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5/12/07
這標題好像很嗆,嗆到好像不把我們過往的自然老師擺在眼裡。但我想批判的不是針對老師,體制內的老師已經夠辛苦了,而我也不是要把大眾科學素養不足完全歸因於科教問題,而是把一個現在顯而易見的事實拿出來談:從社會上數不清的偽科學、核電爭論、食安議題……等社會性科學議題來看,我們的科學教育似乎沒有照著我們想像中的達到增進科學素養、理性對話的效果。或許把這些科教的病灶抓出來,再來看學校教育、科普傳播有沒有什麼著力點,才是我更深遠的期待。
・2015/12/06
1877年的今天,愛迪生在新澤西州的門洛帕克實驗室(Menlo Park Lab)裡居然難得開了嗓子,唱起《瑪莉有隻小綿羊》這首兒歌。倒不是因為他今天心情特好,他是為了測試他所發明的留聲機原型機。
・2015/12/06
我們會因為生動有趣或曲折離奇的情節,而喜歡閱讀一個故事。但若一個故事讓你反覆重看或加以反思時,肯定是這個故事與你產生某種層面的共鳴、或某種程度的連結。《小王子》的繪本和書籍已經流傳好幾十年,它不單單是一個普通的故事,更早已成為經典;我們對它的熱度有增無減,從插畫、電影、評論,甚至出現研究《小王子》的專家。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對這個故事愛不釋手,甚至變成與你走過許多傷痛難捱時刻的同伴?
・2015/12/03
「如果有人能陪寶寶說話就好了!」這句話道出很多爸媽的心聲吧!幸好,智慧型手機、平板等產品終於問世,很多小小孩連湯匙都拿不穩,竟然都比家長還會「滑」智慧型產品。不過,也許爸媽沒想到太早讓孩子使用科技產品,會影響大腦發展!
・2015/12/03
看看最新科技如何用光線重現3D物體,甚至使其更逼真!全像術(hologram)的原理與用環繞音效錄製交響樂十分類似,但它記錄的不是聲音,而是光被物體散射所形成的干擾圖形。如此我們便可事後重製散射光,製造出該物體實際存在的錯覺。
・2015/12/03
電腦的發明讓人類文明從工業時代躍入十倍速的資訊時代。大家耳熟能詳的圖靈、馮·紐曼、夏農都是催生電腦的偉大先驅。然而除了這些大師之外,在IBM擔任程式設計師的巴克斯也是居功厥偉,由於他率先倡議並發明高階語言,才有後來蓬勃發展的各種應用軟體,讓電腦真正改變我們的生活。
・2015/12/02
這是近期應邀在Pansci天天文中所寫的一個簡單Q&A: 在火星上的一般環境下,沒辦法做到哪件事呢? A.點燃一根火柴 B.讓紙飛機飛起來
・2015/11/30
講到生物實驗課我們總不自覺的就想到青蛙解剖,在解剖之前當然要把青蛙安樂死。那麼,使用乙醚把青蛙安樂死,應該沒錯吧? 這篇文章告訴你,使用乙醚犧牲動物其實大錯特錯。
・2015/11/28
「食用油裡有可怕的有機溶劑!」;「大學教授教你用嗅覺分辨有機蔬菜!」;「輕鬆驗出水中的氯分子」,似真似假的言論在網路上源源不絕,如果能夠集結這些謠言的力量,恐怕足以讓一架空中巴士A380升空。讓我們暫時將那些娛樂性十足的偽科學放下。究竟,食品和藥品產業界中的「檢驗」,是怎麼一回事呢?
・2015/11/28
我們這些新一代的藝術家、創作者、贊助人和消費者相信:作品與金錢的舊交易體系已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