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之理
1229 篇文章・ 1138 位粉絲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7/09/02
幾十年來的研究證實,動態缺陷大多源於單顆原子在空間中的躍動,稱為「原子二能級系統(atomic TLSs)」。至於材料中的奈米尺度晶粒(nanocrystalline grain)——包含上千、甚至上萬顆原子——是否也能如原子二能級系統般,在二個晶格組態之間來回躍動,則是科學文獻中的一個長久未解之謎?
・2017/08/30
科學家發現理想氣體方程在高壓力之下並不適用。簡單來說,范德華方程就是理想氣體方程的改良版本。范德華認為在高壓力下理想氣體方程失效的原因是其忽略了氣體分子本身的體積以及分子之間的吸引力。當壓力上升,氣體就會變成液體。然而,如果該氣體的溫度高於臨界溫度時,就會保持在氣態。范德華發現,如果知道物質的臨界溫度,單單以比例就可以完全描述該物質的氣態和液態。
・2017/08/30
這類針對斷層與地震的研究,最大目的其實是在追尋地震好發處。如果我們有機會了解斷層面上易發生地震的地方有哪些、它的能量累積釋放情形與地表觀測資料的連結,這樣我們多少就有機會評估它未來發生地震的可能性。
・2017/08/29
1901 年,馬可尼使用布勞恩設計的發射和接收器由英國發送電報至加拿大,完成史上第一次跨大西洋電報通訊,永遠改變人類文明發展。
・2017/08/28
葡萄酒之所以迷人之處,在於歷史、在於風土、更多在於那一瓢飲中所帶來的種種味覺(甚或觸覺)體驗。啜一口細細品味一瓶酒所帶來的酸、甜、苦、鮮。
・2017/08/27
就壽命而言,樓燕跟許多人類有得比。最長壽的樓燕活了二十一年。真正的差異在於牠們每一年投入的生命多寡。樓燕的一生不只是遷徙和殺生。二十一年中牠可能會繁殖十九次,每一季出生的雛鳥最高平均一.七隻,等於繁殖期總共生出三十二隻雛鳥。乘以四倍後,等於我要生一百二十八個小孩。以上是牠們花時間做的事。但牠們能理解自己在做什麼嗎?
・2017/08/26
除了埋葬和直接踩進土裡之外,是磁力讓人類定錨在地球上。我們是吸在冰箱上的字母磁鐵,要拼出有條理的單字,唯一方法就是待在原地不動。如果像晚期舊石器時代那樣不帶磁性,人類就會盲目失根,不曉得身在何處,無法與土地親密相處,更不明白自己是誰,又為何出現在這裡。
・2017/08/26
若將資料比喻為原料(data),機器學習就是處理器(processor), AI 人工智慧相當於結果(outcome)。而「深度學習」是機器學習的一種方式,讓電腦像長了神經網路般,可進行複雜的運算,展現擬人的判斷及行為,是現今 AI 人工智慧的主流技術。本文整理 2017 中央研究院 AI 月系列活動中,國內外專家分享的深度學習思維與應用。希望能讓深度學習成為各位小智的寶可夢,在人工智慧這條路上,走出樂趣與成就感。
・2017/08/21
2017年7月在物理的研究與發現上有了重大的進展: 由台裔教授王康隆博士領軍的UCLA研究團隊,偵測到了馬約拉納費米子(Majorana Fermion)。解答了物理80年來的一個懸念,証實了一個匪夷所思的觀念,給將來可能的應用帶來了無窮的遐思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