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8/12/22
《大腦之美:神經科學之父卡哈爾,80 幅影響大腦科學&現代藝術的經典手繪稿》收錄聖地亞哥.拉蒙.卡哈爾 (Santiago Ramón y Cajal) 82 幅珍貴的經典手繪稿,並有頂尖的神經科學家作解釋。書中也附有文章述說卡哈爾的生平和成就,書末附有用現今科技能達到的水準。即使在科技日新月異的時代裡,卡哈爾留下的手稿還能夠指引神經科學家做出一個又一個令人驚嘆的新發現!
・2018/03/06
有想過你的手腳是如何動起來的嗎? 我們的大腦是透過神經肌肉電訊號(Electromyography,簡稱 EMG)來控制肢體活動,現在只要利用儀器與感測貼片就能夠讀取由大腦發出來的神經肌肉電訊號訊號,還可以複製同樣訊息直接控制另一個人的肢體活動!
・2017/03/05
除了直球與變化球的判斷之外,好壞球的判斷也是一個成功的打者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一。然而,一個成功的打者到底為什麼能夠成功呢?他在打擊時會注意到投手的哪些細節?他的大腦又如何判斷好壞球呢?繼上一篇關於打者判斷直球與變化球的大腦歷程之後,這一篇文章要來聊聊,打擊者如何判斷一顆直球是否會進到好球帶。
・2016/10/10
我們生活中充滿大量的故事,但故事究竟對我們人類有啥意義呢?文學教授哥德夏(Jonathan Gottschall)的《故事如何改變你的大腦?》這本書,就是為了回答這個大哉問。
・2016/03/15
有許多公共議題的辯論,真的很叫人傷透腦筋,例如該廢死嗎?該開放移民嗎?該抽富人重稅作重分配嗎?同性戀婚姻該合法嗎?墮胎該合法嗎?該限制發展來保護環境嗎?鄉民的正義,在這些議題的討論中,常常是不缺席的。就算是理性的討論,正反方都能提出有理的論據,在教育中不太強調思辯的亞洲社會,尤其令人難以抉擇,所以乾脆憑感覺,或者不理會而去小確幸了……
・2015/11/23
他們希望透過大量術語的利用來建構權威感,嚇退行外人--這別說是偽科學界,幾乎專業人士都有這問題。
・2015/10/23
千百年來哲學家絞盡腦汁想要探索腦袋裡的世界,可是一直到近代才有比較可靠的科學方法,破解一些千百年來的難題和謎團。然而,腦科學的原理乍看之下卻深奧難懂,令人望之卻步。幸好有這些腦袋特別聰明的人,能用這種淺顯易懂的方式為我們描繪出腦科學的世界,原來是如此趣味橫生!
・2015/10/22
臺灣的神經科學要如何在世界上找到定位?孫以瀚強調,我們必須「發展新工具」,工具決定我們能夠做什麼事情,也決定是否能取得領先地位。再來則是「跨領域合作」,結合不同領域的專家,活用不同的能力。例如以做生物研究的人來說,若能與工程方面的專家合作,就可以跨越障礙。
・2014/11/10
《其實大腦不懂你的心》並非一本「好讀」的書,不過值得受到憤怒、罪惡感、焦慮、悲傷、同理、喜悅、愛戀等情緒擺布的我們一讀。讀了這些神經科學的好書之後,我們會一再發現,我們的理性其實受制於感性,而「自我」原來只是個幻象,我們的意識不過是潛意識投射出的一小部分。
・2014/03/24
今年的3月10日到16日,牛津大學就在此地舉行為期一週的神經科學展,又稱大腦覺醒週(Brain Awareness Week)。展場分為視覺、聽覺、情緒、fMRI腦造影與失智症MEG五個區,雖然每一區都只有兩到三張桌子,但卻有互動區,可以讓現場的民眾當上小小受試者,測驗一些有趣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