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知識節
泛知識節
24 篇文章・ 4 位粉絲
從「科學太重要了,所以不能只交給科學家」,到「科學家太重要了,所以不能只懂科學」,再到「知識太重要了,所以不能讓它關在牆裡」,「泛知識節」為泛科知識召集之年度大型活動,承繼 PanSci 泛科學年會的精神與架構,邀請「科學」「科技」「娛樂」「旅行」四個領域的專家與耕耘者,一同談說、分享、攻錯。 這是一個大型的舞台,我們在此治茶拂席,虛位以待,請你上座。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9/03/15
你以為:司法科學一定是冤罪澄清的助力、而非阻力嗎?你以為看起來是科學,一定就是科學嗎? 你相信:最新的 fMRI 腦造影科技與具有古老歷史的催眠術,都可以用來判斷被告是否說謊嗎? 你知道:人的記憶,無論是被害者的指訴、被告的自白、或者一般證人的證詞,可以透過某些手法被「製造」出來嗎?司法沒有了科學的支持,跟鹹魚一樣沒什麼分別嗎?(大誤)
・2019/03/15
在網路平台架設簡易、資訊傳播快速、內容大爆炸的發展下,連「新媒體」都已經不再是新的現象時,那麼,我們到底還需要怎樣的「媒體」? 本場對談邀請了《報導者》總編輯何榮幸、《端傳媒》主編李志德、臺灣吧共同創辦人 DJ Hauer (謝政豪),從媒體平台、內容製作方式和獲利模式等不同面向來檢視台灣媒體的現況,並且進一步反思、討論一些問題。
・2019/03/14
司法與科學各是兩種不同的知識與權力體系,當兩者交會時,會碰出什麼樣的火花?多數法官作為一名「科學素人」,是用什麼樣的角度去決定經過假設、實驗與同儕審查的科學資料?究竟科學資料可不可以作為呈堂證供?   透過最近最熱門的食品安全、環境污染等這些最仰賴科學鑑定的判決領域,一窺司法如何「解讀」科學。
・2019/03/14
2015 年,我們開始自製「科學大爆炸」系列節目,內含直播、短片、動畫。在台灣社群經營者紛紛推出各種解說動畫的時候,是台灣唯一持續耕耘科普動畫的力量。 「科學大爆炸」創造了兩個可愛的動畫角色--好吃賊蠢萌的 Mouse 編與一表正經、內在悶騷博學的常景陸。 以「再怎麼狂的事情,都認真求知」的態度貫穿節目製作主軸,將生活所有大小事(還有二次元的事),全部拿來延伸,拿來鑽牛角尖,就是要瘋狂科普一下。
・2019/03/12
2019 泛知識節即將到來,只要你帶著一顆永不止息的好奇心,這裡的知識將永不斷線。讓我們邀請你: 坐下來看場顛覆人生的情節 聽聽知識傳播背後的辛酸淚 聊一聊那柴米油鹽風花雪月 設計出商業模式來拯救世界
・2019/03/12
《好奇心日報》只關心兩件事:創造力與公信力,他們追蹤商業趨勢與產業,關注 15 家有粉絲、有顛覆性創新、將改變行業遊戲規則的公司,也注意其競爭者與上下游,加起來三百個左右的組織,是記者每天的追蹤標的;同時留意規模小的創業者,看他們能否將想法變成生意。
・2019/03/12
在 2016 年泛知識節華麗登板的頭號重量級講者柳田理科雄先生,是空想科學研究所主任研究員(謎之音:是說…… 還有其他研究員嗎?),也是啟發無數科學愛好者的《空想科學讀本》作者。這次他首度來台與眾多科學與知識狂熱份子,分享了空想科學的源頭、他對科學的想法、與促使他走上空想科學之路的人生觀。
・2017/05/18
你了解餐桌上的烏賊嗎?清華大學生科系教授焦傳金堪稱是國內研究烏賊的巨擘。看似冷血的烏賊,居然有跟哺乳類動物貓狗一般複雜的神經系統,對疼痛還有長期記憶,甚至牠還會猶豫。
・2017/04/21
實驗動物是人類為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與病痛治療背後的功臣,透過牠們,不僅救了人類,也救了動物,甚或是你家的寵物。只是你真的了解牠們嗎?
・2017/01/11
「過去用科學教科學的方式,是一個應該戒除的壞習慣。我們應該用生活、用大自然、用藝術教科學。讓學生在完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才能灌輸想要教給他的東西。」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這麼說。科學的傳授與知識的分享,並不總是那麼地有趣迷人,因此孫維新多年來推廣了多樣演示實驗的道具,甚至讓科學家的生平故事活躍在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