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研之有物
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生態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生態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科科齊打交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科電報
Podcast
精選
看A片學性教育
百工裡的科學人
她是科學家
異星知識王
COVID-19專區
所有特輯
贊助我們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太空天文
983 篇文章・ 531 位粉絲
+追蹤
常用關鍵字
NASA
天王星
太陽系
氣體行星
海王星
航海家二號
CNO cycle
p-p chain
太陽
微中子
核融合
碳氮氧循環
嗜極生物
外太空
太空人
極端環境
輻射
2019
AI 人工智慧
Science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書籍
長評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時間篩選:12月
重設
太空天文
陳子翔
・2020/12/21
穿越兩百億公里的家書,航海家二號妳收到了嗎?
今年初負責聯繫航海家二號的訊號收發站要進行天線設備升級,因此必須暫停與航海家二號的聯繫。然而航海家二號從發射至今已經獨自在廣大的太空中運作超過 43 年了,要與一架骨董級探測器斷訊八個月的確滿讓人擔心的。為什麼我們仍這麼關心航海家二號的動向呢?其中有個很大的原因是,航海家二號帶來的貢獻和歷史意義難以被超越。就讓我們藉由著個機會來重溫這架傳奇探測器光輝的故事吧!
NASA
天王星
太陽系
氣體行星
海王星
航海家二號
64
1
太空天文
科學大抖宅
・2020/12/15
終於抽到 SSR 微中子啦!人類首見太陽稀有核反應的直接證據
2020 年 11 月 25 日,知名期刊《自然》(Nature)刊登了一篇別具意義的論文:義大利格蘭薩索國立實驗室(Laboratori Nazionali del Gran Sasso)的研究團隊Borexino Collaboration首度偵測到,來自太陽核融合過程中碳氮氧循環(carbon–nitrogen–oxygen cycle,CNO cycle)的微中子。
CNO cycle
p-p chain
太陽
微中子
核融合
碳氮氧循環
47
4
人體解析
君咏
・2020/12/12
如果把OO丟到外太空會怎樣?我們去外太空繞一圈,身體會被改造嗎?
在太空站進行一年的任務後,科學家比較了史考特與地球上雙胞胎兄弟的身體狀況,發現史考特不但骨質密度降低了,連體內的DNA、端粒、腸道微生物相都變得很不一樣!此後,科學家也將抗輻射奇異球菌丟到太空站之外,觀察地球生物在外太空生活的情形。
嗜極生物
外太空
太空人
極端環境
輻射
36
2
太空天文
吼猴
・2019/12/31
2019《Science》年度十大科學大事
2019 年抵達尾聲,每每閱覽無數科學技術的突破與新研究的產生,都讓我們更了解這個世界一些,也使我們的生活產生巨大的變化。在迎接 2020 之際,照慣例讓我們一起看看《Science》為今年選出的科學年度大事有哪些?而究竟今年最重大的科學突破是什麼呢?
2019
AI 人工智慧
Science
丹尼索瓦人
伊波拉病毒
囊狀纖維化
年度科學突破
新視野號
營養不良
生物滅絕
真核生物
量子電腦
隕石
黑洞
0
0
地球脈動
活躍星系核
・2019/12/22
人類也能擁有上帝視角,宇宙中的天然放大鏡:重力透鏡——《蔚為奇談!宇宙人的天文百科》
當遙遠光源發出的光行經大質量天體周邊的空間時,會受到該天體的重力場影響而產生偏折,在另一端聚焦成像,這就如同光線通過透鏡時會發生的現象,我們將此效應稱為——「重力透鏡」。重力透鏡效應除了作為暗物質存在的直接證據外,更可用來搜尋宇宙早期星系的蹤影。
多重影像
愛因斯坦
暗物質
等效原理
透鏡天體
重力透鏡
重力透鏡效應
0
0
地球脈動
活躍星系核
・2019/12/21
好山好水好宇宙,臺灣展望宇宙之眼: 鹿林天文臺——《蔚為奇談!宇宙人的天文百科》
鹿林天文臺是臺灣最重要的光學天文基地,兼具研究與教育功能,基地內設置了數座小型可見光望遠鏡。然而,除了硬體設備之外,鹿林天文臺還能善用地理優勢進行觀測。在臺灣近百年的天文發展史上,鹿林天文臺就締造了多項紀錄,包括首度發現小行星、首度發現超新星、首度發現彗星、首度發現近地小行星及首度進行小行星命名。
天文觀測
太空望遠鏡
宇宙
望遠鏡
臺灣
鹿林
鹿林天文臺
0
0
太空天文
活躍星系核
・2019/12/20
星星電力公司:觀察恆星的核融合反應,了解恆星的生老病死——《蔚為奇談!宇宙人的天文百科》
恆星之所以取名為恆星,是因為古時人們相信恆星永恆不變,象徵著完美與無限。然而事實上並沒有什麼東西是永恆不變與完美的,恆星也如同人一般有著生老病死,只是恆星的一生可能橫跨數百萬到數百億年,遠多於你我的壽命,更長於人類的文明。而星團裡的星星,每顆都有不同的質量,但卻在相近的時間一起誕生,而不同質量的星星有著不同的演化過程和壽命。
三氦過程
中子星
主序星
低質量恆星
大質量恆星
太陽
恆星
極低質量恆星
白矮星
碳氮氧融合循環
行星狀星雲
赫羅圖
超巨星
超新星
黑洞
0
0
地球脈動
漫遊者文化
・2019/12/03
讓世人驚呆了的「日心說」在提出的開始,根本就不受重視?!——《全球科技大歷史》
對於有爭議的議題,有時候最可悲的並非到處充滿反對的聲音,而是一種可怕的寂靜。日心說剛被提出來的時候,就面臨著這樣一種尷尬的處境。而日心說又是如何被後人重視起的,我們常聽見當時教會禁止日心說又是怎麼回事呢?
伽利略
克卜勒
哥白尼
地心說
天體運行論
布魯諾
教會
文藝復興
日心說
橢圓軌道
權威
科學史
第谷
0
0
地球脈動
漫遊者文化
・2019/12/02
把天空當時鐘:農業發展如何造就全世界最正統的天文學?——《全球科技大歷史》
早期文明的科技發展無一不圍繞著生存進行,而農業生產又是生存最重要的前提,因而農業成了科技的推動力。古代的天文學最初的發展就受益於此,農業發達地區,相應的天文學也隨之發展。
古代科技發展
天文學
天狼星
閏年
0
0
Promo
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
・2018/12/05
電腦裡的小宇宙,重現絢麗的恆星爆炸!
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的助研究員陳科榮,利用電腦模擬了解超新星爆發的機制,以及超新星與宇宙學的關聯。
中研院廣告
天文
宇宙學
模擬天文學家
超新星爆炸
電腦模擬
0
0
1
2
...
7
下一頁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
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
。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