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2/01/18
在過去的一年半,食品業者都在努力對抗 COVID-19,避免員工染疫,同時持續種植、製造及銷售食品,並且努力維持食品安全倡議與計畫。這是全球性的挑戰,連台灣也是如此。
・2021/11/27
蜜蜂跟人類一樣過著群體生活,同心協力的覓食、禦敵、育幼,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但也面臨群體生活的缺點:傳染病!研究發現蜜蜂不僅會拉開「社交距離」,還懂得權衡防疫與工作。
・2021/08/13
COVID-19 爆發以來,「社交距離」已成為日常用詞。尤其在本土疫情升溫之時,非必要不外出,成為政府頻頻呼籲的防疫指南。但社交距離政策如何防控疫情?新聞裡部分場所依然人潮洶湧,三級警戒是否減低人潮移動?
・2021/05/13
為什麼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認為,在通風不良的室內,光是呼吸就可能會被病毒感染呢?
・2021/01/02
新冠危機會有結束的一天,但花的時間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久。我們越快開發出疫苗或是擁有越有效的藥物,就能越快恢復正常生活。另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則是醫療量能。醫療照護體系的量能越大,我們為了避免病患數字增加得太快而不得採取的措施就會越少。
・2020/11/24
新冠肺炎襲擊,如何能夠防疫有效防疫?一種說法是「群體免疫」,然而群體免疫真的有效嗎?本文帶你探討群體免疫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展望與疑慮。
・2020/05/11
「一覺醒來,整個世界都不一樣了。」新冠肺炎讓全球史無前例停工封城,在我們明確意識之前,疾病已經成為全球化的一環。但回顧醫學史,這並不是人類第一場瘟疫大戰,疾病不時大舉來襲,統一各洲;人類也不斷尋找各種抗疫手法,延續至今。「研之有物」專訪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李尚仁研究員,梳理歷史切片中人類面對瘟疫的變與不變,提供當前的我們歷史縱深的省思。
・2020/05/04
防疫期間,許多人都受疫情、作息變動而苦。躁動不安的物種長時間相處在一起,該如何保持心理的相互支持、不吵架和平相處?本文使用「親子界線」理論觀點,帶你看家人之間「心」的社交距離,多遠才恰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