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2/11/14
病毒真的這麼安分,就只待在呼吸道嗎?透過不同研究,我們可以一窺在 Omicron 出現前,新冠病毒在人體內到底「去了哪裡」。
・2022/07/17
目前已有許多研究及報導提出,即使是得過了 covid-19 ,仍然不能像瑪利歐兄弟中吃了「無敵星星」一樣刀槍不入,還是會有二次感染的風險。
・2022/05/11
什麼樣體質的兒童容易重症?我們該怎麼防範兒童染 COVID-19? 研究指出糖尿病、肥胖、早產等的兒童、嬰幼兒,染 COVID-19 後的病況,可能更嚴重。
・2022/05/11
孩子染疫了該怎麼辦?有什麼徵兆? 科學家蒐集了三千餘名染疫兒童的資料後發現,有其他疾病(如:先天性心臟病、糖尿病等)的兒童,重症、致命症狀的比例很高。
・2021/06/04
台灣目前正受到COVID-19的影響,全國因而進入三級警戒。兒童們也會因為突如其來的變化,而深感不安。他們外表上或許看來沒發生什麼事情,但會用自己的方式不停地詢問大人,以降低自己的焦慮感。他們的問題經常是天馬行空、不著邊際的,但大人的回答至少要做到誠實與準確,並用小小孩可以聽懂的話語,盡量傳達給孩子們知道。
・2021/05/19
在現階段,已經有未知、複數的帶有病毒的人者生活在社區中。策略上就必須縮短「篩檢→陽性」時間,避免進一步感染他人,抗原快篩成了最靈活的策略 。快篩不需經實驗室操作,用肉眼就能判讀,幾乎是瞬間就能知道結果,僅需15分鐘就能識別、隔離出具有高風險的人,避免再傳染給他人。且抗原快篩高效、簡單面對數以萬計的待檢者時,是最恰當的第一線檢測方式。但是快篩陰性不代表就一定安全!大規模篩檢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2021/05/18
兩天前,臺灣第一次升級成三級警戒,武漢肺炎正式進入社區。希望透過分享疫情期間我們和學齡前小孩的公寓生活,提供需要長時間陪伴孩子的主要照顧者一點參考。新階段的防疫生活,我們一起加油。
・2021/05/10
1990 年,科學家首次將 mRNA 注入小鼠肌肉中,發現肌肉細胞成功地將 mRNA 轉錄為有功能的蛋白質;但由於人體的免疫機制,外來 RNA 很快地被排除,更可能引起劇烈的發炎反應。卡林柯(Katalin Karikó)的研究團隊發現,特定核苷酸修飾能降低免疫細胞的活化程度,若人工合成的 mRNA 上帶有足量的核苷酸修飾,就能讓細胞乖乖地照著 mRNA,做出我們心中的蛋白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