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人_96
科學人
39 篇文章・ 4 位粉絲
《科學人》雜誌-遠流出版公司於2002年3月發行Scientific American中文版,除了翻譯原有文章更致力於本土科學發展與關懷。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4/10/09
美國家長、學生和老師常以少量的證據爭論高中生是否太早到學校上課了。然而,最近三年累積的相關科學研究,都得到相同的結論:晚一點上課能提升學習效果。課程越晚開始,效果越好。
・2014/08/27
習慣為何成自然?原來是形成習慣的大腦迴路已成為自動化的行為單元,透過定位這些習慣迴路,未來培養好習慣和剔除壞習慣可能會容易些。我們重複某個行為時,大腦裡的紋狀體會參與形成特定的習慣迴路,讓習慣成為自動化的一個單元(稱為「集組」)。然而,另一個腦區「新大腦皮質」(neocortex)會監控這個習慣。利用光訊號調控實驗大鼠的新大腦皮質,就能阻斷一個習慣,甚至能防止習慣形成
・2014/08/24
球背象鼻蟲的黑色背甲上有非常顯眼的金屬光澤斑紋,一般認為這個斑紋是一種警戒色,用來警告掠食者他不好吃,以降低被捕食的機率,以昆蟲為主食的斯文豪氏攀蜥跟球背象鼻蟲有相同的棲息地,卻不吃球背象鼻蟲,可能就是因為球背象鼻蟲身上的斑紋。
・2014/08/22
在2~3億年前,Y染色體和X染色體共有的基因大約有600個,如今卻只剩下19個。2002年,有些遺傳學家發現,這種基因減少的現象代表Y染色體實際上正逐漸凋零,根據最新的研究,Y染色體已經不再刪減基因了,其實在過去2500萬年來,Y染色體已經趨於穩定。
・2014/05/28
究竟什麼是棒球統計學?辛巴里斯特解釋:「棒球統計學利用統計分析來了解並評估球員表現、球隊戰術與行銷策略。」可惜數據不會告訴你,當球隊戰績差到什麼程度時,經理便得切腹自殺。
・2014/05/28
樹獺背部絨毛是微生物的大本營,科學家可望從中發現新藥。以樹獺進行微生物研究,如同中了樂透,因為牠們不常移動、移動時也相當緩慢,而且牠們皮毛上極其細微的溝槽是藻類、黴菌、細菌、蟑螂和毛毛蟲完美的溫床。
・2014/05/27
大型腦科學研究積極研發光遺傳學等創新技術,希望闡明世界上最複雜的機器:人類大腦的神經元活動,是如何產生思想與情緒。
・2014/04/15
人類心智是資訊儲存的最佳工具。然而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人類心智已經從主力退居成陪襯角色。現今幾乎所有資訊都能輕易透過快速的網路搜尋取得,或許也減低了人們想把剛學到的重要事情刻印在肉體記憶庫裡的渴望。我們稱此為「Google效應」。使用 Google 讓人們覺得,網際網路已成為自己認知能力的一部份。
・2014/04/07
托賓在英國布雷福德大學皮膚科學中心仔細取出毛囊,然後在培養皿中製造並生長出人類毛髮。有了這些毛囊,研究人員就不需要仰賴實驗動物來測試毛髮和皮膚新產品的效用。抗氧化劑「異黃酮」(isoflavone)能提升膠原蛋白和彈性素的濃度,可強化皮膚基質穩固毛囊。
・2014/04/02
「遍尋你千百回也不厭倦」這句話,或許是最適合用來形容重力波(gravitational wave)這個集眾多科學家之力、費盡巧思仍找尋不到的現象,當然也適用於科學家努力不懈追尋科學真理的精神。終於,在2014年3月18日,美國研究團隊宣佈已找到「初始重力波」,印證了愛因斯坦的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