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3/03/27
去年七月,希格斯玻色子發現十週年,藉此讓我們回顧一下希格斯玻色子的研究在過去十年的進展,並前瞻未來它其蘊含的意義。
・2023/01/27
如果標準模型可以成功描述新能量範疇的現象,希格斯粒子應該就會存在,但看來不會有什麼其他的新發現;反之,如果標準模型失效,也許就沒有希格斯粒子了,不過背後一定會藏著稀奇古怪的事物。其實有個不易察覺的問題會左右這件事:我們究竟有多了解標準模型在此能量級下預測的現象?
・2019/10/16
在創作的過程中,「命名」其實是一個相當奇妙的作業。「名字」只是一個代號,不管名字怎麼取,故事都不會改變,但是「語感」還是有可能會微妙的影響閱聽者看這個故事時的感受,這就是文字的魔力吧!
・2018/10/09
隨著加速器技術的發展,物理學家也不斷地繼續發現其它許許多多生命期甚短的新粒子!在相信上帝不應該會如此笨手笨腳地製造出這麼許多不同的「原子」的信仰下,物理學家終於在 1970 年代真正確定了不可再被分割的古希臘「原子」,以及瞭解了它們如何相互作用,建立了基本粒子的標準模型。現在,「希格斯玻粒子」已經被 CERN 撞出來了,那基本粒子到底長什麼樣子?
・2018/04/28
饒有興趣的是,所有對於質量奧祕的探究,已經實質上幫助我們在了解宇宙的其他問題方面取得進展。記得嗎?星系的旋轉和質量不足的問題給了我們跡象,那就是宇宙中有一種看不見的新物質―暗物質。事實上,關於暗物質,我們所知道唯一的事情就是,它具有質量,更精確的說是「重力質量」。 一想到這些如此基本又攸關我們自身存在的問題依然是個謎,就令人驚訝。如果物理學家無法解決這些問題,進而協助我們在晚上睡得更好,那麼我們為何要花錢在這些物理學家身上?不是這樣啦,事實上是當你愈加探索深究質量,你就會意識到仍有更多令人困惑的問題。 確實無疑(又令人興奮)的是,質量是宇宙如何運行的基本特性,質量也清楚連接了宇宙的動態部分(例如能量、慣性和重力)。只要我們把它們之間的聯結追根究柢,就能夠進一步了解我們所居住的廣闊又美麗的宇宙。這將是(好的,最後一個雙關語)「重量級」的酷。
・2018/02/26
大強子對撞機為未來科研提供了動能,大多數的粒子物理學家預期未來十到二十年間將會有快速甚至革命性的發展。過去的歷史顯示了,每一次加速器增加其可及能量,就會發生驚人的進展。大強子對撞機第一期的運轉所取得的數據讓我們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隨著 2015 年以更高能量(13 TeV)和更高強度重新啟動,我們更可以對此滿懷希望。那麼在未來幾年,最受期待的發現是什麼呢?
・2013/02/16
2012年是科學界史詩般的一年,研究者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也有好奇號登上火星。在這飛躍的一年中,兩個最大的突破有賴於驚人的數據量。在過去五年來ENCODE計畫(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由440位科學家組成--已產生15個兆兆位元的數據,以研究人類DNA序列的功能;而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已儲存了26個peta (10的15次方)位元由大型強子對撞機(LHC)所產生的數據,物理學家用它來尋找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證據。
・2012/07/05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 CERN 昨日宣布已經觀測到了尋覓已久的「希格斯玻子(Higgs Boson)」,也就是物理學家所稱的「上帝的粒子」。這個發現堪稱為近半世紀內,科學史上最重大的發現,它將幫助人類了解這個宇宙是如何形成的。「希格斯玻子」的存在,解釋了物體爲什麼有質量,並且它是現今粒子物理的基礎理論(Standard Model)中,最後一個還未被觀測到的粒子。
・2011/09/25
在科學家的粒子物理學基本模型中,最後遺失的那塊,快無處可藏了。那一塊,是一種稱為希格斯玻色子的基本粒子,被認為賦予所有物質質量,截至目前為止都躲過偵測。但是在瑞士日內瓦附近的 LHC 工作的物理學家,包括一個來自 UCSD 超過二打科學家的團隊,已將絕大部分希格斯玻色子可能的質量範圍排除,剩下一段狹窄的範圍,這種難以捉摸的粒子或可在那邊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