡祐誠,2020。以芹菜萃取物取代香腸中亞硝酸鹽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食品科學系碩士學位論文。屏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6. 凃榮珍,2016。酸酸的香腸?一窺即食香腸的發酵世界。科技大觀園。

7. 吳祥雲,2010。西式乳化型香腸。農業主題館 畜產加工。

8. 凃榮珍,2010。中式香腸的製作。農業主題館 畜產加工。

9. 用好心腸做好美味香腸團隊,2014。香腸旅行。香腸博物館。

Evelyn 食品技師_96
23 篇文章 ・ 27 位粉絲
一名食品技師兼食品生技研發工程師,個性鬼靈精怪,對嗅覺與味覺特別敏銳,經訓練後居然成為專業品評員(專業吃貨)?!因為對食品科學充滿熱忱,希望能貢獻微薄之力寫些文章,傳達食品科學的正確知識給大家!商業合作請洽:10632015@email.ntou.edu.tw

0

9
0

文字

分享

0
9
0
注射過玻尿酸和肉毒桿菌素,在接種COVID-19疫苗時,有哪些注意事項?
Aaron H._96
・2021/10/04 ・1732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本系列文章與科學月刊合作刊登。
  • 系列前言:考量到許多病友接種疫苗前需要參考更個人化的資料,本系列將從各國醫學會的治療指引與研究中,擷取精華,用較容易理解的方式,整理對各專科患者接種疫苗的建議。 本系列純為知識彙整,並不能做為醫療決策時的依據。如您對個人的病況有進一步的疑問,請洽詢您的醫師,謝謝。

隨著現在醫美越來越普遍,許多人都曾接受過玻尿酸注射、肉毒桿菌注射、雷射,甚至是植入填充物等療程。曾經接受過這些醫美療程的民眾,如果要接種疫苗,現在有哪些相關研究,又要注意那些事情呢?

圖/envato elements

Q:剛打過「玻尿酸」又接種疫苗,有出現哪些不良反應通報嗎?

2020 年12 月 17 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的簡報中公布,根據莫德納疫苗(Moderna vaccine)第三期臨床試驗的資料,第三期試驗的 15184 名受試者中,共有 3 名受試者出現臉部與嘴唇腫脹。

其中兩名受試者,分別在接種疫苗的 6 個月前和 2 周前,接受過注射皮下植入物的療程;而有一名受試者嘴唇出現血腫的狀況,但並未提及此患者的嘴唇曾於何時注射植入物。

這 3 位受試者臉部與嘴唇出現的腫脹,都是在接受疫苗後兩天左右出現的,之後這些腫脹的反應也隨著時間慢慢消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莫德納試驗中曾有接種者因為注射療程,而導致臉部與嘴唇紅腫,但隨著時間自然痊癒。圖/envato elements

至於注射安慰劑的組別,則沒有出現類似狀況,即便出現以上不良反應,在使用過抗組織胺藥物(antihistamine)後,也會恢復正常。

除了注射新冠疫苗的因素以外,若常常注射玻尿酸,也會使注射部位有較高機率發生感染、異物反應,甚至位移的可能。

Q:剛接受過「肉毒桿菌素」注射的人,接種疫苗有出現過哪些不良反應嗎?

肉毒桿菌素與玻尿酸等皮下填充物不同。

皮下填充物,正如其名,多半是以注射的方式,將臉上凹陷的地方填平或是讓嘴唇更加豐盈,而玻尿酸正是目前最常使用的皮下填充物之一。肉毒桿菌素則是一種從肉毒桿菌(Clostridium botulinum)的分泌物中,高度純化後萃取出來的「蛋白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般常用的肉毒桿菌素為「A 型肉毒桿菌素」,能夠阻斷神經傳導,讓過度活躍的小肌肉放鬆,減少皺紋。

肉毒桿菌是一種蛋白質,能用來減少皺紋。圖/envato elements

目前還沒有相關文獻指出,新冠疫苗與肉毒桿菌素之間,會出現無法預期的交互作用,不過肉毒桿菌素大約會在注射後 3~7 天起作用,目前認為如果曾接受肉毒桿菌素注射,至少一週以後再接受新冠疫苗接種,症狀比較不會混淆。

Q:接種疫苗後有哪些不良反應,是應該注意的?

接受填充物注射後,接種流感疫苗、感染疾病,或是牙科治療,也都有極少比例的不良反應發生。雖然多數的填充物,都能夠穩定地在體內留存 6~12 個月左右,但身體在注射疫苗後,對填充物是否會發生過敏反應,與注射的部位也有關係。例如嘴唇是動作較為複雜的部位,這些部位的填充物,較不會像額頭等固定的部位,能夠留存那麼久。

如果接受新冠疫苗之後,注射填充物的地方在 2~3 天內,出現皮膚發紅、刺痛、腫脹等現象,甚至是全身發燒等症狀,那麼應該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envato elements

根據美國皮膚外科醫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Dermatologic Surgery, ASDS)的建議,這些不良反應都是暫時性的,可以靠口服藥物、甚至無需治療就能自行緩解。

考量到疫情擴散的嚴重性,目前學會還是鼓勵大眾,即便接受過皮下植入物的注入手術,也應積極地接種疫苗。而在接種疫苗後,也能接受原本玻尿酸注射等療程,民眾毋需過度驚慌。

參考文獻

  1. ASPS Guidance Concerning FDA Reported Adverse Events in Patients with Dermal Fillers Receiving the SARS-CoV-2 mRNA Vaccine, American Society of Plastic Surgery, January 2021.
  2. Should You Avoid the COVID-19 Vaccine if You Have Dermal Fillers?, Cleveland Clinic, Health Essentials, February 4, 2021
  3. Mathew Avram et al., American Society for Dermatologic Surgery:Guidance Regarding SARS-CoV-2 mRNA Vaccine Side Effects in Dermal Filler Pati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