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lex Tzeng
去年登革熱在高雄有15015例的確診病例,台南則是175例;而今年截至9月8日,高雄累計828例,台南已經有6079例確診病例[1],疾病管制署署長郭旭崧一席「噴藥無效論」、「只是宣傳」跌破眾人眼鏡,到底噴灑殺蟲劑有助於減緩登革熱疫情嗎?本文將從蚊蟲抗藥性、生理及行為的角度提供一些思考方向。
我們先回到2002年,當年登革熱大流行共造成5336例確診病例,這是1988年登革熱在台灣復發後最為嚴重的一場流行。1988年登革熱在台灣復發,政府為此成立了登革熱防治中心,在1989年到2001年之間也確實控制住登革熱。然而,2002年又爆發大流行,為什麼呢?
根據蚊子專家、台灣大學昆蟲系教授徐爾烈等人的研究,南部(台南及高雄)的埃及斑蚊對當時使用的除蟲菊類藥劑產生抗藥性,推測抗藥性可能為當時無法控制疫情的原因之一[2],此後,疾管署持續監控病媒蚊的抗藥性,並推薦藥劑、使用稀釋倍數,避免重蹈覆轍。雖然疾管署的登革熱病媒蚊抗藥性監測研究[3]指出,蚊子對藥劑的抗藥性越來越高,但並非無藥可用,現在所噴灑的藥劑仍是疾管署推薦有用的藥劑,怎麼會噴藥無效呢?
對此,郭旭崧説:「10隻蚊子殺死8隻剩下2隻,這2隻還有更多人可以咬。」[4]舉例來說,10隻蚊子叮10個人,等於每1隻蚊子叮1個人;所以2隻蚊子叮10個人,等於1隻蚊子叮5個人,這是這篇報導所呈現的概念。
但這不能推論為「藥劑沒用」,蚊子依靠氣味、溫度以及視覺來決定是否叮咬人(延伸閱讀:蚊子的咬人三部曲–二氧化碳、視覺、熱度),並非由這人是否被叮過來來決定。蚊子叮人的目的在於吸飽血、攝取營養以發育下一代的卵,因此,蚊子遇到人(血源)時,會盡可能地一次吸飽血,如果被趕走,牠會再接再厲叮同一個人,或是找下一個人直到吸飽血。所以,即便剩下2隻蚊子,這10個人有可能都被叮過,也有可能只叮同1個人其他9個人不會被叮,並非平均的概念。
聰明的讀者一定會問:「可是這2隻蚊子都還是傳播登革熱病毒阿,還不是一樣?」其實是不一樣的,蚊子專家、中興大學昆蟲系教授杜武俊等人的研究[5]指出,台灣南部的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對於經口感染四型登革熱病毒的感受性約在20%至30%之間,其中約有20%左右的蚊子無法經口傳播。這表示,10隻埃及斑蚊或白線斑蚊由口吸入登革熱病人的血液,只有2到3隻蚊子能夠成功感染,其中只有1到2隻能夠傳播出去。
當蚊子只剩下2隻而不是10隻時,可能就沒有蚊子能把登革熱病毒傳播出去。因此,在發現登革熱病例的附近地區緊急噴灑殺蟲劑,功用除了滅絕已攜帶病毒的蚊子外,另一方面也降低蚊子的密度,減少登革熱傳播的機率。
不可否認,噴藥措施的確提供某些程度的宣傳,就目前的噴藥策略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看到的效果卻是有限,筆者的建議是縮減噴藥的範圍,僅噴灑發生登革熱疫情的房屋或大樓,將有限的資源運用在執行孳生源徹底清除,另一方面幫助民眾瞭解居家孳生源管理與自我防護的重要性,倘若民眾想清除孳生源,一定要著長袖並塗抹含有敵避成份的防蚊液避免裸露處被蚊蟲叮咬,其實緊急噴灑殺蟲劑快速降低蚊子數量與孳生源徹底清除,這兩者缺一不可,但這兩者都徹底執行,自然蚊子的數量就會減少,登革熱的疫情也能夠被控制住。
參考資料:
- [1]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傳染病資料調查系統(本文資料更新時間至2015/9/8)
- [2] 林鶯熹、吳淑靜、徐爾烈、鄧華真、何兆美、白秀華。2003。2002年台灣登革熱流行區埃及斑蚊的抗藥性。台灣昆蟲 23:263-274。
- [3]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102 年度科技研究發展計畫。登革熱病媒蚊抗藥性監測研究報告。
- [4] 中央社。疾管署長:噴藥滅蚊無效 多是為宣傳。
- [5]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98 年度科技研究發展計畫。台灣南部地區登革熱及病媒蚊防治整合型計畫報告。