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正考慮去心理諮商,或正在諮商中的人,也許常常對於這個行業有些困惑,不太曉得去那邊要做什麼、能做什麼。本篇文章結合16位美國諮商學會(American Counseling Association)會員的觀點,從專業心理師的角度,告訴各位在諮商當中可以期待哪些事情、以及給予想進入心理諮商者一些建議。[1]
(以下16位成員職業不盡相同,但都是心理治療、諮商領域內的專家,由於名稱不一、且制度與臺灣不盡相同,因此本篇文章統一稱作「心理師」,並在引用後方標注姓名與職業以供參考。)
心理師想對你說……
1.「邁開你的步伐。如果你不想一開始就告訴心理師所有事情,那沒關係。你的心理師是很想了解你的,不用僅限於你帶來諮商中的主要議題。」— Kim Slater, M.S. Ed., L.C.P.C.s。
- 作者注:我們本來就不可能在一開始就向心理師透漏所有重要的事,很多時候因為不熟悉、不信任、或是不曉得要說哪個。不管為何,如果你願意,你想分享任何事情都是可以的。
2.「諮商時,若身體有些緊繃、焦躁不安的感覺,這是完全正常的,尤其當你不確定「諮商」要做什麼的時候;若要減緩這種不確定感,你可以在見心理師前,先寫下你對於諮商過程中的所有疑問,不論是關於你的心理師的問題、關於付款、諮商時間外是否能對談、如何取消預約等等。而如果有任何時刻,你無法理解你的心理師在做什麼,那也沒關係!試著相信諮商過程並且別放棄。」— Tara Finau, LPC。
- 作者注:也許這是許多人共有的經驗──不曉得諮商師在做什麼~~這個時候如果你無法忍受這種不確定感,那就發問吧!這是很重要的,不論諮商室內,心理師做一些奇怪的活動或說一些聽不懂的話。或諮商室外的預約時間、諮商到什麼時候結束、想換心理師等問題。問就對了,什麼都可以問的!
3.「處理期待。身為一位個案,你期望達成什麼?和心理師談論這個問題,然後從長遠的角度,討論這個目標該如何達成。」— John P. Duggan, M.A., NCC, LPC, LCPC
- 作者注:會談初期,討論目標很重要,可以讓會談更具方向性,心理師也更能知道從那些地方著手對你更有幫助;而有些時候,會談的方向如果不如自己預期,可以隨時提出來與心理師討論。因為,那似乎也象徵你願意敞開心胸,正視自己議題的開始!
4.「誠實點!有太多人你可以免費騙他!為什麼你要花錢騙一位心理師?如果你覺得那位心理師正在評斷你,或是正談論的主題讓你不舒服,你則需要找另一位治療師。」— Elaine Wilco, LPC
- 作者注:這位太太你冷靜點。我們在諮商過程中坦承自己的想法與經驗,的確是協助雙方更快到達目標的好方法。但很多時候,我們無法這麼快說出自己尷尬難為、或陰暗負面的事情。這時,不用覺得不好意思,你可以直接和心理師說:「你覺得不太舒服」、或「還沒準備好談論這件事情」等;不需要刻意編造或扭曲資訊,這會讓你們到達目標之路困難重重;最後,如果感受到心理師的負面評斷,可以先試著提出討論,雙方溝通的用詞語句是否哪邊出現誤解。如果仍持續感受到心理師的攻擊性,那麼建議你尋求其他資源試試。
5.「和你的心理師發展融洽友善的關係。從認識他們和問問題開始。若你和心理師有一段良好的關係,將最有可能幫助你擴展在諮商中經驗到的事物,與達成諮商目標。」— Danielle A. Irving, M.A.
- 作者注:心理師和個案之間的關係一直是大多書籍強調的重點。從身為一位個案的角度來看,當我和心理師關係不錯時,也更勇於說出許多不為人知的事情;這種「信任感」通常也是「人」與「人」能真誠接觸,感受到支持與療癒的關鍵;而值得注意的是,一段關係的維持與好壞,是由雙方共同維持的。不需要刻意奉承、討好,或委屈其中一人。在諮商關係中也是一樣的,放心做你自己就OK了!
6.「當你開始諮商,慢慢接近自己的問題時,準備好覺得情緒不舒服的可能性,那也許不是你平常熟悉的感覺。就像你剛展開一個新的運動計畫時,會覺得身體不是很舒服。諮商過程中,你也可能會感覺不是很容易,尤其當你開始使用新的內在技巧或策略,處理自己敏感的議題時;如果你有任何想法、主意、建議或擔心,不用害怕,就說出來吧!」— Erin T. Shifflett, MLA, M.Ed.
- 作者注:若有任何問題、任何想說的話,隨時都可以說出來,我相信心理師很樂意聽到你的想法!
7.「心理治療是一段發現自我與了解自我的旅程。允許你自己待在『當下』,並願意真誠地經驗與探索你的想法與感覺。諮商過程中,也盡量說得清楚與坦承。允許你自己變得十分脆弱、與心胸開闊地,進入這段發現自我的旅程──如此你將會得到最好的結果。」— Alexia Pilleris, M.S.
- 作者注:允許自己待在「當下」,仔細感受說到某些事情時的身體感覺、冒出的想法、或與平時不一樣的地方。這也如同心理諮商大師Carl Rogers所說,呈現「真實」的自己的方式:「能覺察到正體驗中的事物,並將這種覺察放進溝通對話中,即為『真實一致』」[2];而這種『停留當下』、『真實一致』的做法,正是漸漸深度自我探索,讓「真實自我」顯露、成為一位適應性良好的人的基礎。
8.「記得,你身在一個安全與舒適的環境。這是你的時間,盡量運用這個你專屬的時間吧。你的心理師站在你這邊的。」— Tanairy Fernandez, MS.Ed, LMHC, NCC
- 作者注:會談室是一個你可以儘管揮灑運用的空間,在裡面你要大哭大喊都可以,不用擔心情況失控,心理師會與你一同度過這些痛苦的、難捱的時刻。對他多一點信心吧!
9.「盡你所能的坦誠,關於現在和過去發生的事件與想法。有時候,個案會小心翼翼地來到第一次會談。他們經常把事件的量、次數或感覺、行為或事件的程度縮到最小;打開心胸且誠實,並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幫助雙方建立起信任的關係。」— Dr. John D. Massella; LPC, NCC, CCS, CCDP
- 作者注:我們經常有個習慣,「把事情說得不太嚴重,好像就真的不是那麼嚴重。」但你心底誠實知道,其實「沒說的」比「說出的」更多,也更加痛苦,而那些才是你來到會談室的真正目的;但不急,依照你的腳步,慢慢告訴你的心理師,自己實際上的狀況為何,他也才更能協助你。
10.「諮商是一種雙方合作的過程,但你才是你自己的專家。如果你想讓會談中的某些地方不一樣(像是和其他人相比,更專注在不同的事件上),請儘管要求。」— Lauren C. Ostrowski, MA, LPC, NCC, DCC
- 作者注:諮商絕不是你一個人或心理師一個人的事情,否則你們也不用相互見面了;在會談中,只有「你」才是最了解自己狀況的人。所以,若有任何需求,請提出來吧,這樣心理師才知道如何最大效益地協助你。
11.「當我們盡可能開放分享、誠實且直接表達出想法、感覺與行為時,諮商會最有幫助。也唯有這樣,我們才能辨認出對你具挑戰性、與成功的地方。」— Melissa Luke, Associate Professor, Coordinator of School Counseling, Syracuse University.
- 作者注:當你願意表達自己生活中、諮商中的困難、或優勢時,你與心理師能更快進入會談核心,並因應狀況調整策略。也許也可以加入你擅長的部份,像是繪畫或書寫等方式,協助你度過那些焦慮困難的時刻。
12.「諮商是一個過程。我沒有魔杖或神奇的藥丸,但我願意和你一起走上這段發現你是誰、和你想要你的生活往哪邊前進的旅程。你已經踏出第一步。當中最重要的,請記得你是『人』,那就足夠了。你就足夠了」— Lisa Taylor-Austin, NCC, LPC, LMHC, CFMHE, LLC
- 作者注:「人」,意味你有無限的可能,你心中已有豐沛的資源可供運用,也許只是尚未被發掘,或還能從「心靈」獲取更多;倘若你願意,你是有能力度過困難與痛苦的;現在,你已經準備充分的進入諮商,不如就打開心胸,給自己與心理師多一點耐心,體會這段旅程吧。
13.「記住,你的問題不太可能是一夜之間發展而來,所以也別預期它們會在一定的時間內走開。對諮商的時間務實些,這會花點時間,才能解決你內心悲傷沮喪的原因。給心理諮商至少90天(一個禮拜見面一次的情況下)。到時你可能才會知道,你正進行的諮商是否有幫助。」— Ryan Thomas Neace, MA, LPC, NCC, CCMHC
- 作者注:經常,我們焦慮或憂鬱到快爆炸時,才會想找人談談、或實際上做點什麼幫助自己;但引起你的劇烈情緒起伏,也通常不是一時之間產生的,可能是從小和父母互動建立起習慣依賴他人的性格、或為了生存而養成容易衝突的個性,或是陪伴你長久的對象離開;這些都不是容易、且自己能在短時間內面對與調整的議題。所以,也別太期待一兩次諮商能解決問題。需要點時間,沉澱、觀察、思索,再回到生活中選擇想要實踐的方向!
14.「你的心理師也許會在諮商中指派『回家作業』給你。回家作業可能包含日記式記錄、心情追蹤、呼吸練習或其他任務。這也許對你是新的事物,但這會是治療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你沒執行家庭作業,或如果你對執行有困難,可直接向你的心理師坦承。他/她會做些調整的。」— Gina Della Penna
- 作者注:「回家作業」是一項在生活中紀錄或練習的好方法。如果沒有達成,也許可以試想,什麼原因讓自己沒有去做?覺得沒有幫助嗎?或有什麼阻礙嗎?還是有其他原因?與你的心理師討論看看,也許那就是更深層的議題所在。
15.「如果你主動參與諮商過程,你會從中得到更多,瞭解這件事情非常重要。記住,諮商是你擁有希望、獲得療癒、並對你自己和生命感覺更好的旅程。享受你的旅程吧!」— Dr. LaWanda N. Evans, Licensed Professional Counselor
- 作者注:主動提問、引導心理師協助自己是很有用的方式。如同前文提及,「你」才是「自己」的專家。此刻是否繼續釋放情緒、或轉而討論理性的思考、又或需要暫停一下反思與沉澱想法,這些只有「你」最清楚,心理師只是從旁推測做出判斷;因此,認真看待自己的需要,並提出這些想法,諮商才能最大程度協助你。
16.「這不像你可能擁有的任何其他關係。友誼中,給予和接受,需要有社交上的恰當性──你說話,然後我說話,你分享,然後我分享,這樣持續下去。諮商不太相同,因為焦點將會在你身上;有時候,你可能會掙扎於是否要將某些事情說出口,這是正常的。沒有人想去經驗痛苦,但經歷過痛苦,才有成長;如果你真正參與諮商時,可能在離開會談後,感到精疲力盡、有些難以承受、與情緒上的耗竭。這表示你正邁向療癒之路,是值得慶祝的。」— Tracy S. Hutchinson, Ph.D., LMHC
- 作者注:諮商過程中,那種傾倒內心情緒的宣洩、或是得到嶄新洞察的時刻,的確讓自己輕鬆不少、或視野又更開闊些,這是值得慶祝的!但某些時刻,也許你還帶著殘留的情緒、未討論完的議題、或某些值得思考的大問題就離開了。這時,如果你仍感覺相當不好、情緒上或生理上有任何特殊狀況需要協助,請記得,一定要和你的心理師說,別真的跑去慶祝了~
打開心門之前
看完16位心理師給來談者的想法後,對心理諮商有更瞭解一些嗎?諮商的過程,即是「你」與「心理師」共同討論自己帶來的議題;過程中,心理師會使用不同觀點的問句,與提供不同想法進行討論。可能,也會做些具創意的小活動、小實驗,目的無非是協助你經驗「當下」或促發思考。很重要的是,若有任何想法或疑問,都可以提出討論,這也是以上專家們不斷強調的。
從目前實習心理師的角度來看,這些的確是很實際的建議,也是會談中想讓來談者了解的事實;只是有些時候,不確定對方是否能接受那麼直接的言論,因此都會婉轉一些地說。或是,常也不會特別提起,但卻是來談者預先知道會更有幫助的事實。
如果從個案的角度,我長年接受過幾位不同心理師諮商的觀點,心理師的確較少提及這些事情,通常是過程中遇到一個阻礙、或我發問的時候,才會說明這個部分。而這也不能說心理師不盡本份,因為我也不想在很多困擾要說的時候,還聽到一堆注意事項或建議。所以,這也是這篇文章誕生的原因,若能在與心理師會談前,明白這些該有的權益與心態,也許可以讓你的諮商或治療省下一些時間與金錢,並從中得到最好的協助。
祝福你
更多文章歡迎到臉書專頁逛逛:標註自由-寫給自己的心理筆記
參考資料:
- http://goo.gl/he3Nw8
- Rogers, C. (1995). A way of being.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