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雙月刊_96
物理雙月刊
54 篇文章・ 15 位粉絲
《物理雙月刊》為中華民國物理學會旗下之免費物理科普電子雜誌。透過國內物理各領域專家、學者的筆,為我們的讀者帶來許多有趣、重要以及貼近生活的物理知識,並帶領讀者一探這些物理知識的來龍去脈。透過文字、圖片、影片的呈現帶領讀者走進物理的世界,探尋物理之美。《物理雙月刊》努力的首要目標為吸引台灣群眾的閱讀興趣,進而邁向國際化,成為華人世界中重要的物理科普雜誌。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0/08/25
克里斯多福諾蘭所執導的最新電影──《天能 (TENET)》預告片中,隱約可以再次看出諾蘭導演對於把物理學元素,導入娛樂大片中的可能性。在最新電影中,諾蘭導演或許是想要連結「高熵變成低熵」這個類時間倒流的想法,也就是物理世界中時間也是可以有對稱性的想法,成為天能本片的中心科學,也讓我們期待正片上映後真正的故事發展!
・2018/08/01
如果你是位物理教授,你也許是循著傳統的路徑,一步步地走到今天的位置:物理系畢業,物理碩士、博士、博士後研究,然後應徵上一個終身教職。你或許會認為,你目前的學生,大多數也將追隨著你的腳步,所以你應該好好教導他們,為他們將來成為物理教授而做好準備。如果你是這麼想的,那麼你就錯了!
・2018/06/25
文/關旭佑 所謂無重力的奧妙之處,就是可以讓一個好像肥豬那麽重的人飛到半空之中,而且還可以叫得像殺豬一樣 。二
・2018/04/01
最近坑好坑滿的魔法少女小圓外傳MGO終於開服了!這個之前造成話題的暗黑動畫把魔法少女從以往散播歡樂散播愛的角色,變成了不小心就會斷頭的危險職業,那我們來看看如果以進入研究所為條件與QB簽約的研究生,成為研瑞時,會放出多少能量?
・2018/03/15
許多時候科學傳播因為高度的複雜性以及常人陌生的術語而變得艱難。不過,美國物理協會 APS 想到了一個有趣的辦法:用漫畫畫給你看!APS 的科學漫畫叢書已經問世多年,這些有趣的漫畫書提供了許多孩子;甚至是成年人走入科學的機會,而除了APS ,其實有許多出版社也努力耕耘這塊使科學在大眾心中發芽的田地。來看看他們如何用生動簡單的圖像告訴你科學的奧妙。
・2018/01/26
烏賊的眼睛為了適應那些低光的深海狀況,已演化形成球形水晶體,並且透過自組裝多達40種 S-晶狀體蛋白,達成漸進式折射的效果。研究發現這些 S-晶狀體蛋白的排列方式可以使用補丁膠狀體理論來做解釋,將個別 S-晶狀體蛋白的球形本體當作膠狀體顆粒,而它的那兩隻兔耳狀圈圈則視為黏性的補丁。在水晶體中央跟邊緣的蛋白環形結構略有不同,影響了它們構成膠體的密度,也就形成了擁有漸進式折射率的水晶體。
・2018/01/08
「職業過勞」(burnout,或職業倦怠)正嚴重地影響著科學研究社群,也是急需大家關心的議題。從事研究與學術活動所引發的壓力,無情且時刻地籠罩在科學家身上,持續累積的壓力所導致的過勞或倦怠,會造成焦慮,恐懼,低自尊以及憂鬱等心力交瘁綜合症。
・2017/11/28
在日本一路追求「文明開化」的時代中,山川健次郎就像一個盡責的武士,默默地將物理這個學科種在日本的土壤上。他前後出任了東京帝國大學的總長、明治專門學校(今天九州工業大學的前身)的校長、九州帝大和京都帝大的總長,他的教學理念除了知識的灌輸,還特別地強調「德育」的重要,這份強烈的批判精神不只是反映在治校,山川甚至為此與當時日本當紅的「超能力者」數次交手,掀起一陣風波······
・2017/11/26
雖然江戶時期的蘭學者賣力地吸收西洋新知,然而總像浮光掠影一般,真正讓西洋科學在日本生根茁壯的,還是明治一代的學者們。雖然他們本身並沒有在學術上發光發亮,但是卻紮紮實實地讓日本邁入科學大國之林。在這些學者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日本第一位物理教授.山川健次郎。據說幾年前 NHK 大河劇「八重之櫻」他也有出場呢!就讓物理雙月刊作者阿文,來為各位介紹這位傳奇人物的一生吧。
・2017/11/24
1911~1912 年間,維克爾·海斯(Victor Hess)從數次的高空氣球飛行發現了來自地球以外的輻射源,初期海斯仍不了解此種輻射的本質是粒子還是伽瑪射線--現代則通稱其為宇宙線(cosmic ray)。名稱從電磁波的輻射變換成粒子的輻射,這就涉及到三十年代在物理學史上的一場有關宇宙射線的本質的精彩大辯論。羅伯特·密立根認為宇宙射線是來自宇宙,而非起源於地球或低層大氣,是由光子組成;另一方是亞瑟·康普頓,他所組織的遠征隊,到世界各地的高山、赤道附近低緯度區等進行了廣泛測量,並經由所觀察到的緯度效應對宇宙射線的影響,認定宇宙射線是由帶電粒子組成。1932 年 12 月底,美國物理學會在新澤西州大西洋城(Atlantic City)召開會議,密立根和康普頓進行了激烈的爭論。這個宇宙線本質的大辯論時代直到 1934 年6月的美國物理學會第 193 屆大會上,這個大辯論的結論由第一位發表者畫下句點。發表者就是華裔學者熊子璥--第一位華裔宇宙線物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