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1/07/11
俗話說:早睡早起身體好。可是我卻睡不著、睡不好還睡不飽,怎麼辦才好?睡眠品質不佳會影響身心靈健康,從生理疾病到心理疾患都有可能被誘發,尤其隨著科技日新月異,夜貓子越來越多,然而愈晚入睡,憂鬱風險可是愈高的喔!
・2021/06/27
由多位麥基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神經科學領域專家組成的研究團隊近期發表一項關於憂鬱症可能成因的研究。他們指出在憂鬱症患者大腦的前額葉皮質中,因關鍵生物分子間的作用關係使獎賞路徑失常。研究結果提出相當顯著的證據,為相關神經疾病的治療帶來更多希望與可能。
・2021/03/22
總是被惱人的痠痛困擾?你可能被「纖維肌痛症」造訪了!中研院陳志成研究員與研究團隊利用小鼠實驗,深入研究組織酸化如何誘發慢性肌肉疼痛,成功找出背後的致病機制,揭開纖維肌痛症的神秘面紗,為解決疼痛煩惱帶來曙光。
・2021/01/07
根據美國沃克斯傳媒新聞評論網一篇專題報導,近年有研究指出,「感恩」與「奉獻」似乎在大腦中共享某一個途徑,而在 2017 年,美國俄勒岡大學神經科學家卡恩絲與研究團隊的實驗更進一步證實這個論點。本篇文章將分享,時常心懷感恩,大腦會有什麼改變?我們如何進行感恩練習,藉以重新訓練我們的大腦?
・2020/06/25
自從 17 世紀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斷言動物缺乏心靈、理性與靈魂以來,關於「動物具有類似於人類心智能力」的這個想法就一直存在爭議。瓦洛帝嘉拉等神經科學家們著手收集動物知覺的相關確切資料,至今他們已經發現,雞在看待世界的深度和細節要比人類深入、豐富得多。
・2020/05/26
模擬是你的大腦對於世界正在發生什麼的猜測。在每個清醒的時刻,你都要面對從眼睛、鼻子、耳朵和其他感覺器官進來的嘈雜模糊訊息,你的大腦利用過去經驗建構假設(模擬),將之比較從感官接收的雜音。模擬以這樣的方式,讓你的大腦對噪音強加意義,選出相關的並忽略其餘的訊息。
・2020/03/14
我們的動機是如何形成的?大腦如何操縱飢渴的行動?中研院分子生物研究所林書葦助研究員帶領研究團隊,發現果蠅腦中有一種名為 leucokinin 的神經傳導物質,它能調控不同的神經細胞,影響果蠅進行覓水或覓食的行為,更發現渴、餓的神經機制在果蠅腦中會交互作用,研究成果已於 2019 年 10 月登上《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跟著研之有物一起來了解。
・2020/02/12
《寄生上流》創下南韓電影的奇蹟,隨著劇情不停地反轉,也讓觀眾在緊湊的電影節奏中意猶未盡。劇情中許多場景都能使觀眾感受到異味,然而當我們聞到氣味時,真的會引發正/負向情緒嗎?
・2020/01/24
在2019年9月的一篇科學文章中,一群科學家們發表了他們如何透過實驗,發現老鼠竟然也懂得玩捉迷藏,甚至看起來樂在其中。
・2019/08/30
什麼是「模式生物」呢?模式生物是實驗動物的一種,是被廣泛研究,並對其構造與生物現象有深入了解的物種。依據針對這些特定物種的科學研究結果,可歸納出涵蓋許多生物的模型。就讓我們來看看有哪些「模式生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