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徵才!
最新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科技大觀園
研之有物
讀力書展
科學生
文章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氣候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演化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核四公投】模擬器
【反萊豬公投】模擬器
【藻礁公投】模擬器
從打掃方式看出你是哪種人?
你是哪個系的寶可夢大師?
防疫小尖兵測驗!
你能得到搞笑諾貝爾獎嗎?
用陰謀論測你的陣營!
世界地球日知識大挑戰!
用陰謀論測陣營─外星人篇
【光棍節】你是哪種單身?
會考考題大挑戰!
精選特輯
所有特輯
搞笑諾貝爾獎
性教育專區
COVID-19專區
童年崩壞!?
一切都是泛科學的陰謀
她是科學家
百工裡的科學人
SDGs
讀力書展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Podcast
請贊助泛科學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MiTalk
9 篇文章・ 0 位粉絲
+追蹤
常用關鍵字
AI
MiTalk
人工神經網路
代謝途徑
生物網絡
酵母菌
類神經網路
hydra
共生細菌
散漫神經系統
水螅
腸腦軸線
16S RNA
18S RNA
API ®
BiOLOG
Biomerieux
MicroStation
Vitek 2 Compact
全自動微生物分析系統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8年
2019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5月
6月
專欄
MiTalk
・2019/06/08
人工智慧的「黑箱作業」,類神經網路如何將生物分類的?
類神經網路就是連結在一起的人工神經元,而且可以透過無數次訓練盡量提高執行任務(比如說下棋或預測天氣)的準確率。
AI
MiTalk
人工神經網路
代謝途徑
生物網絡
酵母菌
類神經網路
0
1
動物世界
MiTalk
・2019/05/24
別小看無腦水螅,牠可以用神經系統和細菌溝通呢!
水螅上的共棲菌如何影響神經系統的放電,以及如何影響水螅的行為。這樣的研究對應到人類,就和最近很夯的:腸腦軸線 (gut-brain axis) 有關。所謂的「腦腸軸線」,是指腸與腦兩個器官間有神經網路讓彼此,連結溝通。近年來科學家發現,藉由這條專線,腸內的菌群可以影響大腦的發育、功能與內分泌系統;而大腦也利用這條熱線控制腸胃道內的內分泌與免疫反應,進而影響了腸道內的菌群組成。
hydra
MiTalk
共生細菌
散漫神經系統
水螅
腸腦軸線
0
2
活得科學
MiTalk
・2019/03/28
還在慢慢判定菌種?讓微生物鑑定儀幫你一把!
在學界,正確的菌種鑑定關係著研究生能不能順利畢業、教授的論文能不能發表;在業界,微生物產品中菌的正確性則關係著普羅大眾的健康與權益;在醫界,精確的菌種鑑別,更是影響醫生能否正確下藥,是攸關生死的重大任務。
16S RNA
18S RNA
API ®
BiOLOG
Biomerieux
MicroStation
MiTalk
Vitek 2 Compact
全自動微生物分析系統
微生物菌種鑑定系統
1
2
專欄
MiTalk
・2019/03/06
翡翠水庫為什麼綠綠der?何不問問生活在此的葡萄藻
這些脂質與原油的結構已經很相近,經過簡單的轉化即可當成生質能源利用。可惜的是,至今尚未找到大量培養葡萄藻的方法。也就是說,湖泊水庫常大量發生,甚至造成生態問題;但實驗室環境卻無法穩定培養,且往往失去特徵性的膜鞘(三萜類脂質),僅剩下綠色的藻細胞,因此失去了生質能的用途。這讓我想起我的德國指導教授 Georg Fuchs 博士常常對我說的話:「微生物學,始於培養,終於培養。」微生物的分離培養與發酵技術,是生技利用的基礎與關鍵!
MiTalk
三萜類脂質
翡翠水庫
葡萄藻
藻華
1
1
專欄
MiTalk
・2019/02/20
除了海豚烏龜,微生物也受到海洋塑膠的影響
海洋雖然圍繞在我們身邊,但往往也是被疏忽的一環,畢竟科學研究的主力多半放在人的身上,因此不管是研究人力與經費,都往往不及醫學以及電子產業。然而,就算科學家們都卯起來做海洋塑膠與微生物的研究,光是塑膠種類與微生物的組合,再加上其他生物與非生物的因素,要在近期內(有生之年)解答前面的問題,也不是簡單的事。
MiTalk
SDGs 目標 14|保育及維護海洋資源
塑膠垃圾
海洋微生物
胞外聚合物
0
3
專欄
MiTalk
・2019/02/13
墓仔埔小派對:那些在墓碑上生活的小東西們(*゚∀゚*)
而很多古老建築和紀念碑的材質都是石頭,如果能搞清楚這些微生物到底在石頭上做了什麼,或許可以幫助我們保存這些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物。
Actinobacteria
Bacteroidetes
Cyanobacteria
MiTalk
Sphingomonadales
墓碑
微生物
0
0
動物世界
MiTalk
・2019/01/29
牛牛不過吃個草,也可以衝康到微生物世界?
牛得吃草才能活。牛是動物,草是植物,但是動物和植物之間的事,居然搞到微生物世界都發生了不得了的動盪。科學家們發現兩區草地上的植物組成不一樣,推測是因為植物改變,進到毛蟲肚子裡的食物也改變,在被採回實驗室分析後就得到不一樣的菌相。
MiTalk
國中生物
甲烷
科學生
科普閱讀力大賽
細菌
草食動物
0
0
專欄
MiTalk
・2019/01/25
藍眼淚不流淚,守護地球的藍碳
臺灣四周環海,具有多樣的沿海藍碳生態系,包括墾丁的海草生態系、西海岸的紅樹林生態系、西北部的藻礁生態系及東海岸鄰近海底峽谷的海藻生態系。若無法有效的進一步管理保育這些能夠減輕氣候變遷的藍碳生態系,當這些尚未被好好了解的藍碳生態系消失後,將有可能是全球氣候變遷下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blue carbon
MiTalk
海草
海藻
碳吸存
紅樹林
藍碳
藍碳生態系
藻礁
鹽草
10
1
植物王國
MiTalk
・2018/06/13
團藻:水田裡的夏日花火
團藻性喜棲息於富含有機質的靜水域,如淺塘與雨後的暫時性水窪。初夏的田寮洋,在棲息著少量滿江紅的水田裡,很容易發現團藻的蹤跡,甚至會形成極度優勢的藻類純群。團藻與滿江紅的要求相似的水質條件;然而,佈滿滿江紅的水田,由於光照缺乏,又會抑制團藻的生長。另一方面,團藻對農藥敏感。因此,棲息著團藻的水田,通常是禁絕或低度用藥的友善耕作水田。
MiTalk
團藻
微藻
0
0
繁
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