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登入/註冊
最新
熱門
科資源
臺灣公民科學入口網
研之有物
分類
人體解析
地球脈動
太空天文
文明足跡
環境生態
生命奧祕
科學傳播
科技能源
自然生態
萬物之理
醫療健康
電影中的科學
Lab
科科齊打交
社群
Youtube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科電報
Podcast
精選
看A片學性教育
百工裡的科學人
她是科學家
異星知識王
COVID-19專區
所有特輯
贊助我們
搜尋
登入/註冊
+追蹤
careonline
142 篇文章・ 88 位粉絲
+追蹤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常用關鍵字
思覺失調症
精神疾病
躁鬱症
免疫系統
潰瘍性結腸炎
腸胃
腸胃炎
腸躁症
癌症
癌症骨轉移
癌細胞
骨轉移
骨骼
乳癌
標靶治療
標靶藥物
生物相似性藥品
主動脈剝離
主動脈瘤
嘔吐
所有文章
熱門文章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選擇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選擇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時間篩選:11月
重設
人體解析
careonline
・2020/11/26
不會再忘記吃藥!新一代長效針劑讓慢性精神病治療變簡單
慢性精神疾病,包含思覺失調症以及雙相情緒障礙症(俗稱躁鬱症)等,復發率極高,患者每天服藥以避免疾病復發,但漏吃藥就可能導致病情反覆。現在慢性精神疾病可以每月一針「新一代長效針劑」治療,只要定期回診施打,就能輕鬆穩定用藥,減少諸多困擾。
思覺失調症
精神疾病
躁鬱症
0
0
人體解析
careonline
・2020/11/24
狂跑廁所,以為是腸躁症,竟是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易與腸胃炎及腸躁症混淆,好發於年輕人,常見症狀為腹瀉、腹痛、解血便。屬於慢性自體免疫疾病,免疫系統對體內組織發動攻擊,導致慢性發炎,可能伴隨外部症狀,如皮疹、虹彩炎,關節炎最為常見。
免疫系統
潰瘍性結腸炎
腸胃
腸胃炎
腸躁症
0
0
人體解析
careonline
・2020/11/19
所有癌症都可能發生!癌症出現骨轉移該怎麼辦?
癌症骨轉移,是癌細胞隨血液循環轉移到骨骼,遭侵犯的骨骼變得越發脆弱,引發疼痛、脊神經壓迫,甚至癱瘓等。所有癌症都可能發生骨轉移,其中以攝護腺癌、非小細胞肺癌、乳癌、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為高風險族群。日常保養除了藥物外,日常照護和適量運動也很重要。
癌症
癌症骨轉移
癌細胞
骨轉移
骨骼
0
0
人體解析
careonline
・2020/11/17
降低病患醫療負擔,乳癌治療新選擇——「生物相似性藥品」時代來臨
癌症醫治多透過化療或標靶治療,標靶藥物能精準地與特定受體結合,對其他細胞影響較低。近年來,由於部分原開發廠的標靶藥物專利到期,其他較具規模的藥廠便根據其組成,研發「生物相似性藥品」,效果和參考藥物沒有顯著臨床差異,更可以將低病患經濟負擔。
乳癌
標靶治療
標靶藥物
生物相似性藥品
癌症
0
0
人體解析
careonline
・2020/11/12
沒辦法進食,連喝水都會吐?竟然是巨大主動脈瘤作怪!
主動脈瘤是主動脈老化、失去彈性,膨大成易破裂的球狀瘤體,不意被發現,破裂時死亡率往往超過6、70%。
主動脈剝離
主動脈瘤
嘔吐
噁心
血壓
高血壓
0
0
社會群體
careonline
・2020/11/10
糖尿病「三多一少」害健康?胰島素搭配血糖監測,控制更穩定!
多吃、多喝、多尿、體重減少是高血糖症狀,尤其體重快速下降更是胰島素不足代表。若血糖開始上升,胰島細胞會「代償」產生更多的胰島素,一開始雖能達到供需平衡,但胰島細胞容易過勞死亡,若初期及早讓胰島素介入,可以讓血糖更加平穩外,也讓減少胰島細胞負擔。
糖尿病
胰島素
胰島細胞
血糖
血糖監測
0
0
人體解析
careonline
・2020/11/05
吃多拉多,消化道反覆無「腸」?當心發炎性腸道疾病!
發炎性腸道疾病不同於急性腸胃炎,屬於自體免疫疾病,主要分為克隆氏症和潰瘍性結腸炎,都可能出現腹瀉、腹痛、血便等症狀,影響患者的消化吸收。
發炎性腸道
發炎性腸道疾病
胃
腸
腸胃
腸胃炎
0
0
人體解析
careonline
・2020/11/03
流感加肺炎鏈球菌疫苗——雙管齊下,提升防護力!
流行性感冒和肺炎不可輕視,流感病毒後容易繼發肺炎,且流感容易變異,所以近年來衛福部逐步擴大公費流感疫苗實施對象,希望可以提升接種率,高風險族群也務必預先做好準備。
流感
流感疫苗
疫苗
肺炎
肺炎鏈球菌
0
0
人體解析
careonline
・2019/11/20
血糖控制好,併發症才會少(懶人包)
現在許多衛生組織都大力疾呼,希望眾人注意血糖過高的情形,究竟是為什麼?很多患者剛知道罹病時,一定會有這種疑惑:「我又沒有不舒服,只是被驗到血糖高一點,但為什麼需要控制血糖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如果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這個慢性病卻不控制,會有怎樣的後果呢?
併發症
慢性病
糖尿病
血壓
血糖
0
0
人體解析
careonline
・2019/11/18
運動前、中、後,各該怎麼吃?(懶人包)
提到減重和維持健康,很多人都知道,要讓體重下降,得是健康飲食配合運動。健康飲食不一定代表餓肚子,而是有所節制並選擇健康的食物。 可以想像一下,把身體當成是一台車好了。我們要這台車好好行駛,引擎得發得動。那不吃東西就像是不加油,怎麼行呢?只是我們想要讓這台車跑的好跑的順時,就得了解什麼時候該加油,以及加什麼油會對車比較好是吧。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運動之前、運動之中、運動之後,我們究竟該怎麼吃。
水
碳水化合物
蛋白質
運動
飲食
0
0
1
2
下一頁
網站更新隱私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 及其他相關技術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最佳體驗,通過我們的網站,您確認並同意本網站的隱私權政策更新,
了解最新隱私權政策
。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