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跨國食品詐欺、本國食品汙染│食安簡史4:盟友與豬隊友

miss9_96
・2019/01/14 ・3279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R值 572 ・九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食品安全近年引發許多焦慮,臺灣的食安政策究竟該如何制訂,才能讓大家吃得安心放心呢?本系列以歐盟、英國、美國、加拿大、中國等國為例,整理歸納系列文章,邀請大家破關點技,點好點滿成為食安鬥士。

食品汙染與食品詐欺

2014 年爆發餿水油的事件重挫台灣的國際形象,甚至連台灣熱銷的面膜都有國家拒絕上架1

據估計,全球食品詐欺一年的不法金額高達 150 億美元2,而我國在 2014 年的餿水油事件裡約損失約 120 億台幣的貿易金額,其中日本、荷蘭、義大利等國甚至禁止我國商品進口1,食品的詐欺犯罪在全球都已成了嚴重的問題。

在食品汙染的案件裡,台灣最著名的就是民國 68 年,發生在彰化的多氯聯苯毒油案,超過兩千人受害。而在喜歡生食的歐美國家裡,細菌汙染則是個嚴重的問題,近年來著名的案件是德國在 2011 年從埃及進口受到細菌汙染的種子,培養出的毒豆芽菜造成四千多人中毒、四十餘人死亡。

食品詐欺和食品汙染的區分。 圖/作者提供

在國際貿易日漸複雜的今天,跨國食品鏈已非稀奇的事,不論是無心造成的食品汙染,或黑心商人蓄意的食品詐欺,調查上都十分不易。以 2013 年歐洲爆發馬肉假冒牛肉案件,其中就涉及英、法、羅馬尼亞等十餘國,不僅追查困難,更表現出境外食品原料管理參差不齊的現實。而 2016 年彰化地檢署敗訴於頂新向越南購買豬油案,也顯示出跨國食品鏈難以監控、掌握的事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 2008 年爆發三聚氰胺中國毒奶粉案件時,我國衛生署長更因溝通失妥而下台,顯示現代的政治家、政府部門都需要科學風險評估來支持自己的施政、提升風險溝通技巧。有鑒於歐盟建置歐洲的食安制度完善,成效享譽全球,本篇文章以三起案例來一窺歐盟處理各種類型的食安事件,進而提供我國參考。

【案例一】進口食品汙染:來自印度的殺蟲劑

台灣的天然資源稀少,常從各國進口原料製成食品(如:頂新向越南進口豬油)。而國外的原料不見得都是安全的,且更可能在食安管理上糟糕至極,2007 年來自印度的殺蟲劑汙染就是一例。

2007 年,瑞士通報歐盟食品與飼料快速警報系統 (Rapid Alert System for Food and Feed, RASFF),來自印度的瓜爾膠 (guar gum)註1,裡面的殺蟲劑:五氯酚 (pentachlorophenol) 竟超標一千倍。歐盟決議所有來自印度的相關產品,只要做為食品或飼料用途,都必須檢附所在地的實驗室分析報告

而兩年後,歐盟再次派員調查印度瓜爾膠生產流程,認定該產業自主管理效果沒有改善,且此為整體產業的弊病,遂決議提高標準,來自印度的瓜爾膠相關產品,需檢附 ISO 合格實驗室之報告,並且內容須載明測量結果、分析極限、結果不確定度等數據1

瓜爾膠在台灣屬於食品,無添加限值規範,常被添加於:冰淇淋、和菓子等食品中。圖/pixabay

【案例二】歐盟本地食品汙染:戴奧辛汙染

戴奧辛汙染常在各種工業裡出現,食品工業也不能倖免,即便是先進的歐盟,也偶有食品遭到汙染,因此歐盟累積了許多經驗來科學化地規範戴奧辛汙染。

2008 年,愛爾蘭在例行的檢查時,赫然發現豬肉裡的戴奧辛超標 100 倍。愛爾蘭立即關閉豬肉源的農場,同時透過快速警報系統告知各會員國。經調查後,發現汙染源來自飼料製程的單點,因此歐盟執委會依食安局的風險分析報告做出簡單明快的管理方針1快速且壯士斷腕的策略,成了食安管理中的一個特色案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 回收 9-12 月的愛爾蘭豬肉。
  2. 含有愛爾蘭豬肉 20% 以下的食品,不需回收。
  3. 含有愛爾蘭豬肉 20% 以上的食品,需檢附報告,若資訊不明、無報告者,以回收處置。
戴奧辛汙染愛爾蘭豬肉後,歐盟執委會宣佈回收9-12月的愛爾蘭豬肉,因此這間超市架上的愛爾蘭豬肉全部消失,只剩下丹麥的豬肉可供選購。 圖/ wikipedia

而德國在 2010、2011 年也發生戴奧辛汙染飼料的事件,因此設計了一組簡單易懂的規範,以決定是否關閉農場:

  1. 綠燈:飼料和食品中的戴奧辛濃度低於歐盟標準的 0.5 ng/kg,農場視為安全不關閉。
  2. 紅燈:濃度超過標準,農場關閉。
  3. 黃燈:濃度未明,汙染需視為「最糟情況」!農場必須關閉!。

由上述兩例可以看出,歐盟在歷經多次戴奧辛汙染後,針對類似案例已經採取科學的風險評估,以高標準來尊重消費者安全以及廠商的利益,並且以最簡單易懂的方式告訴消費者和廠商,來達到有效的風險溝通1

而反觀我國,行政院和食品藥物管理署對於食品安全皆有各自的分級版本,甚至食藥署對於進口和國內食品也有不同標準1,未能統一的說法令人混亂,無法達到有效的風險溝通,難以確立政府的公信力。

【案例三】跨國造假:掛牛肉賣馬肉

「食品詐欺」是指商人刻意欺騙消費者,以不實或劣質的物質混入食品中,獲取不當的利益,如:大統長基以棉籽油假冒橄欖油;胖達人以人工香精謊稱天然麵包。而在 2013 年爆發的歐洲假牛肉事件也屬於食品詐欺案件。

2013 年,歐盟食安局已經運作超過十個年頭,旗下的歐盟食安實驗室 (European Union Reference Laboratories) 、快速警報系統已通過多次考驗,而相鄰的愛爾蘭和英國,各自設立了愛爾蘭食品安全局 (Food Safety Authority of Ireland) 和英國食品標準部 (UK Food Standards Agency) 也和歐盟的食安機構合作良好,昔日狂牛症的陰影似乎早已遠去。但在 2013 年,爆發了嚴重的跨國食安詐欺,而且這次又是牛肉,更精確的說,是那些大家以為是牛肉的東西3, 4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層:受到廉價馬肉偽造牛肉而下架的超市。左下:牛肉千層面。右下:用馬鈴薯和碎肉烹調而成的法國菜。圖/wikipedia

有些牛肉漢堡裡,完全沒有牛肉

2013 年的新年假期結束沒多久,愛爾蘭食安局竟在超市的牛肉漢堡裡檢出馬肉的 DNA。訝異之餘,當局立即透過快速警報系統通知歐盟會員國。臨近的英國食品標準部 (UK Food Standards Agency) 隨即開始分析,僅花了 1 個月的時間,就公佈了上千件商品的檢驗結果5,總共有 17 類商品含有假肉,英國政府同時將證據交由歐洲刑警組織進行跨國追查;而歐盟決議動用 250 萬歐元,對全部會員國的牛肉產品進行分析,僅僅花了 2 個月的時間,結果就出爐了。

將近 10% 的牛肉摻有假肉,甚至部份產品還含有禁藥,跨國食品詐欺案頓時升級成了危害民眾健康的案件6。而此假牛肉的案件,從愛爾蘭在 2013 年的 1 月中通知會員國,至 4/15 歐盟公佈檢驗結果,僅歷時 3 個月,就完成了超過三千件樣品的測試(英國食品標準局測試超過五千件),展現出歐洲食安警報網結構之緊密、決策明確且資源充沛,確實值得我國參考學習。

台灣近十年的食安事件,幾乎都是食品詐欺

參考我國近十年來的食品安全事件,幾乎都是食品詐欺案,多半為惡意添加非正常飲食行為用之物質(如:大統長基在油品內添加銅葉綠素、中國三鹿企業在奶粉內添加三聚氰胺等),由於食品詐欺的特色為常規科學檢驗、常規查廠、醫院報告都很難發現,因此要如何提高廠商違法門檻、增加優良廠商獲利誘因,需要政府和民間共同努力,尋找一個能讓優質廠商和消費者能互利共生的生態系吧。

歐洲、台灣重大食安事件年表。(點圖放大)圖/作者製表

註解

  1. 瓜爾膠為瓜爾豆的提取物,可作為食品增稠劑。

下一篇請見:歐洲食品安全局│食安簡史5:新手培訓中心

參考資料

  1. 林昱梅(2015)論食品安全管理法制中之預防原則:以歐盟與臺灣為中心。台大法學論叢。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中華民國
  2. 譚偉恩(2015)論跨國食品詐欺及其治理。全球政治評論。國立中興大學。中華民國
  3. Horsemeat scandal: Review urges UK food crime unit。BBC 新聞網
  4. Q&A: Horsemeat scandal。BBC 新聞網
  5. Horsemeat scandal: Withdrawn products and test results。BBC 新聞網
  6. 洪德欽 (2015) 歐盟食品安全制度對臺灣食安改革的啟示。台大法學論叢。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中華民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miss9_96
170 篇文章 ・ 1077 位粉絲
蔣維倫。很喜歡貓貓。曾意外地收集到台、清、交三間學校的畢業證書。泛科學作家、科學月刊作家、故事作家、udn鳴人堂作家、前國衛院衛生福利政策研究學者。 商業邀稿:miss9ch@gmail.com 文章作品:http://pansci.asia/archives/author/miss9

1

2
1

文字

分享

1
2
1
來趟蕉心之旅?購買有產地履歷的香蕉好安心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2/06/02 ・2160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由 家樂福食物轉型計畫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 文/陳彥諺

你喜歡吃香蕉嗎?香蕉是台灣人從小到大非常熟悉的水果,不僅方便攜帶、營養價值豐富,更符合現代的養生概念,很適合健身者、節食者。不過,你是從哪裡買到香蕉的呢?
你知道現在已經有專屬香蕉的「驗證」了嗎?

從以前到現在的台灣「蕉傲」

為什麼香蕉也有驗證?在談到驗證之前,首先讓我們聊聊過去。

作為常見的、隨手可得的水果,香蕉不只是台灣重要的水果產業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經濟果樹及糧食作物。在巔峰時候,香蕉曾經是全球產量最多的水果,經濟價值非常高,僅次於蘋果、柑橘及葡萄,而糧食重要性也僅次於小麥、稻米和玉米。

而我們的台灣,曾經有「香蕉王國」美名,當時因爲產量大,加上風土及氣候適合栽種,台灣種植出來的香蕉特別好吃,價格和出口銷量的成績都非常亮眼。在香蕉的黃金年代中,台灣東西南北都有種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只是,雖然台灣是香蕉王國,外銷成績乍看亮眼,但蕉農的辛苦卻很少人知道。行話裡有種說法是「種蕉如賭」,因為種植香蕉必須靠天吃飯,將蕉苗種下之後,接著蕉農便得對賭著天氣氣候環境市場狀況——如果自然條件不佳,會導致收成慘澹,不過,若整體銷量過剩,也將造成價格大跌。又如果非常好運,成功撐過上述的局面,最終在進入市場銷售前,還將面臨到中盤、行口(台語)的層層轉手。作為一個蕉農,有太多變數不能掌控,收入也因此起伏不定。

吃好蕉!守護蕉農大行動!

台灣香蕉,從過去的出口黃金年代,邁入今天的另一個美好時代。如今,香甜軟糯的台灣香蕉,仍然是我們生活中的重要存在。

今天的台灣,因為經歷了多次爆發的食安問題,消費者越來越注重食品安全。與此同時,農民們仍然有收入穩定的需求。要如何平衡這兩點呢?

家樂福認為,比起讓蕉農單打獨鬥,有另一個能兼顧農民與消費者雙方利益的方法,那就是以賣場的力量,支持小農。家樂福賣場內,只販售通過驗證的香蕉,藉由驗證,不僅可以做到產地溯源、驗證履歷,鼓勵且支持小農轉型,讓蕉農可以專注栽種,不需擔心後端銷售問題,同時,顧客也能藉由驗證得知透明資訊,進而安心選購。

四大金蕉:履歷蕉、有機蕉、金蕉伯、石虎香蕉

家樂福的香蕉驗證共有四大種。家樂福的「履歷蕉」,是從雲林屏東產區中挑選出來當季的、品質最優良的香蕉,並且全產品都需具備「產銷履歷(TAP)標章」,也需要遵循「家樂福農藥規範」,履歷蕉的每一根香蕉,都有其栽種來源用藥是否符合歐盟標準的紀錄,且只有在經過政府委託的第三方驗證機構定期抽檢合格後才能販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家樂福 BIO 有機香蕉」則是來自全台最大的「有機驗證(Organic)」香蕉農園,位於屏東。「有機」的標章並不好取得,蕉農必須以全天然農法栽種,不施化肥不催生催熟,以人工除草代替除草劑,讓土壤是自然健康的狀態,健康的土壤所種植出來的香蕉,除了來源健康,口感香氣也特別好。

金蕉伯履歷香蕉」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10 多年前,家樂福已開始在全台各地找尋志同道合的農友,終於在雲林遇到願意為食品安全環境永續共同努力的蕉農,後來更成為長期契作的對象。他們以友善農法耕種,呵護土地,種出好蕉。

石虎山蕉」則是南投中寮的一群農友。他們為了保育瀕臨絕種的台灣保育類動物石虎,不擴大農地面積、不使用化學肥料及除草劑,保留給石虎一塊乾淨安全友善的棲息地。

家樂福的 Act For Food 食物轉型計畫

家樂福與民生息息相關,通路可以單純只是販售點,也可以帶來改變、產生力量。因此,家樂福推動食物轉型計畫,希望建立起與農民、農民團體相互信賴的合作連結,藉由大量計畫性種植、保證收購降低平均成本,一來讓農民能獲得合理的農務所得,二來讓消費者能以合理價格買到安全的食物,三來,通路能成為穩定供貨的角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買香蕉選擇家樂福香蕉驗證,不僅食得安心,更是以行動支持在地農民。家樂福相信每個人都值得最好的,以家樂福 AFF 食物轉型作為領航,一同創造友善農民、土地、消費者的共好模式。

家樂福以行動,開創對所有人與土地共生共好的食物轉型模式,也邀請大家一同參與支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有討論 1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8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2
1

文字

分享

0
2
1
奠下製冷技術基礎的功臣——瑪麗.恩格爾.彭寧頓的生平
椀濘_96
・2022/03/10 ・2583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做測驗,就有機會獲得免費特製手搖飲品,現場還有大獎等你抽!

被《紐約客》(The New Yorker)稱為「冰女」(Ice Woman)的科學家——瑪麗.恩格爾.彭寧頓(Mary Engle Pennington;1872-1952),是美國著名的細菌化學家,同時也是一名製冷工程師。

Mary Engle Pennington(1872-1952)。圖/wikipedia

出生於田納西州的彭寧頓,出生後不久便舉家搬往賓州費城生活。彭寧頓的童年生活很豐富,她的父親熱衷於園藝,也鼓勵她一起協助栽種、熟悉各類植物;除植物外,周末彭寧頓會和母親逛市場,有時還會去農場挑選肉品,她便會在一旁觀察,也是在這時她注意到了,夏天滿是農產品的攤位,一到冬天卻什麼都沒有。

「女性」在化學這條路上受到的阻礙

十二歲時的小彭寧頓在圖書館找到了一本醫學化學教材,身為一個對書籍狂熱的閱讀者,努力吞下了對當時的她而言是非常艱澀的內容,她便察覺到,是那些肉眼看不到的化學元素構成了周遭的一切,甚至維持生命所需。

「突然,有一天,我意識到,儘管我無法觸摸、品嚐或聞到它們,但它們確實存在。這是一個里程碑,」彭寧頓說,「我領悟到了世界的真實性。」

這引起了彭寧頓的興趣,她便向私立女子學校的校長詢問,是否願意提供化學講座。由於當時科學被認定不是適合年輕女性的學科,因此校長感到震驚並拒絕了。不過高興的是,彭寧頓的家人非常支持她的新興趣。

十八歲的彭寧頓找到了賓州大學的科學學院院長,詢問是否能能提供就讀名額,在當時的院長與化學系教授支持男女同校下,她順利取得了入學允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890 年,彭寧頓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化學,同時也輔修了植物與動物學,彭寧頓在短短兩年內完成了學士的學位要求,包括化學、植物學、動物學、細菌學。畢業時,彭寧頓是班上唯一的女性,但礙於當時賓大沒有授予女性學位,因此她僅能獲得修業證書,而不是像她的男性同學那樣獲得學位。

當時賓大沒有授予女性學位,因此彭寧頓僅能獲得修業證書,無法像男性一樣取得學位。圖/Pexels

不過這並未澆熄彭寧頓的熱忱,彭寧頓無視所有對她的歧視,並繼續埋首於化學研究生涯,具有天賦的她,在短短三年內發表了一篇關於化學元素鈮(columbium)和鉭(Tantalum)的衍生物論文,靠著這份成就,也讓彭寧頓在 1895 年時,取得賓大的化學博士學位,這件事對當時(對現在應該也是 XD)而言堪稱壯舉,沒有學士學位,卻擁有了博士學位。

然而,對她,對一位女性科學家的偏見與歧視並未因此消失。

隨後彭寧頓很快就察覺,化學專業對女性從業者的偏見與在學術界時是相同的,儘管彭寧頓已經是加入美國化學學會的第三位女性,但大多數化學家,包括女性化學家,都認為應將她們的知識和技能應用於當時被認為更「女性化」的領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彭寧頓堅持選擇純科學。

從純科學走向社會

之後,彭寧頓陸續在賓大擔任研究員,又在耶魯大學攻讀了生理化學,但她也不斷意識到,社會對於受過良好教育的女科學家認可及需求並不高,並開始思考著如何推廣她的科學工作。為此,她在費城創立了臨床實驗室,為醫生提供良好的實驗室資源,以利於進行準確的細菌學分析,而後也在賓夕法尼亞女子醫學院任教,教授生理化學,並指導該校的化學實驗室。

1906 年,彭寧頓被任命為新成立的費城衛生和細菌學實驗室主任。此時的彭寧頓也修改了目標,她希望能用科學來改善社會,而不是在只在實驗室裡專注於純科學。她任職後的第一份工作是:根除可能傳播致命疾病的不純牛奶。然而當時還沒有相關法規或標準,她考量到公眾對食品加工廠不衛生條件的擔憂,及製作過程中是否受到汙染,並建立起第一個全國通用的牛奶和乳製品檢驗及保存標準。

彭寧頓建立了制定全國採用的牛奶和乳製品檢驗及保存標準的第一個系統。圖/Pexels

而後,彭寧頓成功地改善了食安問題,並在教育公眾了解食品中污染物的危害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與此同時也為她之後的製冷研究埋下了種子。

為製冷技術和食品保存奠下基礎

1907 年美國農業部(USDA)化學局(即為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FDA 的前身)局長哈維·威利(Harvey W. Wiley)鼓勵她為政府研究食品冷藏保存的方法。

隔年威利任命彭寧頓擔任美國農業部化學局食品研究實驗室的負責人,這也讓她成為了化學局裡第一位女性實驗室負責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彭寧頓帶領研究員設計了食品工業的各個方面技術,如倉儲、包裝和配送等,該實驗室成為了食品處理及儲存研究的核心,特別是在防止雞蛋、家禽和魚類腐敗方面。

彭寧頓在參與冷藏車運輸研究的期間,開始對製冷機械產生興趣,並開始改良冷藏倉儲與推廣食物保存的相關知識。她對冷藏倉儲的改良十分出色,許多食品經銷商向她尋求建議,以製定完善的衛生程序,為她的專業知識贏得了尊重。

事蹟

彭寧頓於 1908 年作為美國官方代表,參加在巴黎舉行的第一屆國際製冷大會(她終生參與此會議)。作為唯一的女性代表,雖然她沒有發明製冷,但開發了確保冷藏食品保持新鮮和可食用的程序,並幫助建立了製冷行業,製冷也成了她的主要研究重點。

彭寧頓為許多科學和醫學期刊做出了貢獻,不僅是美國科學促進會、美國化學學會和生物化學家協會的成員,也是費城病理學會等多個學術學會的成員之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920 年,她成為美國製冷工程師學會第一位女性會員,她積極參與了該組織的計劃、教育和出版委員會,1923 年彭寧頓被美國暖冷氣空調工程師學會(ASHRAE)認可為美國最重要的食品冷藏及家用製冷權威,1947 年成為美國製冷工程師協會的會員。

參考資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椀濘_96
12 篇文章 ・ 20 位粉絲
喜歡探索浪漫的事物; 比如宇宙、生命、文字, 還有你。(嘿嘿 _ 每天都過著甜甜的小日子♡(*’ー’*)

1

4
0

文字

分享

1
4
0
考慮輻射粉塵飄落,福島五縣食品改為「品項限制」是較有保障的作法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_96
・2022/02/18 ・1636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行政院於今(111)年 2 月 8 日宣布取消日本福島地區食品進口禁令,以「回歸科學檢驗、比國際標準更嚴格、為食安把關」 等三原則調整管制措施,其中包括從「禁止特定地區進口」改為「禁止特定品項進口」、風險品項需提供雙證(輻射檢測證明及產地證明),以及福島等五縣食品必須逐批檢驗才能進口等三項配套措施。

由於目前大眾仍未能有機會看見和理解「日本進口食品」相關的科學證據,常出現因政治而失焦的非理性討論,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於 2 月 17 日召開記者會,邀請慈濟大學公共衛生學系謝婉華副教授與清華大學原子科學技術發展中心許芳裕教授,分別說明輻射食品的科學證據,以及目前制訂福島食品進口的規範時,如何評估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許芳裕教授、謝婉華副教授一同召開記者會。圖/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提供

許芳裕表示,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都遵循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CRP)的建議,制定與核輻射有關的法規。ICRP 將輻射的危害分為「確定效應」和「機率效應」,前者是指過量輻射對人體的損害會隨著劑量提高而加深,後者則與癌症發生的機率有關。從 1945 年開始的輻射效應數據研究顯示,只要劑量低於每年 1 毫西弗(mSv),對人體的影響都是可以忽略的。

目前國際標準指出,若是單次或年累積曝露的劑量低於 100 毫西弗,都可以忽略,若超過 100 毫西弗,可能會有健康影響。研究證據也說明 100 毫西弗對人體沒有確定效應(損害),機率效應(癌症發生率)的影響則可以忽略。因此目前各國法規均訂有人員劑量限值:輻射工作人員職業曝露每年不得超過 50 毫西弗,一般人則不得超過 1 毫西弗——只要符合法規劑量限值內,健康效應的風險應可忽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至於國際是如何換算「食品檢驗」到「人體接受的安全劑量」。許芳裕說明,國際上是透過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的規範,假定成人每年攝取 550 公斤的食物量、嬰幼兒的每年攝取 200 公斤的食物量,再參照各國進口日本食品的比例,來制訂食品輻射限量標準。假設日本食品佔所有飲食的十分之一,納入放射性元素和劑量的影響後,就可換算出各國成人和嬰幼兒的食品輻射限量標準。

日本在制訂國內標準與估算安全劑量時,是以銫-134 和銫-137 為準,假定每人 100% 會攝入輻射食品。

以衛福部的資料為例,台灣目前是參照日本較嚴格的數值,相對其他國家來說較為嚴格。

謝婉華依據其在 2017 年的研究結果表示,大部分的檢測結果都顯示「若台灣民眾因進口食品產生額外的輻射曝露,健康危害應是可被忽略的」。在計算這些額外的輻射總曝露風險時,0-3 歲兒童的額外輻射曝露總量為每年 0.000147 毫西弗,相比照一張胸部 X 光片的 0.02-0.05 毫西弗,風險極低,但和攝入的曝露風險無法類比。

澳洲官方報告也指出,日本福島事件帶給澳洲居民的風險低於 1 毫西弗的輻射曝露量,對人體的機率效應影響可以忽略。另外,在去(2021)年 9 月,美國也解除日本食品輸入的「進口警示」,並且分析 1,749 筆資料,發現僅有 3 筆(2 筆綠茶、1 筆薑粉)檢出輻射量,但遠低於標準。

綜上所述,現今開放日本福島五縣市食品,對國人的健康風險應該可被忽略。

許芳裕和謝婉華都同意,因台灣對福島地區食品的檢驗標準比國際嚴格,在符合檢驗標準下,進口該地區食品的健康風險極低。至於法規將原先的「地區限制」修訂為「品項限制」,確實是更安全的方法,因為輻射粉塵可能會飄落其他縣市,使得鄰近福島 5 縣的地區也有風險,所以改為品項限制更能安全把關,也更符合科學做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延伸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有討論 1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_96
46 篇文章 ・ 328 位粉絲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希望架構一個具跨領域溝通性質的科學新聞平台,提供正確的科學新聞素材與科學新聞專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