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3/12/31
研究發現,嬰兒會對「擁有控制感」感到喜悅,老年人也會因為擁有控制感而活得更有動力。那麼在失去控制之後呢?
・2019/09/27
我們總是希望能有一個通則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但又偏偏會在這個時候發現無解的例外,這就是人生的跌宕起伏啊(嘆氣)。同樣地,賽局理論也遇到這個瓶頸,當研究者試圖以理論去解決一切衝突時,「囚犯的兩難」卻赫然誕生,並且也出現在各個領域上,成為這個世代既重要又難解的困境。選擇利他或者利己?抉擇是否存在對錯?
・2019/09/24
九品芝麻官的「我全都要!」是流傳多年的經典台詞,至今都還是網路熱門梗圖之一,從這句話的廣傳程度,似乎就可以一窺人類面對選擇時的無助與抗拒,在兩難的情況下總會想要吶喊:為甚麼我一定要選?不可以全部都要嗎!因此自古以來,人類都非常熱衷於棘手問題的討論,而在本文之中,將藉由各種絕境難題的例子,來為大家介紹兩難問題的迷人之處。
・2019/05/22
分離,是一起生活的緣分結束,你必定聽過無數次這種老掉牙的說法,但這句話卻忠實地呈現:兩人選擇了不同生活的途徑、生活的模式,也選擇了不同的想法、理念。隨著分離所帶來的,是必然的傷心和失落,因為曾經用心愛過、付出過。當我們經驗傷心和失落,但我們不曾被教會怎麼面對,我們會對心碎感覺無能為力,討厭這種無力改變的事實,而在此之前,我們努力不讓它發生,因為我們害怕傷心、害怕失落、害怕面對無能為力的自己,也覺得那樣的自己是極為糟糕、不被喜歡、沒有價值的。傷心有時候太痛苦,讓我們覺得他人選擇了離開,就是一種對自己的不認同、不喜歡,甚至是一種背叛,更是一種拋棄,因此傷心的過程裡,因為我們無法處理的情緒,而衍生出一種「我是不好的」、「我會被背叛」、「我會被拋棄」、「他們不要我」的心理感受,深刻地停留在我們的心智裡,成為我們去愛與被愛的阻礙,也阻擾我們相信自己、肯定自己值得幸福。可是,親愛的,其實不是的。分離,是一種緣盡,是一種兩人對未來不同的選擇,它無關乎價值。
・2018/02/03
我認為這本書雖是一本給大學生及初入職場者的教戰守則,但同時也是對應當今世界上最重大危機--充滿焦慮感、不信任感--的解藥。每一章節討論的問題都專為現代人的焦慮感貼身打造,從旁協助我們突破文明與人性的種種衝突。例如,如何跟職場同儕打好關係、為何言行一致很重要、幹勁的提升方式、充滿負能量厭世感不行嗎、怎樣看待跟處理壓力等等。
・2013/04/23
從以前心理學的觀點來說,當購買決策時有著不確定性,會降低人們的購買意願。因為不確定性會使人焦慮不安,難以下決策。像是 Tversky 和 Shafir 所提出的分離效應 (Disjunction Effect),提到人們總是想等待資訊被披露後再做決策。但也有學者發現,其實不確定性有時反而會增加人們的購買慾望。
・2012/11/05
選擇數量比較少的人購買的數量足足是選擇比較多的人的 6 倍, Iyengar 推測:大量的選擇比較能夠吸引我們的注意,但是少量的選擇比較能幫助我們從選項中決定!這個效應,在明顯差別的事物上,比較看不出來(例如:音樂、電影、書等,畢竟大家對這類東西都很有個人品味)。但是如果是難以分辨的選項,更多的選擇就會干擾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不知道從何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