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研之有物
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生態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生態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科科齊打交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科電報
Podcast
精選
看A片學性教育
百工裡的科學人
她是科學家
異星知識王
COVID-19專區
所有特輯
贊助我們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太空天文
983 篇文章・ 529 位粉絲
+追蹤
常用關鍵字
中研院廣告
天文
宇宙學
模擬天文學家
超新星爆炸
電腦模擬
NASA
洞察號
火星
發現計畫
冰立方
宇宙射線
活耀星系核
耀變體
高能微中子
好奇號
水
髒雪球
外太空
太空船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書籍
長評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時間篩選:2018年
重設
Promo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2018/12/05
電腦裡的小宇宙,重現絢麗的恆星爆炸!
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的助研究員陳科榮,利用電腦模擬了解超新星爆發的機制,以及超新星與宇宙學的關聯。
中研院廣告
天文
宇宙學
模擬天文學家
超新星爆炸
電腦模擬
0
0
太空天文
S編
・2018/11/27
「洞察號」成功登陸火星,NASA 展開深度探索
歷經千辛萬苦,NASA 的火星探測器「洞察號」(InSight) 終於在七個月的航行後順利抵達火星表面。接下來,它將會進行一系列的深入探索,嘗試更了解火星的解構,解開類地行星的誕生秘密。
NASA
洞察號
火星
發現計畫
0
0
太空天文
科學月刊
・2018/11/20
以南極冰層偵測宇宙訊號:「冰立方」讓高能微中子天文學曙光乍現
微中子不帶電,不受磁場影響,還能輕易穿透星球的核心,是電磁波、重力波之外,天文物理學家夢寐以求的第三隻眼。然而,此特性卻也是微中子偵測的困難處,必須透過10公尺以上甚至公里等級的大型裝置才能捕捉分析少數來自外太空的微中子。多年的研究只確認太陽和超新星1987A發出的微中子,直到去(2017)年9月,位在南極的「冰立方(IceCube)」微中子天文台偵測到一顆高能微中子IceCube-170922A,才露出一線曙光。
冰立方
宇宙射線
活耀星系核
耀變體
高能微中子
0
0
太空天文
科學月刊
・2018/11/20
火星之水從哪來,擴散宇宙間不復還?
現今人類發射各式探測器至火星上偵測、採樣,就已發佈的新聞而言,在在證明火星是有水的。其實,上世紀科學家也早就從地球上仔細觀察過火星表面的地貌和地形,並推論出火星過去應該是有水的,而且還極有可能存在過大量的水或海洋。
好奇號
水
火星
髒雪球
0
0
太空天文
三采文化集團
・2018/11/16
下一站,行星!要進行太空移民會碰到哪些困難呢?──《人類大未來》
人類早已開始認真考慮在地球之外建立一座自給自足的聚落,但根據我們目前的科技,不論在太陽系何處建立新基地都會是巨大挑戰。要想讓數百甚至數千人在充滿威脅的環境中存活,就需要克服這些挑戰。
外太空
太空船
0
0
太空天文
屋頂上的天文學家
・2018/10/16
在看《登月先鋒》前,這些事你知道了嗎?
《登月先鋒》(First Man)是根據登上月球的第一人──尼爾 · 阿姆斯壯(Neil Armstrong)的生平拍攝的電影。這部電影選在今年 10 月上映,恰逢美國航太總署(NASA)正式運作 60 週年紀念,別具意義。進戲院前,有幾個登月背後的故事值得你先品嘗一下。
水星計畫
登月
登月先鋒
阿姆斯壯
阿波羅計畫
雙子星計畫
0
0
地球脈動
活躍星系核
・2018/08/07
還記得今年那超火熱的五月天?難得一遇的特例或是氣候變遷下的慣例
「不是才五月嗎?怎麼還沒有端午節就這麼熱?」這大概是許多人今年五月的心聲。2018 年五月臺北測站出現 8 天,也打破了原 2016 年的紀錄(5 天)。咦,難道臺灣的五月已經算是夏天嗎?
極端高溫
氣候
氣候季節
0
0
太空天文
oeo
・2018/08/05
人不是地球上唯一物種,文明也是複數──泛生態科幻系列(完)
生態現象的一個重要人文價值,即在於不但以「種內」,更以確實可察、多樣豐富、宏偉細膩的「種間」關係、互動,應驗、提示、反證、啟發人類「種內」的種種社會結構與交互作用,有時單從人類種內的觀察、思考很容易疏忽、遺漏。若我們接受主流科學的達爾文演化論,這是一種無形的科學遺產保留、再造與傳承。進而言之,關鍵珍貴的,就是它的永續、多元、無廢、真切、平衡、整體、生(活)境、有序、循環與流動的本質,終將是科學的理想,理想的文明。
宇宙文明
泛生態
泛生態科幻系列
泛科幻獎
科幻
科技
0
0
太空天文
屋頂上的天文學家
・2018/07/30
超大質量的黑洞會吞掉銀河系嗎?──黑洞大解密(三)
依照黑洞的質量來分類,黑洞主要分成兩種,一種是恆星質量黑洞,這是超過 25 倍太陽質量恆星演化的最終結果,這類黑洞的質量大約是幾倍到幾十倍的太陽質量之間。另一種是超大質量黑洞,超大質量黑洞的質量非常巨大,大約是數十萬到數十億太陽質量。我們的銀河系和類星體中間都有一個這樣特別的黑洞,但它們的處境可大不相同......
3C 273
人馬座A*
超大質量黑洞
類星體
黑洞
0
0
太空天文
屋頂上的天文學家
・2018/07/30
太陽會變成黑洞嗎?可不可以利用黑洞做時空旅行?──黑洞大解密(二)
黑洞的謎團至今仍是天文物理界最重要的研究題目之一,這次,讓我們天馬行空一下:太陽有可能變成黑洞嗎?我們是否有機會進行黑洞時空旅行?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要先弄清楚如何發現黑洞,讓我們找出黑洞的重力波又是怎麼回事?而靠近黑洞又會發生什麼事呢?
X 射線
時空旅行
重力波
麒麟座 X-1
麵條效應
黑洞
黑洞相撞
0
0
1
2
...
4
下一頁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
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
。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