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3/02/27
經歷俄羅斯Chelyabinsk事件後,雖然已經瞭解是太空的大石頭掉落地球引起的,不過許多人可能都被一堆隕石、流星、小行星等名詞搞混了,到底該怎麼叫它們呢?事實上,該怎麼叫,要看這顆大石頭的組成成分,和它位在哪裡而定。
・2013/02/20
隕石撞擊造成的罕見地震波形,與天然地震、核子試爆的地震波形相差甚遠,撞擊產生的波形十分低頻,晃動緩慢,而USGS的地震報告的地震規模為0.0,無法計算規模,那麼隕石的能量跑到哪去了呢?
・2013/02/19
天文物理學家弗雷德亞當斯以及格雷戈里勞克林則描繪了一個黯淡的終點:現在這個充滿星星的宇宙,到最後將成為一個由次元子粒子所組成的巨大海洋,所有的恆星、星系和黑洞都將消失不見。
・2013/02/18
根據歐洲太空總署(ESA)表示:造成此次事件的小行星直徑約數公尺;小天體若在距地表10公里以下的大氣中發生爆炸,則爆炸震波皆可直接影響地表 而造成損壞,且爆炸高度愈接近地表,造成的損壞愈嚴重。此外,根據資料初步判斷,這場隕石撞擊事件的主角,幾乎可以肯定和2/16凌晨近掠地球的2012 DA14無關。
・2013/02/16
位在天鷹座方向的W49B是個高度變形的超新星殘骸,距離地球約26,000光年,由一場罕見的超新星爆炸所產生,形成迄今估計約僅1000年左 右。有趣的是,它爆炸後的物質並不是對稱性的向外拋出,而是向兩極拋出的物質多於向赤道方向者。此外,有研究證據顯示這場超新星爆炸的結果,在中心處遺留 的並非是常見的中子星,而是一顆黑洞;如果這項研究得到證實,那麼W49B將是銀河系中最年輕的黑洞。
・2013/02/16
2012年是科學界史詩般的一年,研究者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也有好奇號登上火星。在這飛躍的一年中,兩個最大的突破有賴於驚人的數據量。在過去五年來ENCODE計畫(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由440位科學家組成--已產生15個兆兆位元的數據,以研究人類DNA序列的功能;而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已儲存了26個peta (10的15次方)位元由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所產生的數據,物理學家用它來尋找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證據。
・2013/02/07
這個稱為巨蟹座55e(55 Cancri e)的行星,地殼由石墨組成,厚達數百公里。美國耶魯大學的天文物理博士後研究員馬度蘇罕(Nikku Madhusudhan)說:「如果你繼續往下挖,會發現地殼之下有很厚的鑽石層。」結晶的鑽石層厚度達行星半徑的1/3。
・2013/01/25
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DARPA)和通用原子公司(General Atomics)表示他們已經做出了34千瓦特能夠搭載在飛機上的雷射砲,這種能量大小已經足夠保衛飛機本身受到的飛彈威脅。而他們將近一步研發出名為「海拉德(Hellad)」的150千瓦特系統,並且將體積縮小到每千瓦只有5公斤。
・2013/01/19
美國航太總署(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利用2011~2012年觀測資料再度分析,已確定排除小行星阿波菲斯(Apophis)在2036年撞擊地球的可能性。
・2013/01/18
從好奇號上的兩個重要儀器「α粒子X射線分光儀」(APXS)和「火星手臂透鏡成像儀」(MAHLI)是兩項探測的利器,利用前者從礦脈中偵測到了大量的鈣和硫,因此礦脈來源很可能就是像石膏等水合物一樣的硫酸鈣,經由水溶解的礦物,充填了岩石破裂產生的裂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