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徵才!
最新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科技大觀園
研之有物
讀力書展
科學生
文章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氣候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演化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核四公投】模擬器
【反萊豬公投】模擬器
【藻礁公投】模擬器
從打掃方式看出你是哪種人?
你是哪個系的寶可夢大師?
防疫小尖兵測驗!
你能得到搞笑諾貝爾獎嗎?
用陰謀論測你的陣營!
世界地球日知識大挑戰!
用陰謀論測陣營─外星人篇
【光棍節】你是哪種單身?
會考考題大挑戰!
精選特輯
所有特輯
搞笑諾貝爾獎
性教育專區
COVID-19專區
童年崩壞!?
一切都是泛科學的陰謀
她是科學家
百工裡的科學人
SDGs
讀力書展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Podcast
請贊助泛科學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
38 篇文章・ 9 位粉絲
+追蹤
《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由中央大學馬國鳳教授與科普作家潘昌志(阿樹)共同成立的地震知識部落格。我們希望透過淺顯易懂的文字,讓地震知識走入日常生活中,同時也會藉由分享各種地震的歷史或生活故事,讓地震知識也充滿人文的溫度。
常用關鍵字
地震
演習
緊急警報
防災
九二一
地球科學
斷層
車籠埔
鑽井
集集大地震
地震強度
地震測量
地震規模
課本沒教的地震知識
震識
颱風
地震急救包
地震生命三角
防震
防震床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2月
地球脈動
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
・2020/08/03
你有看過邊地震邊唱歌嗎?如果你沒看過,現在你看到了……
2020 年 7 月 26 日的台北國際合唱音樂節,當晚正在國家音樂廳正在演出一場演唱會。但當時卻發生了一場地震,演唱者們處變不驚繼續完成音樂會,敬業精神讓人敬佩。但,以防災角度來看,這是一件值得稱讚的事嗎?我們收到的緊急警報在防災時又會發揮什麼效果?
地震
演習
緊急警報
防災
4
2
地球脈動
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
・2019/09/18
走過 921 的傷痛後,臺灣的地震學研究往哪裡前進呢?
歲月如梭,九二一大地震距今已滿二十年,這麼多年以來,除了仰賴強地動觀測網的資料,臺灣地震科學家也透過車籠埔斷層鑽探計畫 (TCDP) 以及現地井下地震儀的安裝,對車籠埔斷層進行深入的探究並擁有了卓越的研究成果更致力於其他前瞻研究、整合社會資源、提升地震教育,期許能夠為臺灣鋪出更光明的未來。
九二一
地球科學
地震
斷層
車籠埔
鑽井
集集大地震
0
1
地球脈動
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
・2019/09/04
「震」的搞錯了,並沒有「芮氏規模9.0」的地震!
「芮氏規模 9.0」的大地震!這樣的說法哪裏有問題呢?事實上根本不會有「芮氏規模 9.0」地震!真的不存在這樣的東西,或許因為是最早使用的地震規模為芮氏規模,所以許多人會理所當然的以為規模前面就是要加個「芮氏」才嚴謹。一般規模7以上的地震,芮氏規模和震矩規模已經有比較大的落差。
地震
地震強度
地震測量
地震規模
課本沒教的地震知識
10
2
地球脈動
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
・2019/07/04
暑假有三寶「颱風地震屁孩到處跑」,面對天災該如何預防?
我們若可以預先做好颱風防災,同樣思維下一定也能為地震防災做些事。如果大家已經有了自覺,知道自己所處的地方具有地震風險潛勢,那麼就把覺得可以做的防災做為先做好,防災專家告訴大家的多半都是大觀念,更需要大家因地制宜的舉一反三,就如同我們已經熟悉颱風災害的處置一般,熟悉地震帶來的問題,因應與面對,我們可以擔心做得不夠多,但沒必要過度恐慌,更怕的是只喊著怕卻裹足不前!
地震
防災
震識
颱風
0
1
地球脈動
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
・2019/04/18
地震來了躲桌下可以嗎?應該怎麼做才恰當?
多數的防災倡儀者會因為地震情境太過於多元,無法提供大家「完整 SOP」的防災建議,只能提醒大家如何評估出「相對較好的選擇」。因此,若有某種倡議是「這樣做就對了」的武斷說法,我會建議「想一想和以往防災建議是否有衝突,再決定要不要接受」。
地震急救包
地震生命三角
防震
防震床
震識
0
0
地球脈動
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
・2019/04/03
挖掘古地震:六甲斷層活動留下的地震痕跡
從斷層開挖槽溝找尋古代地震的紀錄,對筆者而言也是件新奇體驗!雖然說筆者的研究主軸為地震,但大多時間是跟那些上下抖動的震波圖為伍,很少有到野外親眼一看斷層的機會,尤其是有過地震活動紀錄的斷層。
六甲斷層
古地震
地震痕跡
斷層
科學生
震識
0
1
地球脈動
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
・2019/03/21
運用高中物理,你也能做出美國設計的AS-1 地震儀
文/林欽仁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 研究助技師) 地震儀是地震學家了解地震波傳遞過程所仰賴的工具,而地震儀
AS-1 地震儀
地震儀
美國地震學研究聯合會
自製地震儀
震識
2
1
地球脈動
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
・2019/03/15
地震來了臺北特別晃?關於盆地的場址效應
每當有較大規模地震發生時,若臺北盆地之震動較周邊大,幾乎都可見到電視新聞及一般民眾朗朗上口地說這是因為「盆地效應」或「場址效應」所造成的震波放大現象,到底這些效應是什麼呢?今天就來談談臺北盆地的場址效應。
Site Effect
地震
場址效應
臺北盆地
震識
0
4
地球脈動
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
・2019/02/28
先別顧著發文,你聽過地震史上的維新運動嗎?-歷史中的臺日震災特展(下)
回顧當時的時空背景,明治維新引進大量西方科學科技,日治的臺灣也因這些處理的方式,於防災作為上有所進展。而在「昭和十年新竹州震災誌」中,也有許多科學的觀測與分析結果,當時還未有板塊學說,難以解釋地震成因,但其中卻出現了「大陸漂移」的可能說法在裡面。
1923關東大地震
1935新竹台中烈震
大森房吉
帝都復興計畫
約翰.米爾恩
震識
0
0
地球脈動
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
・2019/02/28
有地震快發文!沒有網路的年代,古人如何記錄地震?-歷史中的臺日震災特展(上)
其實臺灣還有一種獨特的記載媒體,那就是「音樂」,像是我們曾介紹過林占梅的「地震歌」,便是一例,然而現在僅能留下古詩文字,譜曲就少了許多。此外,經過考證,也發現了許多地震的文獻記載,只是文字的傳播多少受限於知識水平的落差,是故也沒辦法像鯰繪般有兼具渲染、傳播與保存之功效。但古人也應該不懂多媒體傳播的理論,他們只是用最習慣的方式,將記憶流傳下去罷了。
地震鯰魚
新化十八嬈
歷史地震
瓦板
震識
鯰繪
0
1
文章導覽
1
2
...
4
下一頁
繁
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