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1/02/02
想好好控制血糖,「空腹血糖值」、「飯後血糖值」、與「糖化血色素」這幾個指標要先了解。空腹血糖值代表胰臟維持胰島素基礎水平的能力;飯後血糖值代表胰臟於進食後分泌胰島素的能力。紅血球血紅素與葡萄糖結合,稱為「糖化血色素」,平時的血糖愈高,糖化血色素的比例就愈高。
・2021/01/28
喉嚨痛相當常見,但喉嚨痛的原因可不一定是感冒。除了感染,胃食道逆流,或著接觸粉塵、花粉、香菸、揮發物質等,同樣會對喉嚨造成刺激,誘發發炎反應。
・2021/01/26
巴金森氏症狀是顫抖,動作變慢、姿態前傾、步伐變小。初期時,患者動作會變慢、僵硬,易出現顫抖,且通常是發生於同一個肢體。或無多加注意,約莫二年會影響到另一個肢體。
・2021/01/21
青光眼是種會持續惡化的視神經疾病,目前醫學水準無法回復,嚴重可能失明。為呈現視覺,視軸所經過的組織,必須沒有血管或其他遮蔽物。其中新陳代謝仰賴房水進行,路徑受到阻礙就會引起淤塞,造成眼壓升高、壓迫視神經、導致視覺功能受損。
・2021/01/19
有些患者確診慢性腎臟病,發現飲食應注意之處很多,一來擔心亂吃會讓疾病惡化,二來不好意思詢問醫師,乾脆「少吃少錯」開始厭食。但患者若未能攝取足夠營養與熱量,恐造成營養不良,導致肌肉流失、日益消瘦甚至出現心血管疾病風險。
・2021/01/14
黃斑部位於視網膜中央,負責精細的視覺呈現,是看東西最重要之處。視網膜有許多血管,若血糖持續超標,會造成微血管病變,導致視網膜缺氧,滲漏、出血,滲漏液體會使黃斑部腫脹,進而影響視力,稱為「黃斑部水腫」。罹患黃斑部水腫後,患者視力會模糊,看東西扭曲、縮小、呈現波浪狀,甚至產生黑影。
・2021/01/12
飲食控制對於慢性腎臟病患者很重要,飲食上建議採取低蛋白飲食,以免讓腎臟負擔過大。患者須注意蛋白質攝取量,也要攝取足夠的營養。
・2021/01/07
不少患者腹痛、腹瀉,會自行買止瀉藥服用,以為血便是痔瘡,導致延誤就醫。潰瘍性結腸炎是因免疫系統問題造成腸道發炎,腹瀉、腹痛持續達兩週以上,嚴重者甚至伴隨著血便、發燒等症狀,放任恐衍伸併發症,危及生命。
・2021/01/05
血液中尿酸含量過高時,可能形成尿酸結晶,累積在關節腔內,導致關節發炎而紅、腫、熱、痛,這就是「痛風」。最易出現痛風的關節是大腳趾,但除了關節,痛風還會影響其他器官,引起慢性發炎。在治療痛風的時候,可分成兩部分來看。痛風急性發作時,可以用消炎止痛藥讓患者疼痛改善;慢性期則是要嘗試降低血中尿酸濃度。
・2020/12/31
「心房顫動使心房失去功能,無法有效地把血液推進心室。當血液滯留在心房裡,便可能形成血塊。」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科副教授葉勇信醫師表示:「若血塊剝落,流入心室,便會隨著血流送進主動脈,造成大麻煩。」流入腦部血管的血塊,可能造成阻塞,這就是「缺血性腦中風」。罹患腦中風的患者中,約有 2 ~ 3 成與心房顫動有關,常導致失能、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