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態
1403 篇文章・ 4521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8/06/22
如果你打算開列地球上最怪異動物的清單,那麼鴨嘴獸勢必輕易入榜。鴨嘴獸真的很怪,以至於喬治.蕭(George Shaw)在 1799 年首度對鴨嘴獸進行科學描述時,簡直不敢相信真的有這種動物。哺乳類、卵生、鴨子嘴,把這些組合起來已經夠奇異了,但鴨嘴獸還有一個更詭異的特徵「雄鴨嘴獸具有毒刺」,而且是被刺到就得送醫院的那種等級。
・2018/06/16
儘管很重要,我們對毒特物種的毒門絕活了解得其實仍有限。在人類不斷破壞環境下,對這些動物而言,毒液已不足以自保,在許多生物醫學應用開發出來前,可能連基礎生物學的知識都沒法從牠們身上取得。所以,該輪到我們人類發揮善意,否則就真是蛇蠍不如了。
・2018/06/13
團藻性喜棲息於富含有機質的靜水域,如淺塘與雨後的暫時性水窪。初夏的田寮洋,在棲息著少量滿江紅的水田裡,很容易發現團藻的蹤跡,甚至會形成極度優勢的藻類純群。團藻與滿江紅的要求相似的水質條件;然而,佈滿滿江紅的水田,由於光照缺乏,又會抑制團藻的生長。另一方面,團藻對農藥敏感。因此,棲息著團藻的水田,通常是禁絕或低度用藥的友善耕作水田。
・2018/06/13
雖然我從小就常去科學館遛達,但對於化石跟古生物的演變還是一知半解,直到讀了《25 種關鍵化石看生命的故事》,總算有了完整的認識,糾正自己不少錯誤觀念。本書作者唐納‧波瑟羅可能是最懂得說故事的古生物學家,在本書中精選了 25 種關鍵的生物化石,包括化石界的明星三葉蟲、巨齒鯊、始祖鳥;以及不顯眼,但在作者筆下卻閃閃發光的古笠螺、頂囊蕨、跟半甲齒龜。
・2018/06/11
隨著《侏羅紀世界》的上映,恐龍小藍的身世也令人好奇。在電影設定中,小藍和姊妹們是伶盜龍(Velociraptor)和少數蜥蜴遺傳因子所生產出的迅猛龍。許多人猜測她屬於猶他盜龍,不過,如果對照電影與科學發現的時間,會發現這個說法並不可信。有趣的是,侏儸紀公園的導演曾說過,小藍和其他迅猛龍的原形其實是參照恐爪龍設計的呢!
・2018/06/09
芳香療法清新、柔和的氛圍與專注呼吸的進行方式,是它能幫助我們調節自律神經的原因,但我們最需要記住的是──好好調整自律神經,是對抗生活壓力的必要課題。
・2018/06/08
番薯(sweet potato)原產中南美洲,雖然它是相當重要的農作物,不過我們仍不太清楚它的起源。另一方面,由於當歐洲人船隊抵達太平洋時,許多島上已經存在番薯,一些考古、語言學研究便認為太平洋島上的番薯,這是大洋洲的南島語族與南美洲早已有過接觸的證據。 不過最近有學者在研究蕃薯與其多種親戚的演化史以後,反駁上述論點,引起許多了質疑。這篇論文有兩大部分,前半著重在探討番薯的家族關係;而引起爭議的是後半討論有關太平洋番薯來歷的部分。到底番薯從何而來,大家質疑的又是什麼?
・2018/06/05
雖然雙脊龍(Dilophosaurus)因為麥可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的小說與電影《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一躍成為恐龍界的明星,但其實科學上對於這種恐龍的認識仍很有限,至今仍不太確定牠在演化上確切的位置。
・2018/06/04
大約1萬年前,農業開始發展,人口大幅增加,基因突變的數量也與日俱增。在這種情況下,即便基因突變的機率沒有改變,但基數(人口數)越多,實際上發生的突變數量也會變多。突變增加了基因的多樣性,而基因多樣性正是生物演化的最大關鍵。總結來說,人口增加為生物演化提供了大量而豐富的素材,讓人類演化在無形中加快了腳步。
・2018/06/01
媒體是人民監督政府的重要角色,一百年前,一本推崇共產主義的小說,卻意外的揭開了食品業的黑暗面。歐美各國驚覺,食品安全已不是國內的事情,而是跨國貿易裡難以避免的重大風險議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